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教程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68.30 KB
- 文档页数:7
逻辑学参考书目1、金岳霖:《逻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2;商务印书馆,1937。
2、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苏天辅:《形式逻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
5、[美]苏佩斯著,宋文淦等译:《逻辑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英]涅尔著,张家龙等译:《逻辑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王雨田著:《现代逻辑科学导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8、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9、[美]科庇著,宋文坚等译:《符号逻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0、Douglas Walton. Informal Logic: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rgument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11苏越等著:《讲演辩论中的逻辑诀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2、宋文坚著:《西方形式逻辑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3、刘壮虎著:《逻辑演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3。
14、宋文淦著:《符号逻辑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5、普通逻辑编写组编:《普通逻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6、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王雨田、吴炳荣著:《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5。
18、桂起权等著:《机遇与冒险的逻辑:归纳逻辑与科学决策》,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19、[美]奥斯丁•弗里莱著、李建强等译:《辩论与论辩》,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20、蔡曙山著:《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标签:●谷振诣演讲人:谷振诣196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从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
代表著作:《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帕特里克·赫尔利《简明逻辑学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译者之一。
时间:2月20日地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有一个重要的差别:职业棋手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要花大量时间对基本功进行高强度和系统性的训练,因而都有过硬的基本功;业余棋手通常不注重基本功训练,偶尔练一练,训练的强度和系统性也不够,因而总是不能与职业棋手相匹敌。
大学生是职业的学习者,职业的学习者不是知识的储存者和复述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
职业的思考者必须练好思维基本功,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基本功。
宽容原则中立原则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家布鲁叶说:“世界上最稀有的东西,除了好的判断外,便是钻石和珠宝了。
”谈到批判,总要有一个批判的对象,也就是批判什么;还要有一个批判的标准,也就是依据什么来批判;当然,批判是有目的的。
如果对批判的对象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就不具有批判的资格。
因而,批判首先意味着准确和充分地理解批判的对象。
在这方面,批判性思维坚持理解的宽容原则,也就是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理解批判的对象。
宽容原则限制批判者对所批判的对象进行歪曲的或者片面的理解,要求批判者具有公正、准确的理解能力。
任何批判都会预设一个或多个标准。
批判的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立场性标准;另一类是中立的标准。
《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朱“为我”的观点,主张尊重个体生命,不做自伤其生的事情,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侵夺。
墨翟“兼爱”的观点,主张普遍平等地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疏的局限。
《批判性思维教程》读书笔记(第一章至第四章共八章)姓名:陶**手机:159****7306Email:******************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
就如何培养这种思维能力而言,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批判性思维这门学科的意义在于:1.引导我们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
2.帮助我们养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技能。
4.批判性思维是帮助我们过健康的精神生活、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工具。
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世界观:在人与世界打交道的生存方式之中,包含着人们对世界或对它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信念和看法,我们把这一系列信念和看法的总和叫做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的最普遍而直接的工具,当一个人认为他所感知和确认的信念是真实的、可靠的,他就会以此来知道自己的行动。
世界观形成、发展与应用的模式如下:过滤信息 提炼改善应 用 结 果人们的世界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历和阅历的增加不断发展变化的。
人们运用他们所形成的世界观做出选择和决定,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且人们通过终身的学习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他们的世界观。
由此,人摆脱了与世界打交道的盲目性和被动型,获得了比其他动物更加充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从广义上理解,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们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具体一点说,批判性思维就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能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
从实质上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
“批判性”虽然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它同样有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1.引导思考者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世界:信息源 问题和推理 世界观 世界观 问题和推理 决定和行动度,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开端。
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2011年05月16日09:50 来源:《光明日报》分谷振诣196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从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
代表著作:《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帕特里克·赫尔利《简明逻辑学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译者之一。
演讲人:谷振诣时间:2月20日地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有一个重要的差别:职业棋手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要花大量时间对基本功进行高强度和系统性的训练,因而都有过硬的基本功;业余棋手通常不注重基本功训练,偶尔练一练,训练的强度和系统性也不够,因而总是不能与职业棋手相匹敌。
大学生是职业的学习者,职业的学习者不是知识的储存者和复述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
职业的思考者必须练好思维基本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基本功。
宽容原则中立原则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家布鲁叶说:“世界上最稀有的东西,除了好的判断外,便是钻石和珠宝了。
”谈到批判,总要有一个批判的对象,也就是批判什么;还要有一个批判的标准,也就是依据什么来批判;当然,批判是有目的的。
