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雾天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5
河北平原冬季连续两次特强浓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索春男闫春旺张敏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利用2019年2月18—23日河北省国家站地面、高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温湿场、动力场及边界层特征等方面对2019年2月20日和2月21日清晨河北平原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 m的特强浓雾天气进行特征和成因分析。
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雾强度大,能见度低,持续时间短,午后能见度回升明显,主要以辐射雾为主;两次大雾发生在大尺度下沉运动背景下,高空环流形势稳定,中层风速小,地面处于高压前部,有利于冷空气南下造成河北平原大雾天气;大雾发生时温度场1 000 hPa以上具有弱逆温或等温特性,1 000 hPa与地面气温之差为3℃~6℃,表明200 m以下近地面存在强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边界层高度低,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湿度场具有“下湿上干”特点,“上干”高空无云,有利于晴空辐射降温,“下湿”有利于近地面空气达到饱和;雪后充足的水汽和辐射冷却造成了20日强浓雾的形成;而由于近地面强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形成了21日清晨的强浓雾过程。
关键词河北平原;特强浓雾;环流形势;温湿场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4DOI:10.19383/ki.nyzhyj.2020.04.031大雾是悬浮于近地层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 m的自然现象。
大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不利[1-2]。
有研究表明,大雾天气条件下,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出现重污染的比率呈增加趋势,因此对大雾天气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3]。
此外,大雾天气对农作物的萌芽、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4]。
连续性大雾发生时,日照时长和日照质量明显不足,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因此大雾研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5]。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大雾天气预报的研究,陈东辉等[6]利用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及大雾发生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和地面气象要素指标,为环渤海大雾预报提供了一定依据;郑宝枝等[7]利用当地多年资料给出了山东省滨州市大雾天气预报地面要素指标;蒋大凯等[8]对辽宁省进行区域性大雾天气分型,分析辽宁省各种区域性大雾的成因及要素演变特征,从中提取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流程。
西安咸阳机场近二十年大雾现象统计分析摘要:本文利用西安咸阳机场200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咸阳机场近20年大雾现象出现的时间规律、季节性特征,讨论大雾出现时的气象条件。
结果表明:大雾天气出现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从2001年到2020年,雾日出现次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雾现象可出现在任一月份,其中更多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月份,秋冬季节雾日出现日数为春夏季节出现日数的近4倍;秋冬季节大雾现象产生多是由于辐射冷却导致,春夏季有较多大雾现象伴随中等及强降水的发生而出现。
关键词:大雾;西安咸阳机场;二十年;特征分析1.引言雾是由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造成,它的出现能导致能见度不同程度的减小。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有关规定,单讲雾现象是指大雾(FG)。
本文中分析的雾现象同指大雾,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米。
通过对西安咸阳机场近20年雾现象出现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旨在得出大雾出现的时间规律及季节性特征,为西安咸阳机场雾现象预报及分析提供参考。
2.资料和方法选取2001-2020年西安咸阳机场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20年来雾日出现次数及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逐年雾日出现的日期及时段,由于雾现象与特定气象条件有明显相关[1,2],利用统计方法对西安咸阳机场近20年雾日的出现条件、特征规律进行分析讨论。
3.西安咸阳机场雾的特征分析3.1雾的时间变化特征3.1.1雾的年际变化特征2001-2020年,西安咸阳机场共出现雾日781日,图1为西安咸阳机场近20年雾现象的年际变化特征。
