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临床应用体会 (附135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诊疗体会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治疗痔疮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一种通过环切术和吻合器结合的微创手术技术。
该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速度,但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在临床实践中,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从诊疗体会的角度对该手术进行探讨。
一、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之前,病人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
术前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手术中的实际操作在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识别痔块的位置和大小,并且对痔上的粘膜进行环形切割。
之后,通过应用吻合器器械,将痔上的黏膜组织切除同时吻合,这样可以减小术后的出血和疼痛,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耐心和细心地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手术结束后,病人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这包括正确的用药和注意事项,以防止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
术后的康复也是十分重要的,病人需要遵守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重劳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四、对手术的感受和总结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了解到大部分患者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治疗效果都非常满意。
术后的疼痛和出血明显减轻,术后的康复速度也较快。
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微创特点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医生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够感受到这一技术的优越性,手术的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术后的效果也更加稳定和持续。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微创的特点和优越的疗效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一致认可。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为更多的痔疮患者带去健康和福祉。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诊疗体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诊疗体会。
在我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
在将详细描述手术操作技术、并发症与处理、术后护理、预防措施和疗效评估。
结论部分将重点讨论术后效果、心得体会和展望。
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痔疮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本文的分享,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手术的实用信息,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诊疗体会、手术操作技术、并发症、术后护理、预防措施、疗效评估、术后效果、心得体会、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将痔疮上方的痔结组织切除,再利用吻合器将黏膜吻合,从而达到治疗痔疮的效果。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足。
本研究旨在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疗效、并发症、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1.2 目的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痔疮,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诊疗体会,通过详细介绍手术操作技术、并发症与处理、术后护理、预防措施和疗效评估等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术后效果、心得体会和展望的分析,旨在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优缺点,为提高痔疮治疗效果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1.3 方法研究中采用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效果。
通过医学文献回顾分析及临床实践总结,选取了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诊疗体会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生率高、危害大。
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
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其疗效显著,且术后病人恢复快速,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诊疗体会。
对于选择手术的患者来说,术前的准备很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对于
手术的准备并不够充分,甚至有些患者对手术本身存在一些恐惧和担心。
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解释,让他们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这样有
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中的操作技巧也是极为重要的。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医生
具备高超的操作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术技能,避免手术中出现
意外或者低效率的情况。
只有足够的熟练度和敏锐度,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术后的护理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病人的恢
复顺利进行。
我们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术后康复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习惯,减少痔疮的复发风险。
