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初步认识
- 格式:pptx
- 大小:589.02 KB
- 文档页数:30
电子行业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电子显微镜是一种使用电子束来观察和放大物质的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
本文将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使用电子束来扫描样品表面,并测量产生的信号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相比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深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电子源电子源是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关键组成部分,常见的电子源类型包括热阴极、冷阴极和场发射电子源。
热阴极电子源是最常用的一种,通过加热金属丝来产生热电子。
2. 电磁透镜系统电磁透镜系统用于聚焦电子束,使其能够准确地扫描样品表面。
透镜系统通常包括凸轨道透镜、圆锥轨道透镜和偏转电磁铁。
3. 样品台样品台是放置待观察样品的部分,通常可以在X、Y和Z方向上进行精确的移动和定位。
样品通常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例如金属涂层和真空处理,以确保良好的扫描效果。
4. 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测量样品表面反射、散射或辐射出的信号。
常见的探测器类型包括二次电子检测器、反射电子检测器和能谱仪。
这些信号可以用来生成图像、测量样品表面形态或进行成分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领域扫描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材料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对各种功能材料进行表征,如半导体材料、涂层材料和光学材料。
通过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可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2. 元器件研究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和分析各种电子元器件,如集成电路、电阻器和电容器。
通过观察元器件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可以评估其品质、可靠性和制造工艺。
3. 纳米技术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纳米技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可以研究和控制纳米尺度的特性和行为。
扫描电镜(SEM)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的显微镜。
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SEM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深度视野,使得它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等领域中常用的研究工具。
SEM通过利用电子多次反射,将样品表面的形貌细节放大数千倍,可以观察到微观结构,比如表面形态、粗糙度、纳米级颗粒等。
SEM通常需要真空环境下操作,因为电子束在大气压下很快会失去能量而无法达到高分辨率。
工作原理SEM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步:1.电子发射:SEM中,通过热发射或场发射的方式产生电子束。
这些电子被加速器加速,形成高速的电子流。
电子束的能量通常在10-30 keV之间。
2.样品照射:电子束通过一个聚焦系统照射到样品表面。
电子束与样品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现象,比如电子散射、透射和反射。
3.信号检测:样品与电子束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号会被探测器捕获。
常见的SEM信号检测器包括二次电子检测器和反射电子检测器。
这些探测器可以测量电子信号的强度和性质。
4.信号处理和图像生成:SEM通过对探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生成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出样品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形貌。
应用领域SEM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材料科学SEM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形态。
它可以观察微观缺陷、晶体结构、纳米颗粒等材料细节。
这对于材料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的材料。
生命科学SEM可以用于观察生物样品的微观结构。
比如,它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器的分布和细胞表面的纹理。
这对于生物学家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纳米科学SEM在纳米科学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SEM可以对纳米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的观察。
它可以显示出纳米结构的细节,帮助科学家研究纳米颗粒的组装、层析和相互作用等现象。
扫描电子显微镜知识A—Z/SEM的构造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是观察样品表面的装置。
用很细的电子束(称为电子探针)照射样品时,从样品表面会激发二次电子,在电子探针进行二维扫描时,通过检测二次电子形成一幅图像,就能够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
SEM的构造装置的结构SEM由形成电子探针的电子光学系统、装载样品用的样品台、检测二次电子的二次电子检测器、观察图像的显示系统及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系统等构成(图1),电子光学系统由用于形成电子探针的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和控制电子探针进行扫描的扫描线圈等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内部)以及样品周围的空间为真空状态。
图1SEM的基本结构图2电子枪的构造图电子枪电子枪是电子束的产生系统,图2是热发射电子枪的构造图。
将细(0.1mm左右)钨丝做成的灯丝(阴极)进行高温加热(2800K左右)后,会发射热电子,此时给相向设置的金属板(阳极)加以正高压(1〜30kV),热电子会汇集成电子束流向阳极,若在阳极中央开一个孔,电子束会通过这个孔流出,在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电极并加以负电压,能够调整电子束的电流量,在这个电极(被称为韦氏极)的作用下,电子束被细聚焦,最细之处被称为交叉点(Crossover),成为实际的光源(电子源),其直径为15〜20u m。
以上说明的是最常用的热发射电子枪,此外还有场发射电子枪和肖特基发射电子枪等。
热发射电子枪的阴极除使用钨丝外,还使用单晶六硼化镧(LaB6),LaB6由于活性很强,所以需要在高真空中工作。
透镜的构造光轴j飙快电子显微镜一般采用利用磁铁作用的磁透镜。
