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电子表格
- 格式:ppt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子表格Excel教案设计电子表格Excel教案设计《电子表格》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XX好,今天我的说课稿的课题是-------电子表格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历史性意义。
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EXCEL,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EXCEL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编写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二册(第2版)。
本课是本书的第三章——《电子表格》,主要内容是启动EXCEL、建立新工作簿、保存工作簿和设计电子表格。
为以后系统深入的学习Excel打基础。
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代信息技术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Excel是继学习Word后Office办公软件中的第二个组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软件,更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能否对Excel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取决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二、学情分析本次课,我将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的操作。
他们对于新鲜的、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求知欲望强烈,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法。
基于以上思考,我决定利用建构主义理论,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让学生至始至终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数据处理—EXCEL》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电子表格,对excel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能够对表格进行一些简单的美化,并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但对于函数的熟练运用还有所欠缺,没有掌握图表的制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则可以综合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视频和学生日常消费数据处理,触发学生情感神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采用小组合作,分组竞赛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几种形式把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电子表格的相关知识,前一节学习了word处理文字,这节excel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又一个重点。
电子表格对数据处理灵活方便,更能制作图表形象的对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运用excel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任务任务一上表是某班级同学一个月的零花钱支出统计表,请按照下面的操作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共5题,有疑问可以参考学案哦):1.将上表中的数据全部居中,并按照学习用品降序排列。
2.将A1到A21单元格的内容设置为:黄色底纹、蓝色字体、倾斜。
3.将B列删除。
4.在第1行的上面插入一行,给表格加一个标题:某高中学生10月零花钱支出统计表。
5.将A1到I1单元格合并并居中。
任务二请按照下面的操作要求,在淡蓝色单元格内填上数据(共5题,有疑问可以参考学案哦):1.计算各同学零花钱支出合计。
2.计算各方面零花钱支出的平均值。
3.计算各方面零花钱支出的最高值。
4.计算各方面零花钱支出的最低值。
5.判断各同学是否乱花钱,支出大于200为“是”,否则为“否”。
任务三请在此工作表中,按要求插入图表(共2题,有疑问可以参考学案哦):1.选中所有同学的零花钱合计数据,制作柱状图,找出零花钱最高和最低的同学:2.选中各项零花钱的平均支出数据,插入一个饼图,说明各方面零花钱的支出比例: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部分基础知识,我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如下的准备:一、导入,利用视频展示父母在我们婴儿时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触动学生神经,激发学习兴趣。
《电子表格基本操作》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六个方面完成说课:。
一、学情分析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
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
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
因此,本节的内容还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编辑工作表数据的方法,包括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
(2)掌握调整行高与列宽;复制与移动单元格等。
(3)掌握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灵活运用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方法,会根据需要快速和精确方式调整工作表的行高与列宽。
(2) 会熟练地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教学难点:掌握工作表数据的编辑方法。
三、教学策略因为我们这一门课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我将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分组协作”等形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电子表格教案【篇一:《制作电子表格》教学设计】《制作电子表格》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内容分析:这节课是主要对电子表格的初步认识和最基本的操作2.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特跟兴趣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今天的任务让他们的想法得到实现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4. 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建立电子表格并输入数据的基本方法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依据学习到的方法建立表格并准确输入数据,解决日常表格建立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了解运用建立表格和输入数据的基本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电子表格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表格并准确输入数据2.教学难点:在建立好的表格上进行编辑于修饰四、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计算机、excel软件五、教学过程:【篇二:excel 电子表格—教案】excel 电子表格项目一excel 基本操作教学进度:教学课时:4课时(理论2节,实践2节)(一)目的要求1、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2、掌握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二)教材分析重点:创建和编辑工作表难点:单元格数据的输入(三)教学过程excel概述和 excel 的基本操作一、excel概述1、电子表格的发展美国microsoft公司,1993年推出excel,excel5.0中文版— excel 97—excel2000—excel2003—…在财务、金融、统计、办公窒自动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excel的功能● 表格处理:可制作各类表格,并具有强大的处理功能● 图形处理:系统有100种以上的图表供选用,还可自行绘制● 数据运算:有400多个函数,可完成复杂的表内和表间计算3、excel的启动与安装方法1:“开始” —“程序” —“microsoft excel”方法2: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excel”图标方法3: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和相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xls、.xlm、.xcw)方法3:进入“w 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和相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xls、.xlm、.xcw)方法4:“开始”—“运行” ,找到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的路径打开即可安装:找到安装程序setup.exe——双击4、excel的主窗口及组成● 标题栏:显示当前工作簿的名字,刚启动时,名字为“book1”。
