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免疫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2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授课人:周泉梅课题 2.4 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高一(8)授课时间2014.3.20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⒈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关注热点激趣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阅读教材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实验探究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温总理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教师:只要注意预防,艾滋病并不可怕。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免疫调节的原理,了解免疫反应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免疫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a. 免疫与免疫系统的定义b. 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意义2. 免疫系统的组成a. 免疫器官b. 免疫细胞c. 免疫分子3. 免疫调节的原理a.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b. 免疫反应的过程c. 免疫调节的机制4. 免疫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 疫苗免疫预防b. 免疫治疗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调节的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免疫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免疫调节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及实例。
2.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资料,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3. 实例:收集一些免疫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免疫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免疫调节的类型1. 自我耐受:免疫系统如何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2.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某些无害物质产生的免疫反应降低,以避免过度反应。
3. 负反馈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使其达到适当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七、免疫调节的关键分子1. 免疫球蛋白:抗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包括其种类和功能。
2. 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
3.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如何引导免疫细胞移动,并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八、免疫调节的细胞1. 调节性T细胞:描述调节性T细胞的类型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了解免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
3.学习并实践一些调节免疫系统的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二、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和方法。
3.如何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
三、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与健康的关系。
2.知识讲解:a. 免疫系统的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抵御各种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
b.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我们出生时就具备的免疫反应能力,而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到外界的病原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能力。
c. 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免疫调节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抵御病原体的入侵,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d. 免疫调节的方法:饮食调节、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卫生习惯等都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免疫调节对健康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健康问题。
4.课堂活动: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一些调节免疫系统的方法,并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b.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提高免疫力。
c.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免疫调节相关的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如填字游戏、谜语解答等。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方法1.扎实基础知识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免疫调节对健康的影响。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思维。
课题:《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新课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
有什么作用?
播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动画演示。
引导学生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示意图。
要求学生完成下列问题:每个字母代表什么细胞,每个数
字代表什么过程?并尝试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安排学生多
次的学习,每
一次的学习
都有明确的
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识图
能力。
多次的重复
加深对知识的掌
握。
总结
作业布置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教学反思
教研组意见教务处意见。
免疫调节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免疫调节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3. 了解免疫调节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免疫调节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免疫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2. 免疫调节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3. 免疫调节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免疫调节的概念和意义a. 免疫调节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b. 免疫调节在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维持中的作用。
c. 免疫调节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2. 免疫调节的主要方式和方法a. 免疫增强i. 饮食与营养:合理膳食搭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ii. 运动与锻炼:适度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iii. 睡眠与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免疫系统的恢复和强化有益。
iv. 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b. 免疫抑制i. 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理和适应症。
ii. 免疫调节细胞疗法:干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iii. 免疫抑制与疾病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3. 免疫调节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a. 自然界免疫调节物质:植物提取物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
b. 免疫调节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调节治疗。
c. 免疫调节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主要方式和方法,以及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免疫调节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免疫调节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免疫调节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免疫学教材和专业书籍。
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免疫调节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抵御病原体,以及如何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掌握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描述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识别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解释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了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利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免疫调节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强化学生对免疫调节在维持健康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免疫与免疫系统的定义;免疫调节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B细胞和T细胞的作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自然杀伤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特点。
3. 免疫调节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利用实例展示免疫调节的过程;分析免疫调节机制的复杂性。
4. 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免疫调节在抵抗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免疫调节与疾病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资料:《生物学》教科书;免疫调节相关的科研论文和综述文章。
2. 实验材料和器材:免疫细胞模型和图表;显微镜和显微镜片;实验室用具。
3. 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细胞的功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实验与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了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学生利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免疫调节机制。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学习成果。
4.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病原体感染人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免疫调节的兴趣。
2. 讲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免疫调节研究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免疫调节的定义与特点2. 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3. 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4. 免疫调节的研究方法5. 免疫调节的临床应用与挑战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免疫学原理》、《生命科学》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3. 实验材料:免疫调节相关实验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免疫调节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免疫调节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免疫调节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讨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4. 展示:利用PPT或实验材料,展示免疫调节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互动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拓展1.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的区别与联系2. 免疫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 免疫调节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免疫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免疫治疗、疫苗研发等。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抗原、抗体、免疫细胞等,增强对免疫调节过程的理解。
3. 实验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免疫调节相关的实验操作,如ELISA实验、细胞培养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教学延伸1. 邀请免疫调节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免疫调节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免疫调节相关的研究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科研过程。
十、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三、教学过程【关注热点激趣导入】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阅读教材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
T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①抗体是受抗原刺激之后产生的。
②抗体只能特异性的消灭相应的抗原。
师生总结: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特异性消灭抗原的球蛋白。
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教师给出实例学生区分抗原抗体:过渡:既然抗原可以刺激机体让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被消灭,但是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为什么会死亡呢?【资料分析小组竞答】①HIV侵入人体后浓度有什么变化?②HIV侵入人体引起T细胞浓度有什么变化?③T细胞减少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④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患者的死因有什么关系?⑤人体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人体可以随时预防病原体的侵入,清除进入身体的病原体,并且监控者自身病变的细胞以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