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Y-426-2003(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
电镀件通用检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件的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适用于公司来料、半成品的检查。
2 引用标准
GB/T 2828-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适用于产品逐批检查)。
3 定义
3.1 A 面:指电镀件正面 . (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电镀件四侧边。
(需将电镀件偏转45~90 °才能看到的四周边)3.3 软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
(无手感)
3.4 硬划痕:硬物摩擦造成的划痕或有深度的划痕。
3.5 批锋:由于注塑等原因造成塑胶边缘突起。
3.6 麻点:由于电镀环境不干净而导致有点状或线状物覆盖于产品表面的缺陷。
3.7 凸点:由于有灰尘造成电镀表面凸点状缺陷。
3.8 沙眼:由于模具压伤后留下的印痕。
4 要求
4 . 1 检验步骤:
包装检验信赖度测试试装检验尺寸检验外观检验
4 . 2 检验条件
4.2.1 光源 : 两支 40W 日光灯照射下距物件 1.2 ~ 1.5 米
4.2.2 目视距离:35 ± 5cm
4.2.3 目视角度:检测面与人眼方向成45° ~90°
4.2.4 目视时间 :5 ~ 10S
4 . 3 检验仪器和工具
4.3.1 游标卡尺 [ 准确度: 0.02mm ] 4.3.2 标准菲林
4.3.3 普通刀片 [ 有保护手柄 ]
4.3.4 塞尺
4.3.5 配套卡机面、底壳 [ 工程提供 ] 4.3.6 3M 胶纸
4.3.7 RCA 耐磨测试仪
4 . 4 检验细则
4.4.1 检验项目。
AS 1192-2004 电镀镍加铬标准1.1 范围此标准包括了铁,锌合金,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的电镀镍或镍加铬的要求,也对铁镍合金的最大含铁量25%,铜底涂层做了相应要求,也不排除其他金属物质,金,铜,黄铜等镀镍此标准不适用以下情况:A)螺纹上的镀层(有公差)B)非装配形式的板材,带钢,线材,圈状弹簧的涂层C)工程用的硬铬基底涂层,见AS 2453D)塑料用涂层,见AS 14061.2 参考文件以下是此标准的参考文件:AS1199 属性检验的抽样过程1199.0 ISO 2859抽样系统的介绍1199.1 AQL (合格质量标准)的逐批抽检图解1247 金属涂层——根据防腐测试对测试件的等级评定1406 电镀层—装饰性塑料镀镍铬2331 金属及相关涂层的测试方法2331.1.1 方法1.1 局部膜厚测试—横切面的显微检测2331.1.2 方法1.2 局部膜厚测试—电量测定法2331.3.2 方法3.2 腐蚀及相关性能测试—醋酸盐雾试验(ASS 测试)2331.3.3 方法3.3 腐蚀及相关性能测试—铜催化乙酸盐雾试验(CASS 测试)2331.3.10 方法3.10 腐蚀及相关性能测试—铬层破裂及细孔2331.4.1 方法4.1 物理性测试—粘附性测试2331.4.2 方法4.2 物理性测试—延性试验2331.4.4 方法4.4 物理性测试—喷丸处理密度性评估2453 电镀涂层—工程用铬2483 金属表面处理—计数检查的抽样程序(ISO 4519:1980,MOD)4108 金属表面处理—电镀光泽度及相关工艺4291 碳钢,合金钢制成的紧固件的机械性能4291.1 第一部分:螺栓,螺母,饰钉AS/NZS2312 大气腐蚀环境下钢铁防护指南AS/NZS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9004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HB 18 第三方认证指南HB 18.28 产品第三方认证体系的一般规则ISO922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性—大气腐蚀性—分类12686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层.镍、自催化镍或镀铬或精整加工前用金属物质的自动控制喷丸处理1.3 定义AS 4108中所给定义,也适用于以下:1.3.1 有效表面要求的涂层表面,或根据双方协定的评估其外观或性能的表面(见附件A)1.4 运行条件表面状态符合“一般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运行条件(运行条件3,4,5),采购者需在要求的涂层分类伤标明(见附件A),表面质地和清洁度也是表面处理需达到的要求,对不合理的工艺设计可能会不满足其服务功能,造成材料和费用浪费的,引起客户抱怨表1.1注释:见附件C,参考AS/NZS 2312和ISO 92231.5 涂层分类通过适合的运行条件号,根据表1.2和1.8的涂层系统和最小厚度值,可将涂层进行分类基质的化学符号...................................Fe如适合,底层金属的化学符号...............Cu底层厚度,微米 (20)镍的化学符号(见注释2)....................Ni铬的化学符号........................................Cr铬的类型(见注释4)............................r注释:1.镍铁符号(铁含量最大为25%)Ni:Fe2.根据以下情况将镍或镍铁分类b—光亮情况下涂层s—光泽情况下涂层d—两层或三层涂层3.根据采购商和电镀商协议,s类可以替换b类4.铬可以根据以下分类r—普通铬mc—微裂纹铬mp—微孔性铬表1.2 铁上镀镍+铬* 在运行条件号1和2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表1.3 铁上镀铜+镍* 在运行条件号1和2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表1.4 锌合金*的镍+铬*这些涂层适用于底层最小5μm的铜质↑在运行条件号1和2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表1.5 铜和铜合金的镍+铬*在运行条件号1,2和3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表1.6 铝和铝合金的镍+铬*在运行条件号1和2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表1.7 300系列不锈钢*在运行条件号1和2,3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表1.8 400系列不锈钢*在运行条件号1和2中,d镍和mc 或mp铬可以替代b镍和r铬1.6 接触点电气插头或挂架位置由双方协定并在合同中注明(见附件A)第2部分镍、铬的镀层要求2.1 总言电镀项目要求干净无明显损伤和缺陷,而无镀层要求的地方则不允许进行电镀。
ICSQ/EQY电镀铬层技术条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3-95《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第8.4节“镀铬层”停止执行。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工艺材料标准化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
