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精品课程教案3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93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人机工程学在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2 人的因素讨论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分析人类感知、认知和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
1.3 机器因素介绍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1.4 人机系统解释人机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探讨人机系统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人的因素工程2.1 人的生理特点分析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作业效率和舒适性的影响。
讨论人的体力、耐力和疲劳特性。
2.2 人的心理特点介绍人的感知、认知、情绪和动机对作业表现的影响。
探讨人的注意力、记忆、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人的行为特点讨论人的习惯、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对作业效果的影响。
解释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改变的原因。
第三章:机器因素工程3.1 机器的功能和性能分析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3.2 机器的可靠性和维护介绍机器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护策略。
解释机器故障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3 机器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讨论机器的安全性、防护装置和环境适应性。
分析机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业效果和风险。
第四章:人机系统设计原则4.1 人的能力与需求分析人的能力、需求和限制在人机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
解释人机系统设计中的“匹配原则”和“适应原则”。
4.2 系统整体优化介绍人机系统设计的整体优化方法和原则。
讨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整合。
4.3 系统评价与反馈解释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指标。
讨论系统反馈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五章:人机系统案例分析5.1 汽车驾驶舱设计分析汽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讨论驾驶舱布局、控制器设计和驾驶辅助系统。
5.2 计算机界面设计介绍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人机工程学讲义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机工程学讲义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机工程学讲义3的全部内容。
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既具客观性又具主观性.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对应的感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此外,人对自身也有感觉、称为内部感觉。
视觉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
其形成过程为:光线一角膜一瞳孔一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一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通过视觉,人可以感知外界事物的大小、形状、明暗、颜色、动静。
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
视觉的优势是: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可利用颜色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试范围广,分辨率高;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
但也存在容易发生错视和容易疲劳等缺点。
视觉机能视觉机能是视觉器官毒客观事物识in能力的总称·包括视角、视力、视野、对比感度、颜色辨认等(1)视角视角是观察物体时。
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射入眼球时的相交角度,视角a的大小与观察距离L和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D有关。
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称为临界视角,正常眼的临界视角约为1'。
(2)视力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视觉能力。
临床医学上将能区分两点的最小距离称为视力。
在眼前一定距离内(5m)能够分辨两点之间距离越小,说明视力越好.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远视力表检测,司际正常视力标准规定为1。
教学课件人机工程学(第三版)一、教学内容1.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2. 人的作业环境与生理心理反应3. 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4. 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设计5. 作业空间与座椅设计6. 人机系统的安全与舒适性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人机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人机系统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难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人机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设计,作业空间与座椅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教学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人机工程学》(第三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汽车驾驶室为例,介绍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基本概念讲解:通过课件展示,讲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3.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心理反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特性。
4. 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设计:讲解显示装置的类型、特点和设计原则,控制装置的类型、特点和设计原则。
6. 作业空间与座椅设计:分析作业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如人体尺寸、作业性质等,介绍座椅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7. 课堂练习:以教室为例,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教室设计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设计,作业空间与座椅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家中客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办公室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人机工程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宿州学院美术系人机工程学授课教案任课教师:***人机工程学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人机工程学形成与发展人机工程学概念与研究范围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性与相关学科第二章:人体动作与行为因素人体与物体尺度的行为关联人体测量相关知识人体与知觉心里的行为反映人体与作业环境的行为需求第三章:人体动作空间与人性化设计人体动作疲劳强度的适度考量人体动作空间环境的标准考量第四章: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应用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陈设设计无障碍设计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1.人机工程学形成与发展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体工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所以,人体工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
