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6章 智力评估【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808.27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6章智力评估

56.1复习笔记

一、智力的概念及智力分数

(一)智力的词源

1.我国对智力的解释

在我国古籍中并无“智力”一词,常用“聪明”、“智慧”来表示智力,也有称“天赋”或“天才”。

聪明一词,强调是感觉和认知的作用;智慧强调了认知、分析是非、理解、发展及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天赋或天才,说明的是才能的来源,带有遗传的色彩。

2.国外对智力的解释

l9世纪后半叶,哲学家斯宾塞和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高尔顿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思想影响下,将古代拉丁文词inteligence(智力)引入英文,用来反映个体在心理能力上的差异。

(二)智力的概念

1.19世纪

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上来理解智力这一概念,智力就被视为人类种属的固有特性,很少考虑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2.20年代

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特征或特质,成为可以把握的人的差异性。

(1)推孟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2)宾德纳认为“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3)杜尔邦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

3.本世纪三十年代

本世纪三十年代智力测验有了很大发展,视智力为单一能力的概念开始受到怀疑。通过因素分析法,心理学家们认为,智力是由性质不同的能力组成,包括抽象思维或推理能力、获得知识(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近20多年来

由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智力成为可能。从智力是信息加工和知识交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直接对智力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使智力不再是一种虚设的特质。

(三)智力分数

智力分数是指智力测验的结果,它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在智力测验中,将被试对测验项目作出反应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智力分数,才能科学地说明被试的智力发展水平。

1.项目数

项目数是以通过智力测验项目的多少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采用了项目数这种智力分数的形式。该量表共有30个测验项目,按其难度递增排列,规定不同年龄在这个量表上可以通过的项目数。

2.智力年龄

智力年龄是指智力达到某一年龄水平。第一个年龄量表的创始人比内认为,智力随着年龄而系统地增长,每一年龄的智力可用该年龄大部分儿童能够完成的智力作业题来表示。

3.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两者的比率,表示一个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同其他儿童相

比时的相对数量,因而就能表示一个被试的智力发展速率或者聪明程度。在斯坦福-比内量表中,首次应用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4.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在编制其儿童智力量表中,根据统计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智力分数。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分布看成是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就是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力。某个被试的智力高低是把他的得分与平均数作比较,它与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在心理统计学上称为离差。

5.百分等级分数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即百分等级是以百分率的形式来表示一个人的相对等级。

百分等级分数的优点是与传统的教育评分百分制较为相似,普通人易理解。但它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是一种等级量表,无法适用于大多数心理统计分析。

(四)明智地对待IQ

1.测验有误差

任何一种测验都不可能准确无误地测出事物属性的真实分数,每次测量结果的实得分数与真实分数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测量误差。

2.IQ分数是一个范围

测验误差的大小,可以从测量的标准误明确地反映出来。在对智力分数进行解释时,必须考虑到测量标准误的大小。

3.预测功能的局限性

虽然IQ有着较好的预测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局限性。研究表明,IQ不足以精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

二、智力测验简介

(一)比内量表系列

1.比内-西蒙量表

比内-西蒙量表在现代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最早出现的科学智力测验。比内和其助手西蒙设计一种测验,用来检出智力缺陷的儿童,著名的比内一西蒙量表从此诞生。

比内-西蒙量表的题目安排由易到难,每个题目测验一个方面的能力,主要测量儿童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修订后的比一西量表能区分正常与低能儿童,还能对普通和优秀儿童进行分类。

2.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称为“斯坦福-比内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39个是新添加的,此外还提供了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和较科学的记分方法,并引入了比率智商概念。

1985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有如下特点:

(1)采取了分测验形式

把相同测验集中起来,分为l5个分测验,其中的9个分测验来源于第三版,另外6个是新添项目。每个分测验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

(2)测验编制依据一定的智力结构理论

通过分析,第四版斯坦福-比内量表的l5个分测验是对四个认知区域的评估,它们分别是语言推理、数量推理、抽象推理和短时记忆,这四个区域相当于韦式量表的语言和操作分量表。

(3)测验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变革

第四版采用分测验方式,类型广泛,用来评价智力理论模式上的各种不同的认知能力;应用多阶段测验,即适应测验模式。用词汇测验安排实验程序,决定其它分测验的起始水平。

(4)抛弃智商(IQ)概念,采取标准年龄分方法

①修订后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把各分测验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年龄分,以50为均值、8为标准差;

②每个认知区域所含分测验的标准年龄分相加,分别得到语言推理、抽象、数量推理和短时记忆四个区域分;

③各认知区域分相加转化为合成标准年龄分,按均值l00、标准差为16计算公式计算。

3.中国比内测验

(1)1922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志伟引进了斯坦福-比内量表,并于1924年在南京发表《中国比内西蒙量表》。

(2)l981年,中国比奈-西蒙量表由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家吴天敏教授进行了再一次修订,出版了《中国比内测验》。

在修订过程中,《中国比奈测验》删除了原版中的部分试题,增加了一部分新题,每岁3个项目。在评分方面,原来的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被改为个人成绩同其所在年龄里的平均成绩相比较的方法以计算个人的IQ。中国比内测验是对一般能力的测量,适用于2~18岁群体。

(二)韦氏量表

1.韦氏量表的设计

韦氏量表是继斯坦福-比内量表之后世界上最通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智力测验。为了完善斯坦福-比内量表在测验编制、常模取样和智龄概念等方面对承认不适合的局限,韦克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