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7-5 滚动轴承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4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国家标准对机械图样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2:能够进行二维图样与三维立体间的互相转化;熟练掌握三等关系、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掌握视图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目标3:掌握视图的基本表达方法;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包含内容;准确识读常用件和标准件代号。
(二)技术技能方面教学目标1:具备简单形体、正等测画法、点、线、面的投影规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达到绘制中等复杂零件的能力。
教学目标2:标准件和常用件画法的规定、装配图的表达方法以及尺寸标准和技术要求达到识读中等复杂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设计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6学时)【教学内容】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平面图形尺寸标注。
【教学要求】1.了解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2.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几何作图。
3.正确地分析平面图形,掌握平面图形尺寸类型和正确的标注平面图形尺寸【重点难点】1.重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2.难点:“圆弧连接”、“斜度与锥度”的画法。
【教学方法】主要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
第二章点、线面投影(10学时)【教学内容】1.绪论: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6.投影变换【教学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
2.掌握各类直线及其投影特性,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熟练掌握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规律。
3.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特别是投影面平行面和投影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4.掌握平面上的直线与点,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相交交点和交线的作图方法。
5.掌握换面法投影变换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正投影法,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交的作图。
11-6 标注半径尺寸。
1-5 标注直径尺寸。
1-4 补全尺寸数值和箭头(数值从图中量取,取1-7 补画箭头并填写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数字(量取整数)。
1-8 根据尺寸注法的规定,标注各图形的尺寸(量取整数)。
2模块二投影基础2-1根据立体轴测图及其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画出它的三视图并回答问题。
123452-6 已知A(25,10,20) 、B(10,20,10)两点坐标,求2-7已知点的二面投影,求其第三面投影。
作两点的三面投影,并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62-8 填空2-9 根据A、B两点的直观图作出其三面投影图(尺寸从图中量取)。
2-10已知点A、B的一面投影,又知点A距H面15mm,点B 在V面上,试分别求作A、B另两面投影。
2-11已知点B在点A的正左方15mm;点C是点A对V面的重影点(c'不可见),且距点A为10mm。
补全点A的侧面投影,求做其他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
72-12 已知A、B两点的两面投影,求做第三面投影并判断A、B两点的相互位置。
2-14 在三视图中标出A、B、C三点的三面投影。
2-13 判断A、B二点的相互位置。
2-15 已知三棱锥底面的三面投影和顶点S的坐标为(20,13,20),完成三棱锥的三面投影图。
892-17 已知线段两端点A(25,10,5)、B(5,20,25),画出其三面投影,并求4B实长及其对H的倾角α及V面夹角2-18 已知线段AB的投影ab及a '和对V面的倾角β=30°,画出其三面投影图。
2-20 在线段AB上取一点K,使AK=15mm,求K的两面投影。
2-19已知线段AB的V面投影α 'b‘及a,又知B在A的后方,AB实长为26,画出其水平投影图。
10111213142-28 在立体图中标出端点A 、B 、C 、D 的位置(立体图中用大写字母标出),并填写线段AB 、CD 的名称,及其对各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1 抄画平面图形(略)1-2 字体练习(略)1-3 字体练习(略)1-4 在右侧按照1∶1比例绘制左侧图形(略)1-5 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略)121-6 标注尺寸(数值从图中度量,取整数)31-7 指出图中尺寸标注的错误,并在下面中正确地标注尺寸41-8 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1-9 正多边形和椭圆练习(略)1-10 按照1∶1的比例抄绘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略)1-11 按照1∶2的比例抄绘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略)561-12 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完成下面图形的线段连接(比例1∶1)71-13 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完成下面图形的线段连接(比例1∶1)1-14 选择合适的比例,绘制拉楔平面图,并标注斜度、锥度和尺寸(略)891-15 斜度和锥度练习1-16 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选择合适的比,在下方绘制图形,并标注尺寸(略)10111-17 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在下方绘制图形(比例1∶1)121-18 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在下方绘制图形(比例1:1)1-19 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在下方绘制图形(比例1:1)模块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2-1 绘制三视图(略)14152-2 参照立体图,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162-3 参照立体图,补画三视图中漏画的图线172-4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182-5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192-6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202-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212-8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222-9 