在这一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帮助,
让他们感受到医疗团队的温暖和专业。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痔疮的方法,但是其诊疗过程中还是
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更
好地为痔疮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能够对正在实践或者将要实践该项手
术的医生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的临床诊治体会目的:讨论应用痔吻合器治疗痔的疗效。
方法:收集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4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研究。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0min,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d,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结论:PPH技术是一种治疗痔的创新术式,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痔的一种理想方法。
标签: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痔;诊治体会痔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治疗方法很多,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一种创新性的术式,2002年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医院逐渐开展[1]。
为观察其临床疗效,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PPH术式治疗痔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痔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8~58岁;患者疾病的病程为1~20年,过往都进行过药物保守治疗。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痔块嵌顿、便时痔块脱出、大便带血等。
5例嵌顿性痔,3例内痔并急性出血,25例Ⅲ度以上混合痔,10例Ⅱ度内痔,其中3例合并肛乳头肥大,2例有内痔注射病史。
1.2手术方法术前禁食,清洁洗肠。
吻合器应用派尔特PPH管型吻合器,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截石位,碘伏纱布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然后持续扩肛使肛门能容纳四指,置入扩肛器并用7-0丝线在会阴部缝扎固定,抽出内芯。
确定齿状线,在齿状线上2.5~4.0cm作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双荷包全周缝合,荷包缝合位置及间距需视痔严重程度而定。
接着打开派尔特吻合器至最大位置,把吻合器的头部置于荷包线上方,收紧荷包线并打结,带线器把荷包线末端从吻合器侧孔中带出并拉紧,然后旋紧吻合器,打开保险并击发,保持30s。
旋松旋扭,将吻合器退出。
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观察吻合是否完整,如有吻合不牢靠或活动性出血,可用4-0可吸收线“8”字缝扎。
术毕,肛内放置太宁栓两片后以凡士林纱布填塞,以便压迫吻合口止血。
应用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pph)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用pph治疗的356例患者,观察术后病人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pph对治疗重度内痔具有满意效果。
结论:pph治疗重度内痔,混合痔,疗效确切、操作相对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相对少。
是治疗混合痔近期疗效优越的一种微创手术,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及分析【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3-011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
[1]。
自2006年1月起我院开展了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即pph术)减少了手术的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现总结如下:1.1 一般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学组修订的《痔诊治暂行标准》。
我科于2006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ⅱ-ⅳ期环形内痔、多发混合痔、嵌顿痔、以内痔为主的环形混合痔患者356例,男305例,女51例。
年龄23~76岁。
病程0.5~42年。
ⅱ度内痔伴出血、贫血者47例占13%,ⅲ度痔疮164例,占46%,ⅳ度痔疮145例,占41%。
其中21例曾行激光治疗,43 例局部注射过硬化剂,56例曾行痔圈套结扎术,35例有痔疮切除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及清洁灌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体位用膀胱截石位。
扩肛后置入肛管扩张器,还纳痔核,暴露齿状线,在齿状线上3~5cm处作一预置荷包,置入吻合器,至直肠,确认吻合器砧头超过荷包缝合圈,然后收紧荷包线并打结,均匀牵拉收紧吻合口,击发吻合器,同时完成内痔上方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的切除和缝合,压迫0.5~1min后,再松开吻合器并退出肛门外,检查吻合口,如有活动性出血,则以细羊肠线缝扎止血,置入凡士林纱条,术毕。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临床应用总结熊国华;应光耀;张少军;高洪娣;张辉【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8)010【总页数】2页(P854-855)【作者】熊国华;应光耀;张少军;高洪娣;张辉【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1899;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1899;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1899;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1899;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18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18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根据现代痔的发病机理首先报告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1](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这一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2010年以来,我们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306例,男138例、女168例,平均年龄(45.52±14.30)岁,平均病程(10.02 ±5.28)年,反复便血 II度内痔122例、环状脱垂III度内痔115例、环状脱垂IV 度内痔5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11例,合并肛乳头肥大62例、合并静脉曲张及赘皮性外痔219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切除、结扎、外剥内扎)56例。
