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独特型调节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抗体独特型的应用及原理1. 引言抗体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高度特异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的抗原物质,从而发挥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随着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抗体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和结构,其中独特类型的抗体因其特殊的功能和应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抗体独特型的应用及其原理。
2. 抗体独特型的定义和分类抗体独特型是指在特定抗原识别和结合过程中,与其他抗体类型不同的抗体亚型或变异型。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抗体独特型可分为以下几类:2.1 IgA独特型IgA独特型抗体在黏膜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阻止病原体侵入黏膜表面,并促进炎症过程中的细胞浸润。
相比其他抗体类型,IgA独特型抗体在抗原结合上具有高度特异性。
2.2 IgE独特型IgE独特型抗体主要参与过敏反应,能够诱导机体释放组织胺等过敏反应介质。
因其特殊的生理功能,IgE抗体在过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3 IgG独特型IgG独特型抗体是最常见的抗体类型,具有多种亚型,如IgG1、IgG2、IgG3和IgG4。
不同的IgG亚型在抗原结合、细胞免疫介导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功能。
其应用范围包括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抗体药物开发等领域。
3. 抗体独特型的应用抗体独特型在医学、生物学和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示例:3.1 免疫诊断根据抗体独特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将其应用于免疫诊断中。
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特定抗体类型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如通过检测IgE水平来判断过敏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3.2 免疫治疗抗体独特型在免疫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研究和应用特定抗体亚型,可以设计开发针对特定疾病的抗体药物。
例如,抗CD20独特型抗体已成功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
3.3 病原体检测利用特异抗体独特型可以开发高效的病原体检测方法。
比如,通过检测特定IgA抗体可以快速诊断肠道感染病原体,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一、名词解释1.CD也叫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 CD,分化群),主要指白细胞在分化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标志。
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和活化CD1-CD2472.ADCC作用脱颗粒作用,与靶细胞结合的抗体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通过抗体的连接,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使抗原靶细胞溶解,即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
自身耐受可以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的负免疫应答。
4.生物制品是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诊断用品等统称。
5.酶联免疫吸附作用一种酶联免疫技术。
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
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6.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是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能够介导白细胞和其它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7.HL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和一切有核细胞的表面,尤以淋巴细胞密度最高,属同种异型抗原。
此类抗原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且与移植排斥反应等有关。
静止T细胞:MHC-I , 活化T:MHC-I+MHC-Ⅱ8.免疫球蛋白Ig 具有抗体活性以及无抗体活性但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9.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天然抗原大多为TD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无需在T细胞辅助就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此类抗原结构简单,种类较少。
抗独特型抗体(简称抗Id抗体)疫苗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生物制剂,如今正向实用领域方面发展,如用其制作疫苗及治疗肿瘤等,均获得一定的效果。
该疫苗是以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Ab1)作为抗原来免疫动物,抗体的独特型决定簇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独特型抗体(简称抗Id抗体,或Ab2),抗独特型抗体是始动抗原的内影像,可刺激机体产生对始动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产生保护作用。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它既不是天然抗原的本身,也不是人工合成的抗原自身,而是抗原本身的“摸拟物”,当用这种疫苗接种时,动物虽然没有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抗原,却能产生对相应病原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力,故又将这种抗体疫苗称为内在抗原疫苗,尽管这种内在抗原疫苗的性质是抗体,但仍可以看成是自动免疫,因为这种抗体是摸拟抗原在起作用,从而打破了用抗原免疫称为自动免疫,用抗体免疫称为被动免疫的传统观念。
