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2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汉朝D. 秦朝答案:D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A. 长安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险些被杀,最终得以逃脱的主要原因是?A. 项羽心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庇护D. 刘邦的口才答案:C5. 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刘邦,但项羽未动手,范增的反应是?A. 愤怒B. 无奈C. 理解D. 放弃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____。
答案:张良、范增3. 鸿门宴中,项羽的叔父________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刘邦。
答案:项伯4.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逃离宴会现场。
答案:上厕所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____,封刘邦为________。
答案:西楚霸王、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秦朝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
刘邦和项羽是两支主要的力量。
刘邦先入关中,占领了咸阳,并派兵守住了函谷关,意图称王。
项羽得知后大怒,率军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此背景下,鸿门宴应运而生。
2.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如何?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极为机智和冷静。
他先是低声下气地向项羽道歉,表示自己并无称王之心,只是误信谣言。
在宴会过程中,他巧妙地应对项羽的质问,并在张良和项伯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危机。
最后,他借口上厕所,趁机逃离宴会现场,避免了被杀的命运。
3. 范增在鸿门宴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范增认为刘邦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推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鸿门宴》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是一场政治斗争的转折点B. 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决战C. 是项羽展示英勇善战的舞台D. 是楚汉争霸的起点2. 在《鸿门宴》中,范增劝项羽杀刘邦的原因是(A)。
A. 刘邦有称帝的野心B. 刘邦曾侮辱过项羽C. 刘邦与项伯有勾结D. 范增与刘邦有私仇3. 下列人物中,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的是(D)。
A. 张良B. 陈平C. 樊哙D. 项伯4. 在《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是(B)。
A. 玉璧B. 玉斗C. 金银D. 美女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时期。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然而,项伯在宴会上救了刘邦一命,使得刘邦得以逃脱。
2. 请分析张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他提醒刘邦鸿门宴的危险性,让刘邦有所防备。
其次,他在宴会上为刘邦解围,使刘邦得以逃脱。
最后,他劝说刘邦趁机离开项羽,为刘邦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3. 请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在《鸿门宴》中表现出了以下性格特点:英勇善战、直率豪爽、轻信他人、缺乏政治远见。
他在宴会上展示了英勇的气概,但对刘邦的野心缺乏认识,轻信了项伯的劝告,未能及时除掉刘邦,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埋下了隐患。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鸿门宴使刘邦逃脱了项羽的追杀,为刘邦保留了争霸天下的实力。
其次,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消灭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埋下了隐患。
最后,鸿门宴加剧了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导致项羽失去了重要的谋士,进一步削弱了楚军的实力。
2. 请从政治、军事、人格等方面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异同。
(1)相同点:①政治方面:刘邦和项羽都是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都试图推翻秦朝统治,争夺天下。
鸿门宴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末年D. 汉朝初年答案:C2. 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的矛盾主要是什么?A. 争夺天下的霸权B. 争夺一块土地C. 争夺一个美女D. 争夺一个宝物答案:A3. 鸿门宴中,是谁帮助刘邦逃脱?A. 项羽B. 范增C. 张良D. 樊哙答案:C4. 鸿门宴中,项羽最终没有杀刘邦的原因是什么?A. 项羽心软B. 刘邦的计谋C. 项羽的疏忽D. 刘邦的武力答案:B5.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如何发展?A. 继续合作B. 彻底决裂C. 保持中立D. 互相帮助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__年。
答案:2062. 鸿门宴的地点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答案:陕西省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______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答案:张良4. 鸿门宴中,项羽的谋士______曾建议项羽杀掉刘邦。
答案:范增5.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被称为______。
答案:楚汉战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鸿门宴的起因。
答案: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的霸权,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后至,双方因权力分配问题产生矛盾。
2. 描述鸿门宴的过程。
答案:鸿门宴上,刘邦和项羽表面上和好,实则暗藏杀机。
刘邦在张良的计策下,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并最终逃脱。
3. 分析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彻底破裂,双方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胜出,建立了汉朝。
4. 讨论鸿门宴的历史意义。
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楚汉争霸的开始,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作答,相信大家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和行为。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什么?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 楚汉相争时期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张良、范增B. 刘邦、项羽、诸葛亮、周瑜C.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D. 刘邦、项羽、刘备、曹操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3. 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A.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不满B. 项羽率先攻入关中,刘邦不满C.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D. 刘邦和项羽争夺关中的粮食答案:A解析: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占领了咸阳,项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刘邦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4. 鸿门宴中,范增的建议是什么?A. 与刘邦和谈B. 直接进攻刘邦C. 设宴款待刘邦,趁机杀之D. 将刘邦逐出关中解析:范增建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趁机将其杀死,以消除后患。
