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之肘关节查体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肘关节X线报告肘关节X线检查是了解肘关节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肘关节的骨骼结构和关节间隙,帮助医生判断肘关节是否存在骨折、关节脱位、关节炎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肘关节X线检查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肘关节X线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仅穿着一件无金属件的医用短袖。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症状和疼痛的情况,并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特殊的体位调整,例如屈肘或伸直肘关节。
步骤二:拍摄位置医生会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X线检查设备的检查台上,确保肘关节处于最佳位置。
通常,肘关节的X线检查需要拍摄两个方向的照片:前后位和侧位。
步骤三:前后位照片医生会让患者伸直手臂,并保持手掌朝上。
然后,医生会站在X线机的侧面,将X线机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拍摄。
在进行前后位照片时,医生会要求患者尽量伸直手臂,以便清晰地显示肘关节的骨骼结构。
步骤四:侧位照片在进行侧位照片时,医生会让患者侧卧,并将患侧手臂弯曲,使肘关节屈曲成90度角。
医生会调整X线机的位置,确保能够清晰地显示肘关节的侧面结构。
步骤五:重要注意事项在进行肘关节X线检查时,有几点需要患者和医生注意:1.安全防护:由于X线属于离子辐射,患者和医护人员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佩戴专用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颈托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2.孕妇禁忌:孕妇在怀孕期间不宜进行X线检查,特别是对于肘关节这样接近胎儿的部位,应避免辐射对胎儿的潜在危害。
3.医生指导:在进行X线检查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配合动作,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通过肘关节X线检查,医生可以对肘关节的骨骼结构进行评估,并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关节脱位或其他疾病。
根据X线片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康复。
总结:肘关节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拍摄前后位和侧位照片,医生可以了解肘关节的骨骼结构和关节间隙情况。
肘关节磁共振(MRI)常规扫描技术肘关节磁共振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专用线圈或关节表面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患侧可置于体旁的一侧,掌心向上,身体尽量向对侧移,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此体位由于偏离磁场中心,信噪比较差。
(2)俯卧位,患侧上举置于头上,掌心向下,扫描部位尽量靠近线圈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此体位扫描部位靠近磁场中心,信噪比较好,但对于患者不舒适,容易产生伪影。
定位位置:肘关节中心(内外髁连线水平)。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横断面:AX FSE T1,横断面T1加权序列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线均平行于关节面。
扫描范围上至肱骨骺端,下至桡骨结节,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对于T1序列可以去除上下饱和带,减少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
横断面:AX PD FS,横断面质子脂肪抑制序列复制AX FSE T1定位线为了消除血管的搏动伪影,需添加上下饱和带,并添NPW。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
对于FS的脂肪抑制,需要添加局部匀场。
矢状面:SAG PD FS,矢状面质子脂肪抑制序列在横断位和冠状位上定位,在横断位上定位线垂直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在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肘关节长骨(肱骨和桡骨),范围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对于FS的脂肪抑制,需要添加局部匀场。
利用部分Phase FOV,可缩短扫描时间,频率编码方向为后。
为了消除血管的搏动伪影,需添加上下饱和带,并添NPW。
由于肘关节偏离磁场中心,FS有时效果较差,为了达到更好的脂肪抑制效果,可以选用STIR。
