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1)
- 格式:docx
- 大小:29.93 KB
- 文档页数:4
一、名词解释1。
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
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
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
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
(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6。
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
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8。
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
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
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11。
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
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
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15。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
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
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
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
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第一篇细胞和组织一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l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核膜、核仁、核质)、细胞质和细胞膜。
l 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
1.细胞: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有大量结构和功能和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3.器官:由几种不种组织发育分化和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4.系统: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相互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l 细胞间质: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纤维:胶原纤维(最粗大)、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极细)。
l 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和韧带)、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l 名词解释:1.肌腱: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纤维束之间有成行排列的腱细胞。
2.韧带: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是连接相邻两骨之间的纤维束,多呈扁带状,有加强两骨间的连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关节过度运动作用。
3.肌纤维: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
4.肌原纤维:在肌膜下方,在肌浆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
5.肌节:1/2 I带+A带+1/2 I带l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l 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和突起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胞体:神经元营养代谢中心。
(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
)细胞膜: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细胞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1.树突:树枝状的短小突起。
2.轴突:只有一根,细长均匀。
l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者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第二篇运动系统l 半月板:位于关节腔内,两关节面之间,有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成两部,由纤维软骨构成,呈半月状。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运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动作分析法——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的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在躯干两侧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名词解释——历年1个20**运动终板——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
它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状结构,它是效应器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呈圆桶状,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即骨基质和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软骨——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是固态的结缔组织,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分布较广,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软骨细胞较少。
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和会厌等,间质中间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弹性软骨有较强的弹性。
软骨膜——出关节面软骨以外,软骨的表面均覆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分为内外两层。
主要是为软骨供应营养。
字号:大中小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运动系统包括____骨___、___骨连结___和_____骨骼肌__三部分。
2、上肢骨包括___上肢带__和—自由上肢——骨,前者每侧有——2—块,后者每侧——30—块4、下肢骨包括——下肢—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有———10、肩关节是典型的———关节,它由———和———组成。
12、膝关节为———状关节,主要可绕———轴进行———运动。
16、椎间盘主要由———和———构成。
18、两臂平举做扩胸运动时,上臂向前运动叫做———;向后运动叫做———。
19、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收缩为———而实现的。
23、使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是———肌,它止于———。
24、引体向上时,使肘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工作。
25、俯卧撑身体慢慢下落时,肘关节做———的动作,其原动肌是———,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工作。
26、大腿高抬主要是———和———在———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7、肋木悬垂举腿使髋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
28、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是———,它止于———,近固定时可———。
(二)判断并改错1、上肢带骨即肩胛骨,下肢带骨即髋骨。
B2、肩胛冈可作为测量肩宽的骨性标志。
B3、小腿内侧粗大的长骨叫胫骨。
A4、颈椎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椎孔。
B5、胸椎横突上有横突孔。
B6、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向前运动叫做屈,如膝关节。
B7、由于距骨滑车前宽后窄,所以踝关节在跖屈时最牢固。
B8、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其中央有椎管,两侧有椎间孔。
A9、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或肌群叫做原动肌。
A10、位于原动肌反侧,并随原动肌的收缩而收缩的肌肉叫做对抗肌。
B11、飞鸟展翅,肩胛骨必须后缩,这是斜方肌和菱形肌收缩的结果。
A12、俯卧撑撑起时,肱三头肌是在近固定条件下做向心工作。
B13、负重弯举可发展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力量。
●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垂直于地面的切面。
●冠状面于左右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细胞间质包括和两部分。
●纤维、基质●细胞由、和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说明致密结缔组织的分类,分类依据并举例说明。