当绕成线圈状的电线被通入直流电后,会产生旋转对称的磁场,对电子束来说起着透镜的作用。
由于制作强磁透镜(短焦距的透镜)需要增加磁力线的密度,如图3所示,线圈的周围套有铁壳(辗铁),磁力线从狭窄的开口中漏浅出来,开口处被称作磁极片(极靴),经精度极高的机械加工而成。
sem-eds原理SEM-EDS 原理SEM-ED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是一种常用于材料表征和分析的技术。
它结合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S),能够提供样品的高分辨率显微图像以及元素成分分析的定量数据。
SEM-EDS 技术基于以下原理: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 使用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与传统光学显微镜相比,SEM 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好的分辨率。
电子束与样品碰撞时,产生信号包括二次电子、反射电子、散射电子等。
这些信号被探测器捕获并转换成电子图像。
2. 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S)EDS 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产生的X射线能谱来确定元素组成的技术。
当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样品中的原子会被激发,发出特定能量的特征X射线。
EDS 探测器会收集并测量这些X射线,然后通过能谱分析确定元素的存在和相对丰度。
3. 样品准备在进行SEM-EDS 分析之前,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
通常包括样品的切割、抛光和金属涂覆等步骤,以提高样品表面的平整度和导电性。
4. 分析和解释在SEM-EDS 分析过程中,首先通过SEM 获取样品的显微图像,可以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
然后利用EDS 技术对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相对丰度以及定性信息。
可以通过比对数据库中的元素能谱图谱进行元素的鉴定。
使用SEM-EDS 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和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元素成分,从而获取关于样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定量性能,SEM-EDS 在材料科学、地质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将SEM 和EDS 结合,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有助于解决材料研究和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基础知识一、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
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
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
由电子枪发射的能量为 5 ~ 35keV 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
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其它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
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二、扫描电镜具有以下的特点(1) 可以观察直径为0 ~ 30mm的大块试样(在半导体工业可以观察更大直径),制样方法简单。
(2) 场深大、三百倍于光学显微镜,适用于粗糙表面和断口的分析观察;图像富有立体感、真实感、易于识别和解释。
(3) 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一般为 15 ~ 200000 倍,对于多相、多组成的非均匀材料便于低倍下的普查和高倍下的观察分析。
(4) 具有相当高的分辨率,一般为 3.5 ~ 6nm。
(5) 可以通过电子学方法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图像的质量,如通过调制可改善图像反差的宽容度,使图像各部分亮暗适中。
采用双放大倍数装置或图像选择器,可在荧光屏上同时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图像或不同形式的图像。
(6) 可进行多种功能的分析。
与 X 射线谱仪配接,可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进行微区成分分析;配有光学显微镜和单色仪等附件时,可观察阴极荧光图像和进行阴极荧光光谱分析等。
(7) 可使用加热、冷却和拉伸等样品台进行动态试验,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相变及形态变化等。
三、扫描电镜的主要结构1.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聚光镜(第一、第二聚光镜和物镜);物镜光阑。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美信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是依据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当一束高能的入射电子轰击物质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
原则上讲,利用电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取被测样品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内部电场或磁场等等。
SEM/EDS 正是根据上述不同信息产生的机理,对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的采集,可得到有关物质微观形貌的信息,对x射线的采集,可得到物质化学成分的信息。
电子束激发样品表面示意图应用范围:1.材料组织形貌观察,如断口显微形貌观察,镀层表面形貌观察,微米级镀层厚度测量,粉体颗粒表面观察,材料晶粒、晶界观察等。
2.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利用电子束与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特征X射线,来提供样品化学组成方面的信息,可定性、半定量检测大部分元素(Be4-PU94),可进行表面污染物的分析,焊点、镀层界面组织成分分析。
根据测试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点测、线扫描、面扫描;3.显微组织及超微尺寸材料分析,如钢铁材料中诸如马氏体、回火索氏体、下贝氏体等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纳米材料的分析4.在失效分析中主要用于定位失效点,初步判断材料成分和异物分析。