鉴于由Ab1诱生的Ab2与始动抗原相似,Bona称Ab2为抗原的内影像(internal image),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
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
本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将Ig注入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可诱导产生抗Ig的抗血清。
随后发现了在Ig分子上有两类抗原决定簇,即同种型和同种异型。
1955年Slater等在研究兔抗人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的特异性时,发现抗某一些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用无Slater等在研究兔抗人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的特异性时,发现抗某一些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用无关的其它骨髓瘤蛋白或正常人Ig充分吸收后,仍然与最初用作免疫原的那种骨髓瘤蛋白起反应,他们把存在于Ig上这种新的抗原特异性称为“个体”抗原特异性(individual'antigenic specitficities)。
【免疫】机体对“自己”和“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以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还可以与其它抗原所诱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共同表位】不同抗原物质可能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抗原】含共同表位的不同抗原。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免疫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染色体上存在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能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模拟试题卷课程代码名称18030740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年级专业(层次)畜牧兽医专升本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 1683年荷兰人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 测定细菌大小的单位通常是。
3. 细菌的形态有、和等三种基本类型。
4.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等。
5.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主要有:、、、和等。
6. 真菌按形态分为、和等。
7.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8. 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LD502. 质粒3. SPF动物4. 细胞病变5. 抗原决定簇6. 单克隆抗体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染色机制是什么?2. 简述病毒颗粒的基本结构。
3. 构成免疫原应具备哪些条件?四、论述题(20分)1. 试述动物疫苗的种类及其特点。
课程代码名称18030740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年级专业(层次)畜牧兽医专升本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 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2. 微米(micrometer, μm)3. 球状(菌)、杆状(菌)、螺旋状(菌)4.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5. 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渗透压、气体环境6. 酵母菌、霉菌、担子菌7. 立克次体8. 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二、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LD50:即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闭合双螺旋DNA分子。
质粒带有遗传性息,能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并非细菌生长所必需。
3. 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rhogen-free animals),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抗独特型抗体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抗独特型抗体不?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就好像是免
疫系统里的一个特别角色。
咱先来说说抗体吧,它就像是身体里的小战士,专门对付那些入侵
的坏蛋,比如细菌、病毒啥的。
那抗独特型抗体呢,它可不是直接去
打那些坏蛋哦,它呀,是针对抗体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别急,
我给你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个抗体 A 吧,抗独特型抗体就像是专门
认识 A 的“小伙伴”,但它不是和 A 一起去战斗,而是和 A 有着特别的
关联。
这抗独特型抗体就像是免疫系统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它
有着自己特别的使命和作用呢!你想想看,整个免疫系统多复杂呀,
各种细胞、分子都在忙活着,而抗独特型抗体就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
角色,是不是很有意思?
它有时候就像个调节者,能影响其他抗体的行为。
哎呀呀,这多神
奇呀!它能和其他抗体互动,就像朋友之间互相影响一样。
比如说,
它可能会让某个抗体更活跃,或者让它安静下来。
再打个比方吧,免疫系统就像是一个大社区,抗体是社区里的居民,而抗独特型抗体呢,就是那个能调节居民关系的人。
它能让这个社区
更和谐地运作起来。
所以呀,抗独特型抗体可不能小瞧,它在免疫系统里可是有着重要
地位的呢!它不是那种冲在前面和敌人直接干架的,但却是在背后默
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你说神奇不神奇?我觉得真的是超级神奇的呀!总之,抗独特型抗体就是免疫系统里一个非常特别且重要的存在!。
