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土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城市绿地中地被植物应用调查摘要:本文在明确了地被植物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特殊的气候现状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调查了地被植物在重庆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现状。
按照地被植物的分类,归纳了在重庆绿地中常见的一些地被植物。
关键词:地被植物调查应用发展前言地被植物,是指那些自然生长高度或者经修剪后高度在1m以下,最下分枝较贴近地面,成片种植后枝叶密集,能较好的覆盖地面,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并具较强扩展能力的植物,包括木本、草本、藤本及多肉植物(广义的地被植物还包括说草坪植物)。
1重庆市地理气候状况重庆市地处长江中上游四川盆地东部沿江两岸,北有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气温较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
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重庆市更好的发展园林绿化提供了优越条件。
2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具有防尘、降温、增湿、防止表土流失、净化空气等显著功效,它覆盖表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绿色空间,常在园林绿地系统中应用。
2.1 丰富群落层次,提高景观的视觉效果可作地被植物的种类繁多,它们有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且在不同季节显示出不同的效果,在不同季节犹如为绿地铺上彩色的地毯,与上层乔、灌木配合,不仅植物群落层次丰富,而且景观视觉效果也不错。
2.2 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园林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与自然群落相比,具有明显的地上、地下分层性特点。
乔木和灌木下栽植地被植物后,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
同时地被植物根系浅而庞大,可使表层土壤疏松,调节地温,增加腐殖质。
因此,若地被植物配置合理,则空间和环境资源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为天敌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据园林病虫害专家调查,园林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这些天敌在世代繁衍期间常以地被植物为栖息地,并采其花蜜、花粉为补充营养,因此,地被植物是天敌隐蔽栖息的好场所。
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分析摘要:在景观建设和当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不仅有利于延长绿化的保持时间,而且能够展现地方独特的文化,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外来植物受到欢迎,而本土植物却未受到积极应用。
这导致外来植物已成为城市景观的重心,从而降低了本土植物以及城市特色植物景观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选用乡土植物的原则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其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景观营造前言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低碳经济发展阶段中,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种植对象,由于受到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地方园林景观呈现出千篇一律风格化的现象,而且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有效保护与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非常重要[1]。
1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优势1.1 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乡土植物的生长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植物相比较,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乡土植物是在城市绿化中应用最多,也最能体现出当地自然景观特色和人文文化。
由于受到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而产生一些不适宜园林种植设计的现象发生,同时因为地域性原因导致部分植物种类不能被人们所选择使用或者不适合移植造林而造成浪费资源等问题出现等等情况都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2]。
1.2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不仅能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还可以从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例如:种植柳树花竹菊与刺桐等具有浓郁地方色彩且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植被可营造出美丽舒适宜人景观。
2021年第5期现代园艺重庆中央公园植物应用调查浅析唐洪燕(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南岸401120)摘要:对重庆市中央公园内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植物在各种景观形式下的应用形式,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构成的基本要素,通过亲身对中央公园植物群落的实地调研,对植物有更深刻的认知和应用。
关键词:中央公园;植物种类;植物应用边修剪的规则式黄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园与外面大道的边界处种植了水杉和雪松,这两者的搭配色彩冲击力很强,观赏价值很高。
水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树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图3)。
雪松不屈的身姿给人一种青山不倒的感觉,很有魅力,其次它自带香气,又名香柏。
2.2桂花山茶园重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山水城市,具有大气秀美的山城风貌,结合吊脚楼、巴山屋等特色建筑及乡土植物、新优植物的多样化配置,注重色彩性、层次性、立体性、鲜明性的综合运用,形成精致大气、自然秀美的地域性山地园林景观。