电镀铬层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铬层。
本标准涉及的电镀铬层限定为耐磨用途的镀层,俗称“硬铬”。
本标准不涉及装饰性电镀中的铬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及总成电镀铬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5934—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硬度测试方法显微硬度法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1137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3术语3.1工作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图纸上指定镀铬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工作面。
3.2厚度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工作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镀覆层的表示方法4.1通用镀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覆层特征·后处理对于电镀铬可以是: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后处理4.2后处理表示法AO表示松孔处理;Q表示除氢处理(允许在图纸上用文字说明替代符号Q)。
电镀产品的镀层技术要求1目的:确保电镀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电镀件产品的外协质量要求和公司内的品质检验。
3定义:3.1表面缺陷: 镀层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的各种麻点、针孔、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枝状和海绵状沉积层, 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3.1.1针孔: 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3.1.2麻点: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3.1.3起皮: 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现象。
3.1.4起泡: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的凸起状缺陷。
3.1.5削落: 由于某些原因( 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 引起的镀层表面破裂或脱落。
3.1.6阴阳面: 指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 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规律。
3.1.7斑点: 指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
它是由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不良清洗不干净造成。
3.1.8烧焦镀层: 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 其中含有氧化物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3.1.9雾状: 指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云雾状覆盖物, 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
3.1.10树枝状结晶: 电镀时在阴极上( 特别是边缘和其它高电流密度区) 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状或不规则凸起的沉积物。
3.1.11海绵状镀层: 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4.1外观要求镀层厚度在5-10μm范围以内, 镀后检验零件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4.3结合强度4.3.1 试验应在电镀完成24小时后, 三天内进行;4.3.2 按TSO2409的试验方法, 在试样上划出1mm见方的100个小格, 然后用标准胶带拉扯, 应没有钝化膜或镀层脱落现象。
4.4耐蚀性4.4.1试验应在电镀完成24小时后, 三天内进行;4.4.2对彩色膜, 按GB/T2423.17-93进行40H中性盐雾试验, 试验后, 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白色或黑色腐蚀点;4.4.3对电镀白锌、蓝白色: 按GB/T2423.17-93进行24H中性盐雾试验, 试验后, 在每一试样距边缘10mm以上的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4.4.4对军绿色钝化膜, 按GB/T2423.17-93进行40H中性盐雾试验, 试验后, 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红色或黄色锈斑。
德国标准 1998年10月电镀层技术文件的标识DIN 50960-1ICS 25.220.40 DIN EN 1403:1998-10作为1986-02版本的替代件描述:电镀层,技术文件,标识,颜色,铬酸钝化前言该标准是由材料检测标准委员会(NMP)的工作委员会NMP176“电镀层”制定。
因为在联邦德国普遍使用了在欧洲标准中由于其意义受到限制的电镀层方面的标识,并且以后还会继续使用这些标识,所以要求制定一个关于电镀层标识的欧洲标准。
该标准DIN50960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第1部分:技术文件的标识-第2部分:图纸说明更改相对于标准DIN 50960-1:1986-02来说,该标准做了如下更改:-依据DIN EN1403对标识进行了更改-标准DIN50939和DIN50942中关于转换层的标识说明和无外电流分离出的镍层的内容被取消。
依据欧洲标准起草并且包括所要求内容的提纲在准备过程中。
-测量层和带加工余量(余量层)的涂层的定义被取消,现在在DIN50960-2中做了规定。
以前使用的版本DIN50960:1955-01, 1963-06DIN50960-1:1986-02接下来2至3页1.使用范围该标准必须和DIN EN1403联合使用。
DIN EN1403对电镀层做了一般性的要求。
与此相对的是,在该标准中关于电镀层的规定,没有包括在独立的标准中,或者在非金属母材上分离出来。