●致密结缔组织可以分为致密结缔组织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两类。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的是相互平行紧密排列,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的是相互交织。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例如肌腱和韧带,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例如内脏被膜和固有筋膜。
●说明软骨组织的分类,分类依据并举例说明。
●软骨组织可以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3类。
透明软骨内含有大量胶原原纤维,透明软骨例如关节软骨和肋软骨,纤维软骨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纤维软骨例如椎间盘,弹性软骨内含有弹性纤维,弹性软骨例如耳廓。
●骨骼肌纤维中的红肌纤维收缩速度,收缩力量,但是持续的时间●、慢,小,长●骨骼肌纤维中的白肌纤维收缩速度,收缩力量,但是持续的时间●、快,大,短●复关节由2个以上的骨构成,在一个关节囊内并且每一块骨可以单独活动的关节。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关节组成,在运动时必须同时活动。
●下肢带骨髋骨由、和耻骨3块骨借软骨连接而成(16岁以前)。
●髂骨,坐骨●自由上肢骨由、、、和组成。
●肱骨,尺骨,桡骨,手骨.●中轴骨包括、和3部分。
●椎骨,胸廓骨颅骨●上肢带骨由和2块骨组成。
●肩胛骨,锁骨●自由下肢骨由、、、和足骨组成。
●.股骨,髌骨,胫骨,腓骨●人体最大的籽骨是。
.●髌骨●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是。
●膝关节●肘关节由、、3块骨构成。
●肱骨,尺骨,桡骨●详细说明肘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以及运动形式。
●2肘关节由肱骨,尺骨和桡骨组成,由三个小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关节组成。
其辅助结构主要是3条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其运动形式可以屈伸,还可以旋内旋外。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主要是髋臼唇和、、,股骨头韧带4条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髂股韧带●详细说明膝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以及运动形式。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运动解剖学: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肌丝滑行学说:不管肌原纤维是收缩还是舒张,粗、细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只是细肌丝沿粗肌丝向暗带内滑入或滑出。
4.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和结构。
5.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
6.外展与内收:指运动关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进行的运动。
使运动环节离开正中面的运动为外展,反之为内收。
7.关节运动幅度:是指环节绕某一关节的运动轴从动作开始到结束所能转动过的最大角度.8.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肉群9.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多个)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0.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
11.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也有变化。
12.克制工作: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变短,变粗,触摸时较硬。
13.退让工作: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但触摸时仍较硬。
14.静力性工作: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矩,只是平衡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15.支持工作: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环节保持静止姿势。
16.呼吸: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肺通气,肺换气17.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二氧化碳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常⽤术语1⼈体解剖学姿势⾝体直⽴,双眼平视,⼿臂下垂,掌⼼向前,两⾜并拢,脚尖向前。
2⽅位术语上:靠近头之部为上下:靠近⾜之部为下前:靠近腹之部为前后:靠近背之部为后内测:靠近⾝体正中⾯为内测外侧:远离⾝体正中⾯为外侧内:靠近内腔者外:远离内腔者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之部为浅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之部为深前臂:外桡内尺⼩腿:外腓内胫近侧:四肢近躯⼲端远侧:四肢远躯⼲端⼆、⼈体基本⾯1、失状⾯:沿⾝体的前后径所做的切⾯,把⼈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2、额状⾯:沿⾝体的左右径所做的切⾯,把⼈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平⾯:横切⼈体的切⾯,把⼈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三、⼈体基本轴⽮状轴:沿⾝体的前后径并与⽔平⾯平⾏的轴额状轴:沿⾝体左右⽅向并于⽔平平⾏的轴垂直轴:沿⾝体上下⽅向并垂直于⽔平的轴四、⾻构造1、⾻是杠杆,⾻连接是枢纽,⾻骼肌是动⼒2、正常⼈有206块颅⾻29颈椎7椎⾻24胸椎12腰椎5躯⼲⾻骶⾻1尾⾻1肋⾻24胸⾻1上肢带⾻4锁⾻2上肢⾻肩胛⾻2上臂⾻:肱⾻2⾃由上肢⾻前臂⾻:尺⾻2桡⾻2⼿⾻:腕⾻16,掌⾻10,指⾻28下肢带⾻4:髋⾻2下肢⾻⼤腿⾻:股⾻2膝盖⾻:髌⾻⾃由下肢⾻⼩腿⾻胫⾻2腓⾻2跗⾻14⾜⾻跖⾻10趾⾻28五、⾻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机物两⼤类成⼈⾻有机质和⽆机质⽐例为3:7六、⾻连接概述1、⾻连接分类⾻连接:⾻与⾻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组织和⾻直接连接直接连接:软⾻连接,⾻性连接间接连接:关节2、关节的构造(1)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关节囊,关节腔(2)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关节唇,滑膜壁,滑膜囊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出介于肌腱和⾻之间,减少肌腱对⾻的摩擦。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绕额状轴在失状⾯内运动,腹侧⾓度变⼩的运动称为屈,反之为伸。
膝关节及其以下的关节相反内收和外展:绕⽮状轴在额状⾯内运动,环节向正中失状⾯靠拢称内收,反之为外展。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一常用术语1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方位术语上:靠近头之部为上下:靠近足之部为下前:靠近腹之部为前后:靠近背之部为后内测: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测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内:靠近内腔者外:远离内腔者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浅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深前臂:外橈内尺小腿:外腓内胫近侧:四肢近躯干端远侧:四肢远躯干端二、人体基本面1、失状面:沿身体的前后径所做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2、额状面:沿身体的左右径所做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水平面:横切人体的切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三、人体基本轴矢状轴:沿身体的前后径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额状轴:沿身体左右方向并于水平平行的轴垂直轴:沿身体上下方向并垂直于水平的轴四、骨构造1、骨是杠杆,骨连接是枢纽, 骨骼肌是动力2、正常人有206块颅骨29颈椎7椎骨24胸椎12腰椎5躯干骨紙骨1尾骨1肋骨24上肢带骨4锁骨2上肢骨肩胛骨2上臂骨:肱骨2自由上肢骨前臂骨:尺骨2橈骨2手骨:腕骨16,掌骨10,指骨28下肢带骨4:豔骨2下肢骨大腿骨:股骨2 膝盖骨:離骨L自由下肢骨小腿骨胫骨2腓骨2 附骨14 足骨跖骨10 趾骨28 五、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骨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成人骨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为3: 7 六、骨连接概述1、骨连接分类骨连接: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直接连接直接连接:软骨连接,骨性连接间接连接:关节2、关节的构造(1)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2)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壁,滑膜囊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出介于肌腱和骨之间,减少肌腱对骨的摩擦。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绕额状轴在失状面内运动,腹侧角度变小的运动称为屈,反之为伸。
