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_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_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_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_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t李东明武振江

摘要探讨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分析了新旧馆连接方面的建筑设计思想,及新旧馆成功连接对图书馆读者、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特色新旧馆连接

经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施工,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于1998年5月北大百年华诞之际落成,当年12月投入使用。新馆设计思想先进,建筑设计构思巧妙,具有鲜明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特色。其中新旧馆的成功连接是北大图书馆新馆建筑的突出特色,本文立足于新旧馆舍连接方面的问题来探讨北大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一风格独特的建筑、和谐统一的连接为校园增辉添景

北大旧馆建于1975年,仅有24000平方米,旧馆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新馆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馆舍扩建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1弃旧从新o新旧分离?新旧相连。前两者都不适合北大馆,一则我们不愿放弃旧馆,主要是馆舍不够用;二则我们更不愿把新旧馆各自独立,不利于读者使用;三则学校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再造独立的新馆。我们确定了新馆与旧馆毗邻而建的方案。选择这个设计方案本身就意味着困难重重,但是,只有这样做才最有利于对读者的服务和图书馆的发展,与北大校园规划最为协调。

新旧馆相连而建,若在连接上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景观的协调,破坏整个校园人文景观的美化效果,而且还会对图书馆未来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图书馆领导与来自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关肇邺院士反复研究、磋商,力争把新旧馆的连接方案做得尽善尽美。其中一个关键设计原则是新馆不能与旧馆在外形、内部及整体上脱节。既要在外形上有自然过渡、巧妙衔接,实现外在的和谐一致的视觉效果;又要在内部空间结构上与旧馆珠连璧合,科学组合,实现藏书流、读者流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同时还要在整体上为北大校园添景增辉,让新旧馆建筑同时融入校园景观,体现一个崭新的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形象。

新馆舍设主楼和南北配楼三部分,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两个配楼分别在主楼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主楼地上7层,地下2层,建筑风格为新古结合,整体布局南北对称,主楼的大屋顶采用琉璃瓦仿古屋面,质朴大方,端庄稳重。内部采用模数式大空间的开放格局、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全馆设置计算机网络插口1100个,新旧馆建筑总面积达到

21

2000年第6期大学图书馆学报

51000平方米,藏书容量达到650万册,提供阅览座位4000余个,在规摸上为亚洲高校之最。新馆实现了/三统一0,即同层高,每层4.5米;同柱距,7.5米@7.5米;同荷载,每平方米500

公斤。

新馆正面

北大校园素以美丽著称,以/一塔湖图0享誉中国高校。新馆的建筑造型与原有校园建筑风格实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既保持了北大燕园古典建筑的传统风格,与校园周围景观浑然一体,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时代特征。新馆体现了与旧馆的过渡美。从平面上看,新馆紧靠旧馆扩建,两个长方形建筑显得紧凑集中;从正面看,新馆主体设计为较高的凸型大楼加上大屋顶结构,遮掩了旧馆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馆舍形象;从侧面看,新馆两侧设计了爬山廊式的室外斜廊,在构图上将新旧馆连成一个整体,并取得了较强的装饰效果。

实践表明,大胆的尝试、锐意的创新加上精心安排成就了成功的设计。北大新馆建筑获得了校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北大著名学者、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说:/北京大学从北京城里迁来燕园,已度过了45个春秋,45年来,燕园建筑面积有了成倍扩展,但只有刚落成的新图书馆大楼足以代表北京大学最高学府的建筑中心和学术中心。0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猪木武德在日本5每日新闻6上撰文称:/北京大学之美,似乎可用笛卡尔的一句话来说明,即-一名设计师在平原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建造出一个布局合理的街市。.而以华侨(李嘉诚)捐资新建的图

书馆最为气派,,大方的色彩和厚重的设计浑

然一体0。

二 成功的连接为科学管理和读者服务营造最佳馆舍空间

新旧馆的外部连接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从新旧馆的内部连接来看,注重实用性原则,保证了新旧馆使用功能的一体化。新旧馆内部连接从设计到定稿经过了反复推敲修改,这里面既有设计师的汗水,也有图书馆人的心血。图书馆人尽可能从方便读者服务和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影响设计师,以达到成功连接的目标。

总体来看,新旧馆连接既保证了充足的藏书空间和合理的藏书布局,又方便了工作人员管理,方便了读者借阅。

新旧馆因建筑时间相差几十年,物理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在层高的处理上,使新馆与旧馆主体层高完全一致,连通时各楼层的地板平面完全吻合,以使藏书、设备与读者能够在新旧馆之间自由流动。在各层采用了长而宽的连接通道,在长度上过度自然,在宽度上畅通无阻。同时旧馆东立面与新馆衔接部分的阅览室与新馆大开间阅览室连为一个整体。新馆搬迁以每15天完成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图书馆搬迁工作的新记录。如果没有畅通的连接,这些是不可想像的。

新旧馆的连接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新旧馆不同的建筑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发挥各自的优势,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使两个区域各尽其能,相得益

彰。

22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6期

新旧馆总平面图(4层)

新馆建成后我们对已有空间进行重新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使用频率和局部特征进行合理规划。由于旧馆已建有主书库,新馆便以大开间的开架阅览室为主体进行设计和布局。在服务格局上,我们采取/新一旧二0的模式:即新馆主要为一线服务区域,旧馆主要为二线服务区域。将常用书刊集中于新馆,采用大开架