由图1可以看出:2001-2020年,雾现象出现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非常明显;从2001年到2020年,雾现象出现日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2006-2011年雾现象出现日数呈明显的幅度较大的下降趋势;雾现象出现日数最高值和次高值年分别为2003年、2006年,出现日数分别为82日、79日,雾现象出现日数最低值和次低值年分别为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日数相同),分别为6日、9日。
银川河东机场一次大雾过程分析研究利用气象台观测室人工观测记录以及自动观测系统的数据,对河东机场一次冬季典型性大雾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大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以及大气层结稳定性的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大雾发生前风向以静风为主发生阶段风向为偏南风,风速较小;大雾消亡阶段以偏北风为主,风速逐渐增大;大雾发生阶段,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有很好的负相关性且与温度露点差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大雾发生时,有明显的逆温层存在,低层大气处于层结稳定状态。
标签:大雾相对湿度能见度露点温度差逆温层银川机场0引言根据有关统计,国际民航事故原因分类中,气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占20%,仅次于机组差错。
而雾是由于气象原因导致航空事故的最大诱因,大雾中飞行员看不清跑道,易使飞机偏离跑道或过早过晚接地,从航空史资料看,空难事故多数拌有大雾天气,而浓雾会使航空港瘫痪。
可见,雾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特别是浓雾对飞机起降的危害极大。
目前国内对机场大雾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果。
全国各大机场都有关于雾的研究,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进行了一些统计工作,随着观测资料的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机场大雾的认识水平和预报水平。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机场雾的不同领域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李秀连[1]等对首都机场大雾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分析;冯彦华[2]等对白云机场大雾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做了统计分析;董爱民[3]在对咸阳机场雾的成因分析与预报分析相结合,得出了一些重要成果。
银川河东机场西距黄河2km,其东十几公里即为毛乌素沙漠,机场西边约50 km为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山脉西边为腾格里沙漠,北边为巴丹吉林沙漠。
机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特殊的地形地貌对机场所处的区域的天气气候有明显影响。
贺兰山对冷空气活动有阻挡作用。
而机场周围黄河和沙漠等不同地貌的分布,对机场地面风向和冬季辐射雾形成有显著影响。
根据银川机场气候志统计结果表明,秋冬季航班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大雾天气的影响。
图2 2013年1月16—31日500 hPa平均高度场
图3 2013年1月17日24: 00 500 hPa高度场3.2 温度场的特征
当地面气层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或者有逆温存在时,有利于水汽和空气中的尘埃聚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在近地面辐射冷却就容易形成大雾[2]。
通过分析温度场可以明显地看到逆温层的存在,日出过后地面增温,逆温层抬升脱离近地面,大雾开始消散。
一般情况下的气温递减率为γ=6.5 ℃·km-1,当γ>6.5 ℃·km-1时,大气层结变得不稳定,反之大气层结处于稳定。
选取北京市、武汉市、南京市、郑州市4个地区作为代表,分析1月以来的温度场特征。
4个城市1月3日-21日期间6: 00的垂直温度显示:北京市、郑州市两个偏北城市的温度廓线较为一致,在700~850 hPa时,大气层结较为。
沈阳桃仙机场一次大雾天气分析利用高空、地面探测资料以及云图和天气雷达资料对沈阳桃仙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大雾为辐射雾,因前期有低槽降水提供充沛水汽条件配合地面弱气压场,风速小风向多变,晴夜少云,近地面形成逆温的稳定性大气层结,这些都是利于大雾生成的有利条件。
随着近地面层增温打破逆温层,大雾消散。
对大雾生消的准确预报可为飞行指挥,机场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标签:辐射雾水汽稳定层结雾是指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由于雾中的水滴或冰晶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使得能见度明显减弱,对民用航空交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航空气象业务一般将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视程障碍现象定义为大雾。
探询大雾天气的预报思路,为预报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对大雾的准确预报也可为民航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性的科学依据。
1桃仙机场大雾的统计概况普查桃仙机场气候志可以看到,机场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大雾天气累年年平均日数为40.5天,全年各个时期均可出现。
其中冬季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夏季和春季,秋季出现次数最少。
冬季平均日数为13.3天;夏季平均日数为10.5天;春季平均日数为8.8天;秋季平均日数为8.0天。