其中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重庆中央公园是一个集人性美与自然美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开放公园,在此选取中央公园中的东二入口区、桂花山茶园、樱花园、节庆大道的植物进行调查。
1调查对象概况重庆中央公园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和节庆大道,介于江北国际机场和悦来会展中心之间。
作为世界四个城市开放式公园之一、国内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心公园的重庆中央公园,依托重庆山水风貌特色,展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整个公园分为中央广场、活力水景、阳光草坡、半岛镜湖、密林溪流五大景区和桂花山茶园、樱花园、海棠园、雕塑园、龙湾竹园、多头香樟园、梅园等主题景园。
总占地面积达1.53km 2,大体呈南北长条形状,南北长2400m ,东西宽770m 。
重庆中央公园内绿化面积广,植物繁多,由于重庆地形的原因,场地内高低错落,植物种植遵循了因地制宜原则,绿化层次非常丰富。
重庆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分析作者:华敏薛彦斌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0年第07期摘要通过实地调查重庆市城口、巫溪、南川等14个地区的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研究分析重庆凤仙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地理分布、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
结果表明:重庆现有凤仙花属植物约37种1变种,其中特有凤仙花5种。
种的垂直分布较广,大多分布在900~2 400 m;从水平分布和种的数量来看,南川25种,占总数的65.79%,城口18种,占总数的47.37%,这两地是凤仙花属植物的主要聚散地。
重庆凤仙花属植物中,金凤花、长距凤仙花2个种类在花型花色上因为斑点和条纹的出现而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值得在园林绿化中优先重点开发利用。
关键词凤仙花属;植物多样性;地理分布;园林应用;重庆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19.009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一年生观赏草本花卉,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1]。
全球凤仙花属植物共有约9 900种,我国约有256种。
全球范围有5個主要分布区,分别是东亚区、部分东南亚区、热带非洲区、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区及马达加斯加区[2-3]。
凤仙花属植物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各省区。
该属植物花形漂亮、奇特美观、色彩艳丽、丰富多样,花期较长,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庭院栽植,花坛、花钵等景观布置,更为珍贵的是多数种类为我国或某省区局限分布的区域特有种,为选育花卉优良品种提供了基因储备。
目前我国的凤仙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4]。
本文在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重庆(城口、巫溪、南川、巫山、北碚、合川、武隆、黔江、石柱、丰都、万盛、万州、奉节、江津)14个地区凤仙花属植物。
浅析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效应及万文立(重庆中交置业有限公司重庆400000)摘要:乡土植物对园林景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入手,分析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优势,最终能够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景观建设;生态效应;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08-0025-021生态效应的价值1.1适用性强乡土植物是经由长时间的大自然的选择而得以保存下来的植物,因而对周边环境较为适应,并且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地域气候条件特色,展现城市景观特色,也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乡土植物的适用性强还表现为较强的抗逆性及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1.2性价比高目前,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城镇的园林景观工程对本土植物的应用都不够重视,大面积采购外来物种进行植物配置。
特别是一些标榜的高档居住区、大型公共景观、市政形象工程、街道绿化项目等,盲目引进热带植物树种和名贵花木,以博人眼球。
实际上,这类引进植物的价格、运输费用、栽植费用、管理和维护费用是普通乡土植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相比之下,乡土植物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特别是后期管理维护成本都比较低,而且成活率高,对景观营造效果有保障。
综合来说,乡土植物拥有很高的性价比。
1.3管理便利乡土植物是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生存而成为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
它对地域的特殊自然条件以及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均较强,这一系列的优势条件使植物的后期管理维护简单方便。
同时,作为乡土植物,人们对它的生长习性相对了解,栽培技术也比较熟悉,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成熟。
外来引进植物相对于乡土植物来说,在后期管理费用上要高出许多。
外来植物首先要经过引种、驯化的基本过程,才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碰到特殊环境气候的影响,外来植物很难继续存活。
重庆乡土调查报告
重庆是一个山地城市,山多、水多,其特有的地理特点奠定了其建设山水
园林城市的园林模式。
同时重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植物种类、区系成分、建群种、优势种等都具有物色。
形
成特有的景观,最能体现重庆的地貌与特色。
因此只有充分发挥重庆地区植物
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乡士植物,把资源优势化为景观环境优势,才能实现建设
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为了解重庆山地植被的类型、应用,笔者对北碚公园进
行了考察。
山地公囥植物景观概括
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现状
植物景观足重庆山地公园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主姿的植物景观,
造型优关,构成重火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
许多公园在选抒植物种类时,多选
