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习题(1)-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判断题F 1 ASCII、GB2312、GB18030、Unicode是我国为适应汉字信息处理需要制定的一系列汉字编码标准。
(判断)F 2 MPEG-1声音压缩编码是一种高保真声音数据压缩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三个层次,层1的编码效果最佳,层3最差。
(判断)F 3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码)中,共有128个字符,每个字符都可打印。
(判断)T 4 人们说话的语音频率范围一般在300HZ--3400KHZ之间,数字化时取样频率大多为8kHz。
(判断)F 5 若中文Windows环境下西文使用标准ASCII码,汉字采用GB2312编码,则十六进制内码为C4 CF 50 75 B3 F6的文本中,含有4个汉字。
(判断)F 6 数字声音虽然是一种连续媒体,但与文本相比,数据量不大,对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并不高。
(判断)T 7 为了与ASCII字符相区别及处理汉字的方便,在计算机内,以最高位均为1的2个字节表示GB2312汉字。
(判断)T 8 西文字符在计算机中通常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字节存放1个字符。
(判断)F[01]. 文本处理强调的是使用计算机对文本中所含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因而文本检索不属于文本处理。
(判断)T [02]. 中文Word是一个功能丰富的文字处理软件,它不但能进行编辑操作,而且能自动生成文本的"摘要"。
(判断)F [03]. Linux和Word都是文字处理软件。
(判断)T [04]. 与文本编辑不同的是,文本处理是对文本中包含的文字信息的音、形、义等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
(判断)T[05]. 文本展现的大致过程是:首先对文本格式描述进行解释,然后生成字符和图、表的映象,然后再传送到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
(判断)F [06]. OFFICE软件是通用的软件,它可以不依赖操作系统而独立运行。
(判断)[07]. 目前广泛使用的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大多数是基于全文检索原理工作的。
第5章习题及参考答案5.1解释下列名词:(1)旋光性(2)手性(3)对映体(4)非对映体(5)内消旋体(6)外消旋体解:(1)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发生旋转的性质。
(2)物质的分子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合的特征。
(3)分子式,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互呈镜像对映关系的立体异构现象称为对映异构。
(4)不为实物和镜像关系的异构体。
(5)分子中存在一个对称面,分子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互为实物和镜像,这两部分的旋光能力相同,但旋光方向相反,从而使旋光性在分子内被相互抵消,因此不具有旋光性的化合物。
(6)由等量的一对对映体组成的物质。
5.2现有某旋光性物质0.05g/mL的溶液一份:(1)将一部分该溶液放在5cm长的盛液管中,测得旋光度为+2.5°,试计算该物质的比旋光度。
(2)若将该溶液放在10cm长的盛液管中测定。
你观察到的旋光度应是多少?解:(1)+100°;(2)+5°5.3判断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手性碳原子,并用“*标”出手性碳原子。
(1) C H3CH2CH2CHCH2OH (2) C H3CH2CH2CH2CHCH2ClCH3CH3 H(3)(4)BrCH2CHCH2FBrCH2Cl解:(1) *CH3CH2CH2CHCH2OH (2) *CH3CH2CH2CH2CHCH2ClCH3CH3H (3)(4)** BrCH2CHCH2FCH2ClBr5.4下列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1)具有R构型的化合物一定是右旋(+)的。
(2)有旋光性的分子一定含有手性原子。
(3)含有手性原子的分子一定具有旋光性。
(4)一个分子从R构型转化到另一个分子的S构型一定进行了构型翻转。
(5)对映体除旋光方向相反外,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解:均不正确。
5.5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具有旋光性?OHOHA.B.C.OH (1)(2)(3)OCH3OHCH3D.E.F.O(6) (4)(5)O HHH3CH 解:化合物B、C、D具有旋光性。
5-1 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压u 、电流i 参考方向如题5-1图所示,已知 u C =10sin(10t +30o )V ,i L =5cos(10t -30o )A 。
试电流i C 和电压u L 。
+-5μF u C i C (a)-+i L u L 10mH(b)题 5-1 图解 应用元件VCR 关系时,要注意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联参考方向。
(a) 664C ()5105101010cos(1030)510cos(1030)A cdu i t t t dt ---=-⨯=-⨯⨯⨯+︒=-⨯+︒ (b) 33()10101010510(sin(1030))0.5cos(1060)V L L diu t t t dt--=⨯=⨯⨯⨯--︒=+︒5-2 已知一正弦电流的波形如题5-2图所示。
(1) 试求此正弦电流的幅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和初相; (2) 写出此正弦电流的瞬时函数表达式。