各月中,12月和7月份最多,平均日数分别为6.3天和6.0天;其次为11月、1月和3月份,平均日数分别为4.8天、4.3天和4.3天。
根据桃仙机场观测记录可见,大雾一般出现在早晨04时至上午11时之前,冬季大雾一般出现在06时到10时,能见度低于500米以下的大雾多发生于04时-07时。
2 2014年11月21日大雾天气实况2014年11月20日入夜后桃仙机场能见度维持在2-3公里,到了21日02时09分本场能见度由1400米逐渐降低至600米,并且有持续下降趋势,到了03时27分能见度进一步降低至300米左右,此时已经严重影响飞机的起降安全。
05时21分降至100米,期间最低能见度仅有50米。
桃仙机场已经对外发布了机场关闭信息。
满洲里市大雾天气特征分析及航空气象保障对策满洲里市大雾天气特征分析及航空气象保障对策一、引言满洲里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边境城市,位于我国东北部,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独特。
该地区常年多雾,尤其是大雾天气频繁出现,给航空运输带来了严重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对满洲里市大雾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航空气象保障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二、满洲里市大雾天气特征分析1. 天气特点满洲里市地处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多数地区年均降水量偏低。
由于地处边境,该地区在寒冷季节大气层结稳定,加上湿度较低,成为大雾频发地区。
2. 形成原因满洲里市大雾主要是由于日夜温差较大、地表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湿度较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此外,大气层结稳定也是大雾形成的重要原因。
冬季,地表低温,大气层结稳定,水汽不易上升,容易凝结成雾。
3. 影响因素满洲里市大雾的形成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包括地理位置的特点、地形的影响、湖泊和河流的存在、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变化等。
多山且开阔的平原地势使得冷暖空气流动频繁,加剧了大雾的形成。
三、航空气象保障对策1. 加强科学研究针对满洲里市的大雾天气特征,气象部门应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大雾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观测和实验,提高大雾的预测准确性和精度,为航空运输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2. 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满洲里市大雾的监测体系,提高对大雾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力。
利用现代化的气象设备和技术手段,加强对大雾的观测和记录,及时发布警报,向航空运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3. 快速应对措施航空公司应制定应对大雾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信息通讯网络,及时与恶劣天气下的航空器保持联系,确保航空器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及时调整航班计划。
同时,加强航班调度、机组培训、飞行器维护等环节的管理,提高航班的安全保障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满洲里市大雾天气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跨国航班的共同挑战。
ECOLOGY区域治理秋冬季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李刚摘要:秋冬季雾霾已成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以来的一大难题,其成因包括多方面原因,治理和应对也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整合。
根据xx省天文台的监测数据,对雾霾气候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收集了其他数据。
分析自2013年以来众多地区雾霾天气高发的原因,结合相关地形特征,探讨了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雾霾天气;秋冬季;成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Q93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1-0114-0001自198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我国各地区的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这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污染物质,特别是小颗粒物的排放量增加,例如PM2.5、PM10等颗粒,会导致空气中悬浮着大量难以及时降解、吸收的物质,这可能会随人体的呼吸而混入人体体内[1]。
同时,随着人们对雾霾自然灾害越来越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大气中不稳定的气象条件、高湿度、环流风等是秋季和冬季污染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2]。
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1)大范围雾霾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在东亚地区,每当冬季到来,阿留申低压这种副极地气旋便能够对区域气候产生很大影响,也能够对北半球产生半永久性大气活动。