虽然本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五十多年历史。
学科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经验人体工学泰罗制: 20世纪初,美国学者F·W·泰罗(Frederick ·W·Taylor)在传统管理基础上,首创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并据此制订了一整套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操作方法,并考虑了人使用的机器、工具、材料及作业环境的标准化问题。
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称为经验人体工学的发展阶段。
其中突出的代表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H·闵斯特泼格(H·Munsterberg),在其代表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中,他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闵氏的心理学研究工作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联系起来,解决了选择、培训人员与改善工作条件、减轻疲劳等实际问题。
由于当时该学科的研究着眼于心理学方面,因而在这一阶段大多称本学科为“应用实验心理学”。
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机器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术方面的优选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经验人机工程学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在复杂程度和负荷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
人机工程学课件3一、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旨在提高工作效率、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工业设计、航空航海、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本课件将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二、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1.人体结构特性人体结构特性是指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包括身高、体重、力量、耐力、感知能力等。
在设计人机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性,使机器适应人的操作需求。
2.人的认知特性人的认知特性是指人在信息处理、判断、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人机工程学关注如何设计人机界面,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直观,降低操作难度。
3.人的行为特性人的行为特性是指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规律。
人机工程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特性,优化人机系统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人机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人机工程学关注如何提高人机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事故风险。
5.人机系统的舒适性人机系统的舒适性是指人在操作机器过程中的舒适感受。
人机工程学通过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优化人机界面设计,提高操作者的舒适度。
三、人机工程学的方法1.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研究人体尺寸、形状和比例的科学。
通过人体测量数据,可以为人机界面设计提供依据,使机器适应人的生理特点。
2.人的认知心理学人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在信息处理、判断、决策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人机工程学利用认知心理学原理,优化人机界面设计,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3.人的生物力学人的生物力学研究人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人机工程学通过研究人的生物力学特性,优化人机系统设计,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4.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界面设计。
人机工程学关注如何设计直观、易用、高效的人机界面,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人机工程学教案范文标题:人机工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能够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人机工程学概述a.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c.人机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人体工程学a.人体结构与功能特点;b.人体工程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c.人体工程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采集。
3.机器人人机交互a.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b.机器人人机交互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c.机器人人机交互设计的实例和方法。
4.软件人机交互a.软件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软件人机交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c.软件人机交互的案例分析。
5.设备人机交互a.设备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设备人机交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c.设备人机交互的案例分析。
6.人机工程学评价a.人机工程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人机工程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技术工具;c.人机工程学评价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研讨相关实例;3.实地参观和观察工程实践案例。
四、教学工具1.多媒体投影仪;2.计算机及软件。
五、教学过程1.第一节:人机工程学概述(30分钟)a.引入人机工程学概念及其应用领域;b.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c.讨论人机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第二节:人体工程学(60分钟)a.介绍人体结构与功能特点;b.探讨人体工程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c.指导学生参与人体工程学实验,并进行数据采集。
3.第三节:机器人人机交互(60分钟)a.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b.讨论机器人人机交互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c.分析机器人人机交互设计的实例和方法。
4.第四节:软件人机交互(60分钟)a.解释软件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指导学生进行软件人机交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探讨;c.分析软件人机交互的案例。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人机工程实验等。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方法。
