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精品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45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人类活动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进而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由此,人类深刻反思,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讲述回答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的三个问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怎样的地理背景?维护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建设主体功能区国家战略入手,进而讲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拓展蓝色空间战略,最后讲述维护海洋权益。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国家重大大战略举措。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空间”、“维护海洋权益”四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四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分成两部分,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先从开发海洋的必要性开始,然后阐述我国的海洋国情,最后传达了国家对海洋开发的态度;二、维护海洋权益:先说明对海洋权益诉求的变化,然后普及了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之后是我国领海的现状,最后论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理解不同主体功能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条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发现、总结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1. 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
(重点)2. 我国的海洋国情。
(重点)3.开发海洋的必要性。
(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材、PPT翻页笔、粉笔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示)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时间:3分钟左右(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考虑因素、类型和开发重点等知识,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起到巩固所学知识,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的作用。
板书: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二课时观看、思考、积极回答展示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左右(学习目标展示)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理解不同主体功能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条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发现、总结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措施,促进听讲、对重点内容做笔记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