膝关节及其以下的关节相反内收和外展: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运动,环节向正中失状面靠拢称内收,反之为外展。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科学。
2.水平面:垂直人体的纵轴与地面平行的一切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一切切面。
4.矢状轴:前后方向垂直通过额状面的铀.5.垂直轴:上下方向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6.正中面:沿身体的正中线所作的—个矢状面。
7.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在躯干两侧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8。
骨龄: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干骺愈合的年龄。
9.原动肌: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称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对抗肌。
10。
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主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者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11.动力工作与静力:工作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或伸长的工作称为动力工作.肌肉起止点位置相对固定,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称静力收缩,以静力收缩所完成的工作称静力工作.12。
向心工作与离心工作:肌肉以向心收缩克服阻力的工作称向心工作。
肌肉以离心收缩对抗阻力作用的工作称离心工作.13。
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作用于一个关节后,不能充分再作用于另一个(或其余)关节,这种现象称“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
14。
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伸展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地被拉长伸展,而限制关节运动的幅度,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
15.肌肉的解剖横断面和生理横断面:肌肉的解剖横断面是指与肌肉纵轴相垂直的断面称为肌肉的解剖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所有肌纤维的断面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6.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处于适宜初长度时,收缩发挥的力量最大。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就是人体解剖学得一个分支,它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得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得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得一门学科。
多关节得“主动不足”与“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期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得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肌得力量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被拉长,骨盆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得功能性“被动不足”(或对抗肌伸展性不足)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压力较高,促使血液中得小分子通过内皮细胞得小孔、基膜与足细胞突起间得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
小分子物质所通过得这层结构称过滤或滤过屏障。
脊柱:成人脊柱由24 块椎骨、1 块骶骨与 1 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与韧带装置组成。
前面观脊柱,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大,骶骨得耳状面以下又变小。
侧面观脊柱,具有 4 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与骶曲,颈曲与腰曲向前凸,胸曲与骶曲向后凸。
后面观脊柱,可见棘突于背部形成一条纵嵴。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与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得关节、韧带与软骨构成。
肌节“两条相邻Z 线之间得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肝小叶:肝小叶就是构成肝得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呈棱柱状。
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与胆小管。
气-血屏障:气-血屏障就是指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与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组成得薄膜层。
气-血屏障也称为呼吸膜。
气体交换必须通过此气-血屏障才能完成。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得标准解剖解剖姿势就是身体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肌节(概念组成功能):退让工作:退让工作又称离心工作。
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向肌肉得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得动点与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一、名词解释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称作矢状面。
2.冠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称作冠状面。
3.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称作矢状轴。
4.额状轴:左右贯穿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称作额状轴。
5.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干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人的生物年龄,称为骨龄。
6.关节:骨与骨之间借复杂的结构相连,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称关节。
关节分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
7.关节运动幅度: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两个环节之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8.椎间盘:为相邻锥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共23个,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功能是缓冲压力,增加脊柱运动幅度。
9.原动肌:在运动中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肉称为原动肌。
10.拮抗肌(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相反的一侧,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称为拮抗肌。
11.近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近侧端叫近固定。
12.远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3.动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时间短,收缩和放松不断交替,经常改变肌拉力角度、方向及骨杠杆的位置,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14.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15.向心工作: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
16.离心工作:肌肉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17.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横切一块肌肉所有的肌纤维的断面总和叫做生理横断面,其值越大,肌肉的绝对力量也越大。
18.肌肉的初长度:肌肉在收缩之前的长度。
19.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的现象.实质是肌力不足。
教资国考|体育学科: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一)组织: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构成系统:由多种不同器官构成,能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冠状轴: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垂直轴、矢状轴和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矢状轴: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