借阅,适应一线

服务的新需要;将总书库、保存本图书和年代久远的书刊集中于旧馆,将这些利用率较低的书刊安排为二线服务,此外一些特色阅览室、自习区和图书采访、分类编目、流通等主要业务部门也安排在旧馆,以适应旧馆小开间格局的特点。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不管是新馆还是旧馆,服务都是第一位的。能够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的信息服务是衡量成功连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新旧馆的连接上,我们非常重视读者的感受和需求。新馆建成后,对旧馆在吊顶、照明、消防及空调等方面基本上按照新馆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装修,整旧如新,大大改善了旧馆工作环境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条件,从外观上缩小了新旧馆之间的差别,营造了一体化的使用空间。对于连接新旧馆的10米宽的大通道,着力进行了精心布置,内部过度自然,使读者没有从此馆到彼馆之感。我们还充分利用了宽敞、明亮的连接通道,将两侧布置成自习区供读者学习,不仅缓解

了阅览室座位紧张的状况,也使新旧过度更显得天

衣无缝。新旧馆合一后,面积巨大,从最大限度地便利读者出发,我们在文献查询、外借、阅览等分区管理方面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使读者可以在新旧馆之间根据不同时间的不同信息需求方便地变换场所。在各层连接处还设置了醒目的导引标志,使读者能选择最短的路线,花费最少

的时间达到目的

地。新馆启用后读者人数激增,每天入馆读者达2万人次,由于合理的布局和有效的疏导,没有出现壅塞现象。

北京大学图书馆新旧馆成功的互连互通不仅是物理结构上的互连互通,也是读者在环境心理上的互连互通,是图书馆与读者,藏书与读者的互连互通。这一成功连接开创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关肇邺.百年书城 一系文脉.建筑学报,1998(5)

2 李明华.论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见:论图书馆设计:国情

与未来.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3 李相杰.扩建图书馆建筑的特殊性.见:论图书馆设计:国

情与未来.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4 高冀生.高校图书馆扩建对策./新世纪图书馆建筑发展0

研讨会论文.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收稿日期:2000年8月1日

232000年第6期 巧妙的构思 成功的连接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广州某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设地点:某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 (三)项目概述 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1hm2。 (四)用地概况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2。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m,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退让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3m。退让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 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4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至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 总建筑面积 13000 (误差不得超过±10%) 1、书库区 1200 m2 (1)基本书库600 m2(320册/ m2)计40万册; (2)报刊库 600 m2(156册/ m2)计22万册。 2、阅览区 5120 m2 (1)综合期刊阅览室; 400 m2; (2)专业期刊阅览室; 400 m2; (3)中文图书室; 400 m2; (4)外文图书室; 400 m2; (5)专业阅览室; 6X400=2400 m2; (6)电子文献阅览室; 400 m2; (7)教师研究室12间; 12X60=720m2; 3、自修室800 m2 (8)学生自修室2间。 2X400=800 m2; 3、采编区及办公区 660 m2 (1)采购 60 m2; (2)中文编目 60 m2; (3)外文编目 60 m2; (4)装订 60 m2; (5)馆长 60 m2; (6)办公 2X60 m2; (7)接待兼会议 120 m2; (8)监控中心 60 m2;

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建筑调研报告 实例调研 调研时间:11月13日------11月16日 调研地点: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调研内容: 1、图书馆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 2、图书馆建筑功能与流线布置 3、图书馆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4、图书馆建筑的尺度 5、图书馆建筑造型 一.南京图书馆 基本概况: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 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 图书馆,前身可追溯至1907 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和1933 年国民政府时期筹建的中央 图书馆,1954年正式定名为 南京图书馆,馆史悠久,文 化底蕴深厚。 作为江苏省的文献资源 保障中心,南京图书馆总体 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 系,现有馆藏867万册,藏 书总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1]。历史文献是馆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 70万册。古籍中善本又达 14万册,其中不乏唐代写 本、辽代写经、宋、元、 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 有282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 名录。 馆舍面积2.37万平 方米,藏书643.6万册 (1990)。其中图书500多 万册(中文占84%,外文占 16%),报刊3万多种,还藏有地图、图片、金石拓片、缩微胶卷、幻灯、录像片、唱片等。该馆藏有古籍善本1万部10万册,有唐代人写本、辽代写经、宋本方志、元刻散曲总集等稀见古籍和大量明刻资料及明清抄本。南图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楼旧藏。

