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求
1.准确性和客观性:电视新闻稿要求准确地陈述事实,客观地描述事件。
不应该有个人偏见或主观评价。
2.简洁明了:电视新闻稿要求简洁明了,语言简练,能够让观众迅速
了解新闻内容。
句子结构应简单清晰,使用直接明了的词汇和短语。
3.标题吸引人:电视新闻稿的标题要起到吸引观众注意的作用。
标题
应该简洁明了、准确概括新闻内容,并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4.目标受众: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来展开。
要认真考虑观众的背景和关注点,以此来确定新闻的角度和重点。
5.叙述方式:电视新闻稿要求使用简单明了的叙述方式。
通常采用倒
金字塔式的写作结构,即先给出最重要的信息和细节,然后逐渐展开。
6.图片和视频补充:电视新闻稿常常需要配合图片和视频来更好地呈
现新闻内容。
因此,要求在新闻稿中加入相关图片和视频链接,并提供相
关描述,以便电视媒体进行视觉展示。
7.使用引用和数据:电视新闻稿中可以使用引用和数据来加强新闻的
可信度。
引用权威人士、专家或相关人员的观点,同时提供数据和事实来
支持报道。
8.注意语言风格:电视新闻稿要求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风格,避免使
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和很长的句子。
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以便于观众
理解。
以上是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求,通过遵循这些要求,能够更好地撰写
一篇有效的电视新闻稿。
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电视新闻写作时既要考虑看,又要考虑听。
一:为眼睛而写,遵循视觉逻辑,声画对位,根据新闻的整体构思、布局结构及画面内容进行写作。
1少而精当2实而具体:直观画面应当有相应的具体解说(尤其是人物或场景)。
3主次分明二:为耳朵而写:1口语化2通俗易懂:将专业术语改成通俗的新闻语言,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起义和误解的词汇,合理重复,少用代词和简称。
3朴实自然4简短明晰:在一个句子中只表达一种意思或观点。
多用简短词语组成的陈述句。
5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多用双音节词,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不用倒装句和祈使句。
6节奏感强新闻导语的写作:1唤起注意,必须一开头就把观众吸引住。
2揭示主题,把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量表现出来,表明新闻来源和根据,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尽量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新闻主体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
按照内容的重要性顺序写稿,符合观众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重要信息的心理。
2时间顺序式。
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叙述出来。
适合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
长处是构思方便脉络清晰,要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写成流水账。
3逻辑顺序式。
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安排材料。
新闻事实之间是因果、对比、并列、递进或主从等关系。
4背景式。
先在导语中把新闻的内容表述出来,再在主体中写出新闻背景。
新闻稿要求准确:1词义要准确,避免词不达意。
注意专有名词的使用。
2准确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3要符合现代文字规范,不要使用古汉语的格式和语法,慎用方言。
4慎用绝对化、片面性和模糊的词语。
5要有政治敏感,提法要准确,注意遵守法律法规。
公布统计数字要以政府部门统计数据为准。
人名、职衔、地名等一定要准确。
电视新闻写作提高技巧中国传媒大学和平讲授*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参评标准:1、长度控制在4分钟内2、新闻要素完整、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结构清晰、语言文字精炼、报道准确。
3、连续性系列报道,主题鲜明。
第一部分:电视新闻写作基本规范一、写作前提:1、齐备的画面素材:A、看素材,记镜头地址和场记单,选择将使用的镜头;B、最先设计的是开头、结尾两个画面;C、注意画面表现的形象性和可视性;D、有画面表现和支撑的可能性。
(更实用的经验,先不忙扒素材,而是先沉淀,搭建全盘结构,精心构思。
)例:北京公交卡发行,第一个画面肯定是从小人物入手,邓大爷公交上使用的感受,市民的反应,街景等,而不是会场。
结尾要有提升和评论,不要虎头蛇尾.2、整体的声画思维电视新闻写作是电视传播过程中口语的撰写和组合。
声画思维——准确进行声音和画面的组合。
A、说到相应问题应有相应画面;B、让人物说与他身份相符的话。
例:“校车”司机说车辆的碰撞试验,检测性能如何好就不妥。
*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构成单篇消息新闻节目1、导语1、开场白2、正文(解说、采访、实况同期声)2、串联词3、结尾3、结束语*电视新闻文本的特殊作用1、信息的传递与补充首要功能:交代新闻5要素和基本事实。
(有的要素只有解说词才能介绍清楚。
)注意:文字稿不要重复画面已经明确的信息,而应该补充、深化画面,告诉观众看不到的信息。
&先进人物报道例:巨晓林:陕西“小巨人”改写中国铁路电气化施工教科书(非常规高、大、全人物形象,有人性化、兴趣、爱好等。
后期加入音乐、动画,结尾用配乐诗朗诵。
)优点:对比式导语(1.6米个儿,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巨人”),开头是用一个具体的事例(同期声)来说明人物,而不是空洞的文字解说,注意拍摄时抓细节,用工友同期声充当画面解说词,现场没有的画面,找当年的笔记本、照片等丰富信息的表达,调集过往资料补充。
缺点:标题太长,将小人物放得过大,标题中放入过于庞大、空泛的信息。
新闻写作的一般原则来源:宿迁晚报 2008-08-27 小记者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不是文学作品,不能想象和夸张,更不能虚构。
因为新闻写作的内容,一般是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活动,要用事实说话,换句话说,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明问题,并摆出一系列的数字和变化的情况,用扎扎实实的材料,鲜明的对比说明问题,让读者自作结论或找答案,读者从叙述的事实中自然体会,所以说事实是客观的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
2、及时性。
要缩短新闻事实发生和新闻作品发表(播出)的时间差,广播电视应努力做到“现在事现在报”报纸应迅速及时。
3、可读(可听)性。
报纸新闻是给受众看的,广播新闻是给受众听的,电视新闻是给受众听和看的。
新闻只有内容新鲜,形式活泼,能吸引人,才会引起群众的兴趣。
采访时的原则(2009-10-15 17:24:33)标签:采访对象价值观念事实气氛杂谈为了保证采访的效果,小记者在采访时,要注意以下的原则: 1.不与被采访者辩论或争吵。