5.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A. 张良B. 范增C. 曹无伤D. 项伯答案:C解析:曹无伤是刘邦的部下,他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激起了项羽的愤怒。
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解析: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____省____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答案:陕西西安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
答案:张良范增解析: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两人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的调解,最终得以安全返回。
答案:项伯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调解作用,帮助刘邦安全返回。
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封刘邦为____。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鸿门宴的背景描述,错误的是()。
A.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展开斗争B. 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C. 鸿门宴是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D. 鸿门宴前,项羽已经称霸天下答案:D2. 在鸿门宴上,下列哪位人物并未出席?()A. 项羽B. 刘邦C. 范增D. 韩信答案:D3. 鸿门宴上,谁曾为刘邦舞剑助兴?()A. 萧何B. 张良C. 韩信D. 项庄答案:D4. 在鸿门宴中,刘邦得以脱身的关键人物是()。
A. 张良B. 萧何C. 樊哙D. 项庄答案:C5. 下列关于鸿门宴的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 刘邦成功脱身,返回汉中B. 项羽失去了消灭刘邦的最佳机会C. 鸿门宴后,楚汉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D. 鸿门宴后,项羽实力大增,最终称霸天下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时期。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展开斗争。
在鸿门宴之前,项羽已经击败了秦军,成为天下霸主。
然而,刘邦也在积极扩张势力,对项羽构成威胁。
鸿门宴成为双方争夺天下的一个重要节点。
2. 请简述鸿门宴的过程。
答案:鸿门宴上,项羽设宴款待刘邦。
宴会上,项庄舞剑助兴,企图趁机刺杀刘邦。
然而,刘邦的谋士张良和武士樊哙及时发现险情,樊哙闯入宴会现场,为刘邦解围。
在张良的策划下,刘邦趁机离席,返回汉中。
3. 请分析鸿门宴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对楚汉争霸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刘邦成功脱身,返回汉中,保留了实力,为后来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其次,项羽失去了消灭刘邦的最佳机会,使得楚汉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后,鸿门宴使得项羽的部下范增、钟离昧等人心生不满,为项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形象鲜明,特点突出。
(1)刘邦:机智、果断。
在危机时刻,他能够听从张良的建议,成功脱身,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年?A. 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207年C. 公元前208年D. 公元前209年答案:A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萧何B. 张良C. 韩信D. 陈平答案:B5.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范增B. 项伯C. 龙且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刘邦在鸿门宴中通过________的计策成功脱险。
答案:张良3. 项羽的谋士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暗示项羽杀掉________。
答案:刘邦4. 鸿门宴中,项伯因为与________的交情,暗中帮助刘邦。
答案:张良5.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________王。
答案:汉中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赶到,因不满刘邦抢先入关,决定设宴鸿门,意图除掉刘邦。
2. 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哪些策略来脱险?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以下策略:示弱求和: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谦卑和顺从,向项羽表示自己并无野心。
借助张良:刘邦依靠张良的智慧和谋略,制定应对策略。
拉拢项伯:通过张良的关系,刘邦与项伯结为亲家,争取项伯的支持。
借机逃脱:在宴会中途,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迅速离开鸿门,返回军营。
3. 范增在鸿门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极力主张杀掉刘邦,认为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威胁。
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动手,甚至在宴会上举起玉玦作为信号,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还安排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但最终未能成功。
4. 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刘邦方面:鸿门宴使刘邦意识到项羽的威胁,促使他更加谨慎和低调,同时也坚定了他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决心。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3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项羽B. 刘邦C. 张良D. 赵高3.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称王?A. 曹无伤B. 范增C. 项伯D. 张良4.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物以示项羽应杀刘邦?A. 玉玦B. 玉佩C. 玉玺D. 玉环5.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何事逃离宴会?A. 洗手B. 如厕C. 患病D. 接见使者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项羽的军队驻扎在_________,刘邦的军队驻扎在_________。
2.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鸿门宴中,项伯与张良的关系是_________。
4. 鸿门宴中,刘邦对项羽说的“约为兄弟”是指_________。
5.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坚持要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逃脱的?5.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有何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的智谋及其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A5. B二、填空题1. 坑门、霸上2.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黄金百镒3. 儿女亲家4. 刘邦与项羽结为兄弟5. 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初期。