富行寓意的树种,以追求体现志向高洁的思想境界,诸多员点都巴植物命名,
如北,济公网中的“丹桂凝香”、“梅影進波”、乐坛格防“等景点。
重庆山地公园在汁意乔、溝不、草搭配的同州,还采用滕本植物点缀园景
柏物景观与其他设施的结合
这些景观设施,如花坛、树池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栈种或附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念学特性,以保证植物健康正常牛长,同吋也能保证;景观设施不被镇物的根系或枝干破坏。
其次,服务设施的设置要与环境融为一体,以免给人造成
杂乱和破败的感觉。
重庆渝东北地区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调查及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庆渝东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区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被资源。
作为水土保持的关键植物资源,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在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重庆渝东北地区的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进行调查与评价,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查与评价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重庆渝东北地区的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进行,包括栎类、杉木、松树、竹子等植物种类。
栎类植物以其耐旱、耐寒、适应力强的特点,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杉木和松树在根系发达、固土保甲效应显著;竹类植物以其繁茂的生长特性,能够有效抑制坡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
二、植物生态环境评价重庆渝东北地区的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其生长环境主要取决于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
在地形方面,重庆渝东北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多为起伏不平,土壤泥沙含量高,易发生水土流失。
而植被覆盖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土保持效果。
在此背景下,栎类、杉木、松树、竹类植物便成为了重庆渝东北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态资源。
在土壤方面,重庆渝东北地区的土壤主要为黄壤和红壤,土层较浅,孕育了众多耐旱、耐寒的乔木植物。
在气候方面,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多雨,这种气候条件为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植物资源调查1. 栎类重庆渝东北地区栎类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和山地中。
栎类植物以其根系发达、抓土效果好的特点,成为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植被。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该地区栎类植物主要包括青冈、柞栎、槲寄生等品种,它们的冠幅繁茂,根系发达,对防治坡面土壤侵蚀起着重要作用。
2. 杉木3. 松树4. 竹类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对重庆渝东北地区的水土保持乔木及大径竹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植物种类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水土保持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析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学、园艺学、土壤学、风景园林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乡土植物,即生长在当地的本土植物,其在园林中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本文将从乡土植物的特点、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乡土植物的特点乡土植物是指生长在某一地区、生态系统内的本地植物,它们与土壤、气候和生物群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乡土植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适应性强:乡土植物在当地的生境条件下生长,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强,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和管理。
2. 生态功能明显:乡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固土保水、改善土壤、净化空气、提供栖息地等。
3. 生长周期短:乡土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般较短,适应当地的季节变化,不易受外界干扰。
4. 保护本地生态:乡土植物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能够有效保护和维护本地生态环境。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园林景观品质: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文化气息,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特色,增加景观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2. 节约资源成本: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种植和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节约资源成本,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3. 保护本地生态:乡土植物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能够有效保护和维护本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4. 促进生态教育: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生态教育的开展,加强人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 紫薇紫薇是我国乡土植物中的一种名贵树种,其花期长、姿态美丽,受到广大园林设计者的喜爱。
