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骨肿瘤病人的护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十八章骨肿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分类和病理1.分类(1)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
(2)成骨性、软骨性、纤维性等。
(3)良性、恶性、临界瘤。
2.病理——G、T、M。
G——肿瘤性质:G0为良性,G1为低度恶性,G2为高度恶性。
T——肿瘤范围:T0为囊内,T1为间室内,T2为间室外。
M——转移:M0无转移,M1有转移。
(二)临床表现1.疼痛和压痛良性——不明显,边界清楚。
恶性——较轻-显著-剧烈疼痛。
2.肿块和肿胀良性——局部肿块,质硬,而肿胀不明显。
恶性——肿块,常在长管状骨干骺端肿胀明显,皮肤发热,局部表浅静脉怒张,表明肿瘤血管丰富。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近关节——关节功能障碍。
近大血管神经——压迫血管神经。
脊柱肿瘤压迫脊髓——截瘫。
4.病理性骨折和脱位骨干——病理骨折。
骨端——关节骨破坏——关节脱位。
5.转移表现(三)辅助检查(1)X线——重要!1)骨肿瘤基本改变:骨质破坏或吸收,有些表现为骨沉积,称为反应骨。
这种肿瘤细胞产生类骨,称为肿瘤骨。
2)骨膜反应——肿瘤刺激骨膜产生【特别重要!】若骨膜被肿瘤掀起,在骨膜下产生三角形新骨,称为Codman三角——骨肉瘤。
若骨膜掀起为阶段性或成层状,形成的骨沉积,X线出现“葱皮样”改变——尤文肉瘤。
若骨肿瘤生长迅速,长出骨皮质,伴有血管长入。
自骨皮质向外放射,肿瘤骨与反应骨呈“日光射线”影像。
【小结】骨肿瘤特征性X线表述3)病理性骨折。
4)恶性骨肿瘤常规拍胸片——肺转移?2.实验室检查骨组织迅速破坏时,血钙增高;成骨性肿瘤如骨肉瘤——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男性酸性磷酸酶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
(四)治疗原则1.良性:手术切除。
2.恶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力争既切除肿瘤又保全肢体。
(五)护理措施1.术前下肢手术——术前2周开始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术前3日开始备皮;骶尾部手术——术前3日开始服肠道抗菌药,术前日晚和术日晨清洁灌肠。
2.术后注意:术后3日疼痛不减,反而加重,体温增高,血中性粒细胞增多——感染可能性极大。
徐州医学院
教案
讲授章节
第四十九章骨肿瘤病人护理
授课专业护理学授课班级13级本科及华方授课日期2015年4月教学时数3学时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1.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3.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1.掌握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
2.掌握骨肿瘤的护理要点。
★
3.熟悉骨肿瘤的诊断要点。
4.熟悉骨肿瘤的处理原则。
5.了解骨肿瘤的病理分类、外科分期。
教学重点
1.骨肿瘤的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
1.骨肿瘤的病理、分类、临床表现
板书、版图或多媒体课件图文的设计(可添加附页)
第四十九章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一、师生互动环节
1.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向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病例手术录像图片探讨骨肿瘤人工关节手术等的护理要点。
3.如何对骨巨细胞肿瘤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二、教学中的创新点
1.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通过复习骨关节解剖生理概要,帮助同学理解骨肿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2.采用专业英语词汇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骨巨细胞瘤(osteoclast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
3.指导学生自学方面
(1)《外科学》本科统编教材:自学骨肿瘤的内容,增加学生对骨肿瘤的了解。
4.介绍学科进展内容
骨肿瘤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进展;骨肿瘤的化疗方案。
教具或课件、或实验器材、或见习病例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
1.截肢术后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2.简述骨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
3.三种临床常见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如何区别?
课堂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
教学目标、内容概要介绍5′
1.骨肿瘤的病理及分类、病因、外科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检查10′2.骨肿瘤的处理原则5′
3.骨肿瘤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15′
4.常见骨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要点15′
5.骨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5′
6.小结5′
集体备课纪要
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符合大纲要求。
教后小结
任课教师汤先萍
教务处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