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养助益充《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①五谷为养。
是指“稻、麦、黍、秫、菽”可以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其中的谷物“稻、麦、黍、秫”,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而其中的豆类“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以蛋白质作为生长发育主要依靠。
”②五果为助。
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有助于养身、健身。
生食可以避免因烧、煮,而破坏其营养成分。
饭后食用一些水果,还能帮助消化。
③五畜为益。
是指“鸡、猪、羊、牛、犬”等禽畜肉食,可以平衡饮食,弥补“五谷、五果”营养之不足,补益人体。
肉食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④五菜为充。
是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
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有增加食欲、充饥裹腹、帮助消化、滋补营养、防止便秘、降血脂糖、护理肠胃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释词:黍:黍s hǔ子,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
去皮后,称为“黄米”。
黍子性黏,可以酿酒。
秫:黏nián高粱,泛指高粱。
去皮后,称为“秫米、高粱米”,可以做烧酒。
菽:菽,是双子叶植物“豆类”的总称。
葵:冬葵,一种蔬菜名。
冬葵可以腌制,称为“葵菹zū”(菹:腌菜)。
薤:薤x iè,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藿:藿h uò,是指“嫩时,可食的豆之苗叶。
”藿食:是以豆叶为食,谓“粗食”。
引申为“粗食者、平民百姓”。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膳食模式包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及“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1.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这种膳食结构模式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2.五果为助: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3.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
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4.五菜为充:蔬菜可以辅助谷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能保持肠道通畅。
5.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
6.谨和五味: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饮食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
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的不同特性。
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
每天13粒花生延年又益寿享年91岁的中央领导人陈云每天都要吃上13粒花生,而这个好习惯则是其妻子、著名营养专家于若木坚持“五果为助”的结果。
“五果为助”出自《黄帝内经》,这里边的五果是指李、杏、枣、桃、栗。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陈永春称,其实,“五”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各种水果、坚果,它们富含营养物质亦能帮助消化。
但怎么实现“五果为助”则是个很有讲究的事情。
俗话称水果“上午为金,中午为银,傍晚为铜,晚上就是铅了。
”可见上午补充水果和坚果是最好的。
人体经过睡眠之后,胃肠功能正在苏醒,消化能力不强,但此时身体亟需补充营养物质,易于消化的水果自然是身体的首选。
同时,入睡前不宜吃水果,尤其是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对胃肠功能差的老人和孩子更是不利于健康。
而饭前饭后也不宜吃水果。
这时如果吃,果糖与胃酸会起作用,导致过度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腹胀和不适。
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时段应是饭前一两个小时或者饭后三十分钟。
陈永春营养师提醒,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保持少食多餐,将食物吃“杂”,营养也更均衡。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平衡饮食观点的是中国。
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
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食物的多样化在饮食中有着重要意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
”“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是说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
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颐养天年。
三餐时间一般为,早饭7时左右,午饭12时左右,晚饭18时左右。
晚饭摄入量应比早午饭少一些。
《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晚饭吃得过饱或过油腻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即所谓“胃不和,那么卧不安”。
《黄帝内经》还曾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那么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即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调和,这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
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五色与五味,其分别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和青、赤、黄、白、黑五色。
红色食物五行属火入心经,如胡萝卜、西红柿、红豆等,具有补血、利尿、活血化瘀、促进心脏之成效。
绿色食物属木入肝经,含植物纤维素,是肠胃“清道夫”。
黑色食物五行属水入肾经,如黑米、黑芝麻、黑豆等,具有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作用的功能,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促进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
白色食物五行属金入肺经,如银耳、百合、白萝卜等,具有补气、滋阴、养肺的作用。
黄色食物属土入脾经,如玉米、小米、红薯等具有健脾养胃的成效。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
这里所说的“毒药”是指具有偏性的药物,也就是我们所常用的中药。
时下有很多人吃一些药物来进行滋补,像人参、当归、红枣等都是常用之物,更有甚者,有人是常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肾的。
想想却是不妥的,因为这些毕竟都是药物,有很大的偏性,是不可以长吃、久吃的。
像六味地黄丸,就是一味治疗肾阴虚的方子,是治病的用药,而不是保健品。
毒药是用以攻邪的,中病则良,切莫太过。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能够滋养我们身体的食物呢?
《内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那就是“五谷为养”。
五谷者,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一棵植物,其最有营养的部分就是它的种子,而且种子是一个生命的胚胎,蕴含着生的信息,人只常吃这些种子才会让身体充满生机。
过去说一个人脸色不好,会说这个人“面有菜色”,这是因为吃的粮食不够,改用瓜果来充饥所致。
五谷是走脾经的,而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弱,就会整个人肌肉痿软,容易疲乏。
而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好了,却不愿多吃米饭,而只想吃一些果蔬、鱼肉。
这岂不是本末颠倒了吗?