如果对批判的对象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就不具有批判的资格。
因而,批判首先意味着准确和充分地理解批判的对象。
在这方面,批判性思维坚持理解的宽容原则,也就是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理解批判的对象。
宽容原则限制批判者对所批判的对象进行歪曲的或者片面的理解,要求批判者具有公正、准确的理解能力。
任何批判都会预设一个或多个标准。
批判的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立场性标准;另一类是中立的标准。
《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朱“为我”的观点,主张尊重个体生命,不做自伤其生的事情,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侵夺。
墨翟“兼爱”的观点,主张普遍平等地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疏的局限。
3 花瓶罩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瓶罩饰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花瓶罩饰的制作材料及工具。
2. 花瓶罩饰的制作步骤及技巧。
3. 花瓶罩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瓶罩饰的制作步骤及技巧。
2. 教学难点:花瓶罩饰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花瓶罩饰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制作材料及工具介绍花瓶罩饰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塑料瓶、丝带等,以及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等。
3. 讲解制作步骤及技巧分步骤讲解花瓶罩饰的制作方法,包括剪裁、折叠、粘贴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4. 示范制作教师现场示范制作花瓶罩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创新设计。
7.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8.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中的花瓶制作一个美丽的罩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花瓶罩饰的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制作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材料:纸张、塑料瓶、丝带等2. 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3. 制作步骤:剪裁、折叠、粘贴4. 创新设计: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制作七、课后作业请学生为家中的花瓶制作一个美丽的罩饰,要求使用本节课所学的制作方法,并尽量发挥创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学生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制作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逻辑学参考书目1、《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周礼全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辩论与论辩》,[美]奥斯丁·J·弗里莱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谷振诣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5、《逻辑学导论》,彭漪涟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6、《逻辑学是什么》,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智能滑板·逻辑智力题》,余式厚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8、《法律逻辑学》,雍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9、《逻辑学:推理和论证》,刘江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趣味逻辑》,彭漪涟、余式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王洪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12、《批判性思维》,武宏志、刘春杰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批判性思维教程》,谷振诣、刘壮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4、《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荷]弗兰斯·凡·爱默伦等著,熊明辉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15、《逻辑学基础教程》,袁正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6、《法律逻辑教与学》,雍琦、金承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7、《法律专业逻辑学教程》,张晓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法律逻辑学基础》,孔庆荣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19、《法律的逻辑》,[美]鲁格罗·亚狄瑟著,唐欣伟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0、《逻辑学导论》,[美]柯匹、科恩著,张建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批判性思维教学大纲2022《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大纲1.学分:2学时:32学时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3.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5.首选教材:谷振诣、刘壮虎著,《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备选教材:(美)摩尔、帕克著,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第1版。
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批判性思维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为目标的思维训练课程。
分析、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论证,掌握分析与理解、重构与评估论证的方法和技能,是达到这种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能够掌握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政治演说、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商业谈判等)中的实际论证的逻辑方法和技能,学会如何使用一般的逻辑工具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辨识论证的要素、结构和方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从论证中提取综合信息的概括能力,改善人们思考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相关性和预见性这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培养提出和处理批判性问题以及评估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合计教学内容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主张与断言问题与主张理由与正当理由澄清意义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学时课内讲授课内作业2666444322555333261111116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教学目的】明确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和实质,掌握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思维取向和培养方法,熟悉本课程的训练方案和步骤。
【教学重点】批判性思维的品质【教学难点】批判性思维的品质【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的论证;二、批判性思维的品质: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相关性、预见性;三、澄清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