在雾霾等季节性天气成因上,往往与阿留申低压等天气因素的强度和位置有很大关联,我国位于东亚地区,在秋冬季节一般会出现阿留申低压偏南偏西的气候,且强度变化较大,在强度深厚时会充分发挥冷性低压的影响,给我国的东南、华南等区域带来冷空气势力,这也是冷季到来、气温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3]。
由阿留申低压导致的前期气温很容易造成近地面的逆温区,这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2)环流特征。
秋冬季持续性、频次高的雾霾天气一般在特定条件、大尺度环流的状况下更高发。
导致我国雾霾天气的环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纬向型、中阻塞型和南支槽型,在冷空气来临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10)京疆高速米东区路段冬季浓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阿不都沙拉木·阿扎提,黎莹晖*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气象局,新疆乌鲁木齐 831400摘要 利用2013—2014年京疆高速米东区路段浓雾及气象资料,分析了造成京疆高速米东区路段浓雾特征,并通过气象要素特征分析,探讨了形成浓雾的气象成因。
结果表明:京疆高速米东区路段浓雾主要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从大雾的发生时段来看,一般生成于后半夜或清晨,日出前最浓。
多发时段一般为22:00至翌日08:00。
当相对湿度保持在90%~100%之间,温度为-15~0 ℃,风速为0~5 m/s,大雾的发生概率最高,即相对湿度越高、温度露点差越低、风速越小,低能见度状况的发生率就越高。
在具体针对各类气象要素和能见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因素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米东区;冬季;高速公路;大雾气候特征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163-03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生活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而随之产生的高速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气象状况会对高速交通安全产生尤为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当出现大雾天气时,因能见度较低而影响交通安全,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以米东区为例,2006年11月29日10:00,京疆高速公路阜康至米泉间路段发生多车连环追尾,造成2名货车司机当场身亡,5人受伤,至少17辆车不同程度受损毁。
2009年11月26日10:50左右,乌奎高速公路乌奎连接线路段,因雾天引发多车连环追尾或剐蹭,一辆油罐车被后车追尾造成载罐原油泄漏,所幸未有人员伤亡。
2013年11月18日凌晨,受团雾影响,京疆高等级公路上沙河立交处连发3起交通事故,前后9辆车追尾,1名驾驶员当场身亡,1人重伤,4人轻伤。
2017年1月5日11:00,受大雾天气影响,吐乌大高速公路发生多车追尾,一辆运送32 t沥青的罐车被撞破裂起火,事故造成1名司机受伤。
河池机场冬季一次连续性大雾天气分析河池机场作为广西东部地区的重要民用机场,几乎每个季节都会遭遇连续性大雾天气的困扰。
尤其是冬季,在寒潮和地势条件的影响下,雾情出现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极其广泛。
本文分析了河池机场冬季一次连续性大雾天气的成因和影响,并探索了应对措施。
一、成因分析1. 大气稳定层结。
当地地形条件复杂,属于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区容易形成温暖湿润的暖气团,而周围的冷空气团对流有限,难以扩散,两者叠加形成稳定的温度逆变层结构。
这样一种结构将大气物理量的垂直变化限制在一个薄而稳定的空间范围内,常常引发大雾天气。
2. 地面条件。
河池机场地处广东、广西和贵州的交界处,气候湿润,冬季雨雾多,地表水汽充足,地表面的温度和潮湿程度十分重要。
当地丘陵地貌相对平缓的平原区域,水汽比较充足,地面散水性能较差,地表温度高,夜晚凝结水汽形成的雾气容易维持,也容易扩散。
3. 外部环境。
冬季湿度高,天空多云覆盖,太阳光较弱,当有稳定的冷空气从北方向南推进时,容易在地面暖气团与冷空气相遇时产生大量水汽,形成不稳定的大雾天气。
促进因素还包括高空风向和强度,以及周边天气系统的影响。
二、影响分析1. 航班受影响。
大雾天气是机场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河池机场往往需要暂停或取消大量航班。
这不仅对飞行公司造成损失,同时也给旅客带来不便(如误机、改签等)。
2. 地面运输受阻。
大雾天气会降低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公路、铁路等地面运输也会受到影响。
在发生车辆堵塞、路面结冰和雪灾等情况下,紧急救援车辆的到达也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3. 经济损失较大。
大雾天气对当地交通、航空、物流、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消耗资源和财富。
例如,航空公司需要支付极高的滞留费用,旅游行业则因为游客的不安和行程延误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三、应对措施河池机场应对大雾天气,需要在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1. 加强天气预警。
利用目前先进的气象技术,尽早探测并预测大雾天气,及时发布警报和提醒,加强与机场和相关业务和社区居民的协调和信息共享。
克拉玛依机场冬季大雾的特征分析及其对航班的影响作者:李秀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2期摘要:大雾直接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是影响航空安全的复杂天气之一。