平面布置: 首层平面:主要是多功能厅,餐厅,展览厅,培训教室,学术报告厅,物业管理部,贵宾休息室,后勤保障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参考咨询部,六朝遗迹展示区,南图亚信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编部。 一层平面:该层设有导读台、存包处、综合服务区、中文报纸阅览室、少儿书刊借阅室、视障人书刊借阅室。导读台解答读者疑问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引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存包处设有44 组自助存包柜,为读者免费提供1056 个存包位。中文报纸阅览室面积750平 方米,提供馆藏近500种中文现报纸阅 览、以及中外文过期报纸、网络版报纸 的查阅服务。读者免证入室阅览。少儿 书刊借阅室面积360平方米,提供馆藏 2万余册各类少儿图书、期刊、报纸的 借阅和网上冲浪、多媒体欣赏等服务, 并举办各类型少儿活动。视障人书刊借 阅室提供馆藏2.6万余册(盘)盲文书 刊、有声读物的借阅、复制以及视障人 专用电脑上网、盲文打字、助视仪和馆 藏资料影片放映等服务,不定期开展各 类残障读者活动。综合服务区位于一楼 大厅南侧,分为总服务台、电脑目录检索两个区域,总面积400平方米。总服务台提供办证、咨询、还书等服务,并配备了最新的叫号设备,方便读者办证。电脑目录检索区配有计算机24台供读者检索南图馆藏书目。 二层平面:该层为书刊借阅服务区,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外文图书借阅区域。提供馆藏近5年近40万册中文图书(包括附书光盘)、以及约3万余册原版外文书的借阅服务。 三层平面:该层以书刊阅览服务为主,设有中文图书阅览、中外文期刊阅览、中文过刊借阅、中外文工具书查阅和文献检索区域。提供馆藏近3年18万余册中文图书、近6000余种中文现刊阅览服务;1.6万余册中文工具书、5000余册外文工具书、50余种检索工具书、近60余个数据库、近3年1300余种外文期刊和5种外文现报纸的查阅服务;近6年4万余册中文合订本期刊阅览外借服务。同时提供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等专题服务。 四层平面:该层为专题文献服务区,设有港澳台文献、艺术图像资料、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十多个专题阅览区。提供馆藏10万余册专题类书刊,4万余册港澳台书刊报、德语和国际交换资料,6万册民国文献与地方文献新印本,部分民国文献原本,以及4万余册艺术图像书刊资料的在馆阅览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五层平面:该层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古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225台,可提供Internet访问以及60个中外文数据库、电子书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的查阅服务。多媒体欣赏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欣赏设备,可提供资料片播放、音乐欣赏服务,并可适用于小型会议的召开(暂未开放)。古籍阅览室:提供5万册新印本、1万盒缩微胶卷与部分电子版、原本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新印本可提供复印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现代图书馆设计理念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图书馆建筑作为一座城市或一所学校的文化景观,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需求的重任,还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时代对文化建筑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建筑领域,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关注人、自然环境、科学管理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标志化等理念。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适、实用的设计原则,从选址、功能划分、文献布局、家具摆放到局部设计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为使用者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环境。 1、方便原则 从选址设计来看,以节约读者时间,便于读者通达为目的,公共图书馆通常设在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高校图书馆则选择校园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如正在建设的广州市新图书馆设在该是未来的文化和上午中心珠江新城,获得国家建设部鲁班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建在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师生来往的中心地带,学生三点一线必经之地,而山西太原市新图书馆因公共交通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读者较少,从进出口设计来看,以易于进出、安全高效为目的,高台基多台阶的入口设计正在被摒弃,代之以平易近人、省时省力的低入口设计,如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的图书馆建筑大多符合这一原则,从门厅设计来看了,以空间开阔、便于人员分流为目的,设计中不仅考虑门厅的多功能特征,还考虑水平方向的人流畅通,以及从水平到垂直交通转化的方便快捷程度,如北京首都图书馆、浙江万里学院钱湖小区新馆门厅宽敞明亮,转换楼梯醒目可见,从功能区域设置来看,体现在卫生、复印、咨询等非弹性空间的处理恰到好方便查找,方便利用,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将这些功能区域设在每层平面空间的四个角上。 2、舒适原则 作为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图书馆内部空间和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读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因此,强调舒适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充分体现。首先从休息场所的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更加注重休闲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从封闭的咖啡厅、茶室到开放的小憩区,读者可以在长时间阅读后放松自己,如同在家中一样舒适。其次,从家具的设计来看,引入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从书架和阅览桌椅的高度、结构到色彩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有利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减轻读者的心里压力,延缓疲劳的出现。 3、实用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通常吸收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由于他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使用状况与发展方向,能够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首先从空间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再一味追求高达与堂皇,而是更加关注使用效果,整体设计一般不超过6层,内部净层高不超过—米,既可节约建造与运作成本,又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方便读者利用。其次,内部区域分隔合理,工作区与阅览区闹静分离,设备、多功能厅、卫生间等非弹性空间相对集中,通道设置科学实用,书刊流、读者流与工作人员流互不交叉,有效提高了内部空间的抗扰能力。 二、生态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英、美、法、荷兰、日本等国家纷纷建造了生态图书馆,我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也引人了生态化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遵循节

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

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 目前圖书馆作为城市和各高校的重要场所,也是市民和学生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何很好规划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方便市民和学生,在图书馆内部如何使平面布局合理化,细节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节能方面采取什么样的举措能够避免运行中消耗资源过大。 标签:图书馆建筑选址;综合功能;人性化建设;建筑节能 1 图书馆选址及总平面图布置 目前,越来越多的市民更加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阅读,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大学的大部分时间更是在图书馆度过。因此,图书馆地理位置的选定对于人们而言十分重要,在城市选址应更多考虑附近交通便利性以及靠近居住区。对于高校的图书馆选址应更多地考虑其到教室、食堂、宿舍的距离。 图书馆周围的配套设施及环境也相当重要,应考虑远离主干道、体育场馆以及生产车间,周围绿化及人工湖的建设可以帮助读者放松身心,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此外,对于图书馆的规划由于文献及书籍逐年增加,发展和扩建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因资金原因,无法一步建设到位的图书馆,应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在图书馆选址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场地的预留。 对于图书馆地坪的标高在场地初平过程中应考虑适当放高,能有效防止雨水倒灌,排水措施应按照百年一遇甚至是两百年一遇的规格来设计,这对图书馆一楼的防潮十分重要。 2 图书馆综合功能的集成 2.1 建筑布局合理明确 图书馆是一个多功能集成的一个场所,因此每层布局十分重要。在设计时,要注重书籍以及文献的采购、编目、典藏、借阅等工作流程对于建筑布局的要求。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又方便工作的管理以及读者的借阅流程,提高建筑面积的使用率。 2.2 设置学术交流场所 图书馆不仅是保存以及借阅文献的场地,更是兼有学术交流的功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报告厅、交流厅等,并配以先进的设备,以促进学术交流研讨。