逻辑学参考书目1、《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周礼全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辩论与论辩》,[美]奥斯丁·J·弗里莱着,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谷振诣着,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5、《逻辑学导论》,彭漪涟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6、《逻辑学是什么》,陈波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智能滑板·逻辑智力题》,余式厚编着,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8、《法律逻辑学》,雍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9、《逻辑学:推理和论证》,刘江编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趣味逻辑》,彭漪涟、余式厚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王洪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12、《批判性思维》,武宏志、刘春杰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批判性思维教程》,谷振诣、刘壮虎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4、《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荷]弗兰斯·凡·爱默伦等着,熊明辉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15、《逻辑学基础教程》,袁正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6、《法律逻辑教与学》,雍琦、金承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7、《法律专业逻辑学教程》,张晓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法律逻辑学基础》,孔庆荣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19、《法律的逻辑》,[美]鲁格罗·亚狄瑟着,唐欣伟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0、《逻辑学导论》,[美]柯匹、科恩着,张建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训练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书标题:逻辑思维力的培养:培养思维的艺术引言: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分析问题、推理、解决难题,并且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培养,下面将推荐几本既生动又全面的书籍,可供您作为训练逻辑思维力的指导工具。
一、《逻辑学导论》- D.Q. 麦克伦恩《逻辑学导论》是一本经典的逻辑思维教材,讲解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作者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辩证法、推理法、演绎法等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练习题加深读者对逻辑学的理解。
本书既注重理论,又强调实践,是逻辑思维力培养的必读书籍。
二、《逻辑思维的艺术》- 奥拉·瑟斯坦《逻辑思维的艺术》是一本生动有趣的逻辑思维启发书籍,作者通过讲述故事、寓言和思维实验,启发读者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层面。
书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情景和思考模式,让读者通过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 理查德·保罗、林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是一本侧重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程。
作者通过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的真伪、逻辑关系和解决方法,教授了一系列有效的思考技巧和方法。
本书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读者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四、《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揭示人类思维的两个系统,即直觉与分析思维,让读者了解自己思维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认知陷阱。
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地应对问题和做出决策。
结束语:逻辑思维力是培养自己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通过阅读上述推荐的书籍,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面对问题时更加理性、准确地分析与解决。
然而,仅仅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幼儿园大班美术批判性思维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在幼儿园大班美术课堂中,通过针对不同的绘画作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激发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理解水彩画、油画、素描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发现画面中的不同元素,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区别,学会判断和评价艺术作品,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能够在课后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学会比较和评价。
2.提升幼儿对画面元素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训练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美术展览或者艺术书籍,展示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2.幼儿画纸和颜料,让幼儿在课后自由绘画。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向幼儿展示名人画家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画作,让幼儿初步认识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并引导幼儿初步对画作进行简单的评价,如:“这幅画看起来很生动”、“那幅画很梦幻”。
2.观察和讨论(10分钟)在观看艺术作品时,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中的元素,如颜色、形状、线条、光影等,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各个元素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评价。
3.分析和讨论(15分钟)在幼儿对画作有了初步了解后,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分析画作中的细节,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
并通过和同伴一起讨论,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4.判断和评价(15分钟)引导幼儿对不同作品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和判断,并通过讨论和投票的方式,让幼儿对自己认为最好的艺术作品进行投票,并用一个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由,提高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扩展创造(15分钟)让幼儿在课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在下节课通过讨论分享作品,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结束通过这次课程的训练,幼儿们在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中提高了对画面细节的敏感度和思考力,激发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和同伴一起讨论和评价艺术作品,提升了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批判性思维教程》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从广义上理解,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具体一点说,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
从实质上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开端:引导思考者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
基础:帮助思考者养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
核心:学习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大量的思维训练学会如何在日常思维实际中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
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一、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
清晰性意味着思考问题要有层次。
清晰性意味着思考问题要有条理。
在日常思维中,最大的条理混乱是把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情感问题交织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人们在同一时刻将太多问题搅拌在一起思考是导致思维混乱的根源。