题 5-2 图解 (1) 由题5-2图所示正弦电流波,可以看出 12A,1m I T ms == 从而,有 21/1Hz,2000/f T k rad s Tπωπ==== 令()12cos()mA i i t t ωϕ=+当cos()0i t ωϕ+=时,由题5-2图看出 0.4t ms = 所以,得 310i ϕπ=-(2) 电流的瞬时函数表达式为 3()12cos(2000)mA 10i t t ππ=-5-4 写出对应于下列各相量的瞬时函数表达式,设角频率为ω。
12(1) 200120 V;(2)3000 V;(3)250(60)mA U U I =∠=∠=∠-o o o &&& 解 列写正弦量的瞬时函数表达式时要注意幅值、频率、初相位三个要素及两种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1) 1()120)V u t t ω=+︒(2) 2()V u t t ω=(3) ()60)mA i t t ω=-︒5-6 在题5-6图所示电路中,若电流i (t )=cos314t A ,试求电压()R u t 、()L u t 、()C u t 和()u t ,并绘出波形图和相量图。
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及讲解5-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波形、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及八电平码波形。
解: 1 1 0 0 1 0 0 0 1 1 1 0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二进制差分码:八电平码:5-7 已知信息代码为100000000011,求相应的AMI码、HDB3码、PST码及双相码。
解:信息代码:100000000011AMI码:+1000000000-1+1HDB3码:+1000+V-B00+V0-1+1PST码:+0-+-+-+-++-双相码:1001010101010101010110105-8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0000011000011,试确定相应的AMI码及HDB3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解: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码:+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HDB3码:+1 0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5-9 某基带传输系统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基本脉冲为如图P5-5所示的三角形脉冲:(1)求该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ω);(2)假设信道的传输函数C(ω)=1,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具有相同的传输函数,即G T(ω)=G R(ω),试求这时G T(ω)或G R(ω)的表示式。
P5-5解:(1)H(ω)=∫∞-∞h(t)e-jωt dt0 Ts/2h1=∫0Ts/2(2/T s)te-jωt dt +∫Ts Ts/22(1-t/T s)e-jωt dt=2∫TsTs/2 e-jωt dt+2/T s∫Ts/2 t e-jωt dt-2/Ts∫TsTs/2t e-jωt dt=- 2 e-jωt/(jω)︱TsTs/2+2/T s [-t/(jω)+1/ω2] e-jωt︱Ts/2-2/T s [-t/(jω)+1/ω2] e-jωt︱TsTs/2=2 e-jωTs/2(2- e-jωTs/2- e-jωTs/2)/(ω2T s)=4 e-jωTs/2[1-cos(ωT s/2)]/(ω2T s)=8 e-jωTs/2sin2(ωT s/4)/(ω2T s)=2/T s·Sa2(ωT s/4) e-jωTs/2(2)∵H(ω)=G T(ω)C(ω)G R(ω) C(ω)=1, G T(ω)=G R(ω)∴G T(ω)=G R(ω)=√2/T s·Sa(ωT s/4) e-jωTs/45-11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组成总特性为H(ω),若要求以2/T 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试检验图P5-7各种H(ω)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的码间干扰的条件否?H(ω) H(ω)1 1-π/T s0 π/T sω -3π/T s0 3π/T s ω(a) (b)H(ω)H(ω)1 1-4π/T s0 4π/T sω -π/T s0 π/T sω(c)(d)图P5-7解: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若要求以2/T s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系统无码间干扰的频域条件是:∑H(ω+4iπ/T s)=常量,︱ω︱≤2π/T s∴(a)不满足,系统有码间干扰;(b)不满足,系统有码间干扰;(c)满足,系统无码间干扰;(d)不满足,系统有码间干扰。
第5章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1题-第17题5-1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1离心式风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1叶轮。
一般由前盘、中〔后盘、叶片、轴盘组成,其基本功能是吸入流体,对流体加压并改变流体流动方向。
2机壳。
由涡壳、进风口和风舌等部件组成。
蜗壳的作用是收集从叶轮出来的气体,并引导到蜗壳的出口,经过出风口把气体输送到管道中或排到大气中去。
进风口又称集风器,它保证气流能均匀地充满叶轮进口,使气流流动损失最小。
3进气箱。
