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基础知识讲解共88页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88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结构中常见钢筋名词的解释: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想对于受力钢筋而言,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是一类钢筋的统称。
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箍筋、构造腰筋、拉筋、架立筋等。
分布筋:大部分都是出现在楼板上,而且是上部筋中,与受力筋垂直,起固定受力筋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筋的方向产生裂缝。
在剪力墙上,墙梁与墙柱之外的墙体纵筋横筋亦称作分布筋。
负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常碰到的负弯矩筋有两种,一种是楼板与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楼板生根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由于楼板受力影响,应该是梁面受力,对楼板来说这就是负弯矩筋。
另一种就是梁的支座处,因为梁支座处两端受向下的弯矩,在梁支座处存在负弯矩,就要这支座处放置负筋,我们俗称“扁担筋”。
负筋位置:对于现浇肋形楼盖,主梁的负筋在下,次梁的负筋在中,板的负筋在上。
腰筋:分两种,一种是抗扭筋,在图纸上以N开头;一种是构造筋,在图纸上以G开头。
当梁腹板高度大于等于450mm的时候,就要配置构造筋,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均为15d;而梁腰筋是抗扭钢筋的时候,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锚固长度同梁下部钢筋。
拉筋:是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比如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它与单肢箍的区别是,单肢箍只拉住主筋。
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大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中部只有附加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箍筋没法绑了,suo以出现了架立筋。
架立筋设置在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的钢筋骨架。
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筋而是构件内各种钢筋形成骨架的钢筋。
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构件中,对受弯、压、拉作用的构件而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荷载带来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
钢筋翻样基础入门知识1钢筋常用的分类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一)按轧制外形分(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 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四)按生产工艺分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钢筋规范由于部分造价人员对钢筋规范不是太了解,本节作个简介。
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而成。
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是为了防止钢筋生绣,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因此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必须有足够的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一)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指从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要符合表2-1的规定,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公称直径。
”表2-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备注:1)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