小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报道事情的真实状况,而不是为了阐述自己的看法,更不是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念。
一旦同被采访对象发生争论,你的调查将无法进行下去。
2.不向被采访者做太多的陈述。
在采访时,小记者有必要向被采访者简单介绍自己,讲明采访的目的,但不要在对方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也不要大量透露自己在采访中了解到的其他情况。
过多的陈述有可能会使对方在叙述时被误导,甚至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3.不直接否定被采访者的说法。
当在采访中发现对方说的不是事实或者与你了解的情况不吻合时,不要直接否定他,而是拿出你掌握的事实,请对方解释或评论即可,保持交流的气氛。
如果你直接反驳对方,可能会丧失了解更多情况的机会,甚至遭到对方的反感。
分享到新浪微博。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新闻采访与写作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报道事实,不曲解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事件的影响。
2.准确及时:新闻采访与写作要追求准确及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传递给读者。
3.简明扼要:新闻采访与写作要以简明扼要为原则,用简洁明了、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事件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4.独立自主:新闻采访与写作要独立自主,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个人利益的干扰和影响。
5.尊重个人隐私:新闻采访与写作应尊重个人隐私权,不侵犯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
二、新闻采访的步骤与技巧1.背景调查:在采访前进行背景调查,了解相关事件的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采访。
2.制定采访计划:根据背景调查结果,制定采访计划,明确采访的目的、对象和问题。
4.采访技巧:-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进行自由陈述,以获取详细信息。
-追问问题:针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及时追问细节并深入了解。
-听取意见:给予被采访者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强行引导。
5.采访记录:采访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下重要的事实和观点。
6.公开透明:在采访过程中,要向被采访者说明采访的目的和使用采访结果的用途。
三、新闻写作的要点与技巧1.标题醒目:新闻报道的标题应醒目、简洁,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准确概括新闻事件的要点。
2.“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写作中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先交代事件的主要情节和要点,再逐渐展开细节,最后给出背景信息。
3.清晰简练:新闻报道要言之凿凿,不作不必要的赘述,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保持语言简洁明了。
4.引用权威人士:报道中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5.图文并茂:在报道中适当添加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元素,以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度。
6.校对核实:新闻报道在发布之前要进行校对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问题1.尊重被采访者:采访者应尊重被采访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隐私权。
电视新闻稿要素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7、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8、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9、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倒金字塔结构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被广泛运用到严肃刊物的写作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闻写作叙事结构。
内容上表现在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
犹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
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求
一、目的
电视新闻稿起到了宣传各类新闻的作用,被宣传的新闻可以是社会新闻、文艺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其他形式的新闻媒体如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也可以采用电视新闻稿的方式报道,但电视新闻稿主要是面向电视节目来写的。
二、电视新闻稿的主要内容:
1、新闻稿的基本内容是新闻的概要,要写出新闻的主要内容,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
2、新闻稿需要写出新闻的具体事实,比如发生地点、发生时间等;
3、新闻稿需要写出新闻涉及的主要人物的简介;
4、新闻稿还应当提供合适的图片和音视频,以提高新闻的表现力;
5、新闻稿要强调新闻的有益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
6、在电视新闻稿中,能够在节目中使用的新闻,还需要在新闻稿中提供专门的记录,以便于节目组能够快速的进行安排;
7、电视新闻稿需要有清晰的资料来源和审核结论。
三、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求:
1、电视新闻稿要求文字简洁,要点清楚,尽量避免繁琐的复杂句子,使新闻信息能够一目了然;
2、新闻稿信息要求准确,新闻报道要严谨,不得抄袭,内容虚
构;
3、新闻稿要符合电视节目的播放要求,电视新闻稿的视频片段要求,电视新闻稿的字数要求;
4、电视新闻稿要有新闻性,有趣味性,有观点性,具有新闻感染力;
5、电视新闻稿要采用容易理解的文字表达,使新闻报道更加简单易懂;
6、电视新闻稿需要斟酌不同节目播出的新闻报道方式,要准确的判断适合何种节目的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与新闻写作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迅猛,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与新闻写作是这一媒体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与新闻写作进行探讨。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是新闻制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广播电视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为大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准确、及时。