另外,该标准规定了电镀锌层和镉层中要染色的铬酸钝化层的颜色标识。
DIN EN ISO4042适用于机械连接元件。
关于螺纹,需要商讨。
DIN EN ISO1029适用于热镀锌层。
该标准不适用于半成品1)。
2.标准参阅该标准包括了标明日期和未标明日期的出自其它出版物的参阅说明。
标准参阅说明引用在文段中,而其出版物就注明在旁边。
标明日期的参阅说明中,标准会随着对该出版物进行的更改或者修订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于未标明日期的参阅说明来说,以出版物的最新版本为准。
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技术条件目录1 围 (2)2 规性引用文件 (2)3 技术要求 (2)3.1 使用条件 (2)3.2 选择原则 (2)3.3 锌电镀层 (3)3.4 铜电镀层 (3)3.5 镍镀层 (3)3.6 铬镀层 (4)3.7 锡镀层 (4)3.8 银镀层 (4)4 覆盖层厚度标识方法 (4)4.1 覆盖层组成部分 (4)4.2 紧固件镀层厚度 (7)5 表面质量及镀层检验 (7)5.1 表面质量 (7)5.2 湿热试验 (7)5.3 盐雾试验 (8)5.4 覆层 (8)6 运输及贮存 (8)6.1 运输 (8)6.2 贮存 (8)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技术条件1 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零(部)件金属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以下简称覆盖层)的使用条件分类、选用原则、厚度及标识方法、表面质量和镀层检验、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零(部)件(金属和非金属制件)的电镀和化学处理。
本标准在图样、技术文件中引用时,其标注方法为:电镀层和化学处理按Q/JC J129。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5267.1—2002 紧固件电镀层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GB/T 9798—2005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GB/T 9799—2011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GB/T 11379—2008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GB/T 12599—2002 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和试验方法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GB/T 13346—2012 金属及其它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镉电镀GB/T 13911—2008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GB/T 17461—1998 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GB/T 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ISO 4521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3 技术要求3.1 使用条件覆盖层使用条件,按气候环境变化的程度分为三类。
电镀件验收技术条件电镀件验收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庆鑫源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及四轮全地形车所用电镀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鑫源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及四轮全地形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31-1995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GB/T 5270-200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QJ 480-1990 金属镀覆层孔隙率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主视面与非主视面及隐蔽面在成车状态下,能直接看到的部位称为主视面;不能直接看到需要通过一定角度才能看到的部位称为非主视面;不能看到的部位称为隐蔽面。
3.2 主要表面在主视面上受着测试和考核的表面,该表面上的镀层外观质量与性能质量,在摩托车上的使用是起主要作用的表面,称为主要表面。
3.3 A类、B类、C类三类电镀件(以下称为:A类件、B类件、C类件)A类件:装配在摩托车显着位置上的电镀件,称为A类电镀件。
(如:后视镜、手把管、前大灯、转弯灯、尾灯、油箱锁、油箱装饰罩、侧盖装饰罩叭装饰罩、大货架、后扶手、前挡泥板、仪表、消声器、减震装饰筒、后挡泥板尾段、装A类件的标件。
公司标准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标准(EQY-3-95 代替EQY-3-8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技术规范及膜层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引用标准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6458-86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GB6460-86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GB6461-86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9792-88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3术语3.1主要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厚度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厚度的最小值4 镀覆及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4.1电镀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复层特征·后处理4.2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4.3基体材料为钢铁材料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4如果镀层或化学处理层的特征、厚度、颜色及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5表示符号4.5.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如铜用Cu表示,塑料用PL表示。