《电子表格基本操作》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本节课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五章第2节。
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
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2(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
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三、说教法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必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协作”等形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四、说学法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者的平衡,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达到共同提高。
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以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这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调动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负责组织教学及个别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依托,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直观,营造出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制作电子表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中关于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编辑、计算和分析。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掌握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工具,为今后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表格,但对于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系统的制作和处理可能了解较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对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充满兴趣。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文字输入、文件管理等,为学习电子表格制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新建、保存、打开等。
学会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编辑单元格内容。
(二)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作简单的电子表格。
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规范意识。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二)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电子表格结构。
理解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表格应用场景,如成绩表、销售报表等。
提问学生:“这些表格有什么作用?你想不想学会制作自己的电子表格呢?”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用途介绍电子表格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常见用途。
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电子表格?它们有什么用途?”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WPS 表格等。
讲解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新建、保存、打开文件,选择单元格、输入数据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
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演示如何在电子表格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数字、日期等。
初中信息技术第4章第3节《数据处理与统计》的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操作性较强,对数学方面有一定要求,如公式、函数等的概念,学生学会之后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而愉快地掌握这些很实用的技能,笔者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尝试解决以上的问题。
教材分析:数据处理与统计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Excel对数据的强大运算功能,体现数据加工和表达的多元性,作为Excel有效工具之一的公式和函数,也是数据加工的重点,充分体现电子表格软件在处理和加工数据上的巨大优越性。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学习能力强,刚刚学完表格修饰美化的他们更希望学到一些实战性的处理数据的技能方法,由于数学上还没有学习到函数,故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再展开操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统计与分析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熟悉并掌握“填充柄”的超级功能(3)掌握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灵活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能灵活利用公式和函数,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Excel电子表格的优势,对Excel产生学习兴趣,能够在遇见具体问题时主动选择Excel相应功能来解决问题。
4、行为与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公式的设计与输入、填充柄的应用2. 常用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max、min)难点:1.填充柄的灵活使用2.单元格地址(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数据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使用教学过程:《数据处理与统计》课后反思信息技术教研组伍小艳《数据处理与统计》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E_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1、学习环境分析: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_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
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1)对照导入法: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1)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
(2)互评学习法: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
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
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一)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
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
设计意图: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
excel函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Excel 函数。
一、教材分析Excel 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函数作为 Excel 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教材名称,在教材中,Excel 函数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之前所学的 Excel 基本操作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班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 Excel 的基本操作,如数据输入、格式设置等,但对于函数的应用还比较陌生。
