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及经纬线经纬度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
- 格式:ppt
- 大小:16.12 MB
- 文档页数:23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从凭直觉到观察再到测量计算的发展。
现在,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我们也可以通过“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方式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地轴是假想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标准,以北为北纬,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为°~30°,中纬度为30°~60°,高纬度为60°~90°。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经线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惯上用“W”为代号。
经纬网定位是指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形,因此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和为180°,其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3.五带的划分:4.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三、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范围内容大小详细小大简略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4.地形图:(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中国的疆域和人口1.中国优越的位置: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