浅析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摘要】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特色,还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特点,然后讨论了乡土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接着分析了乡土植物对园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城市绿化和园林改造中的作用。
结合乡土植物的发展前景和在园林中的价值,展望了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未来。
乡土植物的独特之处和多样性为园林景观增添了魅力,同时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自然、环保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设计,选择原则,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园林改造,发展前景,价值,展望1. 引言1.1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性一、生态平衡保护:乡土植物是当地自然植被的组成部分,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大规模引种和栽培乡土植物,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生态平衡,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展示:乡土植物常常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园林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可以展现出园林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
三、生态适应性强:由于乡土植物在当地生长环境中长期适应,具有更强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更容易生存和生长,能够有效降低园林维护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园林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持。
四、促进园林生态多样性:在园林中引入乡土植物,能够丰富园林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为各类生物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充分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还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独特性。
1.2 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特点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引进的外来植物相比,乡土植物更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生长更加稳健。
这使得乡土植物在园林中更容易管理和保养,同时能够提供更长久的美丽景观。
乡土植物的种类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园林设计风格的需求,从而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重庆植物景观调查分析重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的植物景观,进行了一次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重庆植物景观调查分析的结果:1. 植被类型重庆的植被类型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地、河流、湖泊和城市公园等区域。
森林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0%,其中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草地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山坡、山顶和湿地等区域。
河流和湖泊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分布非常广泛。
城市公园则是城市中绿色空间的重要来源,各类花卉、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种类丰富。
2. 植物多样性重庆的植物多样性非常高,据统计,共有2861种植物,其中包括了1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近200种省级保护植物。
重庆的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复杂多变,加上植物适应性强,因此导致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
3. 生态环境重庆的植物生态环境比较好,因为市内有不少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
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市区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许多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各种树木和花卉,以及各种绿色植物墙等。
但是,一些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4. 植物利用重庆的植物利用非常广泛,当地居民利用一些昆虫、动植物等资源进行食用和药用。
例如,麻辣火锅中的花椒、辣椒以及重庆小面中的黄豆芽、豆皮等都是当地特产。
同时,当地还有许多植物可以用来制作中药,例如川芎、丹参、荆芥等等。
综上所述,重庆是一个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它的植物景观类型多样,植物物种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重庆的植物资源,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植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来。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摘要:乡土植物的特点,对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论述,明确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的应对进行分析。
从而为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研究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对于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园林绿化建设高速发展,人们在运用植物营造景观时已不仅仅是根据景观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简单的人工组合、单纯追求视觉效果的享受,而是更加注重景观与生态的结合,把生态学的有关原理体现在造景的各个环节中。