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考

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考 林海味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10) 摘要: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图书馆建筑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代图书馆建筑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遵循开放性、灵活性、舒适性、综合性、高效性和社会性的设计原则。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在新馆建设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考量,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图书馆功能、特点和需求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设计;设计理念 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它的功能也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固定,藏、借、阅、管四个部分彼此分隔,各成一体。现代图书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因此,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图书馆新馆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图书馆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新的要求,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现代图书馆建筑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注人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宗旨,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与“以书为本”的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区别。“人性化”的设计是当今建筑界所关注的焦点,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建筑,其功能价值也在重新认识。现代图书馆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要给人心情安定的读书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可舒缓紧张情绪得以休闲的空间。图书馆建筑一切要为人着想,要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方便、宁静、舒适、温馨的环境,要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在声、光、空气、色彩、家具、温湿度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角和心理上感到舒适。另外,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低碳”的浪潮逐渐席卷全球,面对巨大的“绿色思潮”的冲击,图书馆要创造一种健康的、富有生气的学习、思考、交流的空间,图书馆文化应该是绿色文化,无污染的文化,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是人类理性的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具有领域性,即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对其占有的空间有一个最低限度的范围,如果这个最低限度都不能满足,就有拥挤感和不安全感。就像我们在拥挤、嘈杂的车站,人的心情非常烦躁和紧张,想尽快离开,而理想的图书馆是读者进来了就舍不得出去,在这里,读书应成为人的一种享受。 2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现代图书馆职能的变化,文献资源多样化、共享化,技术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重点化、多元化、个性化,管理科学化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我们认为,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也随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开放性 现代化图书馆读者希望能最快、最方便和最直接地接触到文献资源,尽量减少通过第三者—— —馆员的服务才能接触到读物。因此呼唤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馆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像超市一样实行开架管理。图书馆的管理历史经历了开架→闭架→开架的发展过程,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随之不断变化。早期西欧出现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就是开架管理,藏、阅不分,两者设在一个空间内,读者直接接触读物。19世纪中叶,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文化教育的发展,读物和读者大量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将藏、阅分开,读者必须经过出纳才能借阅读物,导致藏、阅两个部分分开管理。20世纪以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强调要节约读者时间,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方便读者,图书馆以“藏”为主转为以“用”为主,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把开架管理视为20世纪图书馆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又重新采用藏、借、阅结合在一个空间中的布局方式,藏、借、阅一体化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现代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模式。因此,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立足于开架管理来设计。 2.2灵活性 图书馆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例如,书库、阅览室的多少与大小的调整,开架范围的变化,藏阅兼容或互换,设备的更新和相应空间要求的变化等等,都依赖于空间转换是否具有灵活性。实践表明,传统图书馆所采有的固定式的空间布局必然不能适应今后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建筑使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为了获得空间的灵活性,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应走向开放、灵活、富有弹性。 2.3舒适性 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场所,而要为读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要提高图书馆室内外的环境空间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舒适性要求也普遍提高。另外,随着图书馆的现代化,自动化设备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手工操作方式,读者和文献,读者与馆员之间增加了信息设备或电子设备作为中介,阅读环境追求视觉、听觉、触觉及心理感觉的舒适性。要提供舒适宜人的声、光、空气、温度及湿度的环境条件,以减少读者和馆员成天面对高效率的高科技设备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而能愉快有效地工作。当代社会也非常注重人的个性化。图书馆的设计也要创造富有个性的阅览空间环境。使读者据其所好,有选择的余地,减少光、声及视觉的相互干扰,个人阅览室、个人研究室的比重将要增加。 2.4综合性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即以文献资料为中心。现代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信息中心。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许多图书馆为了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吸引更多读者,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还开辟了展示、讲演、视听、培训及商店、快餐等服务设施,甚至还为读者提供休闲场所,让阅读成为一种休闲,一种时尚,并开展一些社会公共活动。高校图书馆逐渐向社会开放,培养技术人才,举办技术展销,从事就业指导,这些综合性的趋向,一方面是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使图书馆受益,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高效率的需要,在同一单元时间内能同时就近完成几件工作,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5高效性 现代图书馆是高效图书馆,要求图书馆的设计和管理都要遵循节约读者时间的原则,读者要能方便地到达和便于停车、取车。到馆后通往各个工作区的流线要简捷明确,各项服务要 171 广东科技2013.3.第6期