采编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嗅觉,能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地将新闻报道的重要信息呈现给观众。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1.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采编人员需要通过多渠道搜集信息,核实其真实性、客观性,确保报道的准确无误。
2.客观性:客观、公正是新闻的基本原则。
采编人员需要坚守中立立场,不带个人情感和偏见进行报道,真实呈现客观事实。
3.权威性:广播电视新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因此,采编人员应该深入了解所报道领域,获取权威信息源,为观众提供可信赖的新闻报道。
4.符合受众需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根据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报道,提供各类信息,满足不同观众对新闻的需求和兴趣。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与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具备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传递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下是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1.标题醒目: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概括新闻的要点,迅速引起观众的兴趣。
2.信息完整: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要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整地传递新闻信息,避免信息遗漏或不准确。
3.语言简练:广播电视新闻通常时间有限,因此,写作需要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4.事例生动:广播电视新闻需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细节来吸引观众,增加信息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1、电视新闻稿强调声像对应,不能“两张皮”;报纸新闻稿则没有这个要求。
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
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
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
2、电视新闻稿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报纸新闻稿虽然也强调现场采访,但同期声是特有的。
3、电视新闻稿的语言要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
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1。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稿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
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
第四,要挖掘新的角度,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好。
要避免那些陈词滥调,更要避免重复。
写出来的东西,与其中看,不如动听。
电视新闻稿撰写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电视新闻稿是电视解说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因此,我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在平常的具体运用中,我们应该认真牢记并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
电视解说不像文字报道那样可以重读,可以反复玩味欣赏,它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视觉语言。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摒除口语中那些杂芜的成分,使之更准确、更精炼,但又要充分吸取口语中那些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使之同观众的交流更为自然。
正因为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
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就好象一篇篇“教案”。
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什么是新闻1、新闻的定义(大约有两类)一类是不成文的新闻定义(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部主任约翰.博加特(John B.Bgart)在1882年不经意间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3个”W”:女人、金钱、坏事)(猎奇)另一类,学者界有四种,我们目前说得较多的是“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就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
“新近”是指新闻的时效,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或潜在的变化,是构成新闻事件的重要因素;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旧闻,因此,新闻必须及时,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互联网、),新闻的时间用语“昨天”等,已被“今晨、今天上午、今天晚上、刚刚发生”等所代替,而广播电视的现场卫星同步直播(卫星连线)、3G时代、电话连线等,更是赋予了新闻实效新的涵义。
比如“现在看到、正在进行等(例如今年“5.6”特大风雹暴雨灾害央视和重视的直播。
播放视频资料)“事实”就是新闻的真实性。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对新闻价值有“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和“功能说”),有了新闻价值才有报道价值,传播价值。
“新近发生的事实”不一定都具有新闻价值。
如每天上班、吃饭、睡觉等琐事,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没有新闻价值。
新闻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种需要:知晓需要:满足知晓需要是判断新闻价值的首要依据。
认识需要:是受众评判新闻价值的另一标准。
新闻是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如科学上的新发现。
