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委托代理理论与道德风险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593.50 KB
- 文档页数:49
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1]殷瑜. 论科斯定理的意义[J]. 商业经济,2005,08:18-20.[1]井辉.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种产权理论比较[J]. 财经科学,2000,05:57-60.[2]吴易风.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2007,02:4-18+204.[3]贾娜. 产权理论研究综述[J]. 法制与社会,2010,21:18+30.[4]史忠良,刘劲松. 产权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1:10-14.[5]朱春燕. 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述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6:23-29.[6]田昆如. 再论会计契约:基于产权理论的会计本质考察[J]. 企业经济,2012,06:5-10.[7]李杰. 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133-139.[8]周明生,苏炜,卢名辉. 马克思与科斯产权理论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运用[J]. 江海学刊, 2009,01:86-92.[9]林勇. 论演化产权理论对经典产权理论的继承、批判与拓展[J]. 学术月刊,2009,06:62-69.[10]吕天奇. 马克思与西方学者产权理论的观点综述与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3:121-126.[11]李炳炎. 马克思产权理论创新与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建设[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5-15.[12]吴汉东. 知识产权理论的体系化与中国化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6:107-117.[1]陶启智,廖恒,崔思佳.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委托代理理论抑或优序融资理论[J]. 财经科学,2014,04:42-52.[2]刘银国.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1:155-160.[3]颜炜.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工程合同激励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4]何亚东,胡涛.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62-65.[5]唐若念.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6]刘以安,陈海明.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J]. 江海学刊,2003,03:194-198.[1]刘锡田. 制度创新中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发展[J]. 当代财经,2006,01:23-26.[2]饶晓秋. 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 当代财经,2006,01:124-127.[3]彭真善,宋德勇. 交易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4:15-18.[4]温晓俊,刘海建. 战略管理研究所应遵循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观与交易成本理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8:63-67.[5]何禹霆,王岭. 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经济组织治理逻辑的重新审视[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06:3-7.[6]陈丹. 论企业间合作战略:基于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企业资源观理论[J]. 东岳论丛,2010,01:124-128.[7]牛晓帆,安一民. 交易成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与超越[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79-83.[8]彭正银. 网络治理、四重维度与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管理,2003,18:4-12.[9]刘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基于最新理解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9:110-111.[10]张斌.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风险投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11]李杰. 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133-13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企经营者道德风险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91-02摘要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问题。
本文围绕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根源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善,并对如何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控制内部人控制、解决机制失灵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委托代理道德风险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走过了30年,在这期间,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等阶段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亏损加剧、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的国有企业现状在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后,设立国资委,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国资委依法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职能,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权责明确、到位,有利于政企分开。
国家以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国资委)为代表,通过各种经济组织一直到企业来实现全民财产的运作职能。
在行使全民财产运作职能而形成的一系列关系中全体人民作为委托国家作为总代表,国家又委托国务院、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一直到企业,这样就形成了国有企业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
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分析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种必然是又委托-代理关系及契约的不完整性决定的。
(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对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作出的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是近年解释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中最具影响的理论。
根据该种理论的分析框架,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产生于以下原因:1、职业经理人和所有者目标函数的冲突。
所有者即企业的产权享有者的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职业经理人不享有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无关。
这是职业经理人出现“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
2、委托人和代理人关于代理人行为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经所有者委托代理人经营后,所有者成为“外部人”,而代理人--经理人成为“内部人”。
由于企业经营结果由经营者的行动及一些不确定因素共同决定,使得所有者作为“外部人”不能直接观察经营者的行动或说关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样经理就可以通过“隐藏行动”而不完全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
这种信息不对称,也使得经理人有可能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所有者的权益。
3、由于代理人与企业剩余索取权无关,其承担的责任、风险和企业所有者承担的责任风险是不对等的,这使代理人有动机也有可能从事高风险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活动,而使所有者承担过度风险。
以上,是从理论上对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
无论是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引发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都会导致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产生。
制度的制衡是关键。
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职业经理人觉得遵守道德规范比不遵守道德规范合算,自觉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制度建设很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①关于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措施很多,总结许多学者及国家与企业正在采用的措施,现归纳并完善如下。
饭店管理合同和道德风险研究08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符经指导老师:吴鸿摘要当人们建立了合同关系、但合同一方的行为难以观察时,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委托─代理”关系,是讨论这种问题的基本框架。
在饭店发展模式中,最能体现委托代理关系的是管理合同模式。
本文研究的是饭店管理合同和道德风险矛盾,并提出道德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章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第二章提到饭店管理合同的概念和历史;第三章为道德风险问题的解说;第四章是站在业主角度针对道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酒店集团化在中国的发展较为迅猛,外资品牌加中国业主的模式已占据中国市场,管理合同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业主和代理方的矛盾在无休止地展开战争,这归结到底还是职业道德问题。
关键词:管理合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酒店目录一、引言 (3)二、饭店管理合同概述 (3)(一)饭店管理合同的概念 (3)(二)饭店管理合同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3)三、饭店管理合同发展模式的道德风险问题 (4)(一)道德风险的含义 (4)(二)道德风险的表现 (4)四、管理合同中道德风险的防范 (5)(一)激励机制 (5)(二)监督机制 (5)(三)财务控制 (6)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一、引言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国际上许多酒店投资者通过委托经营管理合同方式加入国际酒店联号,以求得到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在管理技术上的帮助,迅速达到国际水准,提高酒店声誉,增加客源,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外资品牌酒店绝大部分是国际酒店集团通过与国内酒店业主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以受托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
但是频频发生的管理合同中止案例和各种纠纷,也让我们反思,是模式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所以我们针对饭店管理合同这种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管理合同相比特许经营更能体现委托代理的特征,所以我们选择了饭店管理合同模式和道德风险的矛盾来进行研究。
二、饭店管理合同概述(一)饭店管理合同的概念酒店委托管理合同是非股权式的一种酒店营运方式,属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