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米饭面食才是主食,其它的都只是辅助而已。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五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五果是作为主食的辅助,五畜是补益人体的食物,五菜是补充人体营养的食物。
具体来说,“五谷为养”指的是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的主食。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干果,泛指水果和瓜果食品。
“五畜为益”是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泛指肉食类及海产品。
“五菜为充”是指葵、韭、薤、藿、葱等植物蔬菜类,泛指植物蔬菜类食物。
这句话强调了饮食多样性和平衡的问题,人体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五谷作为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强调了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的辅助作用,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以及主食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精】黄帝内经关于五气五味五果五畜五菜的论述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而药则辛、酸、甘、苦、咸、淡六味,性各有偏。
其峻毒者,可用攻邪,纯良者,可调气血。
以之补偏救弊,中病即止,过则反伤。
盖其收散缓急,坚软燥湿,寒热温凉,浮沉升降,各有所宜所忌,必合四时气化、五脏病证,随其所宜而取用也。
所忌者必当禁之,如下文所云。
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是气味本以养人而治病,若多食则助气令偏,偏则为害,何况已病,故禁多食也。
本经言∶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又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皆伤于多食也。
癃者,小便闭也;洞心者,中气耗散,心中空洞无主也;心者,心内满闷也。
此言酸收之味,不能外引而下走膀胱,膀胱胞薄,得酸收而缩绻,故不能承三焦气化而泄水,遂小便不通以成癃也。
膀胱在前阴,前阴为宗筋所聚,故为积筋所终之地,此酸味所以走于筋也;又如筋者,肝所主,酸先入肝,故走于筋矣。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随气入营,而充于经脉者也。
故咸味入中焦而使血凝,凝则阳气窒塞,津液不能输布,而胃中水汁注之,因而致渴。
由于咸味凝血使然,故知咸走血也。
阳经之气与卫阳之气,皆由上焦出行于表者。
辛味升浮,故随阳气走表,其性疏泄,故与汗俱出,汗者,心之液也。
辛味久留心下而液伤气耗,则心中如空洞无主也。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2010-11-04 11:36:10来自: 唐山建民(/amin521)经过夏日生冷饮食肆虐,不少人的肠胃有所损伤,建议:秋季养收,奉冬之藏。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玉米黄米、高粱、豆类五种粮食作物。
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
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
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
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
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
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
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果核果肉浑身是宝《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果”是一般水果,尤指桃、梨、杏、李、枣,实际上是水果和干果的统称,还包括某些能生食的瓜果如西瓜、哈密瓜等。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它们辅助“五谷”、“五畜”,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水果滋养又治病是人们的共识。
“遍尝百果能成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说明常吃各种水果有利健康。
果品味美更有妙用,在中国历代医书中,有很多果品是作为药用的,《本草纲目》第29~31卷就收入果品50余种。
梨,具有清热、止咳、平喘、化痰等功效。
在秋冬交替之际,适量吃梨能有效缓解烦渴、咳嗽、咽痛、失音等“上火”症状。
枣,民谚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
”据《本草备要》记载,枣能补中益气、滋脾胃、润心肺、通九窍、和百药。
柿,据《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血分之果,其味甘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润肠、治咳、止血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柿子和柿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预防心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
再如樱桃,“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应自知”。
山楂可调胃增食欲,其降脂之功更是众人皆知。
“五果为助”助什么?水果类含糖、脂肪、蛋白质相对较少,吃水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补充这三大营养物质,而在于补充其他营养素,即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水果的最大优点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 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大,容易破裂而出血,还可引起坏血病;使体内乙酸转变为胆固醇的速度加快,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维生素C缺乏还可增加某些致癌活性,而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则可减少患肠癌的危险性。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尤其不能缺乏维生素C。
《黄帝内经》“五果为助今解早在2000年多前,我国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已明确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
”五果者,古时指桃、李、杏、梨、枣,实际上是水果的总称。
我国膳食以谷类为主食,蔬菜为副。
主副食缺乏由水果补之,所以称为五果为助。
这种古老的理念、在科学兴旺的今天仍不失为理想的、科学的饮食结构。
果品,在饮食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增进健康,预防疾病,调节体内代谢,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水果的成分与成效水果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其中糖、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果胶尤为突出。
水果中维生素的含量极为丰富,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得天独厚,比其他食品高出许多倍。
在鲜枣中每百克含维生素C高达540毫克,居鲜果之首。
山楂占第二位,每百克多达80毫克。
果苑新星猕猴桃的含量也很高,高达300~420毫克。
此外,柑橘、沙田柚、柿子、草莓等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可预防和治疗坏血病。
它参与人体糖的代谢及氧化复原过程,能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具有凝血作用。
维生素C还可以治疗多种出血症,促使血脂下降,增强人体免疫力。
近年来发现维生素C还可以阻止致癌物质对人体细胞的侵害,构成人体的防癌防线。