教育需要:受众从新闻中理解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还希望从中受到教育,获得鼓舞,引起警醒。
如先进人物、不良社会风气等审美需要:美丽的自然景物、优秀的文化艺术,生活中的逸闻趣事等。
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下面是关于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的内容,欢迎阅读!播音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是字词、语句和文章的语法文法规范,播音员在电视新闻播音时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
播音的基本规律也要求新闻稿在字词、语句和文章的写作中,创作适合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的新闻稿。
1、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
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
如因、能、但,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2、多选用响亮的字为了让播音员在播报电视新闻时朗朗上口,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尽可能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等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
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
譬如,将此次、立即、气候换成这次、马上、天气等,多用开口度大的响亮的字词,增加语言的美感,提高传播的效果。
3、适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和文言词电视新闻讲究真、新、快,具有瞬时易逝的特点,电视新闻稿应尽量用受众一听就懂的口语化生活化语言,避免出现书面化的词句,让受众不容易理解,失去传播效果。
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由于它书面化,半文半白,很容易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在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应将这些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等通俗易懂的词。
不过,对于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新闻播音也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
新闻写作的道理
新闻写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它需要遵循一定的道理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新闻写作必须真实,不能虚构、夸大或缩小事实。
新闻报道应该是对事件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遵守真实、准确、公正的原则。
2. 简洁:新闻写作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和段落。
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事件的核心信息,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3. 突出重点:新闻写作应该突出重点,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件的要点。
同时,在描述事件时应该突出亮点和特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 客观:新闻写作应该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评价。
报道应该基于事实,不加入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
5. 及时:新闻写作应该及时,迅速报道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新闻的价值在于其时效性,过时的新闻就失去了价值。
6. 符合规范:新闻写作应该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新闻标题的写法、导语的写法、正文的写法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新闻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之,新闻写作需要遵循真实、简洁、突出重点、客观、及时和符合规范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保证新闻质量的重要基础。
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电视新闻写作时既要考虑看,又要考虑听。
一:为眼睛而写,遵循视觉逻辑,声画对位,根据新闻的整体构思、布局结构及画面内容进行写作。
1少而精当
2实而具体:直观画面应当有相应的具体解说(尤其是人物或场景)。
3主次分明
二:为耳朵而写:
1口语化
2通俗易懂:将专业术语改成通俗的新闻语言,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起义和误解的词汇,合理重复,少用代词和简称。
3朴实自然
4简短明晰:在一个句子中只表达一种意思或观点。
多用简短词语组成的陈述句。
5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多用双音节词,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不用倒装句和祈使句。
6节奏感强
新闻导语的写作:
1唤起注意,必须一开头就把观众吸引住。
2揭示主题,把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量表现出来,表明新闻来源和根据,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尽量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新闻主体的结构:
1倒金字塔式。
按照内容的重要性顺序写稿,符合观众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重要信息的心理。
2时间顺序式。
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叙述出来。
适合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
长处是构思方便脉络清晰,要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
写成流水账。
3逻辑顺序式。
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安排材料。
新闻事实之间是因果、对比、并列、递进或主从等关系。
4背景式。
先在导语中把新闻的内容表述出来,再在主体中写出新闻背景。
新闻稿要求准确:
1词义要准确,避免词不达意。
注意专有名词的使用。
2准确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3要符合现代文字规范,不要使用古汉语的格式和语法,慎用方言。
4慎用绝对化、片面性和模糊的词语。
5要有政治敏感,提法要准确,注意遵守法律法规。
公布统计数字要以政府部门统计数据为准。
人名、职衔、地名等一定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