垂直轴: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轴,与人体长轴平行。
一、细胞和组织细胞器:线粒体——给细胞供能;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场所;高尔基复合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转运、吐泡;溶酶体——消化和分解细胞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中心体——分裂细胞微丝微管——支持、收缩、传导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
人体内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多和细胞间质极少。
[page]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
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纤维少排列松散);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骨组织(基质中有钙盐沉积)肌组织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肌原纤维:肌纤维内与肌纤维的长轴平行排列的可收缩的蛋白微丝。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构成,长突起为轴突,短突起为树突。
二、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组成:由骨、骨连接、骨骼肌构成。
人体运动以骨为杠杆、骨连接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实现。
成人骨骼数量:206块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分为骨膜(骨内膜、骨外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红骨髓、黄骨髓)。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有机物:骨胶原、粘蛋白——韧性、弹性。
无机物:钙、盐——硬而脆。
间接连接:古语骨质间接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有腔隙的这一类称之为间接连接。
关节面:相邻骨只见光滑的骨面,表面覆盖有薄层软骨。
可缓冲撞击、减震、减少摩擦、增大灵活性。
运动解剖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一)绪论: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2、近侧(端);3、远侧(端);4、水平面;5、矢状面;6、额状面;7、垂直轴;8:矢状轴;9、额状轴。
参考答案: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近侧(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位称为“近侧(端)”。
3、远侧(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位称为“远侧(端)”。
4、水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并与地平面平行的切面,称为水平面。
5、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矢状面。
6、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为额状面。
7、垂直轴:上下方向且与水平面相垂直的轴。
8:矢状轴: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的轴。
9、额状轴:左右方向,并与垂直轴、矢状轴相互垂直的轴。
(二)细胞与组织1、细胞;2、组织;3、器官;4、系统;5、骨单位;6、肌节。
参考答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同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3、器官:由几种不同组织有机地结合、具有某些生理功能的结构。
4、系统:由一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器官组合起来,完成某种功能的一套结构。
5、骨单位:哈佛氏骨板和哈佛氏管合称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是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
6、肌节: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它包括一个完整的暗带和暗带两端各1/2明带。
(三)运动系统-骨、关节1、骨龄;2、胸骨角;3、关节面;4、屈与伸;5、外展与内收;6、回旋;7、环转;8、单轴关节;9、双轴关节;10、多轴关节;11、单关节;12、复关节;13、单动关节;14、联合关节;15、腕管;16、对掌运动;17、骨盆;18、骨盆倾斜度;19、足弓。
参考答案:1、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也是一种生物年龄。
骨学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
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
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
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和跗骨(8上7下)。
③扁骨:板状,如颅盖诸骨和肋骨。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含腔洞,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②骨膜,贴于骨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椎骨和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骨松质内,终身是红骨髓。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答:●椎骨的一般形态: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1个棘突,一对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
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
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它涉及到骨骼、肌肉、关节、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各个身体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运动解剖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有所帮助。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头部骨骼、躯干骨骼、上肢骨骼和下肢骨骼。
了解每个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至关重要。
2. 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人体有超过600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我们主要关注的肌肉类型,它们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了解每个肌肉的名称、位置、起始点和插入点以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至关重要。
3. 关节系统: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地方,它们允许我们进行各种运动。
关节分为三种类型: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
了解每个关节的名称、类型、结构和运动范围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协调运动的关键。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纤维,将信息传递给肌肉和其他组织。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协调和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5. 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带回到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和废物排除的过程至关重要。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时,我们还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技术的要领。
例如,了解肌肉的收缩类型(等长收缩、等长伸展和等长收缩)、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平面以及肌肉的协同作用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和预防措施,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康复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1、淋巴生成和回流途径。
淋巴系统由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
淋巴系统内流动着无色透明的淋巴液。
回流途径:P2982、小脑的位置和功能。
位置:小脑位于大脑枕叶下方,在延髓和脑桥的后上方。
功能:协调躯体运动、调节骨骼肌张力和维持身体平衡。
3、食管的狭窄及意义。
第一狭窄部在起始段,第二狭窄部在气管交叉处,第三狭窄部在膈肌裂孔处。
这三个狭窄处是试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食管全长三处狭,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过食管裂孔处,侧算距离到切牙。
前俩十五二十五,最末四十才到达。
)4、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大脑皮质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由大量的神经元和神经交织细胞组成。