本文首先利用克拉玛依机场2009-2013年的冬季大雾气候观测相关资料,结合短期天气预报原理知识对克拉玛依机场的冬季大雾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冬季大雾对机场航班产生的极其严重的影响,并给出了可行性的应对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机场;冬季大雾;特征分析;航班;影响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2-0230-01大雾又称浓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而使水平能见度变坏小于1公里的一种天气现象。
雾的下界是地面,上层伸展的高度变化很大,低的不足2米,高的可达数几百米甚至1千米。
所以大雾天气不仅影响水平能见度同时也影响垂直能见度。
大雾直接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是影响航空安全的复杂天气之一。
据相关资料统计,由于天气因素而造成航班延误频率占总延误频率的70%以上,而这些天气因素中又以大雾天气现象最多。
为了保障航班正常安全运行,预报出雾生雾消的准确时间是机场气象人员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克拉玛依机场大雾天气在冬季发生的概率较高,其对克拉玛依机场航空飞行安全以及民航经济效益均带来严重的危害。
对于克拉玛依场而言,由于其地理位置、导航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其对航班的起飞以及降落的气象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发生主导能见度低于800m且主降方向跑道视程低于550m的大雾天气便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能见度极其差的时候将无法进行滑行,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利用克拉玛依机场2009-2013年的冬季大雾气候观测相关资料,对克拉玛依机场的冬季大雾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掌握克拉玛依场冬季大雾天气发生的规律,并阐述了其对航班所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克拉玛依机场大雾天气的预报预警以及机场应对复杂天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莱芜大雾气候特征分析摘要:利用2011~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莱芜雾的气候特征,研究发现:冬季出现雾的次数最多,秋季次之,春夏最少;雾日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雾的年际变化明显;地面风速≤3 m/s、温度露点差≤2℃、相对湿度≥80%、近地面层有逆温层有利于雾的形成。
关键词:雾;气候特征;环流形势;预报指标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莱芜城市的发展,城市和工厂、汽车排放到空中的污染物增多,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雾天因能见度差,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研究莱芜地区雾的气候特征,找出大雾天气的变化规律,对提高雾的预报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对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利用2011~2015年莱芜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莱芜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
统计时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24小时内只要出现大雾则记为一个雾日,跨20时的则记为两个雾日。
2 大雾气候特征分析2.1年际变化特征2011~2015年莱芜共出现大雾44d,年平均雾日8.8d。
出现大雾最少的年份是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d。
从2014年开始,大雾日数出现明显增多趋势,达到12d,2015年最多为21d。
2.2季节分布特征莱芜的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大雾主要集中在冬季,为23d,占全年雾日的52.3%,秋季次多,为14d,占全年雾日的31.8%,夏季最少,为3d,占全年雾日的6.8%,春季次少,为4d,占全年雾日的9.1%。
图1 莱芜大雾日数各月分布2.3月际分布特征从各月分布来看,11月、12月和2月雾日最多,1月次多,4月、5月、9月最少,6月和8月没有出现大雾。
3d以上连续性大雾则集中在每年的11~12月。
2.4日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内陆的雾多为辐射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日出前达到最强,日出后逐渐消散。
浦东机场2021年12月22日大雾天气过程分析摘要:利用机场观测报文、卫星云图和MICAPS等气象资料,对2021年12月22日浦东机场出现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大雾天气出现时的天气形势和地面风场,结果表明大雾发生时上海地区地面处于弱气压场控制,高空三层为西北或偏北气流控制,上海北部浅层有辐合带存在且随时间推移向南压过浦东机场。
本次大雾天气过程中,前期以部分雾为主,辐射雾的特点更显著一些,后期能见度迅速下降,更具平流雾的特点。
关键词:浦东机场;辐射雾;平流雾;预报经验0引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市东部,依海建造,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秋冬季节多发低云低能见度天气。
2021年12月22日早晨,浦东机场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本次大雾出现在航班的早高峰时段,对航班的正常率造成了较大影响。
