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 格式:pdf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9
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新课标九年级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个尊重”的含义。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高演绎推理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课前准备】1、了解、安排和落实课前5分钟的新闻播报的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属于常规教学的计划) 2、要求学生收集参加各民族的服饰、代表节日;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西藏和台湾问题的等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景创设(导入)以知识竞赛的模式,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老师自己收集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或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中国的国情。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图片,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
结论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2)“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第三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
难点:某某回归的紧迫性和面临的问题。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某某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阅读教材第41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邮票中展示的服饰分别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2)除了上述民族以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
(3)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
答: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2.在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少数民族呢?答: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我国是中国家,面临与的差距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①原因:还比较低;、还不够高;还不完善。
②含义及表现:初级阶段,即。
不发达的表现:、、。
③时间:中期至中期,至少需要时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
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意义①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代表,。
②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的集中体现,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的树立和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就是、、、的的发展观。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1)依据:这一基本国情。
(2)根本出发点:。
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1)内容:,,,,,,、、、。
(2)核心内容:,,,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就是要把摆在首要地位。
(2)意义(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②才能;③才能。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1)含义:坚持,坚持,坚持,坚持、。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所在,是的政治保证。
5.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1)改革的性质:改革是,是。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
(3)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3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一国两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学过程】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国家在少数民族实行这项制度的作用(意义):(1)(2)(3)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6.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1)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包括)(2)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行动上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要与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7.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8.你认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应坚持怎么样的立场和态度?立场:。
态度:。
9.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基本方针):。
原则:。
10.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些什么?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课堂练习】1.“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汉族和少数民族实际上都是中华民族发展而来的B.少数民族是汉族的一个分支C.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保障少数民族人民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一国两制 D 人民民主专政3、现阶段我过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C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4.“一国两制”是指()A.一个国家,两个政府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一个政府,两个国家D.一种制度,两个国家5.2006年2月,台湾陈水扁当局因公然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终止“国统纲领”适用而遭到了海内外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同声谴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关于民族问题学生通过历史的和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对民族关系有一定了解。
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民族问题学生还不能很好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五个少数民族馆在上海世博会开园第二天,继续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提问学生五一是否去了上海世博会,课内展示世博会图片。
宁夏馆:塞上江南展馆外观以灵动的曲线、层叠的“千年时光切片”结构,高度概括了宁夏集“山”、“川”、“沙”、“湖”于一身的多元地貌和交错融合的多元文化特征。
展馆以回族伊斯兰风格为形,以沿黄城市带发展为骨骼,以经济、科技、文化为血肉,以黄河水为魂,通过“朔色长天”、“凤鸣塞上”、“宁静致远”、“回民之家”等主题区,映射出黄河腹地的富饶和塞上江南的秀美,呈现一个开放、多彩、融和、富饶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宁夏。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1守望精神家园(一)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产生: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 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处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目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我国的民族状况(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P41-1。
(2)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P41-22、我国民族关系特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P41-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P42-14、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地位(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P42-1第二目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1、当前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P42-22、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P42-23、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怎样维护民族团结?)P43-1 (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三目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人员 P43-P442、制定爱国统一战线的目的 P44-13、“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1)制定这一基本方针的原因 P44-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这一基本方针。
)(2)“一个国家”的内涵P44-2(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3)“两种制度”的内涵P44-2(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制定及实施这一基本方针的意义、作用 P44-34、为什么两岸统一是历史必然?(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P44-2(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