然而,在我国目前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的应用上,出现了一些舍近求远的误区,大量的外来植物被引进并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角,而各地拥有的大量乡土植物却很少应用。
比如目前在广东的绿地系统中,常见的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翅荚决明(cassia alata)、黄婵(allemandacathartica)、叶子花(bougainvilleaspectabilis)等原产于美洲,凤凰木、非洲桃花心木(swieteniamahagoni)则是来自非洲的种类等,本地的乡土植物却难以见到。
随之带来的是植物多样性降低,植物资源退化,病虫草害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显,绿化成本增加,城市特色削弱等多种问题。
因此,在对城市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的过程中,应以提高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建设节约型园林为指导思想。
一. 乡土植物的特点乡土植物具有如下4 种特点:第一,凸显和彰显文化底蕴。
我国历史上对于乡土植物的运用就非常重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乡土植物的文化底蕴。
乡土植物在服务园林改造,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亦赋予了园林一定的文化品质和内容;第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乡土植物是长期生存于本地,且保留下来的物种,在其生长进化的过程当中已经高度适应了周边环境。
因此,乡土植物在具有强适应性的同时,亦可对当地特色加以体现;第三,性价比高。
重庆海绵城市植物选择与景观应用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对海绵设施发挥雨水的下渗、储存、净化等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城市品位和人民的生活体验。
植物的选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针对重庆市的特殊自然条件,分析对植物在各海绵措施中的选择以及景观应用进行了探讨,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打造生态植物群落,注重植物景观的构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植物;选择;山地城市;景观1.引言海绵城市种雨洪管理概念,能够在降雨条件下,实现水源存储、净化、释放等功能[1]。
合理的植物选择与配置不仅是满足海绵设施功能要求的关键,也对城市生态景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被具有蓄水功能,通过植被的根系吸水、涵水,可以从源头上削减雨水径流;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经过植被的拦截、吸收得到削减;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削减了水土流失。
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配和应用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坡度普遍较大,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层浅薄,渗水性强;而土层下部的岩石渗透性很弱,雨水下渗能力较弱;因此在降水集中的5-9月,容易导致表层土壤被冲刷,造成水土流失[2]。
重庆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一方面破坏了水系的自然脉络,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面源污染。
重庆特殊的自然条件,对海绵设施建设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植物生态体系。
因此本文对重庆市海绵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及配置进行了探讨,以便于充分发挥海绵植物的功能效应及景观观赏价值。
2.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功能分析植物在海绵设施中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2.1生态功能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作为一种措施,植物的生态功能是最原始的功能,主要包括削减雨水径流、雨水净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3]。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城市空气湿度温度,改善气候环境,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改善城市温室和热岛效应。
乡土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具有自然美的特点,并且带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地域特征。
把乡土植物应用到园林绿化中,发挥它的优势,让乡土植物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为我国园林绿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主要对乡土植物在风景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不足、优势和相关的应用保护进行研究,以便于乡土植物在风景园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引言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风景园林绿化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让乡土植物在风景园林绿化中得到更快的发展。
乡土植物的生命力旺盛、成活率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其良好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绿化成本,同时,乡土植物也是植物文化内涵的一个象征性代表,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
我们要提高对于乡土植物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重视程度。
1乡土植物的定义乡土植物区别于外来引种植物,乡土植物是指在没有人为影响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物种选择与演替后,对特定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的总称。
乡土植物与外来引种植物不同,外来引种植物往往为了更加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多次杂交,筛选培育,普遍拥有更多样的造型和更丰富的色彩。
而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土生土长的当地植物,与外来引种植物相比,乡土植物的观赏性虽然欠佳。
