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叶的发生与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9.87 MB
- 文档页数:47
叶的总结归纳叶是植物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研究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策略。
本文将对叶的特点、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总结归纳。
一、叶的特点和结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的特点和结构:1. 叶片形态多样:叶片的形态包括长形、圆形、心形等各种形状,这些形态与植物的物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2. 叶脉系统:叶脉系统包括主脉、次脉和网状脉三个层次,它们相互连接,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整个叶片。
3. 叶绿素:叶绿素是叶片中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它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反应。
4. 气孔:叶片表面通常有众多的气孔,它们是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通过气孔,叶片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5. 叶毛和叶柄:某些植物的叶片表面具有绒毛状的结构,这些叶毛可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叶柄则将叶片与茎连接在一起。
二、叶的功能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功能主要包括:1. 光合作用: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2. 气体交换:叶片上的气孔可以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通过气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3. 蒸腾作用:叶片表面的气孔在蒸腾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根部吸收到的水分从叶孔释放出去,有助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循环和输送。
4. 能量和物质的储存:一些植物的叶片中积累着大量的淀粉和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光合作用过剩或光照不足时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
三、叶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叶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对于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1. 厚叶和薄叶:某些植物生长在干燥和寒冷的环境中,它们的叶片通常比较厚,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和抵御寒冷的侵害。
而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通常叶片较薄,以增加光照的透过率。
第二章1.胚芽、胚轴、胚根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也有幼叶缺少的)组成。
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胚芽被胚芽鞘包围。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短轴,也和子叶相连。
胚根:由生长点、根管组成,禾本科种子的胚根外有胚根鞘包围。
2.种子类型有胚乳种子:种子中胚乳的养料,经贮存后,到种子萌发时才为胚所利用,这类种子有胚乳。
组成:种皮、胚(胚芽、胚根、胚轴、子叶)、胚乳。
无胚乳种子:有一些植物,随着胚的形成,胚乳养料随即被胚吸收,贮存在子叶里,使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存在。
组成(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3.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型: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延伸将子叶和胚芽一起顶出土面。
子叶留土型:种子萌发时,上胚轴延伸,下胚轴不延伸,将子叶或胚乳留在土壤中。
第三章1.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由胚根分裂、伸长形成的根。
侧根:主根上一定部位,从内部侧向长出的支根。
可以有多级。
不定根:除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外,由茎、叶、老根或胚轴等处生出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的根的总和。
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
多数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此类型。
须根系:无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或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呈须状的根系,许多单子叶植物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为此类型。
3.分裂切向分裂(弦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与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平行,也称平周分裂,分裂的结果,增加细胞的内外层次,使器官加厚,新壁是切向壁。
新细胞呈径向排列或内外排列。
径向分裂:分裂形成的新壁与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垂直。
分裂的结果:扩展细胞组成的圆周,使器官增粗,新壁是径向壁。
细胞呈切向排列或左右排列。
横向分裂:分裂形成的新壁与根轴的横切面相平行,分裂的结果:加长细胞组成的纵向行列,使器官伸长,新壁是横向壁。
细胞呈纵向排列或上下排列。
4.茎节:茎上长叶和芽的部位。
节间:两节之间的部分。
长枝:节间显著伸长,多为营养枝。
短枝:节间短缩,紧密相接,叶呈簇生的枝条,多为生殖枝。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码:181064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学一、课程简介《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0章的理论教学及8个实验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24学时(详见本大纲第四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植物学叶的发生与结构叶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叶的发生与结构包括叶芽的生成和发育、叶基的细胞分裂和分化以及叶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特征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叶的发生与结构的相关知识。
叶的发生与结构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植物的顶端和侧枝上,会形成叶芽,叶芽是叶的原基。
叶芽的生成依赖于其中的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当细胞分裂时,光合生产过程中的叶绿素会逐渐积积,形成原始叶绿体。
叶芽的分裂和分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内因素包括植物激素的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外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和水分等环境条件。
叶基是形成叶的组织,它具有特殊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
叶基在细胞分裂时会发生核分裂,形成新的细胞。
这些细胞会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形成完整的叶片。
叶的发育过程中,叶基会分化成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组织。
上表皮是叶片的外层组织,它保护叶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下表皮是叶片的内层组织,它具有透明度和气孔的特征。
叶肉是叶片的主要组织之一,它包含了大量的叶绿体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叶脉是叶片中的细管,在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叶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特征是叶的发生与结构的重要内容。
叶片通常由叶柄和叶片构成。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它使叶片与植物体完美结合。
叶片是叶的重要部分,它的结构和特征决定了叶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叶片的形态多样,有简单叶和复叶之分。
简单叶是由一片完整的叶片组成,它具有单一的叶缘和叶脉分布。
复叶是由多片小叶组成的,每片小叶都有自己的叶脉和叶缘。
叶片的形态和叶脉的分布反映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特征,同时也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叶的发生与结构是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叶的发生与结构对于揭示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规律、研究植物的生态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叶的发生与结构的研究还可以为植物的栽培和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植物的叶由哪几部分构成植物的叶是由几个主要部分构成,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执行叶的基本功能。