躯体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的距状沟两侧。
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
内脏运动中枢:位于边缘叶。
5、肝的位置和功能。
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少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功能:分泌胆汁,加工、合成和贮存营养物质,解毒和造血。
6、脑神经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名称。
感觉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运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7、大脑三沟五叶的名称。
三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五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8、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A、骨性胸廓发达,胸围增大。
B、肺活量增大C、呼吸差加大(呼吸差即深吸气时与深呼气时的胸围之差),安静时呼吸频率变慢。
9、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10、人体动脉的主要分支。
分支:P2861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12、尿液生成途径。
途径:P249。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多关节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期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肌的力量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被拉长,骨盆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或对抗肌伸展性不足)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压力较高,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通过内皮细胞的小孔、基膜和足细胞突起间的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
小分子物质所通过的这层结构称过滤或滤过屏障。
脊柱:成人脊柱由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1 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
前面观脊柱,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大,骶骨的耳状面以下又变小。
侧面观脊柱,具有4 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
后面观脊柱,可见棘突于背部形成一条纵嵴。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
肌节“两条相邻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
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气-血屏障: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组成的薄膜层。
气-血屏障也称为呼吸膜。
气体交换必须通过此气-血屏障才能完成。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的标准解剖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肌节(概念组成功能):退让工作:退让工作又称离心工作。
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向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
运动解剖学考点:1、选择题30题(30分)2、看图一个(肩胛骨、髋骨/全身肌肉里选、一共10分)3、名词解释5个(从16个选5个、共15分)4、动作分析(两个选一个、共15分)5、问答题(5个共30分)
名词解释:
1.肌肉初长度:肌肉收缩前的长度称为肌肉的初长度。
在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拉
长,除能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3.肌肉的起点和止点:起点通常是指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止点
则是指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远侧端的附着点。
4.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也是一种生物年
龄。
骨龄是反应个体发育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
5.原动肌与对抗肌: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称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
相反的肌群称对抗肌.
6.动力工作与静力工作:肌肉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此
类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足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
持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7.向心工作与离心工作:肌肉以向心收缩克服阻力的工作称向心工作,肌肉以离心
收缩对抗阻力作用的工作称离心工作。
8.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收缩时,作用于一个关节后,不能充分
再作用于另一个关节,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
9.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伸展后,在
另一个关节就不能充分地被拉长伸展,而限制关节运动的幅度,这种现象称为“多
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
10.肺门:在肺的纵隔面凹陷处,是支气管和肺血管等出入肺的门户。
11.气血屏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必须经过由肺泡上皮、上皮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这四层结构,称气血屏障。
12.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回心脏,如此循环不止,
称血液循环。
13.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因神经细胞既是神经组织的基本机构单位,又是它的功能单
位,故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元。
14.反射和反射弧: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机能活动中,对内环境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
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15.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其包绕在它们外面的鞘状结构组成。
论述题:
1.试述腹直肌的位置,起止,功能与力量练习。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鞘中,为上宽窄的带状多腹肌。
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所分隔。
该肌束下行,起于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脊,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和胸骨剑突。
下固定时,腹直肌两侧同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屈,还可降肋,协助呼气;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侧屈。
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盘后似。
屈膝仰卧起坐可发展腹直肌的力量。
2.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鼻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口咽和喉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管的共同通路;喉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音器官;气管和主支气管输送气体;肺由肺泡及i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3.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哪些血管到达右手?
心脏------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掌浅和掌深弓。
4.颈椎、胸椎、腰椎有何异同?
颈椎、胸椎、腰椎相同之处:一般他们都有一个椎体、一个椎孔和7个突起。
不同之处是:各椎骨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颈椎的特点是椎体小,椎孔大,第2-6棘突末端分叉,横突上有孔、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胸椎的特点是:椎体侧面有肋凹、棘突细长斜向下、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腰椎的特点是: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骨的理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