4.5.2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表1。
方法名称符号备注镀覆方法电镀EP化学镀CP机械镀MP 锌铬膜JZnCr化学处理方法化学氧化CO 钢铁化学氧化又称发兰阳极氧化AO 包括镀铬阳极松孔锰盐磷化MnPh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锌盐磷化ZnPh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铬酸盐处理(白色) B 简称白钝化铬酸盐处理(彩色) C 简称彩色钝化铬酸盐处理(绿色)G 简称绿钝化铬酸盐处理(黑色)H 简称黑钝化铜及合金钝化P 也用于银层钝化表示4.5.3镀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金属材料的表面电镀层标准DIN50966为了和国际标准组织(ISO)出版的标准中的当前作法保持一致,使用逗号做为小数点符号。
关于与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的国际标准ISO 4527—1987的联系,参见注释。
1 应用范围和领域本标准规定了对于自动催化镍——磷镀层*1在金属上的推荐镀层厚度,和当这些镀层经受加速腐蚀试验时要求这些镀层必须表现出来的抗腐蚀能力。
本标准同时还提供了有关抗磨性能,这样的镀层用作焊接剂的应用情况,热处理前后的硬度,以及有关其密度随含硫量变化的信息。
自动催化镍——磷镀层主要应用于提高抗腐蚀和抗磨损性能。
类似地,本标准还适用于其他衬底的镀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半成品。
对于螺纹零件,需要制定特别的规定。
2 原理镍——磷镀层是采用次磷酸钠做为还原剂,通过镍离子的催化还原作用,由水溶液形成的。
如果该加工溶液允许在被镀零件的所有表面自由流动,则不论零件的形状如何,所形成的镀层将具有相等的厚度。
镀层材料是合金物质,主要成分是镍和磷。
镀层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将随电解液的组成和放置条件而变化,同时也随它们的状态、结构和成分而变化。
镀层的结构在电镀后经热处理可能被改变,热处理通常可提高硬度和抗磨性能,也可以提高粘着性能。
热处理的温度达到约180℃时,将不会影响镀层的抗蚀性能。
但超过这一温度时将削弱这一性能。
3 表示方法参见DIN 50960第1部分关于原理的部分,在这部分规定了表示方法。
在特殊情况,镀层中磷的含量可以以一个质量百分比的形式给出,该百分比数值放在符号NiP后面的括弧中。
举例一个铁(Fe)制物件上的一个自动催化镍——磷镀层,镍—磷合金镀层厚度10 μm(微米),(NiP 10),其表示方法是:镀层DIN 50966—Fe / NiP 10一个锌压铸件(Zn)上的一个自动催化镍——磷镀层,具有一个8微米厚的铜内镀层(Cu),镍—磷合金镀层厚度20微米(NiP 20),其表示方法是:镀层DIN 50966——Zn / Cu8 NiP 20一个铁(Fe)制物件上的一个自动催化镍——磷镀层,含磷11%,镍磷合金镀层厚度50μm(微米),(NiP(11)50),其表示方法是:镀层DIN 50966——Fe/NiP(11)504 详细定购信息应指出DIN 50960第一部分的技术规格。
厦门市松霖卫浴有限公司起草熊洪煌审核批准1.目的:确定塑料电镀件进料验收标准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塑料电镀件的检验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要求。
3. 参考标准3.1 ASTM B604-91 塑料基体铜+镍+铬的装饰电镀层的技术规范3.2 EN248-2002 镍、铬电镀通用技术规范3.3 ASTM B368-97 铜加速醋酸盐雾实验标准方法3.4 CSA 125-2000 水暖配件3.5 GB/T 10125-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等效ISO 9227-90)3.6 GB6461-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等效ISO 4540-80)3.7 GB5944-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3.8 GB/T 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3.9 GB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3.10 GB 495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4.定义4.1.功能性外观缺陷:功能性表面缺陷是指产品构件的基材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被腐蚀。
不允许在任何已经表面处理完毕的零件存在任何功能性装饰性外观缺陷。
4.2.装饰性外观缺陷:装饰性外观缺陷导致构件不能象期望的那样外观完好,但它不会造成功能失效。
本规范规定装饰性外观缺陷的种类、部位和可接受的限度。
4.3.活动手感与配合状态缺陷:活动手感与配合状态缺陷覆盖了做工问题,如手柄配合的松、紧程度,过大的配合间隙以及偏斜的水波器。
4.4.常见的表面处理缺陷描述:见表1缺陷名称现象描述脱层、起皮(Adhesion)涂层剥落或被擦去。
气泡(Blister)泡状或浮起的区域,在用铅笔尖挤压时能变形电镀烧伤(Burn)电镀过程中局部电流过大引起的镀层发白、发暗,有粗糙感。
通常在零件边缘出现云雾(Cloudy) 镀层呈现乳白色毛面(Dull)表面不象镜子般平滑、光亮镀层包裹痕(Entrapment Lines) 连续或有很小间隙的线状突起,但不是镀层粘附性缺陷,在锌合金压铸中常见镀层毛刺(Glove Snagger) 镀层表面尖锐的小突起,往往能将柔软抹布中的纤维挂出。
东风汽车公司标准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标准(EQY-3-95 代替EQY-3-8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技术规范及膜层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引用标准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6458-86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GB6460-86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GB6461-86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9792-88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3术语3.1主要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厚度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厚度的最小值4 镀覆及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4.1电镀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复层特征·后处理4.2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4.3基体材料为钢铁材料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4如果镀层或化学处理层的特征、厚度、颜色及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5表示符号4.5.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如铜用Cu表示,塑料用PL表示。
