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通信统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92.51 KB
- 文档页数:13
通信原理讲义第一章绪论1.1 通信系统的组成1.1.1 通信一般系统模型点对点通信模型:反映了通信系统的共性。
1.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消息可以分成两类ﻩﻩ离散消息:消息的状态是可数的或离散型的(如符号、文字等),也称为数字消息。
连续消息:状态连续变化的消息(如语音、图像),也称为模拟消息。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必须建立单一的对应关系。
通常,消息被载荷在电信号的某以参量上。
ﻩﻩ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离散消息,该参量离散取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连续消息,参量连续取值。
●相应的通信系统分成两类ﻩ数字通信系统ﻩﻩ模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信息源中使用模-数(数-模)转换器,接受端使用数-模(模-数)转换器。
●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1)数字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4) 易于加密处理;(5) 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增强系统功能。
●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基带信号:携带信息,但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不适宜传输的原始电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经过调之后转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也称频带信号。
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转变为频带信号的设备。
解调器:将频带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的设备。
模拟通信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既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成比例。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 强调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
数字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2) 编码与解码: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消除噪声或干扰造成的差错; (3) 加密和解密: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搅乱”;(4) 同步:发送和接收节拍一致,包括:位同步(码元同步)和群同步、帧同步、句同步或码组同步。
数字通信模型:同步环节的位置不固定,图中没有出现。
消息消息数字基带传输模型:● 数字通信的缺点 比模拟通信占据更宽的频带。
异步串行通信的点对点型点对点型通信方式是DNC系统中最早采用的通信方式,它是基于RS232C/RS422串口来实现的,拓扑构造为星形,通信速率一般在IlO〜960Obit/s之间。
这种接口的通信协议通常分为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相当于实际的物理联接,它实现通信介质上的比特流的传输。
链路层采用异步通信协议,它将数据开展帧格式的转换,提交物理层开展服务,或对物理层送到的帧开展检错处理,交给上层。
异步协议的特征是字符间的异步定时。
它将8位的字符看作一个独立信息,字符在传送的数据流中出现的相对时间是任意的。
但每一字符中的各位却以预定的时钟频率传送,即字符内部是同步的,字符间是异步的。
异步协议的检错主要利用字符中的奇偶校验位。
应用层就是具体的报文应答信号,往往由控制器厂家自行制定。
点对点的连接简单,成本低。
由于大部分计算机和数控机床都具有串行通信接口,所以实现起来比较方便。
但这种连接也有以下缺点:(1)传输距离短。
如RS232C的传输距离不超过50m,20mA 电流环和RS422/RS423的传输距离为IOOOnI左右。
(2)传输不够可靠。
这些接口和连接电缆的抗干扰能力较差,而且其传输过程的检错功能较弱。
(3)传输速率低,实时性差,响应速度慢。
(4)由于一台计算机不可能提供很多串行接口,所连设备数量有限,因此整个系统的规模就不可能很大。
(5)每台设备都需一条来自DNC主机的通信电缆,因此整个系统的电缆费用很大,而且导致系统环境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
(6)系统扩展不容易。
当系统需扩大时,不但要修改系统软件,而且也要更改硬件。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人们提出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满足DNC技术的发展需求。
早期主要采用的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
第一种是DNC主机通过多路串口转换器实现与多台CNC机床的通信(图1(a)),但存在构造复杂、成本高、可靠性低等不利因素。
第二种是DNC主机通过智能多串口卡分别连结多台CNC机床(图1(b)),其构造连结虽然简单,但需开发智能通信软件,提高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