主要特点:1.样品制备简单,测试周期短;2.景深大,有很强的立体感,适于观察像断口那样的粗糙表面;3.可进行材料表面组织的定性、半定量分析;4.既保证高电压下的高分辨率,也可提供低电压下高质量的图像;技术参数:分辨率:高压模式:3nm,低压模式:4nm放大倍数:5~100万倍检测元素:Be4-PU94最大样品直径:200mm图象模式:二次电子、背散射应用图片:日立3400N+IXRF。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技术EDS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分析技术(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是一种常用于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先进工具,它们相互结合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元素成分分析以及相关属性的定量信息。
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形成二维或三维显微图像的技术。
与传统光学显微镜相比,SEM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可以观察到微米级的细节。
SEM的工作原理是在真空或高真空环境中,通过加速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激发出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信号。
这些信号包括次级电子(SE)和反射电子(BSE)等,它们与样品的形貌和组成有关。
SEM采用特殊的电子透镜和探测器系统,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电子显微图像。
与SEM相结合的EDS能谱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元素组成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EDS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来确定其元素成分的方法。
在SEM中,当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会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特定能量的特征X射线。
EDS探测器可以测量这些X射线的能量,通过能量的定量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相对含量。
EDS技术的定量分析需要校正和标定,校正是指校正探测器的能量响应,以准确测量X射线的能量;标定是指使用已知组成和浓度的实验样品进行这些校正和定量分析。
EDS技术对元素的检测范围和限量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轻元素的检测灵敏度较低,同时在多元素样品和复杂衬底的情况下,定量分析的精度也会受到影响。
SEM和EDS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细致的样品分析。
SEM提供了样品的形貌和组织信息,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特征。
通过SEM观察到的微观特征,可以帮助解释材料的性能和行为。
而EDS的能谱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样品成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对材料的组成和标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早在1935年便已被提出来了。
1942年,英国首先制成一台实验室用的扫描电镜,但由于成像的分辨率很差,照相时间太长,所以实用价值不大。
经过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尤其是随着电子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到1956年开始生产商品扫描电镜。
近数十年来,扫描电镜已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医学、冶金学等学科的领域中,促进了各有关学科的发展。
目录扫描电镜的特点扫描电镜的结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的特点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相比,扫描电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具有以下特点:(一) 能够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的结构,样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二) 样品制备过程简单,不用切成薄片。
(三) 样品可以在样品室中作三度空间的平移和旋转,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
(四) 景深大,图象富有立体感。
扫描电镜的景深较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透射电镜大几十倍。
(五) 图象的放大范围广,分辨率也比较高。
可放大十几倍到几十万倍,它基本上包括了从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直到透射电镜的放大范围。
分辨率介于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之间,可达3nm。
(六) 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与污染程度较小。
(七) 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还可利用从样品发出的其他信号作微区成分分析。
扫描电镜的结构1.镜筒镜筒包括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及扫描系统。
其作用是产生很细的电子束(直径约几个nm),并且使该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同时激发出各种信号。
2.电子信号的收集与处理系统在样品室中,扫描电子束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多种信号,其中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吸收电子、俄歇(Auger)电子等。
在上述信号中,最主要的是二次电子,它是被入射电子所激发出来的样品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产生于样品表面以下几nm至几十nm的区域,其产生率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
扫描电子显微镜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操作流程•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优缺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参考文献01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样品发射的次级电子、反射电子等获取表面微观结构信息的显微镜。
定义高分辨率、高景深、高立体感、色彩真实、以及能对样品进行各种分析(如元素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形貌分析等)。
特点定义与特点起源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鲁斯卡通过实验研制成功第一台扫描电镜。
发展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扫描电镜的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应用领域也逐步扩大。
进步现代扫描电镜已经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景深、高立体感等优异性能,成为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
