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语录(一)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23
高考作文素材---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归纳总结《论语》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2.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有了过错却不知道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弘扬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格要求自己而少责怪别人,就能远离怨恨)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贪快则不能成功,贪图小利则成就不了大事)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没有信用,不知道这样可以吗?)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天气寒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8.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江水就像这样,昼夜不停)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教他了)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孟子》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心中有仁德,心中有礼义。
仁德的人懂得爱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
关爱别人的人别人才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才尊敬他)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大的地方,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一个人淫乱,贫贱不能使一个人改变节操,威严武力不能使一个人屈服,这就是大丈夫)《老子》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是因为比别人力量大,战胜自己才是强者)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决问题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一定从容易开始,天下大事一定从小事做起)。
先秦七子名言(孔、孟、荀、老、庄、韩、墨)先秦诸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名言一、孔子名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屋檐人家?学习库学习网收集整理二、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如下: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6.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11. 子曰:“君子和而不流。
”
1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国君)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立足于社会,也帮助别人一同立足;自己想万事通达,也帮助别人一起通达。
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执政者)自己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民众也会自觉地遵行;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强制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同流合污却不能和谐共处。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礼在用时,以和为贵。
先王为政之道,以此为美,无论小事大事都照此去做。
如果‘和为贵’理解得有所偏离,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
”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勉、慈惠。
恭敬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受人信任(一说: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用人。
先秦诸子名言名句选读整理1.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先秦诸子选读名句汇总如下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4、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老子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庄子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1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18、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25、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26、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2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武28、严家无悍勇,慈母有败子。
——韩非子29、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30、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
2.先秦诸子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先秦诸子经典名句
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先秦诸子语录(一)先秦诸子语录(一)学习目的: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学习重点: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学习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
阅读提示:实词:常用生词:《论语》:罔殆处去《大学》:齐格物《中庸》:审篤措《老子》:恶伐衿敝词类活用:《大学》:明明德厚薄《荀子》:物畜多之大天《老子》:故长一词多义:《论语》:恶《荀子》:物《中庸》:知通假字:《荀子》:错人虚词:《论语》:而焉《大学》:其《中庸》:之《老子》:于特殊句式:《大学》:未之有也。
难句翻译:《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代想要使天下人都能发扬自己天赋美德的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老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自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其根本紊乱而末节想治好,是不可能的。
应该重视的反而轻视,应该轻视的反而重视,没有过这样的事。
《中庸》:及其知之一也:到了懂得的时候,那效果是同样的。
及其成功一也:到了成功的时候,那结果是同样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喜好学问近乎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接近勇敢。
《荀子》: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空想役使万物,哪如治理万物使它不失掉自己的作用,指望物类的自然发生,哪如掌握物类生长的规律帮助它成长,赏析提示:1.思想内涵:诸子散文充满智慧、经验、哲理,富含人文精神。
是提高现代人素质,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可贵借鉴。
《论语。
为政》:孔子认为,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罔无所得;只苦思冥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危殆,神思不安。
孔子指出求知的重要条件,是学思结合,只从单方面去做,是不会作好学问的。
今之求知者,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者皆有,遵从孔子如上教导,能使求知达到高境界。
孔子说: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智者。
因为只有承认自己有不尽知的,才不至于自欺欺人,才能学无止境。
孔子名句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先秦诸子语录•论语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背景,教材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变化急剧”。
这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类社会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在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但是按照这种理论,先秦诸子百家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只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时代的思想,今天早已超越,而且还应该受到批判。
所以教材说“有些见解因受历史的局限而带有明显的封建印记”(p1),“从总体上讲,老子的哲学思想带有唯心色彩”(p5),“有论者以为,老子是以退为进,从利己主义的立场来对待辩证法”(p6),“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p47),“孔子(关于世界大同)的这一理想固然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想改变现实的意愿,但在小生产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这种理想,实属无法实现的乌托邦”(p47),墨子倡导“兼爱”,“这反映了当时一般劳动人民和小生产者改善生活的愿望。
动机可嘉,但却不切合当时的社会实际”(p48),庄子“对一切功名的绝对否定也会导引人们消极避世,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p16)……这样的评价,显然不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所以有必要换一种历史的眼光。
我注意到“轴心时代”的说法是一种更好的理论视角。
一“轴心时代”(又译作“枢轴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这本书中提出的。
他注意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即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600年间,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赛亚第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个时代可以称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
先秦诸子语录(一)离骚1)颛顼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
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
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2)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
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
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
3)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忆往昔,我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
那时节啊,花椒与桂树层层相间,哪里只是蕙草与白芷散发芳芬?哦!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他们遵循着正道,向着光明迈进。
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结果使自己走向困境。
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他们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而不思反省。
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驾将要覆倾!急匆匆,我为王朝的复兴前后奔波,希望跟上前代明王的脚印。
君主啊,你不能体察我的一片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雷霆。
我明明知道直谏忠会招灾惹祸,但我怎么能看着祖国沉沦!我敢手指苍天让它给我作证,我对你完全是一片忠心!。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4)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我希望他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获的那一天。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