本文在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回顾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地面系统及上游雾区对浦东机场能见度的影响,结合天气分析和预报思路,对此次服务保障过程进行总结。
1天气过程综述12月21日白天最高温度达到16℃(当日13:30-15:30),露点温度只有1℃,相对湿度低至30%左右。
夜间温度迅速降低,22日凌晨02时温度已降至5℃,相对湿度高于95%。
22日04:30机场四条跑道RVR都降到了2000米以下,主导能见度也降至2500米,并出现部分雾。
07:00浦东机场出现大雾,能见度为700米,RVR最低为600米。
07:43浦东机场的能见度迎来剧烈下降,能见度在短短十几分钟内骤降至100米,RVR也同样下降并维持在100米。
直到09:30,能见度才抬升到600米,此时各跑道RVR仍维持在150-550米,此时浦东机场气温已上升至10℃。
10:00以后浦东机场能见度及RVR终于抬升并稳定到标准以上,本次大雾过程彻底结束。
2天气过程分析在21日12:00UTC的地面图(图1)上,长三角地区处于弱气压场控制,地面风场很弱,相对湿度也比较小,地面回暖。
冬季大雾天气分析
雾是大量的大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致使能见度减小的现象。
按其浓度分为浓雾和轻雾两种,浓雾雾滴浓度、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O米;轻雾雾滴的密度比浓雾小,水平能见度大子1 千米,小于10千米。
雾与低云同样不利于飞行,不仅使云高近于零,而且在有浓雾时,能见度也近于零。
云雾同样均为极细微水滴所组成,在结冰温度以下时,亦可为冰晶所组成。
其水点为雨滴的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
云雾之分在于云贴近地面即为雾,雾离地面即为云。
雾主要分为气团雾和锋面雾等。
雾是一种接地的云,分三种类型:
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
辐射雾(radiation fog)是因地面辐射冷却所造成的雾。
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成雾。
一般发生在晴朗无云有微风水汽较充沛的夜间。
日出前雾最浓。
日出后随地面气温上升而逐渐消散。
平流雾(advection fog)是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
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范围大,雾较浓,厚度较大,有时可达几百米。
上坡雾(up-slope fog)是湿润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时,因绝热膨胀冷却而形成的雾。
其中辐射雾是比较系统化的天气现象,对于航班影响比较大大,但是有规律性,比较好预测。
12月14日,上海大雾
METAR ZSSS 140430Z 27002MPS 0900 R36/0900N FG OVC006 09/07 Q1022 NOSIG =
12月15日,南昌大雾
12月25日,天津大雾
您查询的是ZSJN航站的实况报文分解资料
观测时间(GMT)风
向
风
速
有效
能见
度
跑道视
程
天气
现象1
天气现
象2
低云
状
低云云
底高度
气温
露点
温度
海面气
压(hPa)
200701040500 340 01 0800 1000 FZFG 多云016 -04 -04 1031 200701040443 000 00 0800 1000 FZFG 多云020 -04 -04 1031 200701040413 280 01 0600 0600 FZFG 多云020 -04 -04 1032 200701040400 300 02 0400 0400 FZFG 阴天013 -04 -05 1033 200701040300 290 01 0200 0100 FZFG VV 010 -04 -05 1033 200701040200 000 00 0050 M0050 FZFG VV 003 -05 -05 1034 200701040100 090 01 0050 0025 FZFG VV 003 -05 -06 1033 200701040000 100 01 0050 0025 FZFG VV 003 -05 -06 1032 200701032300 000 00 0050 0125 FZFG VV 003 -05 -06 1032 200701032200 040 01 0050 //// FZFG VV 003 -06 -06 1032 200701032100 020 01 0050 0050 FZFG VV 003 -06 -06 1032 200701031600 000 00 0100 0125 FZFG VV 004 -05 -05 1034 200701031500 000 00 0100 0150 FZFG VV 004 -05 -05 1034 200701031400 080 01 0100 0150 FZFG VV 004 -04 -05 1033 200701031300 000 00 0150 0200 FZFG VV 005 -04 -05 1033 200701031200 050 02 0150 0200 FZFG VV 005 -04 -05 1033 200701031100 030 02 0300 0500 FZFG VV 010 -04 -05 1033 200701031044 020 02 0600 0600 FZFG 碧空-04 -05 1033 200701031000 070 01 1000 1400 轻雾阴天020 -04 -04 1033 200701030900 050 01 1400 1600 轻雾阴天020 -03 -04 1033
大雾天气要提前作好预报工作
预先监控:
签派员每次接班,注意查看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尤其关注冷锋天气,对比所飞机场的温度与露点。
必要时,通过电话询问气象部门,或者与塔台直接联系,了解起降情况。
确定时间:
发生大雾情况,通过自身的分析,气象部门,管制部门的了解确认,预报天气好转时间,冷锋过境天气好转,计算冷锋速度,到达机场时间。
一般大雾在午后逐渐好转,掌握好起飞时间。
采取措施:
影响面积较广,时间较长的适当的取消航班。
可以考虑,次日补班或加降。
合理调配,确定延误时间后调整航班时刻,
注意航班信息通报的准确性,及时向各部门确认航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