选择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暂行规范[2]。
适应症为环状脱垂的III、IV度内痔,反复出血II度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
禁忌证为I度内痔和初发的II度内痔,凝血功能障碍,疤痕体质,严重肝、心、肾疾病者。
2 治疗方法手术准备:完成术前检查、术前甘油灌肠剂灌肠以肠道准备、术前备皮。
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或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采用膀胱截石位。
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管型吻合器。
手术方法: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肛四指,将肛管扩张器插入肛管,抽出内芯,于齿线上方约4cm直肠黏膜下用2-0可吸收缝线做环状荷包,逆时针旋转吻合器尾翼调节螺母,取下保护垫,继续逆时针旋转尾翼调节螺母至最大张开度,通过肛管扩张器将抵钉座置入荷包缝线上,收紧荷包缝线,用带线器将缝线的尾端从吻合器的侧孔带出,将引出至吻合器外的缝线用止血钳夹住。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病35例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疗效分析。
方法:采用PPH术对35例重度痔病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脱垂痔块全部回缩,均无复发,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和肛周脓肿。
结论:PPH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术后见效快、恢复快、无痛苦等优点,是治疗重度痔病的有效方法。
标签:PPH;重度痔病;痔疮;临床体会随着人们对痔概念的翻新,痔的治疗方法也随之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d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根据痔病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1]与新型手术器械结合而设计出来的手术方法,在国内外运用广泛,具有术后见效快、恢复快、无痛苦等特点,是治疗重度痔病有效方法。
本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PPH术治疗重度痔病3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重度痔病均为本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PPH术治疗的重度痔病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病程0.3~35.0年,平均6.2年。
35例重度痔病均为Ⅲ~Ⅳ期,其中Ⅲ期26例,Ⅳ期9例。
主要症状有肛门不适,便血及有脱垂痔块。
8例曾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1.2 器械南京派尔特(法国)公司生产的痔切除吻合器,包括32、33 mm环形吻合器、肛镜缝扎器、肛管扩张器和带线器,2-0 prolene尼龙线。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1 d进流质饮食,术前晚及术晨进行清洁灌肠,采用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对肛门、肛内及会阴部进行常规消毒(女性患者同时作阴道消毒),铺无菌巾。
轻柔扩肛至四指,然后置入肛管扩张器并在会阴部缝线固定,取出内芯,插入肛镜缝扎器。
用2-0 prolene尼龙线在距齿状线上3~4 cm 处作直肠黏膜下荷包缝合,取出肛镜缝扎器,确保缝合黏膜完整且无遗漏(女性患者在做直肠黏膜下缝合时,防止将阴道后壁黏膜缝入)。
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医治痔44例的临床体会夏礼张宪张海蛟丁定全【关键词】吻合痔虽为良性疾病,但病症常令患者超级痛楚,乃至引发严峻贫血。
随着对有关痔解剖结构概念的更新,临床上关于医治也有了新的方式。
我院自2002年10月以来,对44例痔实施了PPH手术,并对其医治成效进行总结,疗效中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8~67岁,平均43岁。
其中Ⅲ度内痔31例、Ⅳ度内痔13例,其中混合痔28例、环形痔16例,归并直肠脱垂1例,曾行痔切除术3例,有4例血栓痔先行切开剥离术再行PPH手术,有1例先行PPH手术后处置痔核。
器械利用常州新能源器械生产的33直管型肛痔吻合器组件,上海医疗器械生产的33胃肠吻合器枪柄。
手术方式术前清洁灌肠,取截石位,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肛门松弛后,扩肛至4~5指,将透明肛管扩张器插入肛管内,通过透明的扩张器,能够看见齿状线,以便判定缝荷包的高低,置入半口肛窥,在距齿状线上3~4cm处,用2-0 Prolene线缝合,通过旋转半口肛窥的缺口,对称性缝合第一圈,然后在其上方距第一圈约1cm,在初进针对侧开始再做一荷包缝合(注意不要漏针和跳针及线交叉)使牵拉荷包时脱垂面对称,吻合环均衡。
缝合的深度在黏膜下浅肌层,注意不能穿透肠壁,尤其是女性患者应避免将阴道后壁缝入荷包内。
将痔吻合器张开到最大限度,头端通过荷包进入缝合面上端,收紧荷包线,用持线器通过吻合器双侧孔道将荷包线钩出,彼此打结后用钳夹住,旋紧其张开的头端,将整个吻合器头部伸入肛管,注意在旋紧的同时拉紧荷包线,打开吻合器的保险开关,使劲闭合切割吻合手柄(在切割前女性患者应做阴道检查,避免损伤阴道后壁),停留30s,退出吻合器。
检查吻合口有无出血、有无狭小。
如有出血,可用3-0 Prolene缝扎止血。
掏出切割槽内切除的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信切除组织的层次结构。
临床疗效术后均不能自行排尿需留置导尿处置。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病60例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44-01痔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 临床上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痔的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痛痔根治术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d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建立在“肛垫学说”理论基础上的、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1]。
由于较传统手术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愈合快,同时保留肛垫,从而有效保留肛管的精细控便能力等优点。
现将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PPH治疗60例痔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28~68岁,平均45.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4年。