果品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这些物质对于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参与人体代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矿物质是人体生理中所必需的另一种要素,它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和生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枣和山楂含钙最多,钙与人体骨骼、神经、肌肉都密切相关,对儿童和孕妇尤为重要。
钙的缺乏可引起骨骼发育不全,或造成佝偻病与皮肤病,血钙低时还会引起手足抽搐等病理现象。
在各种果脯中铁的含量最多,以杏干、葡萄干、柿饼最为丰富,鲜枣、沙果中含铁也很多。
水果中所含果酸,在其他食品中是没有的。
果酸不仅能够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而且有些果酸还可阻止糖转化成脂肪,对于减肥和健美具有一定意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其性偏,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剂。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精细化,鱼肉、果菜等在饮食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导致饮食失调,疾病横生。
不少“富贵病”是由于人们吃得过精过细而导致的。
人们为什么不太喜欢吃粗粮,主要原因还是入口的口感不好。
由此可见,感觉有时候并不都是对的。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因此,重建合理饮食对健康生活有相当意义。
扩展资料:价值。
中医膳食平衡五字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
中医膳食平衡五字诀: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
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
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
“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
鲜果加工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脱水而增多。
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
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十六个字堪称中国最早的“膳食指南”。
吃什么?怎么吃?古人有智慧,将天下食物分为几大类,并以一个数字“五”来代指数量众多,是古人养生智慧的精华,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的“食物多样化”的古老诠释。
今天就介绍下被我们当成主食的五谷杂粮。
徐文兵:五谷为养!《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五果”就包括咱们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枣,这都是果。
“五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这就是五畜,益就是补益的意思。
“五菜”就是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它们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补充作用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
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
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
不但吃饭需要靠种子,维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儿。
所以,我们说维持人的生命不能仅靠脂肪和蛋白质,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中最好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五谷中最好的是小米。
小米在中国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社就是我们对祖先表示一种祭祀,稷是什么?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
我们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
而且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几乎都生长,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
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几十颗,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颗,上千颗,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
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五谷养精五果助力人们日常的饮食应该如何搭配才健康,《黄帝内经》中早已给出了答案,其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那么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段话可谓饮食调摄的指导纲领。
五谷包含天地精华。
“五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的“五谷为养”,注解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周礼·天官·疾医》中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注解为“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从以上古文献可以看出,狭义的五谷主要指大米、小麦、谷子、黄黏米和各种豆类。
广义的五谷那么泛指各种可被人类食用的谷物。
《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谷为养,肯定了五谷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
五谷都是植物经过一年的努力结出来的种子,是吸收天地精华才孕育而成的,所以五谷包含的精气非常充足。
种子具有非常充足的生长之势,因此人体通过摄入这种包含天地精华的种子,就可以维持自身生命的运转。
因此,人体的饮食应以五谷为主,只有进食五谷,才能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水果为辅,要吃应季的。
五果是指:李、杏、枣、桃、栗。
五果对于人体的作用较之于五谷是起辅助作用的,它们可以提供五谷所不能提供的根本物质,为生命提供动力。
但是,五果的食用应因时制宜。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吃到许多反季节的水果,这往往弊大于利。
如西瓜性凉,夏季食用可清热解暑,有利于抵御暑邪,如果冬季食用,反而会损伤阳气,不利于健康。
吃肉要适量,过多生痰湿。
在五谷与五果之外,肉类也为人体提供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
中医自古就肯定了肉類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除了有“五畜为益”的记载,其《异法方宜论》也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认为肉类可补益人体阳气,顾护肌表而到达抵御风寒的作用。
但万物有利有弊,不吃肉会导致人体所需的根本能量物质无法得到充分补充,食肉过多又会酿生痰湿。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此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饮食指南:既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
在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强调的也是要多吃五谷杂粮。
然而,《黄帝内经》里的饮食之道远不止此,它还蕴含着更多的饮食要义、饮食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学习。
饮食要合理均衡《黄帝内经》倡导“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指人们的膳食要均衡,不可偏颇。
谷肉果菜都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均衡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全面,培补人体的精气。