清晰性还意味着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概念和语言的使用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也就是逻辑标准和语言规范。
想清楚的事情未必能表达清楚,没想清楚的事情肯定表达不清楚。
如果一定要把没想清楚的事情诚实的写出来,那就会使读者无法读懂,从而造成理解与沟通上的障碍。
是否想清楚涉及概念是否明确的问题;能否说清楚涉及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的问题。
概念不清和词语滥用也会死导致思维混乱的根源。
二、相关性:摆脱感情纠葛。
相关性意味着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关性意味着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承认问题。
我们不能解决某个问题常常是因为不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
承认问题的障碍之一是情感心理的干扰。
复杂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需要检视和评估大量相关的资料才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障碍之一是懒惰和简单化的陋习。
检视和评估大量相关的资料需要做十分辛苦的思考工作,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本章说明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体会新闻评论情理结合、语言准确生动并富于鼓动性的特点。
二、学习阅读社论、短评等主要新闻评论类型。
三、能够抓住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
四、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教学设想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就是议论文。
由于学生已经广泛接触并重点学习过议论文,教学不妨由此导入。
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与课文作一些比较,讨论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不同,这样学生对新闻评论的特点就可以了然于心了。
二、新闻评论被称为“新闻媒体的旗帜”,这主要体现在报纸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中,可以引导学生任选一份报纸,通过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了解报纸的立场和态度。
也可以结合下边相关资料中的提示多作一些阐述。
三、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有两篇评论,像12课、14课可以分别进行比较阅读,因为它们或性质、内容相近,或写作风格接近。
12课的两篇社论则最能体现新闻评论的特点,可以结合评论的文体特征,进行重点学习。
四、过去的评论,如果脱离了写作时的现实背景,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13课《奴隶与盗贼》一篇即是如此,放在本单元进行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作者写作的时期,发现触发作者写作动机的新闻事实,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它作为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五、14课是两篇外国评论,不妨让学生课下阅读并作简单评析,课上任选一篇进行交流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
六、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也应在本单元教学中多予关注,并能引导学生应用于评论写作的实践。
七、学习本单元,要提示学生留意近期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的新闻事件或评论,为最后的写作实践做好准备工作。
相关资料一、关于新闻评论(一)什么是新闻评论关于新闻评论的概念,解释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新闻评论泛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所刊发的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
(吴庚振《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新闻评论,从广义上说就是对新闻事实发评论,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
批判性思维教程课后题答案第五章1、关于抗体的生物学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调理作用B、中和毒素C、激活补体D、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答案: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2、在电动机星三角控制电路中,延时时间的设定是输入框与PLC中的哪个寄存器相关联A、输入寄存器B、输出寄存器C、数据寄存器D、中间寄存器答案:数据寄存器--------------------------------3、根据工艺要求,将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分段,去分别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节阀,以便使每个调节阀在调节器输出的某段信号范围内全行程动作。
()答案:对--------------------------------4、触摸屏的工作电源是直流24V,由开关电源提供答案:正确--------------------------------5、习主席访问英国时的菜单是用英语写的。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纺织配套设计在儿童房间使用中,不仅要考虑色彩对孩童的影响,也要考虑使用安全环保的材料。
答案:正确--------------------------------7、空间装饰风格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政治的家居文化产物。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8、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答案:×--------------------------------9、大肠杆菌热激转化实验过程中,常用的热激温度和时间分别是。
A、80℃90 sB、4℃90sC、42℃90 sD、70℃90 s答案:42℃,90 s--------------------------------10、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B、脂多糖C、外膜D、磷壁酸E、核蛋白此题为多项选择题。
逻辑论证
图尔敏模型:六要素结构
批判性问题回答
对眼下这个问题怎么处置?C:主张(结论)
你的主张有何证据基础?G:根据(论据)
你如何从这些根据得出该主张?W:保证(担保)这真是一个保险的移动?B:支撑
你的主张有多强?M:限定
那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许推翻该论证?R:反驳(反证)论证评估的一般流程
辨识:主张(结论)和理由(前提)
论证标准化:补充隐含前提
评估前提的可接受性
确定论证的特定语境对支持力的要求演绎有效?
评估前提对结论的实际支持力归纳可靠?
评估对相反主张的反驳力得出合情理的假设?
演绎逻辑
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有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种词项组成。
直言命题的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SAP
2.全称否定判断SEP
3.特称肯定判断SIP
4.特称否定判断SOP
5.单称肯定判断SaP
6.单称否定判断SeP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
在性质命题中,如果断定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则称它是周延的。
用处:推理中,结论周延的项,前提中该词项也必须周延。
直言三段论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且只有三个不同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3.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
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5.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真值表
归纳逻辑
统计推理与论证
统计数字陷阱:
1、平均数的误用:平均数不能代表个体
2、相对量与绝对量:相对量与绝对量并无必然联系
3、数据的可比性:对象、根据、本质不可比,表面上在比而已
4、独立数据:脱离比较基础,例:“发生事故的司机80%未系安全带,所以系上安全带可极
大地减少危险”,其真的前提是“市民中习惯系上安全带的人数远远超过20%”。
因果推理与论证
从因到果的论证
论证型式:
一般地,若A发生,那么B将(可能)发生,
在此情形下,A发生(可能发生),
在此情形下,B将(可能)发生。
CQ1. 因果概括问题:前提中反映某因果联系的命题是否为真?
CQ2. 证据力量问题:加入前提中存在证明某因果联系的证据,那么,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某因果联系存在吗?
CQ3. 干扰因素问题:存在干预或抵消在此情形中产生那个结果的其他因素吗?
CQ4. 所提到的因果联系是似真的吗?
CQ5. 提出的因果联系使得预言后果似真吗?
从果到因的论证
论证型式:
F是一个发现或给定的事实集。
E是F的满意说明。
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不同于E的说明能像E一样满意。
因此,E作为一个假说是似真的。
CQ1. 除了对话中目前为止不同的可利用的说明而外,E本身作为F的一个说明有多么满意?CQ2. 假说E比目前为止对话中的其他可利用的不同假说好多少?