点的投影232-10 参照立体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求其表面上点的未知投影242-11 直线的投影252-12 在三视图上找出标注字母的棱线的未知投影并描粗,填空说明直线的种类262-13 平面的投影272-14 在三视图上标出平面的投影,并填空2-15 绘制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略)28292-16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302-1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12-18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2 2-19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32-20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42-21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52-22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模块三轴测图3-1 看懂两视图,绘制正等轴测图(略)36373-2 看懂两视图,绘制正等轴测图(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3 看懂两视图,绘制正等轴测图(略)38393-4 看懂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绘制正等轴测图(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403-5 看懂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绘制正等轴测图(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6 看懂两视图,绘制斜二等轴测图(略)41423-7 看懂两视图,绘制斜等轴测图(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3-8 看懂两视图,绘制斜等轴测图(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模块四截交线与相贯线4-1 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略)44454-2 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464-3 求作平面立体上的截交线474-4 求作平面立体上的截交线4-5 求作曲面立体上的截交线(略)48494-6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504-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 零件加工表面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2. 在装配图中尺寸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轮廓的大小,即总长、总宽和总高的尺寸。
3. 用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4. 20.M20×1.5-5g6g的含义是:。
5. 装配图中零件序号应自下而上,如标题栏上方位置不够时,可将明细栏顺序画在标题栏的方。
6. 为了表示与本部件有装配关系,但又不属于本部件的其他相邻零、部件时,可采用画法,将其他相邻零、部件用细线画出。
7. 滚动轴承是用来支承的标准部件。
8. 标注尺寸要避免出现。
9. 不通螺孔圆锥面尖端的锥顶角一般画成度。
10. 基本视图的投影面为,它是以为基本投影面。
11. 在装配图中,当某些零件遮住了需要表达的结构和装配关系时,可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或假想将某些零件后绘制。
12. 形位公差的框格用线绘制,分成格或多格。
13. 标注尺寸要便于。
14. 螺纹是圆柱或圆锥表面上,沿所形成的具有规定牙型的连续凸起。
15. 当被连接零件之一较厚,不允许被钻成通孔时,可采用连接。
16. 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只用条共有的轮廓线表示;非接触面画条轮廓线。
17. 当机件的一个视图画成剖视图时,其它视图的不应受其影响。
1. 螺纹有单线和多线之分,沿一条形成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
2. 以剖视图表示内、外螺纹连接时,其旋合部分应按的画法绘制。
3. 标注尺寸要便于。
4. 在装配图中尺寸表示机器、部件规格或性能的尺寸。
5. 当机件的一个视图画成剖视图时,其它视图的不应受其影响。
6. 形位公差的框格用线绘制,分成格或多格。
7. 零件加工表面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8.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与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9. 螺纹相邻两牙在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螺距。
10. 不通螺孔圆锥面尖端的锥顶角一般画成度。
[课题名称]弹簧[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 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熟悉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2.会画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通过网络课程的演示, 了解弹簧的工作原理和形成过程, 这是作图的基础。
[教学重点]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和作图步骤。
[难点分析]装配图中螺旋弹簧的画法。
[分析学生]具备相应的绘图能力, 通过直观演示, 在了解弹簧的工作原理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学习, 不会有太大障碍。
作图能力需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 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 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简述齿轮的作用和作图要点。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3.预习检测:弹簧的作用是什么?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 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弹簧是弹性元件, 其功用有减振、夹紧、自动复位、测力和储存能量等。
弹簧的种类很多, 本次课主要介绍机械中最常用的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和尺寸关系教师讲授弹簧钢丝直径(线径) d、弹簧直径、节距t、有效圈数n、总圈数ηi和支承圈数N、弹簧自由长度(高度) H、弹簧钢丝的展开长度L等内容;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常用的螺旋弹簧。
.2.螺旋弹簧的画法规定教师讲授螺旋弹簧的画法规定:交叉演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作图步骤。
教师讲授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作图步骤;交叉演示螺旋压缩弹簧的作图步骤、螺旋压缩弹簧零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