但具有以下优点:(1)管理方便:本地的乡土植物已经在生长过程中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具有更高的移栽成活率,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去进行精细化管理,它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茁壮成长,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2)经济效益更佳:拿乡土植物和外来引种植物做对比,乡土植物的成本较低、更加经济。
选择乡土植物进行绿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购买外地树种的高价格和高运输费,以及后期的高维护费用,利于节省成本。
2乡土植物的应用对于园林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合理搭配外来引种植物与本地乡土植物,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保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重庆乡土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初探何定萍王红娟(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 400038)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乡土植物资源的研究状况与园林应用等分析研究,指出了乡土植物园林应用技术研究的途径,提出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重庆特色景观的构思。
关键词:重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园林应用乡土植物是指本地原有天然分布、自然演替、已经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
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资源广、苗源多、易栽培,能够反映区域植被的历史。
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重庆市环境概况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地跨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东西长470km,南北宽450km,幅员面积8.24×104km2。
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连四川泸州、内江、遂宁,北接四川广安、达川和陕西。
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西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部和东南部靠大巴山、武陵山两座山脉,南部是大娄山,最高处大巴山的川鄂岭海拔2796.8m。
地域内江河众多,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重庆境内流程达665km。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但山区具明显的立体气候,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代表,东北部边缘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
2 重庆市乡土植物资源重庆直辖市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最低海拔73.1m,最高海拔2796.8m,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其独特地理环境使重庆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
辖区内的武陵山、缙云山、四面山、金佛山和三峡库区均是植物资源的富甲地,且保存了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和中国特有属、种。
根据近年来调查统计表明:重庆有维管束植物6000种以上,而仅金佛山现有植物资源就有333科,1999属,5849余种。
三峡库区重庆段有管束植物182科,855属,2859种,其中蕨类植物23科,45属,103种,裸子植物7科,23属,36种,被子植物152科,817属,2406种。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和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重庆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5科,87属,99种。
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10种,裸子植物6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41科,66属,70种(见表1)。
其中分布比较集中在南部大娄山脉北坡(包括江津四面山、綦江、万盛黑山、南川金佛山、武隆白马山)达40种,大巴山南坡(包括城口、巫溪)达30余种,武陵山即黔江地区,有20余种,北碚缙云山有近10种。
此外,巴岳山(大足、铜梁、壁山),七跃山(忠县、石柱),巫山等亦有少数种类分布(见表2)。
3 重庆市乡土植物研究状况从18世纪起,就先后有英国人梅斯尼,法国人德拉维,英国人布尼和德国人林普里赫特在重庆及其附近搜集植物标本。
1930年中国科院在重庆北碚成立,对北碚的植物进行了研究。
1933年中国植物学会在北碚成立。
抗战时期,钱崇澍、秦仁昌等人对北碚植物作了研究,写出《四川北碚植物鸟瞰》一书。
以北碚植物作模式标本命名的新种有:缙云猴欢喜、北碚榕等24种。
1956年植物学家侯学煜等调查研究北碚植被,查明缙云山植物(不含蕨类)198科,766属,1422种,并编绘了北碚植被图及其说明。
80年代中期,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与西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重庆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查明了园林树种100科,284属,512种(含变种和变型)。
同期还进行了《重庆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利用调查研究》,记录常见地被植物86科,278属,429种(含变种和变型)。
80年代中后期重庆园林学会、林学会以及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等单位先后对重庆江津四面山、江北的统景风景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四面山有高等植物119科,1500余种,其中属国家保护植物24种。
统景风景区有维管束植物103科,245属,321种(含10个变种)。
90代中后期,西南农业大学杨昌煦老师等调查了三峡库区的槭树资源,记录31种,1亚种,13亚种,并对库区槭树资源的经济利用进行了评述。
90年代末2000年,重庆林业局和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联合对重庆市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专项研究,摸清了重庆市野生重点保护植物的数量及种属。