叶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
1. 叶片(Leaf Blade):叶片是叶的扁平、薄而广泛的部分,通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片的形状、边缘和表面特征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2. 叶柄(Petiole):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结构,它使叶片与茎相连并提供支持。
叶柄的长度、形状和结构也因植物种类而有所不同。
3. 叶鞘(Leaf Sheath):叶鞘是一些植物的特有结构,它包围着叶柄的基部。
通常,叶鞘紧密包裹在茎上,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 叶脉系统(Veins):叶脉系统包括主脉和次生脉,它们分布在叶片内,起到输送水分、营养和光合产物的作用。
叶脉还支持和加固叶片的结构。
5. 叶缘(Leaf Margin):叶缘是叶片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锯齿状的、波状的等。
叶缘的形状对植物的分类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6. 叶基(Leaf Base):叶基是叶片连接到叶柄的部分。
叶基的形状和结构也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些部分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叶结构,而不同类型的植物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会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植物通过叶的不同
部分执行多种功能,包括光合作用、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等,使得叶片成为植物中至关重要的器官之一。
植物叶的组成部分植物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特点。
下面将从构造、功能和适应性等方面来描述植物叶的组成部分。
一、构造植物叶的主要构造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
叶片是植物叶的主要部分,通常是扁平的,呈片状或羽状分裂。
它由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有助于叶片的支持和定位。
叶脉是叶片中的细小血管系统,通过输送水分和养分,同时提供叶片的支撑和强度。
二、功能植物叶的功能主要包括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 光合作用: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产生有机物质。
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
2. 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植物可以释放水蒸气,从而调节体内水分和温度。
同时,蒸腾作用也有助于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3. 呼吸作用:叶片中的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三、适应性植物叶的适应性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调整。
1. 叶片形状:叶片形状的变化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通常呈长而窄的形状,以减少水分蒸发。
而在湿润地区,叶片通常较大且较宽,以便更好地吸收阳光和水分。
2. 叶片颜色:叶片颜色的变化可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叶片通常呈绿色,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光。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叶片可能呈红色或紫色,以增加吸收光线的效果。
3. 叶片表面特征:叶片表面的特征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例如,一些植物叶片表面上覆盖着细小的毛发,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光照强度,以适应干燥和高温的环境。
总结起来,植物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适应性。
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叶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水分和养分。
同时,植物叶的构造和特征也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
这些特点使得植物叶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初生结构是指叶子在生长过程中第一次形成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
其中,表皮是叶子的最外层,由一层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叶肉是叶子内部的薄壁细胞组织,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叶脉则是叶子的脉络,负责输导和支持作用。
而叶的次生结构是指在初生结构的基础上,叶子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再次生长形成的结构。
次生结构包括木栓层、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束和髓等部分。
木栓层是次生结构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周皮则是次生结构中的表皮,具有气孔和角质层;次生韧皮部和维管束则是叶子内部的组织,负责输导和支持作用;髓则是叶子中央的部分,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植物的叶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初生组织是植物生长的最初阶段,叶的初生结构是指在叶的幼苗期形成的结构。
•结构特征:初生叶结构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在初生组织中,叶片主要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 (叶细胞)、叶脉 (包括叶脉细胞和导管组织)等构成。
叶柄连接叶片与茎部,并具有输导组织。
•功能:初生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为植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次生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次生结构是在初生结构形成后,随着植物生长发育而逐渐出现的结构变化。
•结构特征:次生结构包括在叶片表面和内部增加的复杂结构。
例如,随着植物生长,叶片表面可能会形成刺状突起、毛发或气孔等特殊结构;在叶脉组织内部,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出现木质部和韧皮部等次生组织。
•功能:次生结构的形成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支持和生物反应,增加叶片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植物叶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在叶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都有所不同。
初生叶是叶的基本结构,而次生结构是在初生结构基础上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形成的额外特征和组织结构。
这些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叶一、判断与改错1.不完全叶中有一类仅具叶柄。
( )2.等面叶即指叶内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别。
( )3.羽状三出复叶的顶端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长。
( )4.单叶的叶柄与复叶小叶柄基部均有腋芽。
( )5.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屉也发达。
( )6.会落叶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7.落叶树于深秋或早夏落叶是对植物本身有利的一种正常生物学现象。
( )8.叶脱落后留在茎上的痕迹称叶迹。
( )9.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多。
( )10.双于叶植物中,有的植物具平行叶脉( )11.禾本科植物的叶多为等面叶( )12.气孔器具副卫细胞的现象在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中均存在。
( )13.叶内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下表皮。
( )14.水稻和稗草都有叶舌叶耳。
( )15.C4植物叶的光全效率低,C3植物叶的光合效率高。
( )16.叶原基发生在茎端部的深部组织,为内起源。
( )17.大多植物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水生植物下表皮气孔较上表皮多。
( )18.裸子植物的叶为等面叶。
( )19 阴生植物要求的光照越低越好。
( )二、填空1.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2.完全叶具有、和三部分。
3被子植物叶片形态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植物学上一般从叶片的、、和等几个方面对叶片加以描述,以此作为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4.叶片中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和_____。
它们在叶片中的分布方式称,主要分有、和三种类型。
5.复叶依小叶排列的不同状态而分为_____、_____和。
6.三回羽状复叶,即叶轴分枝次,再生小叶。
7.叶序的类型一般有、与三种。
8.对生叶序中,一节上的2叶,与上下相邻一节的2叶交叉成十字形排列,称二—对生。
9.在叶原基形,成幼叶的生长过程中,首先是生长使叶原基延长成柱形,接着是生成的幼叶雏形,以后叶片的进一步长大,则主要是生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