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4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位论文选题,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必须是专业性。什么叫专业性呢?就哲学而言,它必须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一个知识性的堆积,也就是说,在对于一个问题进行甄别的时候,它是不是仅仅是一个通过解释就能够让大家明白的,或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佐证就能使得曾经没有填补的、没有连接起来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呢?这不构成一个真正的学术论文。专业性就表明你以专业问题的方式来支撑着、表明着这个问题曾经被忽略、曾经没有深入到那个层次,这是第一个专业性。

第二个必须具有前沿性。“炒冷饭”啊,炒的让人烦。论文的“新”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材料比较新,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找到新的材料佐证。第二视角比较新,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然而看来看去,没有看出一个新内容、新路径,转换一个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原有被忽略的、被遮蔽的问题就敞开了,使得这个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就是前沿。这就使得这个问题不在是那个曾经很多年以前有一篇现成论文对你的启发。这个前沿是一个公共性的东西,不是私人性的-------我觉得这个文章很新,那是因为你知识缺陷和短缺。你看到什么都是新的,就像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是新的。你要有见识,这就使得我们要充分掌握文献。掌握文献现在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抄文献,比如说资料比较多,抄的点数比较多,那恰好是误区。所谓的“前沿”就是要把这个领域、这个方面、这个问题中,人们已经研究的思路、研究的结论、研究的视角要比较明晰

的整理出来,而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这样才有学术的推进,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或者低水平重复。

第三个它必须具有现实性,任何一个前沿的问题,它之所以成为热点、成为前沿,我在上课也说过,它不是说两个学者炒一个概念可以炒出来,而是现实的问题的一种学术自觉,现实问题尖锐化、凸显化得一种学术自觉,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学术热点问题。那我们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干嘛不能选这个呢?例如说:虚无论啊是比较保守的,这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作为硕士、作为博士,最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年龄和这个阶段,为什么不能选这个具有风险性的东西呢?这种学术风险不仅是对自己学术整体思维能力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创造力和突破力的检验,我是倾向于对这种有风险的、对现实重大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呢它具有现实性,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我认为之所以是学位论文,那就是必须要和写的人,就是必须要和作者紧密相关起来。这个文章我可以做,但是你做不了。也就是说要和你的专业,和你的专业基础、你的思维特点、你掌握的材料以及你的整个写作、分析、把握这些能力相匹配。那么这样的文章出来以后,我们才可以说是你写的,是你的毕业论文,是你通过毕业论文这三点、这四点所谓的创新来获取学位认同,拿到学位。你看我的文章写的好,看到别的老师写的文章好,杂志上文章写的好,这不是你的,这不是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你来说还没呈现出来、还潜在着、还隐藏着。所以说我谈了这四个方面作为四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首先有两个前提,哪两个前提呢?

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对这个领域、这个方向、这一类型的选题要相当的把握和了解。你比如说我这个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啊,我们导师定位思维方式。那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反思现实的各种变化最后推进到思维方式层面,从80年代“认识论”的热研究,到90年代,可以说当时我们去查有限的资料(不是通过网络),查到3000多篇思维方式研究的东西,以及从思维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发生多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大概有3000多篇论文,那么这3000多篇论文不仅从学术和学科背景有差异,而且从不同的目的也有差异,并且层次、水平也是层次不齐,也是有差异的。在这样的一个境况下,我们要着手于思维方式的研究,那么首先我们要考虑这些已有的研究、已有的推进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意义。我们是否就满足这3000多篇论文,这十几二十本书简单的拿来重新组装,这个是我们很多硕士阶段的研究生为了拿到学位的一个简单的思维。所有这个地方我们觉得应该首先比较严肃的清理文献,比较严肃的、认真的、分类别的、分角度的、分专题、分细致专题的进行文献的梳理。这个工作做得越具体、越深入、越详细、越全面,你的论文创新才会凸显出来,否则你下笔是不敢去作自我判断的。我说的是实话,所有说我们当年研究思维方式看到这些文章以后,还没有电脑,还没有网络查询,跑到北图,跑到自己(学校)图书馆去查些索引,完了以后我们以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方式来作为博士论文这个大的

方向。所以思维方式这个关键词被我们抓住,但是从什么角度呢?我就把当年我导师指导我时受到的一些想法和我这些年结合着我自己

的学术研究以及我带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一些想法如实的给大家

汇报一个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必须要在这个基础上找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不是频率出现最多的词,而是整个学术指向的一个靶子。就围绕这个词而玩的,所有东西都是由它配置的,是不是啊,如果没有这个词这个文章逻辑就会散掉的。这是一个核心的,是个硬核,所有其他的知识、理论都是由它配置的,为它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发现只要你找到了这样一个核心的词语以及由这个核心词语解读要

展开的一系列理论,那么我们就相信在掌握文献基础上,我们会找到一个缺口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能找到一个切口的。我们先占有材料,让材料先占有我们,这个问题才真正慢慢生成出来。学术问题啊,这个选题啊,不是你头脑一拍就出来的,是慢慢生成的,是慢慢凝练的。包括角度,包括写作方式,都是在读文献的过程中受他者的触动慢慢凝练出来的。这个过程只有经历者、只有真正从事一个选题以后你才感受是真实的,否者我讲的东西还是虚假的,还是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第二方面,要了解自己。所谓“了解自己”是什么呢?自己到底什么最让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你做硕士三年这个专业领域中,你做博士三年这个专业领域中到底什么问题让你始终缠绕着、放不下,或者曾经的问题今天转移成学术问题了,或者是我从一个陌生的哲学专业里面到底什么问题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这才是要紧的,是不是啊。我最近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了一篇文章《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维度》,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论题啊谈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