图书馆设计要求及实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调研 一,图书馆的选址 (1)图书馆的选址首先要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和文化建筑的总体布局。其次还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一般图书馆应布置在读者的中心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师生的使用,一般布置在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的位置。(位置适中,交通方便) (2)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都应该尽量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是不得一味追求环境的安静而选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样就很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由于现,代图书馆想信息化发展,过去要选一个优美环境地区建馆的思想已有所突破,今天普遍强调的是希望建在人口密集,接近服务对象,交通方便,没有各种污染的中心地带。成为读者的信息网络中心,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所以要综合考录环境问题。 对于高校图书馆,一般设在校园内,相对比较安静,但也要避开噪声较大的城市主要干道及其噪声源。(环境安静) (3)a场地的选择要有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条件,建设地段应尽可能使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 B要避免低洼潮湿的地方,排水要顺畅。 C场地要偏离易燃易爆易发生火灾的部门。 D场地要远离有害气体的污染源。 二,图书馆的总体规划; 1,基本要求; (1)图书馆的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现状,使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各分区联系要方便,并且互不干扰,对于大中兴图书馆说,一般可分为灌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在灌区中,又分为对外工作区(包括一般读者阅览区),对外开放的公共区,(如陈列室报告厅等)和内部工作区(行政办公和业务办公及技术设备用房)。 (2)交通组织要合理,尤其注意读者人流,主流和服务人流要分开,卡互不干扰;应分别设置读者出入口与书籍出入口。道路不知应便于图书运输,装卸和消防疏散。读者出入口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对于高校的图书馆的总体规划要注意各种人流的方向。高校图书馆一般布置在教学区域宿舍区之间位置。如果学生宿舍区与教工宿舍区不在同一方向时,要以学生人流为主,适当考虑教职工的人流方向。图书馆是大学中的重要建筑,有的学校把图书馆放在教学区中轴的位置上,必须强调的是建筑物的主入口要符合人流的主要方向。不能片面强调对称等原因而使入口与主要人流方向向背,引起建筑布局上的不合理。更不能过分强调校园轴线的对称,导致大部分人流从侧门进出,主要门厅形同虚设。 (3)合理的布置室外场地,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馆区总平面宜布置广场、绿地、庭院。 (4)总平面图要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5)图书馆建筑布局要紧凑,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用地,为以后扩建提供方便条件 (6)当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以不影响图书馆使用,不妨碍读者学习为原则。避免有污染、有火源,人流过于集中及噪声大的房屋与图书馆建在一起。 (7)将各种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文化中心,以形成整体区域文化优势,增强整体文化优势。 三,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 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单一而固定,藏书空间,借书空间,阅览空间彼此分开,各成一体。现代图书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功能朝着多层次,灵活性,综合性,高效性发展。 1,入口部分 包括入口,存物,出入口的控制台,门卫管理等,入口要求与其他部分联系方便,并且便于管理。 2,信息服务区 包括目录厅,出纳台,计算机检索区域等,读者可以由入口直接到达这个区域,并且能方便的到达各种阅览室。

图书馆建筑设计要点

图书馆建筑设计 一、发展及基本知识 1、发展 2、分类: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专门图书馆。 二、总平面布置 1、满足现状,考虑发展: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2、流线复杂: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3、绿化: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4、车辆停放: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三、建筑设计要求 1、一般规定 (1)主要功能分区: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2)便捷清晰流线: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间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3)结构合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垂直交通:四层及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5)利用自然资源:各类用房除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2、藏书空间 (1)分类: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 (2)结构: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

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3)书架:限高2.15米,间距1.05-1.45米。平面形状比例在2:1-3:2间。 3、阅览空间 (1)分类:按性质、任务,或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分别设置各类阅览室。 (2)空间环境:阅览区域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3)结构:阅览区建筑开间、进深及层高,应满足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并应考虑开架管理的使用要求。 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 (1)组成:目录检索包括卡片目录、书本目录和计算机终端目录三部分。 (2)位置:目录检索空间应靠近读者出人口,并与出纳空间相毗邻。当与出纳共处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5、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寄存处、陈列厅、报告厅、读者休息处(室)、饮水处、读者服务部及厕所等。 6、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1)行政办公用房:行政管理用各种办公室和后勤总务用的各种库房,维修门等。可以组合在建筑中,也可以单独设置。 (2)业务用房:采编、典藏、辅导、咨询、研究、信息处理、美工用房等。 (3)技术设备用房: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音像控制、装裱维修、消毒等用房。 四、设计原则 1、解决三条流线与空间的关系: 读者流——进馆见书、迅速便捷 图书流——人数分开、避免干扰 工作流——方便、不和读者流交叉 2、空间组织原则: 阅览——采光、通风、朝向、安静

郑州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把握图书馆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深刻了解图书馆这类建筑功能的划分以及交通流线的组织,从而增强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尺度感知和功能流线的合理组织。 ●调研时间:2011年3月5日 ●调研地点:郑州大学图书馆(建成于2000年6月)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拍照记录,询问进出馆的学生,根据各层平面图了解大致的流线图、根据立面图、剖面图了解造型、空间分布。 ●调研内容: 1.图书馆总体平面功能组合分析 2.图书馆的采光照明,通风和噪声控制

3.图书馆的外部造型设计,整个建筑所表达的含义 调研发现: 1.郑州图书馆概况 郑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中心馆坐落在新校区东大门,是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河南省最大的图书馆。设计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设计师何静堂老先生。 馆内阅览座位6000多个,包括院(系)资料室在内的总藏书量为412万册,中外文现刊3200种,过刊6000多种。全馆现有社科书库、自科书库、文艺书库、珍本书库、密集书库、现刊库、过刊库、古籍书室、样本书库、学位论文库、工具书阅览室、河南地方文献阅览室、素质教育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检索工具书阅览室等 30余个书库和阅览室,另设多个公共阅览区,共有阅览座位 6642 个,并拥有两个85座和一个217座的电子文献阅览与检索室。各阅览室及书库全部开架服务,流通书库完全实现了藏、借、阅合一。 2.走进郑州大学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主层是设在二层,在正东、正西两个方向的两个主入口处都设有宽达40米的大台阶。 进入图书馆大门以后,首先要穿越一排的刷卡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8米、长达28米的架空过道,两边中空,可以看见严格对称的两个扇形报告厅屋顶,其上摆放了相对应的弧形的玻璃桌供学生使用。

推荐: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学员问题】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解答】1、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5、图书馆各类用房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外墙、外门窗和屋顶等围护结构应区别使用要求,按照本规范第7.2.1条所规定的温度、湿度指标及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需要采暖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当需要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执行。、当无采暖和空气调节时,书库的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热阻值分别不应小于0.66㎡K/W和0.90㎡K/W 6、各类用房的天然采光标准。

