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农家孩子的歌
- 格式:docx
- 大小:25.68 KB
- 文档页数:7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一、表演《小瓜棚》1、听录音《小瓜棚》,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二、聆听《森林水车》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2、教师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三、编创与活动这是一段歌谣。
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们走近又走远。
教学反思: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并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打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教学反思:在本课学唱中,让学生体验打枣时的心情,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是本课的宗旨,所以,创编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农家孩子》版教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农家孩子的歌》冬瓜和南瓜琅琊台小学杨彩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冬瓜和南瓜》(2)、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3、)在欣赏乐曲时,能感受、并用简单动作表达出乐曲情绪。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和欣赏乐曲的能力3、德育目标:让农村的孩子增强自豪感,更加热爱家乡;让城里的孩子关心农村的学生,学习甲甲和丫丫团结互助,亲密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自然的声音富有表情的表现歌曲;2、认识民族乐器唢呐,并感受其音色特点,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共同享受音乐的美妙与快乐。
师:到了夏天有很多可口的瓜果,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瓜吗?(生交流)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与瓜有关的歌曲,《冬瓜和南瓜》请同学们快乐的读课题。
冬瓜和南瓜什么样子呢?看老师给大家带到课堂上来了!(点击上课出示南瓜和冬瓜)二、新歌教学师:我们听了冬瓜和南瓜的介绍,知道了它们可不是同学们说的好吃的水果,而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那么歌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1、初听音乐师:请同学们静静地听音乐,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欢快、高兴、喜悦)2、再听音乐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欢快喜悦的心情,再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中描写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交流主人公是甲甲和丫丫,他们在种瓜)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形象,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3、、学科整合,背诵古诗《四是田园杂兴》师:对!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人们在忙,小朋友也积极参加劳动,在学着种瓜呢,《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同学们还记得吗? 昼出耘田业绩麻,村庄儿女个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2、拍节奏,读儿歌师:诗人用这首诗来赞美爱劳动的孩子,作曲家用音乐来歌唱爱劳动的孩子,让我们来读一读,拍一拍歌曲中快乐的节奏和歌词。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农家孩子的歌》教学设计农家孩子的歌第一课时课题:《小瓜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2、能力目标:用流畅的气息,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用不同的音乐手段表现音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1、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及表现音乐的方法和手段。
2、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课前准备:《小瓜棚》歌片、歌曲磁带,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弹奏上课标志乐:2、师生谈话:大家好!伴着轻松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
今天我们随着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一起到“小瓜棚”里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且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3、观看课件。
4、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首歌吗?生:《小瓜棚》5、出示课题师:上节课已经反复聆听了这首歌,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歌曲教学1、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生:(略)2、师:请大家打开书谁能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生:(略)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师: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
(学生评价)6、学生分组演唱。
(师生互评)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唱出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作表现1、师: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希望会演奏乐器的同学能够练习演奏《小瓜棚》这首曲谱。
今天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2、师:我们把这几位同学组成一个乐队好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乐器琵琶,我也想加入你们的乐队你们欢迎吗?(老师说明每人分工)师:我们来试着配合一次好吗?3、师:最后让我们大家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由我们的小乐队现场为大家伴奏,好吗?(师生共同演奏,演唱)4、小结:通过今天学习《小瓜棚》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更加热爱生活,每天都能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打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教学反思:在本课学唱中,让学生体验打枣时的心情,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是本课的宗旨,所以,创编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农家孩子的歌教案第三单元:农家孩子的歌第一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瓜棚》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
X”节奏。
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布置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第二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教学目标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具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东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它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教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
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1)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农家孩子的歌农家孩子的歌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瓜棚》
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
X”节奏。
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目标
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东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它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教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
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
能初步记住。
(3)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
(4)情景表演。
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
在欣赏过程中虽不必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回旋曲结构,但应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最重的水车主题,间隔地出现了三次,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欣赏唢呐独奏《打枣》。
出示唢呐的图片或实物,并作简单的介绍,如果教师会演奏唢呐,在介绍过程中吹奏一段,那效果就更好了。
唢呐原流传于波斯。
阿拉伯一喧,于元、金之时传入中国,现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民族乐器之一,唢呐的音量大,音色高亢明亮还可以模仿鸡啼鸟鸣和人声,擅于表现热烈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大致介绍河北农村打枣的情况,对照课本上的插图和提问初听,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和唢呐独特的音色。
复听时进一步要求学长期一注意曲中唢呐在高低音区的对奏以表现人物对话的情景,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爷爷与孩子们正在讲些什么话,并绘声绘色地说出来。
再次复听,允许并鼓励学生边听边作出一些相应的动作,但动作幅度
不要过大。
教学评价
1、欣赏乐曲时能否做到全神贯注,并积极展开想象。
2、能否初步记住和辨认水车主题,从而在感性上大致了解这音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教学目标: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初步学会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0%的人民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引入,再从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村儿童的生活乐趣等方面导入本单元的课题,引起学生们(尤其是城市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请学生阅读或朗读歌词后提问:这首歌曲中的两位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歌名叫《冬瓜和南瓜》?这首歌曲表现了主人公的一种什么精神?
可以大致介绍一下冬瓜与南瓜,因为城市的儿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学唱歌词,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和“X X X”,还应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叙述、亲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
要时还可以解释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对一些字进行“整音”,如“拱”、“洒”等。
(3)学唱最后12小节歌谱,要求注意到歌谱中没有“4”“7”这两个音。
3、再次复习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课下设计恰当的表演动作。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参与率。
2、能否初步学会歌曲《冬瓜和南瓜》,节奏、旋律、情绪正确。
第四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响和配合歌声运用这些背景音响,培育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民族音调,并对小姑娘的性格产生认同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歌曲《小瓜棚》是我们看到了一位东观自信、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热爱劳动的农村小男孩的生动形象,本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描绘性
格活泼的小女孩生动形象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2.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初听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后感到哪几句给你的印象最深?
(2)欣赏歌曲
进一步领会歌曲的说唱风格和激发学生欢乐的情绪。
小结:我们应向主人公学习什么?
3- 复习歌曲《小瓜棚》,可穿插领唱、独唱等形式,要求唱得较为熟练。
4.加入背景音响丰富,丰富演唱效果。
根据歌词中的提示(“鸟儿鸣”“风儿给我们讲故事”)和课本中歌曲后的提示(“鸟鸣、蟋蟀叫,风儿吹等音响”),由学生分别展示收集到的音响或用人声、打击乐器模仿的音响,除了“鸟鸣、风声、蟋蟀叫”等音响外,还可以有瓜叶被风吹发生的沙沙声、青蛙鸣声等,甚至还可以有看瓜儿童携带的收音机或随身听发生的音响,总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周围可能会有什么音响(白天和夜晚还略有不同,例如夜晚就没有鸟鸣声了),部分课外未作准备的学生也可即兴模仿。
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将这些音响加进去要求加得巧妙,例如在唱到“听见鸟儿鸣”时,加入鸟鸣声等,不必将同一音响从头至尾都加进去。
如学生带来这些音响的录音带,录音机可由学生来操纵。
教学评价
1、学生在欣赏歌曲的神情投入/
2、演唱歌曲《小瓜棚》的熟练程度。
3 为歌曲配背景音响过程中的主动性,创作。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对这一单元的东西也许很陌生,陌生他们就会感兴趣,所以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就会特别的浓厚,所以要趁机加强音乐方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