CQ3. 对话进行了多远?如果对话是一个探究,在案件的调查中搜索进行的有多彻底?
CQ4. 最好是使对话继续前行,而不是在这个点上得出一个结论吗?
从相关到因果的论证
从相关到因果的论证
论证型式:
相关性前提:A和B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A引起B。
CQ1.相关存在问题:在A和B之间真的存在正相关吗?
CQ2.相关性证据问题:存在A和B之间正相关的大量实例吗?
CQ3.因果方向的问题:有好证据表明,因果关系是从A到B,而非恰恰是从B到A?
CQ4.独立第3因素问题:能够排除A和B之间的相关性是有某个既引起A又引起B的第3 因素C加以说明吗?
CQ5.因果间接性问题:是否存在能够表明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间接的干涉变量(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其他原因起中介作用产生的)引起的?
CQ6.相干性范围问题:假如A和B之间的相关性在特定的范围之外不成立,那么,能否清楚地指明该限制范围?
CQ7.归类B的方式问题:能够表明,B的增加或变化不只是由于定义B或将事物归类于B 的方式,或者由于在定义B或归类的方式的过程中改变标准吗?
征兆
具体前提:A在这个情景中真。
一般前提:B一般被指示为是真的,当它的征兆A真时。
结论:在这个情景中B真。
CQ1. 征兆与其所指示物之间的相关强度是什么?
CQ2. 存在其他更可靠说明该征兆的事件吗?
因果主张的确立
事实:A与B时间相关或者统计相关
解释1:因为A导致B。
解释2:因为B导致A。
解释3:纯属偶然的巧合,并没有因果关系。
解释4:因为C导致了A和B。
解释5:因为A和B互为因果。
解释6:因为A与C相结合导致了B,也就是说A是导致B的部分原因。
解释7:因为B与C相结合导致了A,也就是说B是导致A的部分原因。
探求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
求同法
特点
通过一个消除过程,抽离出一个共同特征,建立因果联系。
求同法结论可靠性不高原因:
1.没有对出现被研究对象的所有场合都加以考察。
2.可能会把表面看来不相同实质却隐含着共同因素的先行情况当作无关情况加以排除。
批判
1.考察的场合是否足够多,是否有反例存在?
2.是否另有他因?
a.不同场合中所具有的相同因素是不是唯一的?
b.表面不同是否实质相同?
求异法批判
1.不同场合中所具有的差异因素是不是唯一的?
2.注意在相同因素中有无差异因素?
3.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4.不同场合中所具有的差异因素是部分原因,还是全部原因?
5.正反两个场合的背景因素是否一样?
依据消息源的论证形式
根据知情地位的论证
知情地位前提:a处于知道A是真还是家的地位。
断言前提:a断定A是真的。
结论:所以,A是真的。
CQ1.a处于知道A为真的地位吗?
CQ2.a是一个诚实的(可靠的)来源吗?
CQ3.a的确断定了A是真的吗?
专家意见
大前提:资源E是一个包括命题A的学科领域S内的专家
小前提:E断定(D领域内的)命题A是真的
结论:A可被似真地当作真的
CQ1.专门技术问题:E作为一个专家源如何可信?
CQ2.领域问题:E是A所属领域的一个专家吗?
CQ3.意见问题:E所断定的意味着A吗?
CQ4.可信赖问题:E本人作为来源是可靠的吗?
CQ5.一致性问题:A与其他专家的断言一致吗?
CQ6.支持证据问题:E的断定基于证据吗?
流行意见
普遍接受前提:A当作真的而被普遍接受。
假设前提:如果A当作真的而被普遍接受,就存在有利于A的一个假设。
结论:存在有利于A的一个假设。
CQ1. 有什么证据支持A当作真的而被普遍接受的主张?
CQ2. 及时A被当作真的普遍接受,存在怀疑它为真的任何理由吗?
其他:
1.诉诸无知:因为尚未证明或不能证明A真,所以A假。
2.诉诸人身:通过质疑持某一立场者的动机、品性来否定这一立场的正确性。
逻辑谬误
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非形式谬误
预设谬误
1.误导性问题:该问题的预设是假的,或者是有争议的。
2.非黑即白: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的二者择一,忽视第三种情况的存在。
3.乞求论题:把需要通过论证推出的结论作为论据来应用。
4.预期理由:用本身的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命题充当论据。
不相干谬误
1.人身攻击
2.诉诸情感
3.诉诸恐惧
4.诉诸强力
5.诉诸武断
6.稻草人谬误:a. 歪曲论点
b. 虚构论点
c. 避强击弱
7. 转换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