姓名:题量:100总得分:分重新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后堤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该区组织柔软,有一定可让性B. 后堤区的后界中部位于腭小凹后C. 后堤区的外端后缘应覆盖两侧翼上颌切迹D. 当义齿受压后,该区组织可随义齿而移动,达到良好的封闭作用E. 后堤区只能在工作模型上形成我的答案:正确答案:E2、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可用于确定的是A. 酶反应线性范围B. 最适的pHC. 合适的酶量范围D. 底物的浓度E. 反应线性的时间范围我的答案:正确答案:E3、医学伦理学最突出的特征是()A. 实践性、继承性B. 时代性、人道性C. 人道性、全人类性D. 全人类性、继承性E. 人道性、实践性我的答案:4、周围循环障碍引起的疼痛,应用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时应选用的方式为A. 常规型镇痛作用较快,但较短暂B. 类针刺型镇痛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C. 短暂强刺激型镇痛作用深,但较短暂D. 微电流型E. 脉冲型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5、作业指导书也称作标准操作规程(SOP),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阐述不正确的是哪项A. 厂方提供的仪器设备、试剂的使用说明书是SO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外来文件直接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B. 制定全面合理的SOP可长期应用C. 是规范员工工作的书面规定,所有影响输血质量的活动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D. 正确执行适宜的SOP对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E. 所有影响输血质量的活动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6、牙根发生于A. 牙冠部釉质、牙本质已形成时B. 牙冠部釉质已经完全形成时C. 釉质刚刚发育形成时D. 成釉器刚刚发育到钟状期E. 牙冠部牙本质已经完全形成时我的答案:7、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的最终效应是A. 抑制抗体产生B. 维持抗体产生C. 促进抗体产生D. 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E. 产生免疫效应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8、正确的用氧方法是A. 氧气筒应放置在阳光充足之处,以便取用B. 至少距明火5m,暖气1mC. 尽可能将氧气筒中的氧气用尽后再更换,减少浪费D. 在抢救伤员紧急用氧时,采用快速水平滚动的方法移动氧气筒E. 氧气表各阀门每周上油一次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9、RZ表示A. 酶活性B. 催化效率C. 标记率D. 酶纯度E. 效价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10、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中,不正确的是A. 理化性状高度均一B. 生物活性单一C. 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D. 来源很困难E. 广泛用于医学领域中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11、慢性子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A. 不孕B. 外阴瘙痒C. 下腹坠痛D. 外阴灼热感E. 阴道分泌物增多我的答案:正确答案:E12、有关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于肠杆菌科与弧菌科细菌问的鉴别B. 仅在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发酵型C. 两支培养基均无变化为氧化型D. 可用于葡萄球菌与微球菌的鉴别E. 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为氧化型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13、骨折愈合过程中第二期为A. 骨痂改造塑形期B. 原始骨痂形成期C. 血肿机化演进期D. 骨性愈合期E. 纤维愈合期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14、纸张的物理性能包括A. 定量B. 厚度、紧度C. 吸收性D. 施胶度E. 以上均是我的答案:正确答案:E15、空气栓塞时栓子的流动路径为A.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 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C. 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D. 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E. 右心房→肺动脉→右心室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16、属于妊娠慎用药的是B. 猪牙皂C. 三棱D. 赭石E. 土鳖虫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17、预防佝偻病不妥的措施是A. 孕期口服鱼肝油B. 婴儿期开始多服钙剂C. 多到户外晒太阳D. 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E. 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IU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18、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护士首先应A. 立即停止输血B. 通知医生C. 测量血压D.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E.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19、患者仰卧,影像增强器转至被检者左前方的摄影方向称A. 头足位B. 足头位D. 左前斜位E. 右前斜位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20、下颌关节摄影检查的常规体位是A. 正位B. 侧位C. 轴位D. 斜位E. 切线位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21、下列选项中应用最广泛的炮制方法是A. 提净法B. 水飞法C. 干馏法D. 煨法E. 炒法我的答案:正确答案:E22、患者男,银行职员,饮食不规律,因腹部饱胀不适接受超声波检查被诊断为胆囊炎,护士据此收集其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等输出性行为,此护理活动属于A. 一级评估B. 干预C. 评价E. 制定目标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23、食道癌的早期症状是A. 进行性吞咽困难B. 进食时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C. 声音嘶哑D. 消瘦、贫血、脱水E. 营养不良、恶病质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24、重氮法(diazomethod)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的试剂中一般含有的成分是A. 咖啡因(caffeine)B. 安息酸盐(benzoate)C. 盐酸(HCl)D. 甲醇(methanol)E. 