4.5.2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表1。
方法名称符号备注镀覆方法电镀EP化学镀CP机械镀MP锌铬膜JZnCr化学处理方法化学氧化CO 钢铁化学氧化又称发兰阳极氧化AO 包括镀铬阳极松孔锰盐磷化MnPh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锌盐磷化ZnPh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铬酸盐处理(白色)B 简称白钝化铬酸盐处理(彩色)C 简称彩色钝化铬酸盐处理(绿色)G 简称绿钝化铬酸盐处理(黑色)H 简称黑钝化铜及合金钝化P 也用于银层钝化表示4.5.3镀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EQY-3-86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标准(doc 16页)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标准(EQY-3-95 代替EQY-3-8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技术规范及膜层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 引用标准GB4956-85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6458-86 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 试验)GB6460-86 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4.1 电镀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复层特征·后处理4.2 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4.3 基体材料为钢铁材料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4 如果镀层或化学处理层的特征、厚度、颜色及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5 表示符号4.5.1 基体材料表示符号: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如铜用Cu表示,塑料用PL表示。
4.5.2 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表1。
阳极氧化锰盐磷化锌盐磷化铬酸盐处理(白色)铬酸盐处理(彩色)铬酸盐处理(绿色)铬酸盐处理(黑色)铜及合金钝化AOMnPhZnPhBCGHP包括镀铬阳极松孔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简称白钝化简称彩色钝化简称绿钝化简称黑钝化也用于银层钝化表示4.5.3 镀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4.6 如有特殊要求,应在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后面注明,如: EP·Zn15除氢处理5 电镀和化学处理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5.1 零(部)件所需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作为"技术要求"在产品图纸上或有关技术文件中注明。
在对镀层的技术要求的标识上可以参照下面的办法:1.金属镀层标识时采用下列顺序表示:例如:PL/Ep·塑料,电镀光亮铜10μm 以上,光亮镍15μm 以上,普通铬μm 以上,下面表格是对上面标识方法中一些效果的表达方式。
1)基体材料材料名称铁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塑料硅酸盐材料其它非金属符号Fe Cu Al Zn Mg PL CE NM2)镀覆方法工艺名称电镀化学镀电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符号Ep Ap Et Ct3)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名称采用镀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4)镀覆层厚度镀覆层厚度单位为μm,一般标识镀层厚度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5)镀覆层特征特征名称光亮半光亮暗缎面普通导电绝缘符号 b s m st r cd i6)后处理处理名称钝化磷化氧化着色涂装符号P Ph O Cl Pt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标注方法新旧对照表镀层或化学处理层EQY-3-95EQY-3-86钢铁件镀锌(白色钝化)EP·Zn10B DZn10D(白色钝化)(彩色钝化)EP·Zn10DZn10(绿色钝化)EP·Zn10G DZn10D(军绿钝化)(黑色钝化)EP·Zn10H DZn10D(黑色钝化)螺纹紧固件电镀锌Zn7Zn7D钢铁件镀镉EP·Cd5D·Cd15钢铁件镀铜EP·Cu15D·Cu15钢铁件镀铅EP·Pb15D·Pb15 铜件镀铅Cu/EP·Pb15D·Pb15 螺纹紧固件镀铅Pb7Pb7D 钢铁件镀锡EP·Sn15D·Sn15 铜件镀镍Cu/EP·Ni6-钢铁件镀硬铬EP·Cr13D·YCr13 钢铁件镀松孔铬EP·Cr150AO D·KCr150 钢铁件防护装饰性镀铬EP·Cu20Ni30Cr-锌铸件防护装饰性镀铬Zn/EP·Cu20Ni30Cr-钢铁件镀银EP·Ag15P D·Ag15 铜件镀银Cu/EP·Ag6P D·Ag6塑料件镀铜镍铬PL/EP·Cu25Ni12Cr-钢铁件化学镀镍CP·Ni25-钢铁件氧化CO H·Y钢铁件锰盐磷化MnPh5H·ML 钢铁件锌盐磷化ZnPh10H·FL铝合金阳极氧化Al/AO D·Y·Al 铝合金化学氧化Al/CO H·Y·Al 锌合金钝化Zn/C H·D铜合金钝化Cu/P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