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缺陷、界面等。
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其他领域观察细胞、组织、器官的微观结构,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等。
用于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如物理、化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0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电子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是主要的工作物质,其能量范围一般在30-300keV。
电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当高能电子束打到样品表面时,会与样品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散射和发射的电子、次级电子、俄歇电子等。
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信号收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通过特殊的探测器来收集各种散射和发射的电子,如次级电子、反射电子、透射电子等。
图像形成收集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和成像系统处理后,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
信号收集与图像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受电子束的能量、样品的性质以及探测器的性能等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别。
分辨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图像的对比度取决于样品表面形貌、成分和相干性等因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技术ED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技术(EDS)是现代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领域中常用的重要工具。
SEM通过扫描样品表面,利用高能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从而获得样品高分辨率的图像。
而EDS则是一种能够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布于材料样品中的元素种类以及其含量的分析技术。
SEM和EDS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常常同时应用于样品的表征和分析。
SEM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样品表面形貌信息。
通过SEM观察,我们可以了解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颗粒大小以及形态等。
SEM显微图像的分辨率通常达到纳米级别,这使得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微观细节。
此外,SEM还可以提供样品的三维形貌信息,通过倾斜样品或者旋转样品,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视图,从而形成立体效果。
通过SEM可以观察到各种不同材料的显微结构,如金属、陶瓷、聚合物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能源材料、生物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
然而,单纯的SEM观察只能提供样品形貌信息,并不能直接获得元素成分信息。
这时候EDS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EDS技术利用特殊的X射线探测器,测量和分析样品表面上从中散射出的X射线,从而获得样品的化学元素成分及其含量信息。
当高能电子束作用在样品表面时,样品原子会被激发并跳跃到一个高能级,当原子从高能级退跃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对应的就是一定能量的特定频率的X射线。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特定频率的X射线,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种元素的数据。
除了定性分析元素成分外,EDS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元素含量。
SEM和EDS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样品表面形貌与元素成分的高分辨率综合分析。
通过SEM观察到的微观形貌结构可以与EDS获取的元素成分信息相印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样品的特性。
比如,在材料科学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SEM观察到材料的孔隙结构和相界面形貌,而通过EDS分析,可以确定材料中各个相的元素成分,进而推断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第㆔章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X光微區分析(EDS)、掃描探針顯微術(STM/AFM)(STM/AFM) 引言在科學的發展史㆖,顯微技術㆒直隨著㆟類科學文明不斷㆞突破,科學研究及工業技術也隨著新的顯微技術的發明,而推至更微小的世界。
近十年來,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微電子元件已經邁入深次微米的尺度,本章將介紹㆕種目前最為常用的微結構表面分析儀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X光微區分析(EDS)、掃描探針顯微術(STM/AFM)的基本原理及應用許明祺(25%)高基迪(25%) 蔡嘉慶(25%) 林姿伶(25%)3-1.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1.前言SEM的工作原理和理論構想在1935年由德國Knoll提出,而直到1942年時第㆒部實驗用的SEM才被正式使用。
但因成像的解析度不佳,尚須改進,所以在1959年時出現解析度為10nm的SEM。
直到1965年,由英國Cambridge公司才推出第㆒部商品化的SEM,隨著SEM的改良使得解析度提高、操作自動化、電腦化以及價格的降低。
製作容易、影像解析度高、放大倍率可達104以㆖,且有景深長的特性,亦可清楚的觀察表面起伏大的物體。
因此,SEM已是功能強大、使用普及的材料分析設備。
2.原理利用電子槍產生電子束經柵極(Wehnelt cylinder)聚集而形成幾十um大小的點光源,在陽極加速電壓(0.2〜0.4kv)作用㆘,再經過包含㆔個電磁透鏡所組成的電子光學系統,使電子束聚焦成㆒細小約幾個nm的電子束照射試片表面,由於末端透鏡㆖裝有掃描線圈,其主要是用來偏折電子束,使其在試片㆖能做㆓度空間的掃描,並且此掃描器與陰極射線(CRT)㆖掃描同步,當此電子束打至試片時會激發出㆓次電子(secondary electron)和反射電子。
這些電子被偵測器偵測時,訊號經由放大器送至CRT,由於掃描線圈㆖的電流與顯像管的電流是同步的,所以,試片表面㆖任㆒點產生的訊號和顯像管相互對應,因此,試片表面的形貌、特徵等可藉由同步成像的方式而㆒㆒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