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36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基础知识与应用修辞手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后补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
”一句中“善于用童话”和“解释”依次是定语、谓语。
那个穿裙子的美女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这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两个句子都是并列复句。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使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B.“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犀牛的体型庞大。
要想搬动它,普通的大力士上来十个八个根本不行,非得动用起重机不可。
B.“ 樱花”的“樱”是个形声字。
C.寒假期间,我看了一些精彩的影片,有《美女与野兽》《钢铁侠3》《爱乐之城》等。
D.阳春三月,旅游旺季,瘦西湖每天都有不下两万的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
4. 下列诗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2023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修辞手法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2.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A.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B.反复——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
(张晓风《到山中去》)C.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
(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D.拟人——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
(梁实秋《雅舍小品》)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D.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4.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B.“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反复、拟人)C.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
(拟人)D.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比喻)5.下列哪一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你的风筝轴。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6.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修辞手法知识讲解一、初中阶段应掌握的修辞比喻、借代、拟人、对偶、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语、引用、设问、反问、顶真、通感、互文、双关二、初中生应掌握的程度1、明确各种修辞的概念并学会判别2、熟练使用各种修辞3、结合语境,分析修辞的作用三、各类修辞(一)比喻1、定义: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2、作用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
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3、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4、句子赏析(1)明喻:本体+喻词(像、如等)+喻体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小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暗喻:本体+喻词(是、成等)+喻体例: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3)借喻: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粒粒珍珠。
5、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二)借代1、定义: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通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答案】(1)这个比喻较为恰切。
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2)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撤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考查。
这里把人生比作攀高塔,符合人的生活体验,越到高处见得风景就越多。
(2)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
比喻的关键点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比如这里把那些脑力劳动者比喻成挖掘坑道的人。
是因为二者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得很深入。
本题中的三种人分别是脑力劳动者,军事、政治家,一线的技术工人等。
【点评】常见的修辞种类较多,这里是对比喻修辞方法的考查。
比喻修辞判定标准一个是要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同时要搞清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不能单纯地看有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再有就是要分清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区别。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
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2023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其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中考复习专题——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下面四个句子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师傅日复一日的打磨调试,尘封了上百年的老钟表摧枯拉朽,重放光彩。
我觉得钟表修复师们就是一群刀尖上的舞者!B.乾隆帝放置诗稿的木箱刷过120多层漆,每一层的质地和颜色无从知晓,漆器工却能殚精竭虑将它成功修复,堪称奇迹。
C.无论是青铜匠、摹画工还是木器工,他们都如同神医,用回春妙手让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国宝重见天日,将千年文化延续下来。
D.人们往往只看到精美绝伦的展品,却不知修复之难,而文物修复师的成功恰恰在于无痕。
向“择一事,终一生”的默默奉献者致敬!3.根据所学诗文判断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组是()A.斗折蛇行/无风水面琉璃滑B.明月来相照/我寄愁心与明月C.名之者谁/问君何能尔D.万里赴戎机/春蚕到死丝方尽4.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B.秋天到了,大山中枯黄的落叶在空中飞舞,就像下了鹅毛大雪一样。
C.学校足球队的的队员们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
D.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5.下列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C.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D.梦想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让我们勇敢拼搏,不断挑战,充满希望。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
B.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复习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复习 ?一、复习重点1、正确辨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照、频频、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有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详细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照要求采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洁、连接、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有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剖析看,最近几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察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别选择题,包含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别。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辟认识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色,特别注意差别清楚简单混杂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差别,排比与频频的差别等。
②有对各样修辞作用的理解、剖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样修辞的实质特色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联合句意进行理解,不单要剖析修辞对描绘对象的表现成效,还要领会出作者珠思想、企图。
有的还要联合课文内容去掌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质运用题(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此中主观题愈来愈遇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供给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修业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第1 页拟人、夸张、排比、频频、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第一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重点。
1、比喻:依据事物的相像点,用详细的、浅易、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高深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详细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用浅易常有的事物对高深生疏事物讲解、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型特色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仿佛、如、宛(犹)如、好似、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看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绘人的词来描绘物。
作用:使详细事物人品化,语言生动形象。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掌握修辞,不仅能帮助大家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轻松解答关于诗歌鉴赏和阅读等的题型,提高成绩。
所以,对于中学阶段常考的八种修辞大家务必要掌握清楚。
眼看各种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大家得到该拿的分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多,记得查收!顺便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小伙伴~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定义】: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一种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思考,答案紧跟在问题之后。
【各个专项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手法(-)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反复/比照:突出强调夸张:情感更加强烈(-)表现手法(诗歌特有)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虚写实)联想想象;双关;借代;对偶;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三)抒情方式宜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注释:景是什么?情是什么?物是什么?志是什么?请进一步说明。
二、内容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边塞诗忧国忧民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其他三、结构首联(1-2句)1.交代了……(天气、气候、季节、时间、地点).总领全诗2.与标题、尾联相呼应.(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颔联/颈联1.交代了……. “xx”字词……2.修辞/表现手法.承上启下/过渡句/承接了前面的……,引出了下文的…… 尾联1.总结全诗.升华中心感情2.与标题和前诗相呼应.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四、情感.送别诗:依依不舍的伤感;劝慰鼓励;离愁别怨1.思乡诗:思乡思人;思而不能归的无奈、惆怅.爱国诗:想要建功立业的决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2.边塞诗: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描写;对艰苦作战的士兵的同情;对腐败官员的批判;战士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对边塞奇异、瑰丽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忧国忧民诗:对辛苦百姓的同情/怜惘;对百姓生活的关切3.怀古诗:怀古鉴今;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喜爱4.其他:就题论题五、题型1.炼字类(词)本义;文义;修辞和感情;【不能换,假设换掉,那么……】2.画面描绘类抓意向(人/事/物/景);串成一句话;总说描绘了一幅……图3.句子/表现手法赏析类手法+内容+结+情4.名句赏析类该句的道理+具体生活实际+你要怎么做5.首联/颔联/颈联请慎重,可能要考虑结构层面的作用6.全诗?请慎重,可能每一句诗都要思考有无答分点记叙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标题考点(1)文章标题的作用一一A.点明文章中心……B.设置了悬念……C.以XX为线索,利于展开故事情节(标题如果是物)D.用XX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标题如果是物)(2)文章标题的含义一一A.深层含义(感情);B.浅层含义(顾名思义)二、词语考点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专题四修辞与仿写续写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1.概念修辞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运用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修辞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2)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美化语言的水平;(3)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3.修辞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二、初中阶段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1)概念: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明喻:说甲像乙,也就是本体像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岀现。
能明显地看出是比喻。
比喻词:像、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句】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作用:化平淡为主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技巧总结】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像”表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猜测、估计)(3)伟大的祖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谩的童年。
(“仿佛”表想象)2.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即修辞格,它是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调整上。
它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必须用得恰当、贴切,否则将有损句子乃至文章的表情达意。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于对于基础类型的修辞方法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主要类型有: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排比)B.“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引用)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拟人)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比喻)E.“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F.“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G.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H.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1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拟人、反复、排比)I.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张,强调了瓜的特征,突出了瓜的香甜)J.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一)比喻1.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二)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