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第十章-复混肥料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50
复混肥料第一节复混肥料概述一、复混肥料的定义复合肥料:氮、磷、钾三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制成的产品。
混合肥料:氮、磷、钾三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物理混合方法制成的产品。
复混肥料:氮、磷、钾三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或)物理加工制成的产品。
复混肥料按其施用功能可分二类:通用型(或称广谱型)和专用型复混肥料。
通用型复混肥料,适用的地域及作物的范围比较广阔,但其中某一种或两种有效养分可能富裕过剩,造成浪费;而另外的有效养分又可能不足,成为作物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
专用型复混肥料仅适用于某一地域的某种作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某特定的土壤、作物上施用该作物专用复混肥,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如麦类、稻类、黍类、豆类、瓜类、菜类、果类、烟叶类等。
在类与类之间有一定的专一性,在同类之间又有一定的通用性。
将除草、抗病虫害之农药及激素,或将稀土元素、腐殖酸、生物菌,科学地添加到复混肥中,或将磁性载体于复混肥中使其磁化,让复混肥料成为具有“肥”与“除草”、“杀虫”,或“生化”,或“磁性”等功能的结合。
这类产品很受用户欢迎,社会效益提高。
复混肥料按其物理状态(剂型)可分为固体复混肥料和流体(液体)复混肥料两大类。
根据加工方法和物性的不同,固体复混肥料又可分为粒状复混肥料和粉状复混肥料,而流体复混肥料则可分为清液复混肥料和悬浮液复混肥料。
世界上使用粒状复混肥料、流体复混肥料的国家很多。
因此,对这类肥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得到重视和较大发展。
固体粒状复混肥料,在中国按其氮、磷、钾总养分含量浓度分为三类: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复混肥料宜于长途运输。
它主要由高浓度基础肥料(尿素、磷铵、硝酸磷肥、重钙、氯化铵、氯化钾)配制而成,缺少Ca、Mg、S等(处重钙外)中、微量元素。
长期单一使用,土壤团粒结构和肥力会遭到破坏;补施或配施Ca、Mg、S等其他肥料,又繁化施肥手续。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土壤肥料学》第11讲第十、十一章有机肥料、复合肥料一、有机肥料•概述•主要有机肥品种•合理施用有机肥(一)有机肥料定义•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之统称。
1 有机肥料的种类和数量种类•粪尿类、堆沤肥类、绿肥、泥炭、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大约有14类,100多种。
数量•我国每年有机肥料的总产量约18 -24 亿t,折合氮磷钾养分:1678万t,相当于我国每年化肥养分量的三分之一。
2 有机肥特点以有机质为主,如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激素及腐殖酸等,同时含有氮磷、钾、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等各种矿质养分,是一种完全肥料。
3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
¾有机肥料的分解是通过矿化作用,将迟效性的养分逐步释放出来,供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¾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¾通过提供有机碳源,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¾由动物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活性酶和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进入土壤后可大大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
(3)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多个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料对农作物有良好的增产作用。
•例:施用有机肥料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¾可提高小麦、玉米中蛋白质、氨基酸、面筋的含量¾降低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¾提高大豆中粗脂肪,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4)提供土壤容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 有机肥料的发展趋势(1)传统有机肥料的使用呈萎缩的趋势!!•原因: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难以供给人口众多的食品需求•制作和使用有机肥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2)商品化,将有机肥料加工转化为商品有机肥。
特点:•价格相对于化肥(等效养分)便宜•施用较为方便•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方面有优势(3)绿肥沼气肥在未来农业生产中也有一定潜力,值得发展与推广。
一、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复混肥料:含有N、P、K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枸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能被土壤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逐渐溶解为作物吸收,肥效慢。
土壤吸附:指土壤吸收保持气态、液态和固态养分物质的能力,即分子和离子或原子在固相表面富集的过程。
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负吸附。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包括孔隙)中干燥土粒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单位是g/cm3。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又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可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土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性状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中没有被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
土壤保肥性:指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其大小受土壤对植物养分的多种作用:分子吸附、化学固定、离子交换的影响。
土壤供肥性:土壤在植物整个生育期内为其持续不断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与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关系密切。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
土壤腐殖质: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在土壤中重新合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疏松多孔的一类高分子混合物的聚合物。
腐殖化系数: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
C/N:有机物中C总量与N总量的比。
不仅影响有机残体分解速度,还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通常以25:1较为合适。
根圈(根际):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根圈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根/土比值(R/S):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复混肥料及计算复混肥料是由多种不同的肥料原料进行混合而成的肥料。
复混肥料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帮助植物全面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复混肥料的使用非常普遍,下面将介绍复混肥料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复混肥料的计算方法复混肥料的成分一般由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组成。
其成分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品种和生长期进行调整。