7、各类用房在平面设计时,应按其噪声等级分区布置。 8、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减少其对整个馆区的影响。 9、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10、建筑设计应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宜根据建设条件为建筑物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1)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1) 简介: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馆舍的现状,分析了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新馆建筑的依据、原则和具体要求出发,提出了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关键字: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现代化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1999年上半年,国家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规模达到160万人,在校生达到415万人,增长22%。伴随着大规模扩招,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已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 1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现状 在馆舍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特别是省建一般学校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舍面积达不到有关标准。其次,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以来,伴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原来的馆舍在结构布局和功能设计上都已经显得落伍。 2 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1)新馆建设立项。递交要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的正式报告。报告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而提出把本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的发展奋斗目标。 (2)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文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图书馆的依据。在编写任务书之前,应向有关图书馆建筑专家咨询,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图书馆馆长取经。同时在馆内成立新馆建设咨询小组,广泛听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新馆建筑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及面积分配等等。 3 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是说明本馆的性质特点。如本馆是文理综合性还是专科性;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是师范院校,还是工程院校。它的学术性、教育性、情报研究程度如何,是重点单位还是一般性单位等等。 二是本馆的任务。是为科研服务,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任务的份量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 三是本馆服务对象和数量。 四是本馆的作用和地位。比如书刊文献收藏中心、流通参考

某大学图书馆设计说明(附图)

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 一、项目概况 在建中的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是未来东山林苑大学的主要校区,学生规模为15000人。目前一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以确保今年九月份进驻新生。根据总体规划和财经大学的发展需要,二期工程设计现已招投标,拟建的图书馆处于二期工程的中心位置,是校区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 1.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资料。 2.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总体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规定:“民用建筑通则”、“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 三、总体目标 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 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2. 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结合地形,以 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环境。 3.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 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 4. 形象标志性,反映南京悠久历史文脉,反映时代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四、设计构思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应承担怎样的职能,在商品经济年代一座经济类大学应如何取向,图书馆应面对怎样的挑战,是本方案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从基地环境特征与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形象定位,共同构成了本方案构思的出发点。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财大校园的中心建筑,具有标志性的地位。而今天,商品经济大潮下象牙塔中的莘

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建筑实力调研报告与基地分析 实例调研 调研时间:11月13日------11月16日 调研地点: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调研内容: 1、图书馆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 2、图书馆建筑功能与流线布置 3、图书馆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4、图书馆建筑的尺度 5、图书馆建筑造型 一.南京图书馆 基本概况: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 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 书馆,前身可追溯至1907年 创办的江南图书馆和1933年 国民政府时期筹建的中央图 书馆,1954年正式定名为南 京图书馆,馆史悠久,文化底 蕴深厚。 作为江苏省的文献资源 保障中心,南京图书馆总体馆 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系, 现有馆藏867万册,藏书总量 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1]。历史文献是馆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 古籍中善本又达14万册, 其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 经、宋、元、明、清历代写 印珍本,已有282种入选国 家珍贵古籍名录。 馆舍面积2.37万平 方米,藏书643.6万册 (1990)。其中图书500多 万册(中文占84%,外文占 16%),报刊3万多种,还藏 有地图、图片、金石拓片、缩微胶卷、幻灯、录像片、唱片等。该馆藏有古籍善本1万部10万册,有唐代人写本、辽代写经、宋本方志、元刻散曲总集等稀见古籍和大量明刻资料及明清抄本。南图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楼旧藏。 平面布置:

首层平面:主要是多功能厅,餐厅,展览厅,培训教室,学术报告厅,物业管理部,贵宾休息室,后勤保障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参考咨询部,六朝遗迹展示区,南图亚信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编部。 一层平面:该层设有导读台、存包处、综合服务区、中文报纸阅览室、少儿书刊借阅室、视障人书刊借阅室。导读台解答读者疑问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引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存包处设有44 组自助存包柜,为读者免费提供1056 个存包位。中文报纸阅览室面积750平 方米,提供馆藏近500种中文现报纸阅 览、以及中外文过期报纸、网络版报纸 的查阅服务。读者免证入室阅览。少儿 书刊借阅室面积360平方米,提供馆藏 2万余册各类少儿图书、期刊、报纸的 借阅和网上冲浪、多媒体欣赏等服务, 并举办各类型少儿活动。视障人书刊借 阅室提供馆藏2.6万余册(盘)盲文书 刊、有声读物的借阅、复制以及视障人 专用电脑上网、盲文打字、助视仪和馆 藏资料影片放映等服务,不定期开展各 类残障读者活动。综合服务区位于一楼 大厅南侧,分为总服务台、电脑目录检索两个区域,总面积400平方米。总服务台提供办证、咨询、还书等服务,并配备了最新的叫号设备,方便读者办证。电脑目录检索区配有计算机24台供读者检索南图馆藏书目。 二层平面:该层为书刊借阅服务区,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外文图书借阅区域。提供馆藏近5年近40万册中文图书(包括附书光盘)、以及约3万余册原版外文书的借阅服务。 三层平面:该层以书刊阅览服务为主,设有中文图书阅览、中外文期刊阅览、中文过刊借阅、中外文工具书查阅和文献检索区域。提供馆藏近3年18万余册中文图书、近6000余种中文现刊阅览服务;1.6万余册中文工具书、5000余册外文工具书、50余种检索工具书、近60余个数据库、近3年1300余种外文期刊和5种外文现报纸的查阅服务;近6年4万余册中文合订本期刊阅览外借服务。同时提供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等专题服务。 四层平面:该层为专题文献服务区,设有港澳台文献、艺术图像资料、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十多个专题阅览区。提供馆藏10万余册专题类书刊,4万余册港澳台书刊报、德语和国际交换资料,6万册民国文献与地方文献新印本,部分民国文献原本,以及4万余册艺术图像书刊资料的在馆阅览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五层平面:该层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古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225台,可提供Internet访问以及60个中外文数据库、电子书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的查阅服务。多媒体欣赏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欣赏设备,可提供资料片播放、音乐欣赏服务,并可适用于小型会议的召开(暂未开放)。古籍阅览室:提供5万册新印本、1万盒缩微胶卷与部分电子版、原本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新印本可提供复印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六七层平面:六七层为典藏文献服务区,为读者提供典藏中外文过刊及典藏