矢状面:SAG FSE T1,矢状面T1加权复制SAG PD FS定位线去除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冠状位:COR FSE T1,冠状面T1加权序列在横断位和矢状位定位,在横断位上平行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在矢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肘关节长骨(肱骨和桡骨),范围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肘关节专科查体[内容详细]肘关节专科查体1. 引言肘关节专科查体是一种旨在评估肘关节健康状况的医学检查方法。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肘关节专科查体的内容和步骤,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相关检查。
2. 检查内容2.1 主诉记录在开始查体之前,医务人员首先应该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可能的病因。
2.2 肘关节外观观察通过外观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肘关节的肿胀、红肿、变形等情况。
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肘关节的外观,并记录异常的表现。
2.3 关节活动度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可以评估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状态。
医务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伸、屈、旋转等动作,并记录活动度范围和可能的限制。
2.4 关节稳定性检查关节稳定性检查主要是评估肘关节韧带的功能和结构。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法进行肘关节的稳定性测试,如前臂后仰、前臂旋转等,以判断患者的韧带是否损伤。
2.5 神经功能检查神经功能检查是为了评估肘关节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
医务人员应检查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检查感觉觉测、肌力测试等项目。
2.6 辅助检查如果在专科查体中发现肘关节异常或需要进一步评估,医务人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如 X 光、磁共振成像等。
3. 结论肘关节专科查体是一种有效的评估肘关节健康状况的方法。
通过详细的观察和检查,医务人员可以获取关于肘关节结构、功能和神经状态的重要信息。
在实施查体时,医务人员应注重细节和准确性,以确保正确评估患者的肘关节病情,并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对肘关节专科查体的详细描述,希望本文档能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以提高肘关节查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肘关节查体流程
一、准备
1、手机调振动,查看检查用具,进行手部消毒。
2、核对患者姓名,交代检查者身份,询问病史,嘱患者放松,配合检查。
3、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
患者端坐位,开始查体。
二、查体实施
1、望诊
①畸形:是否有肘外翻、肘内翻、骨折、脱位。
②肿胀:a.关节肿胀、肘关节积液;b.软组织肿胀;c.局部肿胀。
2、触诊
①肱桡关节
②肘后三点关系
③肿块:有无肿物、结节、条索状物,若有注意质地、活动度、压痛等
④压痛点:a.肱骨外上髁;b.肱骨内上髁;c.桡侧副韧带;d.尺侧副韧带;e.尺神经沟;
f.肘后关节间隙;
g.鹰嘴;
3、关节运动功能(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拇指朝外,为肘关节中立位,中立位
为0°;上臂紧贴胸侧壁,前臂伸向前方,拇指朝上,其余手指伸直为前臂旋转运
动的中立位为90°).
①肘关节中立位:肘关节屈曲、过伸
②前臂旋转运动中立位:肘关节旋前(内旋),旋后(外旋)
4、特殊试验
①伸肘试验
②桡骨头试验
③抗重力伸肘试验
④肘后三角测验
⑤旋臂屈腕试验
⑥伸肌紧张试验
⑦屈肌紧张试验
⑧肘被动外翻试验
三、查体结果汇报
1、扶患者平躺,帮其盖被
2、汇报查体情况
①按查体顺序汇报阳性体征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②详细描述患者异常区域
③根据查体,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提出诊断意见
3、进行手部消毒,检查结束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骨关节疼痛检查法5.1 1.胫神经弹拨试验(1)检查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一手提起患侧踝部,使膝关节屈曲成90°,腘部软组织因之完全松弛;另一手的中指尖在腘窝下中偏内处先找到胫神经干,在其上做轻巧的横向弹拨。
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疼痛及小腿后侧传导性酸麻感。
再在健侧腘窝部做相同的对比检查。
(2)临床意义:凡检查时弹拨胫神经干出现局部疼痛或小腿传导性酸麻者均属本试验阳性,考虑有腰骶神经根炎性刺激。
若手指重按神经干或膝关节后部关节囊,则可引出假阳性体征。
5.2 2.颈椎压迫试验患者端坐,颈部挺直,检查者用单手或双手置于患者头顶部,逐渐加力下压,可使局部疼痛或上肢放射征象增加或头昏加重。