2002年起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与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等单位合作,又开展了为期4年的《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收集和保存了140余种近期可开发利用的重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见表3),从中筛选出部分种类,并进行了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技术研究,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提供乡土植物材料。
另外重庆市目前正在加强建设南山低山植物专类园、北部新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和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乡土植物繁育基地等。
这些基地的建成及研究保护工作为我市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4 乡土植物的园林应用4.1 园林应用重庆地域内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乡土植物资源极丰富,如黄葛树、北碚榕、南川木菠萝、山桐子、连香树、青榨槭、喜树、缙云槭、四川大头茶、刺槐、栾树、泡桐、香樟、夹竹桃等很多。
20年代,重庆曾经选择乡土树种香樟、刺槐等作行道树,30~40年代,又增加了楠木、梧桐、刺桐等20余种树种。
50~60年代起选择黄葛树作为主要行道树种,其次为泡桐。
80年代起至今黄葛树成了主要行道树种,其次为小叶榕和刺桐。
60~80年代曾经较多地应用于园林建设中的树种如栾树、香樟、榆树、无患子等都由于病虫害问题,先后被淘汰或被黄葛树替换。
这些年来一些专家和研究院所也成功引种了一些乡土植物如木姜子属的一些种,石楠、川溲疏、山姜、乌饭树、呆白菜等,并应用于我市的一些社会单位、公园及风景区,但种类、数量和规模都很小。
总的来说,除少数乡土植物如腊梅、山茶花、桂栀子等在庭园中运用的较多以外,数量众多的乡土植物未得到开发利用。
4.2 存在的问题虽然一直以来,我市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园林部门都在宣传乡土植物,提倡多用乡土植物,但大多注重植物资源的介绍。
农林高等院校及园林研究部门对乡土植物的研究也多停留在简单引种、繁殖、育苗等直接应用的水平上,而对乡土植物的选择、快繁技术、规模化生产以及针对城市园林生态系统进行园林应用等关键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更谈不上大面积应用示范。
凡此种种,使得公众对乡土植物的认知度低,对构建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园林设计人员也不了解乡土植物的特点和园林特性。
同时,乡土植物无规模化生产和管理,使得种苗少,无法形成市场规模,这些问题阻碍了乡土植物的规模化生产和园林应用。
5 加快乡土植物园林应用技术研究的途径为了充分利用重庆市的乡土植物资源,保证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乡土植物应用技术研究。
5.1 种源选择及适应性评价必须根据重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乡土植物资源进行种源筛选,同时针对城市园林特点及特殊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模拟实验,研究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并对不同环境下的适生种类进行评价、筛选及分类,提出在城市园林应用中的适生范围。
5.2 繁殖及栽培促控技术研究探索乡土植物的原生态条件及繁殖规律,进而研究安全、有效的人工保存和快繁方法,探索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
通过容器育苗,水肥促控技术和设施调控等栽培促控技术研究,促进苗木生产,以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
5.3 配置应用研究根据不同绿地的生态、景观需要和城市园林对树种的特殊要求,根据乡土植物根系发育特性、水分需求规律、不同季节的观赏形式、不同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对其功能、应用范围、配置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及园林应用前景评价,加强园林推广示范,使乡土植物合理开发利用从种类、技术、应用和市场等方面适应重庆城市园林发展的需要。
6 利用乡土植物、打造特色景观重庆是一个山地城市,山多、水多,其特有的地理特点奠定了其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生态园林模式。
同时重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植物种类、区系成分、建群种、优势种等都具有物色。
形成特有的景观,最能体现重庆的地貌与特色。
因此只有充分发挥重庆地区植物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把资源优势化为景观环境优势,才能实现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重庆地带性树种以樟科、冬青科、忍冬科、山茶科、木兰科、杜英科、山矾科、胡桃科等占优势,有不少特有种、稀有种、模式标本产地种,没有理由不加快开发利用,使之服务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6.1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江城。
主城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两江汇流之处。
美丽的山与水,最能突出重庆特色,可开发利用红花木莲、木荷、厚皮香、黑壳楠、贵州琼楠、新木姜子、南川木菠萝、缙云槭、北碚槭、薄果猴欢喜、大果杜英、交让木、虎皮楠、四川山矾、光叶山矾、四川大头茶、长蕊杜鹃等常绿阔叶树种,最终体现出重庆四季常青的亚热带阔叶林的自然风貌。
6.2 三峡大坝建成后,重庆的水位相对稳定,长江与嘉陵江将成为游览观光的水道,也代表了“江城”特色。
两江沿岸的绿化非常重要。
可开发利用水杉、枫扬、小株木、南川柳、水黄杨、长叶水麻、水竹、中华蚊母、疏花水柏等,打造沿江绿化景观。
6.3 重庆山多、坡多、坎多、立体绿化是重庆城市绿化的一大特色,可开发利用铁线莲属、崖爬藤、常春藤、常绿油麻藤、厚果鸡血藤、藤金合欢、冠盖藤、川鄂爬山虎、三叶木通、紫花络石等乡土立体绿化材料,建设重庆特色的立体绿化景观。
6.4 重庆行道树种单一、景观单调,可开发利用北碚榕、南川木菠萝、九丁树、鹅掌楸、红翅槭、大果杜英、黑壳楠、虎皮楠等乡土乔木作行道树,既实现树种多样性,又体现了重庆地域特色。
6.5 重庆市街景长期缺乏色彩,季相变化不明显,可开发应用彩色花果乡土树种,如钟萼木、香果树、连香树、长蕊杜鹃、灯台树、野茉莉、四川含笑、椤木石楠、光叶石楠、山桐子、野鸦椿等,给街道绿化景观添加亮丽的色彩。
乡土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不仅可以增加重庆园林植物种类,提高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园林植物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的能力,使重庆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有助于建设重庆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同时也将促进重庆园林产业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佳的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