进气箱一般只使用在大型的或双吸的离心式风机上,其主要作用是使轴承装于风机的机壳外边,便于安装与检修,对改善锅炉引风机的轴承工作条件更为有利。
对进风口直接装有弯管的风机,在进风口前装上进气箱,能减少因气流不均匀进入叶轮产生的流动损失。
4前导器。
一般在大型离心式风机或要求特性能调节的风机的进风口或进风口的流道内装置前导器。
改变前导器叶片的角度,能扩大风机性能、使用范围和提高调节的经济性。
大型风机或要求性能调节风机用,扩大风机性能,使用范围和提高调节的经济性。
〔2离心式水泵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1叶轮。
吸入流体,对流体加压。
2泵壳。
汇集引导流体流动,泵壳上螺孔有充水和排气的作用。
3泵座。
用于固定泵,联接泵与基座。
4轴封装置。
用于密封泵壳上的轴承穿孔,防止水泄漏或大气渗入泵内。
5-2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答: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是:当泵与风机的叶轮随原动机的轴旋转时,处在叶轮叶片间的流体也随叶轮高速旋转,此时流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经叶片间出口被甩出叶轮。
这些被甩出的流体挤入机〔泵壳后,机〔泵壳内流体压强增高,最后被导向泵或风机的出口排出。
与此同时,叶轮中心由于流体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外界的流体沿泵或风机的进口被吸入叶轮,如此源源不断地输送流体。
泵〔风机不断将电机电能转变的机械能,传递给流体,传递中有能量损失。
第3章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习题(1)
第1部分:填空题
1.直流斩波电路完成的是直流到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的变换。
2.直流斩波电路中最基本的两种电路是降压斩波电路和升压斩波电路。
3.斩波电路有三种控制方式:脉冲宽度调制、脉冲频率调制和混合型,其中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是:脉冲宽度调制。
4.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是:周期不变,导通时间变化,即通过导通占空比的改变来改变变压比,控制输出电压。
5.脉冲频率调制的方法是:导通时间不变,周期变化,导通比也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该方法的缺点是:导通占空比的变化范围有限。
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中的谐波频率不固定,不利于滤波器的设计。
6.降压斩波电路中通常串接较大电感,其目的是使负载电流连续。
7.升压斩波电路使电压升高的原因:电感L储能使电压泵升,电容C可将输出电电压保持住。
8.升压斩波电路的典型应用有直流电动机传动和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等。
9.升降压斩波电路和Cuk斩波电路呈现升压状态的条件是开关器件的导通占空比为 0.5<α<1 ;呈现降压状态的条件是开关器件的导通占空比为 0.5<α<1 。
第2部分:简答题
1.画出降压斩波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略,看书上)
2.画出升压斩波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其基本工作原理。
(略,看书上)
第3部分:计算题
1.在题图3-1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100V,R=10Ω,L值极大,E M=20V,
T=100μs,t on=50μs。
1)画出输出电压u o,输出电流i o,流过器件V的电流i V以及流过二极管VD的电流i
VD
2)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输出电流平均值I o,器件V上的平均电流I
,及二极管VD上
V。
的平均电流I
VD
题图3-1
2.设计题图3-2所示的Buck变换器。
电源电压Vs=220V,额定负载电流11A,最小负载电流1.1A,开关频率20KHz。
要求输出电压V o=110V;
1)L值和C值极大时,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求开关T的导通占空比及在1个开关周期中的导通时间。
并画出此时流过器件T的电流i T以及流过二极管D的电流i D的波形。
2) 要求最小负载时电感电流不断流,且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
计算输出滤波电感L和电容C的最小取值。
题图3-2
3.图3-3所示Boost变换器,输入电源电压E=30V,输出电压被控为恒值u o=60V,开关V的频率f s=20kHz,电流I omax=20A,电流I omin=2A。
1)L值和C值极大时,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求开关V的导通占空比及在1个开关周期中的导通时间。
并画出此时流过器件V的电流i V以及流过二极管D的电流i D的波形。
2)要求变换器工作时电感电流连续,求最小升压电感L值及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时的滤波电容C。
题图3-3
4.在题图3-3所示的升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50V,L值和C值极大,R=20Ω,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当T=40μs,ton=30μs时。
1)画出输出电压u o,输出电流i o,流过器件V的电流i
V 以及流过二极管VD的电流i
VD。
2)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输出电流平均值I o,器件V上的平均电流I
V
,及二极管VD上
的平均电流I
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