因为项颈之所以能够挺直并保持头颅稳定不偏,全由颈背部肌肉群生理性肌紧张的相对的牵拉作用,维持了平衡。
正常情况下头颈下压试验时促使这些肌肉进一步收缩,不会引起任何征象,倘使肌肉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当它进一步收缩惹起牵拉性刺激时,就会增加局部疼痛或上肢放射征象。
5.3 3.引颈试验在上述试验中检查者一手托住病人下颌部,另一手托其枕部,嘱患者颈肌放松。
检查者双手同时用力向上牵引,在慢性病例通过牵引改善了项颈部病变软组织的痉挛程度,可使原有的颈痛或上肢放射征象减轻。
但在征象严重的急性病例,这种牵引作用反会增加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刺激,使征象反而增重。
5.4 4.血管试验(Addi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桡动脉搏动力量,之后使患者尽力抬头作深吸气,并将头转向病侧,再比较两侧脉搏(或血压),倘使患侧脉搏减弱(或血压降低),则说明头部转向病侧时锁骨上窝部变性挛缩的前斜角肌拉紧,压迫血管所致。
令病人尽量做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做旋向健侧动作,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呈反方向牵拉,如有患肢放射痛或放射性麻刺感增重,说明因过度牵拉加重了锁骨上窝部病变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化学刺激与机械性压迫,作用于臂丛神经的结果。
医生必备4招搞定腕关节体格检查步骤1:视诊。
步骤2:动诊。
步骤3:触诊。
步骤4:特殊试验(取决于步骤1~3所发现的病理)。
激发试验和不稳定性试验。
视诊患者应舒适地坐在椅子上,面对检查者。
通常会掌心朝下伸出手腕仔细观察,然后将另外一只手放在几乎同样的位置,肘关节在靠近身体的两侧。
观察前臂、腕关节和手的综合位置和形状。
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特征在腕关节周围一般都比较明显。
包括以下内容:伸滑膜炎;伸肌肌腱断裂;尺桡关节远端背侧(DRUJ)半脱位;腕骨掌侧半脱位和后旋;掌骨尺侧移位外加腕骨桡移位,还有手指尺侧移位;屈滑膜炎;屈肌肌腱断裂;手指畸形;双侧对称;其他关节受累。
2、桡骨骨折畸形愈合:畸形通常与原始骨折模式类似,如桡骨短缩和尺骨远端突出。
3、马德隆畸形:这种情况发生在童年。
有桡骨远端掌侧弯曲,于远侧尺骨背侧突出。
寻找桡骨发育不全、家族史、无创伤和双侧性问题(背侧弯曲可能发生,并被描述为“反向马德隆畸形”)。
4、腕背部腱鞘囊肿:腕背部腱鞘囊肿通常发生并覆盖于舟月骨间韧带(桡骨背结节远端)。
如果太大,会透光。
在这个区域的疼痛但未发生肿胀可能预示着隐性的腱鞘囊肿。
5、腕背隆突综合征:腕背隆突综合征是在第2和第3腕掌关节背侧水平硬的骨性肿胀,比单纯的腱鞘囊肿位置更远端。
更复杂的是,腕背隆突综合征有时可能重叠一个腱鞘囊肿。
6、指短伸肌:这是一个在伸肌支持带末端退化的肌肉,其可与腱鞘囊肿或伸肌滑膜炎混淆。
它随着手指的伸展而运动。
一旦背侧检查完,嘱患者旋后,观察这个动作是否疼痛或者受限从尺侧到桡侧仔细检查腕关节掌侧,完成一周检查。
仔细对比左、右侧,有没有伤疤和肿胀。
检查者在面对桡侧的手掌腱鞘囊肿时,一定要考虑并用Allen试验检查桡动脉。
完全屈肘检查手腕尺侧,观察尺桡骨远端的关系。
不对称可能存在DRUJ半脱位(背侧或掌侧)。
动诊1、屈/伸:伸展可以通过将手掌放在一起,举起部来评估(这样可以直观地对比左右两侧)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测量屈曲,双手同一位置背对。
【千查万别】肘关节轻触诊检查轻触诊患者在仰卧或坐位时进行触诊检查。
首先医师应该查找局部是否有渗出、皮肤颜色变化、胎记、开放的窦道或引流口、切口区域、骨性轮廓、肌肉的周径和健肢对称性以及皮肤褶皱。
医师不应该使用重压的手法去测定存在触痛或排列不齐的区域。
稳定而柔和地按压有助于提高医师的触诊技术。
在有良好的断层解剖知识的基础上,无须用力按透多层组织即能清晰了解深层结构的状况。
谨记,若在体检的这个阶段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可能不太愿意让医师继续检查或者会更大程度地限制他/她的活动能力。
触诊最适宜在患者放松体位的时候进行。
尽管触诊也可以在患者站立的时候进行,但从肘关节检查的舒适度而言,患者坐位更受欢迎。
局部骨性标志被确认后,有助于注意其相邻组织局部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或降低,这也有助于医师识别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区域。
前方部位软组织结构肘(肘前)窝肘关节弯曲的前表面被称作肘窝。
它是一个三角形结构。
三角形的底边是肱骨内外上髁连线。
内侧边由旋前圆肌构成而外侧边由肱桡肌构成。
底部由肱肌和旋后肌构成。
肘窝内有以下结构:肱二头肌肌腱、肱动脉和静脉的远侧部分、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始部以及部分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肘窝的创伤可以使肱动脉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前臂Volkmann 缺血性挛缩。
肱二头肌和肌腱肱骨内侧2/3的前表面是由肱二头肌肌腹组成。
顺着肌纤维向远侧,医师会感觉到逐渐变细的绳条状结构,这就是肱二头肌肌腱,刚好位于其远处桡骨结节附着部的近侧。
如果医师在前臂旋后位阻挡肘关节屈曲,肌腱会变得更加隆起。
强烈的肘关节屈曲会导致远处肌腱或肌腹的断裂。
患者呈现为肘关节屈曲和旋后的无力,被动旋前时的疼痛以及肘窝处的压痛。