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 Excel 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常见的 Excel 函数,如 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MAX(最大值)、MIN(最小值)等的使用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正确运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 Excel 函数在数据处理中的便捷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 Excel 函数的语法和功能。
函数的正确输入和使用。
2、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数据处理。
函数参数的正确设置和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演示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和概念,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课时,Excel概述(1)(一)目的要求1、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2、掌握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二)教材分析重点:创建和编辑工作表难点:单元格数据的输入(三)教学过程一、Excel概述1、电子表格的发展美国Microsoft公司,1993年推出Excel,Excel5.0中文版— Excel 97—Excel2000—Excel2003—…在财务、金融、统计、办公窒自动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Excel的功能●表格处理:可制作各类表格,并具有强大的处理功能●图形处理:系统有100种以上的图表供选用,还可自行绘制●数据运算:有400多个函数,可完成复杂的表内和表间计算●数据库管理:将有组织的数据清单当作数据库处理3、Excel的启动与安装方法1:“开始”—“程序”—“Microsoft Excel”方法2: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Excel”图标方法3: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和相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XLS、.XLM、.XCW)方法3:进入“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和相关文件(文件扩展名为.XLS、.XLM、.XCW)方法4:“开始”—“运行”,找到有“Microsoft Excel”图标的文件的路径打开即可安装:找到安装程序setup.exe——双击4、Excel的主窗口及组成●标题栏:显示当前工作簿的名字,刚启动时,名字为“Book1”。
●菜单栏:有9个菜单项●工具栏:由许多图标按钮组成,每个图标代表一个命令。
●编辑栏:用来输入和修改当前单元格中的内容,如公式、文字、数据等。
工作区:一个工作表可有256*65536个表格单元,上边用A~IV表示列号,左边用1~65536表示行号,行和列交叉的是单元格。
●工作表标签和标签滚动按钮:一个工作簿中最多可包含有255个工作表,系统默认预设了16个工作表,用sheet1,sheet2,...,sheet16标识。
Excel 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Excel 的功能和基本特点;掌握Excel 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熟悉Excel 的界面操作。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本节主要介绍Excel 的功能与主要特点,Excel的启动和退出方法,主界面中各工具栏的主要功能等。
这些内容是以后制作电子表格的基础,大部分编辑、排版的功能都是通过工具栏中的菜单或快捷按钮来实现的。
由于Excel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加强教学直观性,建议教师上课时使用大屏幕液晶投影仪或大的电视机与电脑相接,边讲边演示,效果较好;没有投影仪的学校,可以在机房上课,让学生边听边操作。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Excel 仅是电子表格软件中的一种。
Excel自1985年问世以来,版本从Excel 5.0 到Excel 97 不断提高,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制表方法更加自由方便。
课本中Excel 的启动方法有两种:常规启动和利用快捷键启动。
在安装Office97组件时,会自动生成一系列快捷图标,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删除某些快捷键,保留常用的快捷图标,以免占用桌面过多的空间。
这些快捷图标中肯定包括“WORD”、“EXCEL”等,只要双击Excel 的快捷图标即可进入Excel 的操作界面,并同时打开一个空文档。
在创建新文档时,可以选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
如果在进入Excel 的同时要对某一已存在的文档进行编辑的话,最快捷的方法是单击【开始】→【文档】→【文档名】,当然必须有一个前提:文档菜单中有该文档名(Win95能显示存储最近打开过的15个文件名)。
以上每一种方法都可以进入Excel ,但每一种进入Excel 后的情形有所不同,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加以区分。
进入Excel 后,首先看到的是主界面,教材中介绍的几个工具栏,除了菜单栏和状态栏外,其余的工具栏如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等都可以隐藏起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工具栏,方法是:单击菜单栏【工具(T)】→【自定义(C)…】,或者单击【视图(V)】→【工具栏(T)】→【自定义(C)…】,屏幕都将弹出自定义对话框。
第一篇:《初识Excel》教学设计《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一节课。
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以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为例,介绍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过程。
作为需要使用的工具Excel,了解它的操作界面,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显得十分重要,也因而凸显出本节课在本章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老师开展本章后继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Word这个工具的使用,学生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要防止学生有自满情绪,毕竟Excel和Word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切忌过多的讲授,应该让学生合理的参与进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2)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之间的关系;(3)掌握Excel工作表的行、列、以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4)掌握Excel中数据的输入、修改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及练习,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
(2)通过队列游戏,掌握Excel中行、列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
(3)通过对问题探究,学会Excel中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比引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用选择正确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习惯。
(2)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Excel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Excel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习《应用文档设计》的时候,学会了使用Word这个办公软件,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你能方便的算出表格中的“总计”和“排名”吗?师:大家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并注意观察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师:刚才老师使用的并不是同学们学过的Word,老师使用的是Excel。
通过对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工具更适合解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生:Excel 师:那你认为Excel适合解决哪一类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方便与否,让学生知道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