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

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 摘要:目前图书馆作为城市和各高校的重要场所,也是市民和学生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何很好规划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方便市民和学生,在图书馆内部如何使平面布局合理化,细节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节能方面采取什么样的举措能够避免运行中消耗资源过大。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选址;综合功能;人性化建设;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188-01 1 图书馆选址及总平面图布置 目前,越来越多的市民更加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阅读,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大学的大部分时间更是在图书馆度过。因此,图书馆地理位置的选定对于人们而言十分重要,在城市选址应更多考虑附近交通便利性以及靠近居住区。对于高校的图书馆选址应更多地考虑其到教室、食堂、宿舍的距离。 图书馆周围的配套设施及环境也相当重要,应考虑远离

主干道、体育场馆以及生产车间,周围绿化及人工湖的建设可以帮助读者放松身心,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此外,对于图书馆的规划由于文献及书籍逐年增加,发展和扩建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因资金原因,无法一步建设到位的图书馆,应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在图书馆选址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场地的预留。 对于图书馆地坪的标高在场地初平过程中应考虑适当放高,能有效防止雨水倒灌,排水措施应按照百年一遇甚至是两百年一遇的规格来设计,这对图书馆一楼的防潮十分重要。 2 图书馆综合功能的集成 2.1 建筑布局合理明确 图书馆是一个多功能集成的一个场所,因此每层布局十分重要。在设计时,要注重书籍以及文献的采购、编目、典藏、借阅等工作流程对于建筑布局的要求。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又方便工作的管理以及读者的借阅流程,提高建筑面积的使用率。 2.2 设置学术交流场所 图书馆不仅是保存以及借阅文献的场地,更是兼有学术交流的功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报告厅、交流厅等,并配以先进的设备,以促进学术交流研讨。