根据《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痔分期[2],进展期Ⅱ期内痔4例,Ⅲ期内痔37例,Ⅳ期内痔16例,环状痔嵌顿3例,其中Ⅲ-Ⅳ期内痔中有27例为环状混合痔,全组病例中有8例既往接受过外剥内扎术。
1.2治疗方法术前肠道准备同一般肛门手术,器械均使用江苏华夏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PH吻合器。
全部病例采用腰麻或骶麻,截石位,肛门会阴部常规消毒,放入肛管扩张器(CAD33),截石位肛周3、6、9、12点各固定一针,取出内芯,通过CAD33将肛镜缝扎器(PSA33)置入,在齿状线上2~4cm,自截石位3点将直肠粘膜进行荷包缝合一圈,对侧9点位缝合牵引线一根,两个以上痔核可分别进行两处黏膜缝合引线牵引或可用单线一次缝合两处,3个则可作分段性荷包缝合。
缝合仅在黏膜及黏膜下层进行,避免伤及肌层。
逆时针旋开吻合器的尾翼,待吻合器的头部与本体完全松开后,将吻合器的头部插入扩肛器内,将荷包线围绕中心杆收紧打结,通过缝线导出杆将缝线自吻合器本体的侧孔导出,持续牵引,顺时针旋紧吻合器脱垂的直肠黏膜通过肛门镜的窗口牵进吻合器的钉槽内,此时,感觉旋钮有阻力,吻合器指示窗的指针显示进入击发范围。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疗效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200例痔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
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则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在痔的临床治疗中,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痔;应用效果在肛肠科中,痔是属于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可高达40%。
痔在临床上是指肛管皮肤的下方部位和人体直肠末端的黏膜下方部位产生不同大小的柔软且弯曲的静脉团,其致病因素为肛垫发生肥大或者移位现象[1]。
在临床治疗痔时,手术疗法属于常用方法,外剥内扎术是常用术式。
近年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痔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治疗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本研究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200例痔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得以确诊,且均不存在严重的手术禁忌症。
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
对照组中,男53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为23~81岁,平均年龄为(47.5±5.5)岁,病程为6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5.3±0.5)年,其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分别为51例、49例;观察组中,男51例,女49例,患者的年龄为22~82岁,平均年龄为(47.7±5.6)岁,病程为7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5.5±0.5)年,其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分别为53例、47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病程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诊疗体会【摘要】概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痔疮的手术方法。
本文将总结该手术的诊疗体会,包括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技巧、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手术适应症:该手术主要适用于内痔或混合痔患者,对于重度痔疮效果显著。
手术操作技巧:手术操作需熟练掌握,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保证手术效果。
术中注意事项:术中需注意控制出血量,维持良好的视野,及时处理术中意外情况。
术后护理:术后需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预防并发症:遵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手术效果评价:综合评价手术效果包括术后疼痛、出血、痔复发等因素。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痔疮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痔疮、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技巧、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手术效果评价、临床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概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直肠疾病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通过使用吻合器对痔上的黏膜进行环切,有效缓解了患者疼痛和排便困难等症状,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该手术适用于一些直肠疾病患者,包括内痔、混合痔、复发性痔等,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的患者来说,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手术操作技巧熟练且患者术后护理得当,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本文将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技巧、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我们也将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2. 正文2.1 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是指适合进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病情情况。
具体来说,手术适应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痔病患者:内痔是指发生在肛管内部的痔疮,常见症状包括肛门不适、便血等。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35例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8月完成的PPH手术35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5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2~5 d,平均3.55 d,手术时间20~40 min,术后4例肛门胀痛,3例下腹坠胀感,2例排便梗阻感,2例术后尿潴留,无术后出血病例,随访无感染、复发及残留病例。
