(电子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括号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120+30-60 8×5×1020+30÷3 120÷3×512×5-40÷2 150-100÷5×4100×(38-31)二、学习新课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
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
(板书后)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括号(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括号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中括号的运用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括号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四则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四则运算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2)举例说明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运用规律。
3. 实践演练(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则运算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四则运算中括号的运用规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4。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120÷5-2 120÷(5-2)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
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引出是括号( )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
78×(5-2) 120÷(10÷2)360÷(43+29) (56-12)×4【新课讲授】知识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教材第9页的例4(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提问: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乘法、除法。
提问: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第一步:加法:12+4第二步:除法:96÷(12+4)第三步:乘法:96÷(12+4)×2总结: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小结:(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三、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请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今天听课的老师。
)一、基本练习1.用分数表示一份或涂色部分。
平均分2份 (为什么是,而不是引导学生体会4份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的关系。
)2.请你说一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分数知识,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平成几份,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板书)二、思考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4个蛋糕情景图①初步感知,认识整体的(师出示1盒蛋糕)这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看成是一盒蛋糕。
现在把这一盒蛋糕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
你有话想说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现在分的是一个蛋糕吗把这一盒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引导:每个同学分几个是几份1份占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板书:把一盒蛋糕平均分成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②动手操作,认识整体的还是这盒蛋糕,如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分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得出另一份呢课件展示③观察分析感悟。
课件出示2幅图。
思考:同样的蛋糕,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体会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每次得到的分数也不一样。
平均分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3.我能大胆的把我们的发现说出来。
学习重难点: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根据每组中的三个数各写四个算式。
(1)3、7、10(2)4、5、9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的例题1,分析并解答:(1)这是已知两段铁路分别是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应该用加法计算,我会列式:()。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也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三、交流展示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和=()+加数差=()-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差被减数=()+差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验算加法可以用()法。
四、过关检测:1、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293= 348+461= 457-265=439+280= 417-165= 351+274=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0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成了比赛。
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五、总结、评价: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
学习目标:1.知道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2.掌握0在运算中的特性,对0有一个全面的认识,0是一个特殊数。
3.我能大胆的把我们的发现说出来。
学习重难点: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根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7、8、56 (2)9、5、45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导学案第【1】篇〗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35+25 60-24 18+22 100-25-10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全班交流方法1:分步列式72-44=28(人)28+85=113(人)方法2:列综合算式72-44+85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00+30-1638+65-45120-80+72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课题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根据每组中的三个数各写四个算式。
(1)3、7、10(2) 4、5、9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的例题。
分析并解答:(1)这是已知两段铁路分别是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
应该用加法计算,我会列式。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也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三、交流展示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和=()+加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验算加法可以用()法。
四、过关检测:1、竖式计算136+293= 348+461= 457-265=439+280= 417-165= 351+274=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0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成了比赛。
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总结、评价: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课题2 乘、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根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7、8、56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数学科目四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主备人)
数学 科目
四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计算:(440-280)×(300-260)
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
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展示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括号里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或者说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合作探究:
一套3本共36
一套2本,每本15 一套《格林童话》和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共要多少钱?
100元买2套《格林童话》够吗? 一本《格林童话》 和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数学 科目 四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 (主备人 ) 注:同一套书中每本价格相等一本《格林童话》和
一本《科学图画书》共
要多少钱?这3种书各买1套共要多
少钱?
数学科目四年级下册新课堂教学导案(主备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括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
2.知道括号(小括号、中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含有中括号、小括号的运算。
3.了解中括号的产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会计算含有中括号、小括号的算式。
难点: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四、教具准备课件、数学卡片五、教学过程(一)事件导入1.说一件生活事件,然后让学生从谈话中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回答老师问题。
(1)24+2×5(2)24+(5+5)2.指名汇报并补充,教师小结。
3.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1.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这道题先算(),再算()。
结果是()。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96÷(12+4)×2,这道题先算(),再算()。
结果是()。
3.认识中括号96÷[(12+4)×2],这道题既有(),又有(),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结果是()。
4.括号的作用。
这三道题()、()和()都相同,()和()不同。
括号可以改变()。
(三)巩固练习小组成员先各自完成,再进行组内讨论对比,相互纠正,老师请做错的同学上黑板演示。
1.360÷(70-4×16)2.158×[(27+54)÷9]3.38+56÷7×4(四)课堂小结谈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组织小组交流,共同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a.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b.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c.有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d.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无忧考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一)基础训练【口算】24×5=32÷4=8+27=900÷3=60÷4=72-44=45×3=85+28=【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24÷6×790-52+286×2÷432÷8×548-13+5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4(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既会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也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计算:203-135÷9 28+120×897-12×6+43 26×4-125÷52、列式计算:(1)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2 4000除以25的商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二、探究活动1、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其中三年级有240人,四年级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计算?(2)你能用另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吗?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计算?(1)比较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数一样吗?运算顺序呢?★我发现: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再算()。
2、练一练:(1)先用线画出先算的部分,再计算:50+90÷(2×3)(50+90)÷2×350+90÷2×3 (50+90÷2)×3(2)妈妈给冬冬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27元,和一本《儿童文学》12元,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钱?三、学习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自我检测:1、计算:960÷(87-47) 400-208÷1612×(60+90)÷15 (65+145)÷(20-5)2、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化肥40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490吨,这个化肥厂平均每个月生产化肥多少吨?3、某工厂有煤8000千克,原计划烧25天,由于改进炉灶,实际烧了32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煤?4、甲乙两修路队共修一条长为956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76米,乙队每天修56米,已修了6天。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页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4及练习三第1、2、3题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温故知新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96÷12+4×2 96÷(12+4)×2
二、自学成才
1.同桌合作,讨论分析
问题1:观察96÷(12+4)×2和96÷[(12+4)×2],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后面的式子为什么要添加“[ ]”?
问题2:下列综合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能说出运算顺序吗?(画横线标出来)96÷[(12+4)×2]
2.尝试计算:
96÷[(12+4)×2]
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三、随堂练习
1.填一填
(1)计算45÷5×(28+4)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计算(800+100÷50)×2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用横线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 4×16) 158×[(27+54)÷9] (43+32)÷(357-352)
四、当堂检测
1.我会判。
(1)计算88+(51-21)÷3时,第三步算除法。
()(2)(3×19)+(204÷3)去掉括号后,运算顺序改变。
()(3)14+60÷4和14×60÷4的运算顺序相同。
()(4)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必须先算乘法。
()2.森林医生
360÷[(13+5)×5]
= 360÷18×5 改正:
= 20×5
= 100
提升培优
3.在“120-45+27÷9”中,按要求加括号。
(1)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120-45+27÷9
(2)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120-45+27÷9
(3)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120-45+27÷9
4.列式计算。
(1)6 5与1 3 5的和除以5 0,商是多少? (2)97与5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