计算复混肥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量取、称重和混合。
1.量取各组分肥料:根据所需营养元素的含量计算,量取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2.称重:将所取的各组分肥料分别称重,并记录下来。
3.混合:将称好的各组分肥料进行充分混合,使各组分均匀分布。
4.包装:将混合好的复混肥料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二、复混肥料的优缺点复混肥料相对于单一肥料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全面的养分:复混肥料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要,提供各种不同的营养元素,有助于植物全面生长和发育。
2.减少施肥次数:复混肥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多种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施肥的次数,方便管理和节省劳动成本。
3.调节土壤pH值:复混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
4.提高肥料利用率:复混肥料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经过合理配比,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5.适应不同作物:复混肥料的成分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
然而,复混肥料也存在一些缺点:1.配比难度较大:由于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的差异,复混肥料的配比相对复杂,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种肥料的比例。
2.成本较高:相比于单一肥料,复混肥料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所需肥料原料的种类和配比的复杂性所致。
3.生产工艺复杂:复混肥料的生产过程需要对各种肥料原料进行配比、混合和包装,工艺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复混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减少施肥次数,调节土壤pH值,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适应不同作物的需求。
然而,由于配比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和生产工艺复杂等因素,使用复混肥料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计算和应用,以确保其高效和经济的使用效果。
复混肥料及计算知识讲解复混肥料是指将多种营养元素比例合理、相互适应的化肥粉碎混合而成的一种肥料。
复混肥料具有养分均衡、效果明显、施用方便等特点,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
复混肥料的制备过程分为原料选择、粉碎、混合和包装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
复混肥料的原料包括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通常选择含有丰富养分的化肥作为原料。
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选择不同含量和比例的化肥原料。
然后是粉碎。
选取的化肥原料需要经过粉碎处理,将其粉碎成细粉末状态。
粉碎后的肥料颗粒更加均匀细小,有利于养分的充分释放和吸收。
接下来是混合。
粉碎后的化肥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混合均匀。
混合的过程需要注意保持肥料的密封状态,防止养分的损失和污染。
最后是包装。
混合均匀后的复混肥料需要进行包装,以方便存储和运输。
包装要求使用耐候、耐湿、防潮的材料,确保肥料的质量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在使用复混肥料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合理计算使用量。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的养分测定,以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化验来进行测定,得到各种养分的含量数据。
然后根据作物的需求,计算出施肥的适宜量。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根据其生长期、产量目标、品质要求等综合确定的。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可以利用各种计算公式或者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得到适宜的施肥量。
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肥料的施用方式和时机。
复混肥料可以以基肥和追肥的方式施用。
基肥是在作物生长前施用,以提供作物萌芽期和苗期所需的养分。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补充养分的施肥方式。
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肥效果。
总之,复混肥料是一种养分均衡、效果明显的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使用复混肥料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合理计算使用量,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时机。
复混肥料名词解释复混肥料是由植物营养元素和有机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它以矿物肥料和有机物为主,能提供植物多种需要的营养物质,既有利于枝条的发育,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强壮,从而提高植物的生产力和品质。
复混肥料是一种含有多种元素的调节性复合肥料。
它以配比及处理技术使多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机结合,均匀地复混在一起,具有物理性能优异、自身表观面积大,肥料活性高,施肥效果强力密度好等优点,是更加绿色、环保和持久性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ertilizers (EFF)。
一、成分:1. 有机肥料:指的是通过培养微生物产生的调节性有机肥料。
2. 无机肥料:指的是由氨基酸、磷酸盐、氯化物等无机元素合成的肥料。
3. 配比:指的是把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比例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土壤环境的需要。
二、优点:1. 物理性能优异:因为复混肥料都是精心配比,所以拥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可以兼顾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结晶特性,从而实现由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结合的完美效果。
2. 自身表观面积大:复混肥料有多种物质的组成,由于具有较大的表观面积,其中含有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更容易被土壤中养分和微生物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根系错线生长,具有持久性肥力,长期施肥增产益处多多。
3. 肥料活性高:复混肥料具有较高的作用活性,营养元素更为均衡,根据不同种植物的需求可以进行更高级的调节,有效避免外源养分流失,更有利于土壤和植物的健康。
三、应用:1. 在农作物栽培中,复混肥料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植物栽培过程中的营养调节的需求。
2. 用于在园艺植物栽培中复混肥料,很好的替代硝酸盐,能够低密度及小量施用,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3. 复混肥料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果林、植物培养场等,提高植物生长及养分利用率,获取较佳的收获。
复混肥料配方
适合作物类型: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
原料:
1. 有机肥料:
- 堆肥(如厩肥、秸秆堆肥等)
- 骨粉
- 鱼粉或肉骨粉
- 其他动植物有机质
2. 无机肥料:
- 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磷源)
- 硝酸钾或硫酸铵(氮源)
- 氯化钾(钾源)
3. 微量元素:
- 硫酸亚铁或硫酸锌
- 硫酸锰
- 硼酸
- 硫酸铜等
配方示例(按重量比):
有机肥料60% (堆肥40%、骨粉10%、其他10%)磷酸二铵15%
硫酸铵10%
氯化钾10%
微量元素5%
配制方法:
1. 将所有原料混合均匀
2. 确保含水量适当(10%-15%)
3. 对发酵3-4周,定期翻耙
4. 最后风干或烘干,袋装即可
使用说明:
1. 可根据作物需求调整配比
2. 每次施肥前先浇水
3. 作物不同生长期施用量不同
4. 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