肱二头肌肌腱长头的断裂常常可以没有症状,在临床表现也许并不明显,仅仅出现上臂的凹陷或是上臂下半部分前方的球形隆起,后者为该肌肌腹退缩所致。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肘窝内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
在此点上能轻易地扪及肱动脉的搏动。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在肘窝内跨过肱动脉的前方并行走在其内侧。
肘关节检验报告引言肘关节是人体上肢连接上臂和前臂的重要关节之一,对于肘关节的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肘关节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将按照步骤介绍肘关节的检验过程。
步骤一:病史询问和观察在进行肘关节检验之前,医生首先会向患者询问病史,并观察肘关节的外观。
病史询问包括了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病程、受伤情况等。
通过观察,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肘关节异常,如肿胀、红肿等。
步骤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肘关节检验的核心步骤之一,主要通过一系列动作来评估肘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功能测试包括:1. 肘关节活动度测试医生会要求患者主动屈伸、旋转等动作,观察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正常。
正常肘关节的活动度一般为0°-145°。
2. 肘关节稳定性测试医生会对肘关节进行稳定性测试,如推拉测试和旋转测试,以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
稳定性测试主要检查肘关节的韧带是否受损或松弛。
步骤三:疼痛点定位在肘关节检验中,医生还会通过疼痛点定位来确定患者的疼痛来源。
医生会轻按患者的肘关节周围区域,并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疼痛。
通过疼痛点定位,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韧带或其他软组织的损伤。
步骤四: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肘关节的常规检查结果可能无法明确诊断问题。
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MRI等,以获取更详细的肘关节结构信息。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发现骨折、关节脱位等问题。
步骤五: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步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关节液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肘关节的病因和炎症程度。
结论肘关节检验是评估肘关节功能和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史询问、观察、功能测试、疼痛点定位、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等步骤,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肘关节情况,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患有肘关节问题的患者来说,及早进行肘关节检验是重要的,以便早日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注意:本文中未包含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
颈肩腰腿痛专科查体流程008(共1页)
肘关节查体流程
一、准备
1、手机调振动,查看检查用具,进行手部消毒。
2、核对患者姓名,交代检查者身份,询问病史,嘱患者放松,配合检查。
3、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
患者端坐位,开始查体。
二、查体实施
1、望诊
①畸形:是否有肘外翻、肘内翻、骨折、脱位。
②肿胀:a.关节肿胀、肘关节积液;b.软组织肿胀;c.局部肿胀。
2、触诊
①肱桡关节
②肘后三点关系
③肿块:有无肿物、结节、条索状物,若有注意质地、活动度、压痛等
④压痛点:a.肱骨外上髁;b.肱骨内上髁;c.桡侧副韧带;d.尺侧副韧带;e.尺神经沟;
f.肘后关节间隙;
g.鹰嘴;
3、关节运动功能(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拇指朝外,为肘关节中立位,中立位
为0°;上臂紧贴胸侧壁,前臂伸向前方,拇指朝上,其余手指伸直为前臂旋转运
动的中立位为90°).
①肘关节中立位:肘关节屈曲、过伸
②前臂旋转运动中立位:肘关节旋前(内旋),旋后(外旋)
4、特殊试验
①伸肘试验
②桡骨头试验
③抗重力伸肘试验
④肘后三角测验
⑤旋臂屈腕试验
⑥伸肌紧张试验
⑦屈肌紧张试验
⑧肘被动外翻试验
三、查体结果汇报
1、扶患者平躺,帮其盖被
2、汇报查体情况
①按查体顺序汇报阳性体征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②详细描述患者异常区域
③根据查体,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提出诊断意见
3、进行手部消毒,检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