2.3 实验法:通过人机工程实验,使学生亲自体验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人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3.2 第二章: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人的感知与认知人的心理与行为人的生理特性3.3 第三章: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人机系统的评价与优化3.4 第四章:人机界面设计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界面设计的方法与技巧界面设计的评价与优化3.5 第五章:人机工程实验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项目与内容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期中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包括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人机工程学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5.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5.3 实验设备:人机工程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教学。
六、教学活动安排6.1 第六章:人机系统的安全与舒适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原则人的失误与事故分析人机系统的舒适性设计6.2 第七章:人机系统的故障分析与预防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6.3 第八章:人机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考虑产品可用性评估案例研究:人机工程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6.4 第九章:人机工程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工业工程与人机工程的关系生产线设计中的人机工程问题案例研究:人机工程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六、第十章:人机工程学的未来发展新技术在人机工程学中的应用人机工程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生分组讨论:人机工程学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七、教学评估7.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建筑工程管理)人机工程学教案《人机工程学》课程(第壹章)教案壹、课题:人机工程学基础概论二、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具体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为专业设计深入打下基础务求深入浅出、清晰准确。
三、教学内容要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四、重点、难点重点: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具体专业设计的联系难点:和具体专业设计的联系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多媒体、图片和实例六、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1、课件:谢庆森、牛占文.《人机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2、参考书:《室内人体程学》建筑工业出版社《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实训》刘怀敏编著东方出版中心出版2008年七、课堂教学(壹)复习提问复习已学过的家具设计等问题,讨论其中的数据的根据来源。
☐提问:什么是人机工程学?☐他研究什么?☐有何用途?☐……导入:故事和尚鲁智深于五台山吃酒醉打山门,闹了壹阵子后,下得山来找铁匠,要打壹条100斤的禅杖,……铁匠对他说:“师傅,肥了,不好见,也不中使。
依着小人,好生打壹条62斤的水磨禅杖和师傅。
使不得,休怪小人。
……(二)讲授新课(含其间的讨论、练习、实作、问答等)故事得出壹个“器物和人的体能是否相适应”的问题第壹章人机工程学概述壹、概述图片(举例:原始社会人类使用各种工具)石器——旧(打制石器)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新(磨制石器)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再见:原始人狩猎所用的棍棒、石块或投枪(加入了手柄)西安半坡遗址中的石桌、石凳、陶土餐饮具(提壶)结论:器物要和人(使用者)的各种因素相适应。
——这就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理论的简洁表达。
人的因素影响各种设计。
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1)、人机工程学又称人机工效学(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等,是壹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壹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
(2)、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物和人、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边缘科学,形成和20世纪40年代。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我国人才的人机工程学素养,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品设计和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人体生理与心理特征、人机系统、人机界面设计、人机工程实验等。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人机工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人体生理与心理特征第9-12课时:人机系统第13-16课时:人机界面设计第17-20课时:人机工程实验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人机工程学》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案例、实验指导书等。
5.3 实验设备包括人机工程实验台、人体模型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人机工程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对人机工程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
七、课程作业与练习7.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2 练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题,以便其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八、课程拓展与实践8.1 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人机工程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教案撰写人:张瑞竹课程性质:考查总学时:32 学时上机学时:0 学时周学时:4 学时5、人机界面与人机交互: 是人机系统中 ,“人”与 “机”之间能够相互施加 影响、实现相互作用的区域。
结合之前所讲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对人 机界面从人性化和高科技应用方面举例进行阐述讲解。
6、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引出人因工程学的具体运用方法和作 用。
其中,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包括: 测量人体各部分静态和动态数据; 调查、询问或直接观察人在作业时的行为和反应特征; 对时间和动作的分析研究; 测量人在作业前后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各种生理指标的 动态变化; 观察和分析作业过程和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差错和意外事故的原因; 进行模型实验或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 运用数字和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各变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从中 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发展有关理论。
运用原则和评价指针包括 37个原则和相应的 37 个指针。
结合设计需要,讲解人的基本特征。
举以往学生在设计中出现各种尺寸问题,最终导致设计不可实现或者 不可使用的例子,强调了解人的特征的重要性。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引出对人的特征的讲述。
1、 人的特征:用 PPT 图片和板书结合的形式讲解人的感知、处理、第三节课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显示器特征。
定性显示器设计:从技术上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
可用于定性认读和检查认读。
结合实例说明定性信息的用途:① 依据一个预先确定的变量范围, 确定变量的状况。
(汽车水箱水温控 制,温度正常值得范围需预先确定)② 控制一个变量在预期的正常范围内。