图书馆设计说明及理念

图书馆设计说明及理念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图书馆设计说明及理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大学图书馆,建造于学校教学区与学生宿舍区之间,主要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也会适时对相关单位开放。地点适中,场地宽敞,地势平坦,附近有池塘、小丘、草坪,环境优美。 二、建筑设计说明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1000m2,建筑总高31m,主体地上十层,地下一层。 建筑等级:本工程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其他层为三级。 建筑装修:外墙面采用白色瓷砖贴面,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 屋面采用细石砼刚性防水和高分子卷材防水结合。 三、建筑设计理念 拟建的图书馆位于学校的交通要道,这也决定了图书馆必须有学校的代表性。作为一幢校园建筑,它必然需要具备简洁,理性,稳重的性格。同时它的设计还要带有时代感,使它体现出一种年轻,向上,与时俱进的品质。这些,正是我们的设计师工作时所秉承的基础理念。 由于建设用地有限,设计时必须“量体裁衣”。在设计中,尽量减小占地面积,优化布局,来获得更加丰富,活泼的造型。最终得到了现在看到的俊秀、挺拔的建筑形象。 作为高校图书馆,既需要具备一般图书馆的所有特性,又有其独特性。从对外的流线上来讲,高校图书馆侧重于考虑校园内部的有机联系,在使用功能上,除具备资料储存和资料共享的作用以外,学生选择在图书馆自习也成为高校图书馆无法回避的功能要求,如何处理自习学生和阅览学生的流线交叉,并有效引导自习学生由自修需求向阅览、研究需求发展,如何成功引导学校图书馆相对集中的人流量,是平面布局设计自始至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在技术层面上,由于近十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资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尤其是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笔记本电脑在高校中普及率节节升高,电子图书阅览、无线网络的普及要求成为不可忽略的需求。 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与知识的殿堂,它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的重任,还要传承历史和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这设计中需体现其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和标志化等设计理念。 人性化体现在设计的方便原则、舒适原则以及实用原则,此图书馆设计上做到楼梯交通便利,房间设计合理,同时拥有足够的休息空间如咖啡厅、茶室等开放的小憩场所。每层阅览室的最里面都设置小憩区,读者可以在长时间阅读后放松自己。实用性体现在不浪费图书馆的空间,争取根据需求充分利用空间,做到既不浪费越不拥挤。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素初探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素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13T11:10:08.28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作者:陈向蕾 [导读] 古今中外,图书馆一直都是大学的核心建筑之一,从图书馆的使用状况可以一窥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与精神风貌。 陈向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建筑形象、空间特征、文化传承与技术支持四个方面出发,研究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设计要素,从其本质特征上着点分析,总结出了未来高校图书馆设计的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藏结合模式;新功能空间;文化传承;新型技术支持 图书馆建筑作为公共文化的精神载体,其渊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文化,而我国的图书馆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藏室”。大学图书馆在以教书育人为主旨的校园中更是起到了精神核心的作用。古今中外,图书馆一直都是大学的核心建筑之一,从图书馆的使用状况可以一窥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与精神风貌。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学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法也在变化,图书馆的空间特征与使用诉求也在悄无声息的更新换代,本文尝试以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为例,从建筑设计的几个角度分别探讨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发展方向。 1、建筑形象 高校图书馆由于跟学校各个学院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同时联系着学习区和生活区,因此往往位于大学的中心位置。历届大学建筑的名片除去校门以外,最爱使用的形象便是图书馆,图书馆往往成为一所大学集体照的必选之地,其形象特征的诉求也随之上升到一定位置。区别于校园其他建筑的功能诉求第一位,图书馆建筑的形象往往代表了学校的最新技术力量与时代特色。例如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就是设置在校园的核心区域,结合校园规划的中心景观和大学航天航空科技的特色,用建筑的语汇创造出了科技航天的寓意,同时整合了图书馆、会议中心、研究生院三大综合功能,利用完整的圆形和错落的交织的庭院围合成了完整又有层次的空间,与远处的连绵秦岭构成了校园标志性的风景。苏州大学的图书馆则是采用含苞欲放的花朵的形象成为校园里独一无二的“水晶莲花”。 2、空间特征 最早高校中学术思想的延续主要靠图书的传播,因此图书馆的早期功能主要以藏书为主,书库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空间,辅以检索与阅览。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纸质图书一度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体,图书馆的藏书量与流通量往往代表了学校知识积累的深度和传播的广度。人们到图书馆中主要的功能就是检索查阅相关知识,然后择角落阅读或者带回研究。因此早期图书馆的设计中,书籍的保存空间是最重要的,内部的流线关系也主要集中在书籍的分类存储与流通便捷性上,而对于阅览者的使用空间的舒适性要求不大。因此早期的图书馆相对而言多比较封闭,对于采光的通风的要求也不高。例如早期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都采用了高窗的形式,底部近地区域基本上都设置了书架,阅览桌靠中心布置,基本上所有时段都需要开灯来满足基本的阅读需要。 为了支撑教育和研究的进展,大学不可避免的需要不停的收录新的资料与文献供来使用,藏书量会逐年增加,为了满足逐步增加的藏书空间,出现了密集书库,当密集书库也不能满足既有空间的藏书要求时,图书馆的扩建就迫在眉睫。因此,一段时间内,高校图书馆的新建与扩建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近几年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的膨胀式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的建设速度,同时,电子媒介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冲击。图书馆空间的转型迫在眉睫。新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内部功能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书籍的借阅,而开始考虑交流、传播、甚至于休闲等辅助功能。因此新图书馆内部包含阅览空间之外,还逐渐出现了多功能会议室,研究室,展览室,互动交流区,甚至有的公共开放型图书馆还出现了交互式体验的媒体共享空间和更加偏向于休闲的咖啡吧书吧等边缘空间。这些空间有的是以点的形式穿插在基本的阅览空间中的,作为常规阅览空间的调节与补充,有的则是单独成为一个区域,甚至设置了独立的出入口和管理体系,满足在阅览室不开放的情况下仍能开放使用,具有更为公共的开放特性,这种图书馆在现有的高校图书馆中不是十分常见,但是随着大学的开放性和社区化越来越强,会趋于明显。 同时,作为图书馆主要的阅览空间,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藏阅功能的拓展出现了质的变化,由最早期的封闭式借阅关系,逐渐演变为开架式的阅览,到现在阅览空间又开始趋于高效密集,转而简约更多的人力和空间资源。同时,新时代下知识越来越强调知识的共通性和获取领域的广泛性,因此早期阅览空间简单按照领域与学科划块操作,相互学科之间基本不存在交叉和借鉴的可能性在新时代下几乎为零。时代环境下更强调知识信息的持续获取与学科交叉访问,无缝式的螺旋检索流线,成为当下图书馆的有力体现。借阅空间的流动性对应了借阅习惯的连贯性,便于边缘学科的共融,也便于读者知识获取的广度。例如荷兰的乌得勒支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必需的藏书空间拆分成了几个小的部分,与阅览空间进行穿插组合,通过建筑设计手段,使人感觉像是漂浮在空中的云朵一般,然后以中央交通中庭进行联系,使得开放的阅览空间与相对封闭的藏书空间紧密结合,完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感受。另外,高校图书馆还有结合重要的自修需求来设计阅览空间,例如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就是利用六层通高的共享空间设计了自修区域,与阅览空间可分可合,互通有无。 3、文化传承 不同于普通图书馆的社会特性突出,高校图书馆在承载知识的同时,更加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与教学体系特征,同时也更强调学术研究与探讨功能的设置,在形象设计上也更讲究融于校园的整体设计氛围和建筑特色中。这种文化特征的传承尤其表现在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中。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就沿袭了北京大学古色古香中式校园的特征,采用了传统的坡屋顶形式,跟校园的结合也就更为自然紧密。 4、技术支持 从藏书角度上来说,图书馆首先要保证密集书库的荷载要求和书藏的保存环境。早期图书馆由于经济技术的局限,一般以单层或者多层为主,并且建筑形体和内部空间尽量保证其规整,立面也以厚重实墙居多。一方面是考虑到书籍荷载较多,另外规矩的立面也保证了藏书空间避免过多阳光直射的影响和便于控制温度的均衡性。但随着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出现,low-e玻璃幕墙也能在保证满足一定透光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建筑视野的足够通透性,钢结构与新的结构形式例如悬臂桁架的出现将建筑从厚重的结构体系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从而展现出更加轻盈的形象。新的空调与通风系统,新的大空间消防设施以及新的智能化管理体系等,都为图书馆的空间体系与形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技术支持。此外,高效智能的立体密集书架设备,也为图书馆的藏书空间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利用方式,避免了过于庞大的书库体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