二甲基亚砜(DMSO)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25、蛋白质在生物化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为A. 20B. 15C. 10D. 3E. 8正确答案:A26、附子降压的有效成分是A. 栀子苷B. 去甲乌药碱C. 氯化甲基多巴胺D. 去甲猪毛菜碱E. 麻黄碱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27、克山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于缺乏A. 硒B. 铁C. 磷D. 锰E. 钙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28、制备脂肪性基质的栓剂时,常用的润滑剂是A. 软肥皂、甘油、95%乙醇B. 甘油C. 软肥皂、水D. 植物油E. 液状石蜡我的答案:29、下列不属于药品的二级管理(贵重药品)范围的是A. 熊胆B. 黄连C. 鹿茸D. 麻黄E. 厚朴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0、快速尿素酶试验用于下列哪种病原体检测A. 痢疾志贺菌B. EHEC(O157:H7)C. 霍乱弧菌(0139)D. 幽门螺杆菌E. 结肠炎耶氏菌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31、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试剂是A. 抗原B. 抗体C. 标记抗体D. 固定剂E. 洗涤液我的答案:正确答案:C32、护士对病人进行评估时,不属于资料来源的选项是A. 病人及家属B. 护士的判断C. 各种检查报告单D. 病历E. 接种记录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33、下列属于屏障系统动物的是A. 无菌动物B. 悉生动物C. 常规动物D. 清洁动物E.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我的答案:正确答案:E34、甘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
抗独特型抗体的调节及其应用
摘要:抗独特型抗体是针对抗体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独特型)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其中Ab2是初始抗原在体内的“内影像”由于可模拟初始抗原并竞争性抑制Ab1与抗原的结合而广泛应用于疫苗研究、肿瘤免疫、移植耐受、自身免疫病、食品安全等方面,因此对近年采抗独特型抗体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体,抗独特型
前言:Jerne,N.K于1974年提出的免疫调节网络学说认为:外来抗原在机体内应答产生的抗体Ab1,同时可刺激产生抗Ab1的第二抗体(Ab2),并称之为抗独特型抗体。
机体免疫系统内的各个细胞克隆,通过自我识别,相互刺激,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的网络结构,来调节体内的正常免疫反应。
如果该网络结构发生紊乱,则因侵害机体自身而将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以及免疫抑制等疾病。
机体内存在许多不同基因型并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克隆,由于遗传性的差异导致产生的抗体的多样性与不均一性,这种多样性固然与不同的外来抗原本身结构有关,但根据免疫网络学说,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建立在识别自身抗原的基础上来识别外来的抗原的系统。
如果外来抗原进入体内,首先能被具有细胞表面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所识别,结合抗原后,被活化,分化和增殖,产生抗体以及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与此同时,机体内同时存在具有识别这种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通过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V区上的独特型决定簇引发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免疫网络学说”在承认细胞系选择学说的基础上,认为免疫应答并非仅由某个单一克隆细胞的激活而实现。
独特型决定簇具有自身免疫原性,体内存在能识别自身独特型决定簇的淋巴细胞。
机体接受外来抗原刺激时,能识别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首先被激活,产生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Ab1,随后能识别某一个克隆独特型决定簇的第2个克隆被激活,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b2,依次类推还可以有第3个Ab3,第4个Ab4……。
这些克隆相互制约,相互连锁,形成一个闭合型、多层次级联网络。
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抗体的产生,因为只有抑制才能保持机体的免疫自稳状态,使抗体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否则,抗体无休止地产生,反而会使机体患免疫病。
免疫系统网络学说已经被实验所证明,有力地促进和指导了基础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
独特型(Id)即位于抗体分子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是位于抗体可变区内高变区的遗传标志。
本质上,Id的差异是由抗体轻链可变区(V l)和抗体重链可变区(V b)内高变区氨基酸序列不同所致。
这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也是抗体特异性的分子基础,不同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其独特型也不同。
独特型由若干表位组成,称为独特位,它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AId。
许多实验表明,用抗Id抗体代替抗原免疫动物所产生的免疫应答,能够增强动物对原虫、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作为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来弥补现有疫苗的不足,或者作为免疫治疗剂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用于免疫诊断试剂来建立新的血清学方法。
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抗独特型抗体Ab2作为抗原的模拟物,可代替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与抗原特异性抗体具有同等免疫效应的抗体,诱导抗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由此制成的疫苗称为抗独特型疫苗,又称内影像疫苗。
迄今为止,抗独特型疫苗主要应用于肿瘤免疫方面。
如应用于结肠癌病人,可减缓病情发展、肿瘤的转移并延长病人存活。
但与传统疫苗相比,Ab2的免疫原性较弱,因此抗独特型疫苗可与佐剂联用以提高免疫原性,根据不同肿瘤的特性可选择恰当的佐剂。