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是手术治疗混合痔理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标签:PPH;混合痔;基层医院混合痔是常见和多发的肛门良性疾病,最常使用的传统手术方式为外剥内扎术,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又称PPH技术,是基于现代痔的概念及肛垫下移学说为理论依据的新技术。
我院于2013年1月起开展PPH技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确切、满意,现将该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完成的PPH手术病例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
年龄35~68岁,术前诊断为环状混合痔Ⅲ~Ⅳ期,符合PPH手术指征[1]。
1.2方法1.2.1麻醉采用椎管内麻醉,本组全部病例为骶麻。
1.2.2体位俯卧位。
1.2.3器械常州安克医疗公司生产管型痔吻合器。
1.2.4手术方式常规会阴部及肛管内消毒,女性患者要阴道消毒,先用圆形肛管扩张器外涂石蜡油进行扩,如肛骶麻后肛管内能容纳3指者,不做常规扩肛。
塞入肛管扩张器后,脱垂痔和粘膜部分复位,拔出内塞,用缝线将扩肛器外套上下两边固定好,或让助手用手固定。
通过扩肛器套管导入肛镜缝扎器,通过旋转肛镜,在距齿状线约2.5~4 cm(具体位置可根据脱垂程度作相应调整)处,用7号缝线粘膜下荷包缝合一圈。
拔出肛镜,将缝线线头拉出,逆时针旋转螺母充分打开痔吻合器的钉座,取走钉仓保护盖,将钉座头端伸入直肠至缝合线圈上端,缝线收紧、打结,用带线棒将缝线的尾端从吻合器头部的侧孔中引出,线的末端打结或钳夹。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诊疗体会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是一种
治疗内痔和直肠脱垂的微创手术。
其优点在于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且不影响括约肌功能。
本文对我所参与的一例PPH手术进行诊疗体会总结。
患者,男性,64岁,因排便时疼痛、出血,发现有内痔和球部脱垂半年,住院后行PPH手术。
手术前,患者进行肠管准备并在镜下观察肛门直肠病变。
手术中,引流管局部
麻醉,利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器,将痔核自肛门向上推至吻合器内并回缩,随后开启
吻合器,自肛门粘膜环处边缘顺时针吻和脱离肛管,同时通过对环内压力和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吻合器夹紧的痔核切缘在与肛管皮肤平行的黏膜层面上行进,使创口处于非常良好的
愈合状态。
手术后,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药物,并注意饮食、休息和清洗。
手术成功,手术时间约25分钟,出血少,术后肛门疼痛轻,无手术并发症,并于第
三天排便正常出院。
随访6个月,患者痊愈,无症状,无复发。
PPH手术在内痔和直肠脱垂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具有微创、快速、可靠的优点。
手术
操作过程中需对操作器具的放置和位置调整做出妥善安排,确保手术效果和安全。
同时,
术后的饮食调控和休息也为愈合提供了有效保障。
总之,PPH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内科
微创治疗技术。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临床应用体会 (附135报告) 【关键词】吻合器;粘膜环切术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于2000年被引进中国,开始投入临床应用。
我院2006年3月开始应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至2010年9月共实施13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5例,男77例,女58例;年龄33~62岁,平均47岁。
病史3~11年。
ⅲ度及以上痔124例,直肠粘膜脱垂9例,直肠前突2例。
就诊时突出的症状是便后痔核脱出于肛门外,需用手推方可还纳于直肠内,如有炎症水肿痔核嵌顿手推也不能还纳。
直肠前突主要表现为排便不畅。
患者一般都有肛周疼痛,大便带血,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2 方法:我们主要采用国产常州瑞索斯yg—34(32)一次性肛肠吻合器,3—0可吸收缝线。
术前准备同一般的肛门手术,术前2次清洁灌肠。
常规取截石位,在腰麻下进行手术。
肛门松弛后常规扩肛;将肛管扩张器插入肛管内,两边缝合固定。
在距齿状线上4—5cm处用7号丝线做一环形间断荷包缝合,如有痔核及直肠粘膜重度脱垂,可在其下方2cm处再做一环形缝合。
然后退出肛管扩张器内套管,置入吻合器钉头,头端通过环形荷包线进入到其缝合面的上端。
将预置荷包线收紧;旋紧吻合器尾端旋钮,用力闭合切割吻合手柄,切割吻合一步完成。
检查术野,在3、7、11点钟位用3—0可吸收缝线常规间断缝合加固。
在肛内塞入止痛栓及凡士林纱
条,结束手术。
一般情况术后观察5—7天没有出血可以出院。
3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28—37min,平均为31min.所有患者切下的直肠粘膜环全部完整,宽度在2—3cm.吻合口线在齿状线上方3cm左右,深度在粘膜下层,少部分带有浅肌层。
本组病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肛门疼痛,1例术后7天并发吻合口出血,予以缝扎处理后出血停止。
22例出现尿潴留,行导尿处理。
本组病例没有出现感染、直肠阴道瘘及感觉性肛门失禁的病例发生。
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原有症状基本消失,痔核消退,肛周圆滑,排便明显通畅,临床均达到治愈标准。
观察6—36个月无复发。
讨论
痔上粘膜环切术通过对痔上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有效治疗ⅲ、ⅳ度脱垂痔。
其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比较,pph手术和它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并没有切除痔组织,而是环形切除了痔上2—3cm宽的粘膜及粘膜下组织,恢复了脱垂肛垫的正常解剖关系;同时在痔的上方切断了痔动脉的血供使其逐渐萎缩,以此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直肠粘膜脱垂因pph手术直接切除了部分直肠粘膜,从而消除症状。
直肠前突是充分利用pph手术的两根环形荷包线之间的直肠粘膜呈不对等楔形切除,从而纠正直肠前突。
由于pph手术操作主要都是在齿状线以上进行,切割和吻合一次性完成,在具有丰富感觉神经末梢的肛管周围很少有伤口创面,故一般术后疼痛不甚明显。
由于pph手术在齿状线上操作,保留了肛垫及上皮组织,术后随访未发现患者有肛门狭窄发生。
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手术的微创性是一突出优点。
它不需要作任何切口,损伤小,肛管及肛门皮肤无开放性手术创面。
通过专用的吻合器,使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在非组织开放状态下完成,避免了手术分离造成的直肠粘膜组织的损伤及出血。
本组病例中仅1例继发性出血,大大低于传统手术。
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
同时由于术中保留了较完整的肛管上皮组织,亦即肛垫区分布着高度特化神经组织的肛管移行上皮,使肛管在术后具有良好的排便反射,保持了肛门功能的完整性,使患者排便通畅。
本组病例中,未发现有感染、肛门感觉性失禁及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对本组病例诊疗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我们认为痔上粘膜环切术在治疗重度痔、直肠粘膜脱垂及轻度直肠前突方面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