(汽车驾驶速度的控制)③ 观察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等。
(飞机飞行高度变化速度提示) 信号灯设计信号灯的作用:① 显示状态(电池充电、洗衣机洗衣、各种设备的电源灯等)② 警示(高速路警示灯、汽车刹车灯、机场跑道灯等)③ 识别(汽车示宽灯、机场跑道灯、飞机标示灯)④ 显示指令(红绿灯)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亮度:至少两倍于背景的亮度。
人机工程学教案授课计划:
第一章:绪论
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2课时)
概念:
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2000年8月下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南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2、人机工程学的组成
3、人机工程学的起源
4、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5、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
6、人机系统
第二章:人体感知及人的信息处理系统(4课时)
第三章:人体测量和数据应用(4课时)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视觉传达设计(2课时)
第五章:人体工学与产品设计(12课时)
第六章:建筑家具与人体家具(10课时)
第七章:设计分析与实践(10)。
⼈机⼯程学教案-2012.02.22⽬录课题⼀基本知识项⽬⼀⼈体⼯程学简介⼀、⼈体⼯程学的发展⼆、⼈体⼯程学的定义三、⼈体⼯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法四、⼈机⼯程学学科体系项⽬⼆⼈体活动及其效率⼀、⼈体活动的原理⼆、⼈体活动的效率项⽬三⼈的知觉、感觉与环境设计室及内空间环境中的⼼理与⾏为⼀、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感觉和知觉三、视觉和本体感觉四、室内空间环境中的⼼理与⾏为项⽬四⼈体⼯程测量学与室内设计⼀、⼈体测量的基本知识⼆、⼈体测量的基本术语三、常⽤⼈体测量数据四、⼈体尺⼨的应⽤项⽬五常⽤家具与空间尺度中的⼈体因素⼀、常⽤家具中的⼈体因素⼆、空间尺度三、城市空间尺度项⽬六⽆障碍环境设计⼀、⽆障碍环境的起源⼆、⽼年⼈三、下肢残疾者的便利空间四、视⼒残疾者的便利环境五、⽆障碍标志课题⼆应⽤与欣赏项⽬⼀:⼈体⼯程应⽤项⽬⼆:⼈体⼯程应⽤设计作品欣赏课题⼀基本知识项⽬⼀⼈体⼯程学简介⼀、⼈体⼯程学的发展⼤致分为五个阶段:1、早期历史(20世纪前期)——(使⼈适应机器)Frank,Lillian Gilbreth(⼈机学研究的先躯)动作研究和车间管理研究。
熟练操作与疲劳;⼯作间的设计和残疾⼈使⽤设备的设计。
2、⼈机⼯程职业的诞⽣(1945—1960年)——(使机器适应⼈)1945年美国军⽅成⽴《⼯程⼼理实室》;1949年⼈机⼯程研究会在英国成⽴,第⼀本有关⼈机的书《应⽤经验⼼理学:⼯程设计中的⼈因学》出版;1950年英国成⽴了世界上第⼀个⼈类⼯效学会;1957年9⽉美国政府出版周刊《⼈的因素学会》;1960年国际⼈机⼯程协会成⽴。
3、快速发展时期(1960—1980年)——(仍然不为普通⼈所了解)到60年代,美国的⼈机⼯程学基本集中在复杂的军事⼯业的应⽤上,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机⼯程学迅速成为航天⼯业的⼀个重要部分。
随后,⼈机⼯程学迅速发展,开始在军事和航天⼯业以外的领域得以应⽤,包括医药公司、计算机公司、汽车公司和其他消费公司。
案例课程:姿势与人机-手工具设计一、课程简介《人机工程学》课程授课对象为工业设计二年级学生,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学科理论课程,是一门研究系统中人与其他组成部分的交互关系的学科。
本门课程的思政建设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和树立服务设计意识四个方面展开,做到了将思政元素在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大作业教学环节的全流程覆盖,将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无痕融合,并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指导,综合运用BOPPPS模型和体验学习理论重构了《人机工程学》课程全新混合教学体系。
二、案例展示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了解手工具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能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手工具人机分析与人机改良设计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分析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路径手工具知识单元理论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如“鲁班和锯子”的发明过程,来探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手工具发明,增加人机理论历史陈述中的中国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人机实践课堂结合BOPPPS模型与“体验学习”理论,通过“手工具产品体验”-“人机设计创意”-“草图”-“快速模型”-“原型互评测试”-“修改迭代”直至设计完善,叠加“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总结凝练-实践检验”体验学习双循环,通过反复的模型修改迭代过程打磨学生心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态度,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教学改革成效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机工程学》课程先后获评为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和2020年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以人机工程学知识为支撑,助力工业设计专业同学获得“红点”国际概念设计奖、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等奖项;课程大作业实践环节引入企业实际课题需求,已有数款课程设计作品投入实际生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第一章:人机工程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
1.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讲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人机工程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1.4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
第二章:人的因素2.1 课程目标:了解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掌握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分析和设计原则。
2.2 教学内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
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分析和设计原则。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其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互动讨论:讨论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分析和设计原则。
2.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人机系统,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
第三章:机器的因素3.1 课程目标:了解机器的特性、功能和局限性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掌握人机系统中机器的因素分析和设计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器的特性、功能和局限性。
人机系统中机器的因素分析和设计原则。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机器的特性、功能和局限性及其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互动讨论:讨论人机系统中机器的因素分析和设计原则。
3.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人机系统,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
第四章:人机界面设计4.1 课程目标:了解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
掌握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
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
互动讨论:讨论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人机界面设计,并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