在对结肠癌的研究中发现,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与聚核苷酸CPG联用比与完全福氏佐剂CFA联用更能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_6(IL_6)与抗独特型抗体的融合蛋白质可有效地提高体内抗恶性卵巢癌的体液免疫应答,因为IL_6是促进B细胞成熟,增强B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也是浆细胞的必需生长因子。
近年来,随着对单链可变
区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单链可变区抗体形式的抗独特型疫苗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在器官移植中,为了减少移植受体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作用.常常要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但是使用免疫抑制刻会产生一些毒副反应(如升高血压,肝肾毒性,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
若能造成移植宿主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或低反应状态,是目前解决排斥反应的根本途径。
在移植术后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所诱生的Ab2,可以对排斥反应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果能够在移植前在移植受体体内诱导产生与移植物MHC具有相同抗原性的Ab2,则可变“被动”为“主动”,使受体在移植前建立一种免疫耐受状态或降低移植后受体体内免疫系统对移植物抗原的反应性可以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抗独特型抗体Ab2能够在结构或功能上模拟肿瘤抗原,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生产的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对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卵巢癌等具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在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卵巢癌方面显示出了一定优势。
由于Ab2主要来自鼠杂交瘤细胞,为异种蛋白质,能激发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抗鼠抗体,中和并产生毒性免疫复合物,降低疗效,严重时引起类似血清病的反应,因此无法反复使用。
目前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已从最初的鼠源性Ab2,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短肽疫苗,发展到现在的人源化Ab2,、ScFv、DNA疫苗,进展很快。
如在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人们也发现抗独特型抗体ScFv的基因疫苗能够打破免疫耐受,同时能模拟初始抗原的生物活性,诱导很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防止肿瘤的转移。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常常要检测各种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于一些有害物质如花生中污染的黄曲霉毒素,河奎屯鱼中带有的河豚毒素的检测,需要毒素标准品,但目前检测所需的毒素标准品主要来源于国外,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受到国外生产商的限制,一些毒素还属于生物战剂,遭到国际禁运。
此外检测时使用毒素标准品对实验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而制备出各种毒素的抗独特型抗体则可以替代毒素标准品,既能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保障实验操作人员安全,又能解决毒素标准品来源困难的问题。
同时由于抗独特型抗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可用于预防一些食物中毒,尤其是一些无特效解毒药的食物中毒。
例如河鲍鱼中毒,6~8h就可死亡,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无任何特效解毒药,运用抗独特型抗体作为一种主动免疫的方案可尝试用于预防这类食物中毒。
因此要加快对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使之更多的运用于生活中。
虽然AId具有抗原内影像的特点并能调节免疫应答,且其在寄生虫病免疫诊断、疫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与使用要慎重,实验表明AId 具有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调节的作用,这是独特型网络维护机体免疫系统自身稳定的一个重要功能,但如果调节失常,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AId产生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总之,抗独特型抗体的提出,给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抗独特型抗体将在更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敏,计融独特型抗体的研究进展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1)56-60
【2】蒋正军,张衍海,王永玲,王玉东,孙淑芳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免疫调节作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 104-108
【3】张超,崔恒,李小平卵巢癌抗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3D12的制备及初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170-172
【4】许静,冯振,管晓虹抗独特型抗体在寄生虫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09(3)167-171
【5】郑佳,计融,李文杰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现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2)
【6】杨雁灵,窦科峰,李开宗,张新海抗独特型抗体对小鼠心肌移植耐受的诱导作用免疫学杂志2002,18(3) 7-9
【7】龚学斌,侯明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及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26(6)
【8】李明动物抗独特型疫苗的研究进展养殖技术顾问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