当时,项羽和刘邦是反秦联军的主要领袖。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咸阳,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项羽得知刘邦欲称王关中,极为不满,遂率军西进,直逼刘邦驻军地霸上,鸿门宴由此展开。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坚持要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深得民心,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一、选择题1. 鸿门宴中,谁主张杀掉刘邦?A. 范增B. 韩信C. 张良D. 项伯答案:A. 范增2. 在鸿门宴上,谁曾为刘邦辩护?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张良答案:B. 项伯3. 鸿门宴中,刘邦逃走后,谁曾追赶刘邦?A. 项庄B. 韩信C. 项伯D. 范增答案:A. 项庄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当时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着反秦的义军。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不满项羽的安排,于是起兵反楚。
在刘邦进攻楚地时,项羽派遣项庄设宴款待刘邦,实则是为了谋杀他。
2. 请分析项庄在鸿门宴上的作用。
答案:项庄在鸿门宴上扮演了刺客的角色。
他受范增指使,多次举杯向刘邦敬酒,企图找机会刺杀刘邦。
然而,由于项伯的辩护和刘邦的机智,项庄未能成功刺杀刘邦。
3. 请分析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应对策略。
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上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1)虚心接受项伯的辩护,降低项羽的警惕心;(2)借口上厕所,暂时离开宴席,避免在宴席上遭受暗杀;(3)在宴席上多次向项羽敬酒,以示忠诚;(4)在逃离鸿门宴时,机智地让部下樊哙假扮自己,成功迷惑敌人。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鸿门宴使得刘邦逃过一劫,为他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2)鸿门宴后,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楚国内部不稳定;(3)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刘邦崛起提供了机会;(4)鸿门宴加速了楚汉争霸的进程,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
四、拓展题1. 请谈谈你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案: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1)刘邦:机智、果断、善于把握时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及时逃离险境,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2)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上,他未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导致后来楚汉争霸的失败;(3)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 《鸿门宴》是古代______的一段历史故事。
答案:西汉2. 《鸿门宴》的故事主要发生在______。
答案:鸿门3. 鸿门宴的主人公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刘邦、项羽4. 在鸿门宴上,范增建议项羽杀掉刘邦,但最终没有得逞,原因是______。
答案:项伯的通风报信5. 鸿门宴后,刘邦逃往______,建立了汉朝。
答案:汉中二、选择题1. 《鸿门宴》中,以下哪位人物是项羽的亲信?A. 张良B. 范增C. 项庄D. 刘邦答案:C2. 在鸿门宴上,以下哪位人物为刘邦辩护,使得刘邦得以逃生?A. 项伯B. 范增C. 张良D. 吕后答案:A3. 《鸿门宴》中,以下哪个事件使得项羽放弃了杀害刘邦的念头?A. 项庄舞剑B. 张良献计C. 项伯通风报信D. 刘邦道歉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鸿门宴》的故事背景。
答案:《鸿门宴》故事背景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统治。
刘邦先入关中,灭了秦朝。
而项羽则率领大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
随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但两人之间矛盾重重,项羽担心刘邦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设下鸿门宴,企图杀害刘邦。
2. 请简要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刘邦:机智、谨慎、能屈能伸。
在鸿门宴上,他凭借张良的智谋和项伯的通风报信,成功逃过一劫。
项羽:英勇、直率、犹豫不决。
他虽然想杀掉刘邦,但在鸿门宴上却因项伯的通风报信而放弃,显示出其性格中的犹豫不决。
张良:智慧、忠诚、善于谋略。
他在鸿门宴上为刘邦献计献策,帮助刘邦成功逃生。
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他建议项羽杀掉刘邦,但在鸿门宴上未能得逞,显示出其谋略过人。
项伯:忠诚、正直。
他虽然忠于项羽,但在鸿门宴上却为刘邦辩护,使得刘邦得以逃生。
四、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中项羽为何没有杀掉刘邦?答案:项羽没有杀掉刘邦,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项伯的通风报信。
《鸿门宴》基础练习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范增说.项羽曰说:劝说C妇女无所幸.幸:幸运D素.善留侯张良素:一向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具:全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计C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固:本来D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原因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游历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D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遇:厚待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B范增数.目项王数:数目C若属.皆且为所虏属:这些人,类D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意.常在沛公也意:意图B卫士仆.地仆:倒下C披.帷西向立披:拨开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谢:道歉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与.一生彘肩与:和B拔剑切而啖.之啖:吃C杀人如不能举.举:全,尽D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为大王不取也窃:谦辞,私下B沛公起如.厕如:像C大行不顾.细谨顾:顾及D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方:正B令张良留谢.谢:道谢C会.其怒,不敢献会:恰逢D沛公则置.车骑置:丢弃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C素善.留侯张良善:好好地D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接纳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范增说.项羽曰秦王必说.见臣B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安.在?C不如因善遇.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D其意.常在沛公也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卫士仆.地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B则与.一生彘肩失其所与.,不知C杀人如不能举.愿举.国为内臣D大行不顾.细谨顾.计不知所出耳1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荆轲顾.笑武阳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B沛公则置.车骑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秦王必喜而善.见臣B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愿举国为内.臣C故幸.来告良妇女无所幸.D如今人方.为刀俎方.急时,不及召下兵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张良是时从.沛公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至鸿门,谢.