可是现在有的孩子吃的都是精心加工出来的精细食品;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为了保持好的体形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结果得不偿失,出现了各种病症。
吃“精品”的孩子脾胃越来越弱,“不敢吃荤”的人气血渐渐不足,“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的人面色一天天向“菜色”靠近。
吃得杂一点,谷肉果蔬都接受。
即使吃粮食,也要细粮、粗粮相结合,谷物豆类相宜。
古人说得好:“烹龙炮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
”与西方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而很少谷物的膳食结构相比,它大大减少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及结肠癌等众多疾病患发的概率,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饮食要节制适时《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把“饮食有节”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张“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方式,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
过节或聚会时,人们常常会失去节制,暴饮暴食,结果吃出了肥胖病,吃出了高血压,吃出了肝硬化。
要健康,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已饥方食”,吃起来味香爽口,虽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胜于美味佳肴;“未饱先止”,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过撑,“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七分饱”最养生。
完整版)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素问》是一本中医典籍,成书于2400多年前,其中有一句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句话告诉我们,平衡饮食非常重要。
谷物和豆类是养育人体之主食,包括黍、秫、菽、麦、稻等。
这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可以提高营养价值。
五谷为养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
五果为助指的是水果和坚果,如枣、___、杏、栗、桃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不会因烧煮而破坏其营养成分。
有些水果还能帮助消化。
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的是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
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
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食物的气味对人体也有影响。
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
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
温性和热性食物有助于温中、散寒和助阳,适合体质虚寒者或冬季食用。
这些食物包括面粉、糯米、豆油、酒、醋、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狗肉、虾、鸡、鲫鱼、鲢鱼、葱、姜、韭菜、大蒜、辣椒和胡椒等。
此外,平性食物被列为食性平和的食物,适合健康人长期食用。
这些食物包括黄豆、黑豆、蕃薯、马铃薯、南瓜、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香菇、蘑菇、白糖、鸡蛋、鲤鱼和黑鱼等。
食物的五味既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口味喜好,又有不同的功效。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大多含有挥发油,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5篇)黄帝内经食疗养生(5篇)黄帝内经食疗养生范文第1篇中医膳食平衡观1.《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通过养、助、益、充,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
2.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
3. 《遵生八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
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
4.《饮膳刚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
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糖尿病起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形容消瘦,小便频多,乏力等症候。
属肺胃燥热表现。
燥邪简单伤人津液,热邪更易耗气伤阴,日久可以耗津伤血,所以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消失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阅历。
糖尿病的起始阶段,应实行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纳调益脾肾或毓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
糖尿病患者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
如菠菜、萝卜、苦瓜、冬瓜、粟米、山药、猕猴桃、荸荠、海参、鲤鱼、田螺、乌骨鸡、鸭肉、鹅肉、兔肉、牛奶等。
慎食辛辣助热食物,如姜、椒、韭、酒等。
提倡清淡饮食,避开“肥甘厚味”。
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梨、杏仁、丝瓜等,同时限制猪肉等生痰食物。
伴有血瘀者,可常食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藕、玫瑰花茶等。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补益肝肾、除烦止渴的作用,善治消渴。
使用时可将苦瓜晒干研粉,温水送服:也可用苦瓜30克,煎水代茶频服:或将苦瓜切成丝状,佐餐食用。
《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以下是我常常给我的客人讲的,次次都要打下来,后来就是复制粘贴,今天把帖到这里希望更多的朋友看到,共同探讨。
首先,水果能减肥吗?答:可以!~ 为什么呢??因为水果影响人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
再就是导致腹泻,吃多了水果,不吸收平时吃的粮食中的营养,也驱使更快的排泄出去。
所以减肥。
水果里含维生素吗??答:含好多呢~~~。
可就是人不好吸收啊。
人又不是猴子。
就好像咱电脑的机箱一样,含铁吧?吃了可以补铁不?不能,为什么?因为人不消化它~~以上是实话加玩笑。
瓜果多是寒凉性质的,寒主凝滞,所了吃了会使血液凝滞,不通畅,所以月经来时会有血块,晚来,腹痛。
诸多水果中唯榴莲是温性的。
所以说,到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
最好是少而再少的吃什么水果,调理好肠胃人的什么营养都有了。
吃什么都能吸收。
这是西医说的吃水果好,我是反对的。
只有身体健康加上有需要的时候再吃还得是应季的瓜果才行。
《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也是说当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吃,如夏天天非常热,人在外工作出汗多可以吃点西
瓜,生津止渴。
秋天天燥,正常人可以吃点梨,润肺止咳。
这就是所谓的“助”,不像现在的人一天到晚不停的吃。
就像个人吃饱了,你硬给他再来一碗,能不恶心吗?呵呵。
拐回来说,人真的不是猴子。
什么东西过了火都不好。
附:
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
五蔬: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果:李、杏、枣、桃、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