曰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张良入谢.,曰D君安与项伯有故.剑坚,故.不可立拔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欲王.关中此其志不在小.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秦地可尽王.也C项伯杀人,臣活.之籍.吏民,封府库D于是项伯复夜.去既东.封郑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此亡秦之续.耳C道芷阳间.行夜.缒而出D越国以鄙.远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道.芷阳间行秦伯说,与郑人盟.B既东.封郑朝.济而夕设版焉C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函.封之D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皆白衣冠...以送之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使使以闻.大王B乃朝服..,设九宾群臣怪.之C箕.踞以骂曰吾得兄.事之D既东封.郑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9、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不相同的是()例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大王来何操?20、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沛公安在?A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D夫晋,何厌之有?21、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2、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不相同的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A是寡人之过也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2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2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使子婴为.相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B珍宝尽有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贪于.财货,好美姬长于.臣D今者.有小人之言今者.项庄拔剑舞2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使子婴为.相若属皆且为.所虏B此天子气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臣为.韩王送沛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具告以.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籍何以.至此B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吾得兄事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立而.饮之2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次进,至陛下日以.尽矣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劳苦而.功高如此D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2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B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C吾属今为.之虏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2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夫晋,何厌之.有?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军中无以.为乐D常以.身翼蔽沛公箕踞以.骂曰30、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范增数目项王3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A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将军战河北..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3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D所以..遣将守关者3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愿大王少假借..之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D可以..解燕国之患3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愿举国..为内臣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5、下列各项均都表明沛公工于心计的一组是()○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君安与项伯有故?○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A○1○3○5 B○1○4○6 C○2○4○5 D○2○3○636、下列各项中均表明项羽政治上无知的一组是()○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4项王默然不应○5壮士!能复饮乎?○6沛公安在?A○1○2○5 B○1○4○6 C○2○3○6 D○3○4○537、下列各项均都表明张良善于周旋的一组是()○1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A○1○2○5 B○1○4○6 C○2○3○6 D○3○4○538、下列各项均能表明范增遇事急躁的一组是()○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范增起,出,召项庄○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6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A○1○2○5 B○1○3○4 C○2○3○6 D○4○5○639、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 项羽政治上无知:当曹无伤告诉他刘邦要在关中称王,范增劝说他要赶紧攻打刘邦时,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可是听到刘邦在鸿门的一番谎话,怒气全消,还把自己的消息来源告诉刘邦。
B 刘邦头脑清醒,善于用人:当听说项羽要攻打他时,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接着低声下气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甘心为己所用。
C 张良处事机敏:当项伯让他一起逃亡时,借口替韩王送刘邦说“亡去不义”;当刘邦追问自己如何和项伯有交情时,耐心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
D 樊哙粗中有细:樊哙闯帐,怒斥项羽典型的一个赳赳武夫的形象,可是他的一番言语换一个角度重复刘邦前面的话语,让项羽感到内疚,思想上完全放松警惕,为刘邦要要逃却徘徊不定时,樊哙说不必要拘泥小节。
40、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 刘邦处事果断:项伯让他亲自去鸿门,明知危险重重,却毫不犹豫亲赴险地;逃跑之时放弃车骑快速逃脱;回到军中立斩曹无伤。
B 刘邦能言善辩:刘邦入关后即“欲王关中”,张良问谁出的计策,他说是“诹生”;到鸿门把项羽要攻打他的原因归结到“小人之言”。
把“欲王关中”的野心推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项羽的好感。
C 项羽妇人之仁:当项伯说“今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项羽就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在鸿门刘邦用甜言蜜语哄骗项羽之时,认为刘邦确实没有“欲王关中”的野心。
缺乏对当时形式的正确分析。
D 范增眼光犀利,性格急躁:刘邦进入关中后一方常态,范增就知道刘邦“志不在小”因而劝项羽赶紧攻打,但鸿门宴上自己的计划失败,两次说项羽将“为所虏”的愤激讥诮之言,很难让项羽接受。
41、翻译下列句子(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2)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4)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译:(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