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推动我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深入贯彻实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20**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全县15个乡镇、县食安委成员单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和养殖基地、农资销售网点、超市、屠宰场、学校食堂、餐馆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同时发放调查问卷390份,并在县人大信息网发布征求意见的公告,广泛征求市县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对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工作较为重视,在加强监管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县食品安全状况较好。
从收回的352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参与调查人员的身份分布广泛,以人大代表比例最高,为41.5%;广大市民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度为93.1%;对我县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情况总体评价较好。
1、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与机制初步建立。
201X年,县政府调整了原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了以县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主任,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细化与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
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站,各村、社区均安排了食品安全信息员,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县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通过专题部署、协调落实和督查指导等方式,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组织了多次联合执法,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2、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有所加强。
近年来,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各重点环节的监管。
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上,县农业部门通过抓农业产业化生产以及加大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从源头上努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县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了解本县的食品安全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范围
我们在本县的超市、餐厅、农贸市场、商店等地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
1. 餐厅
我们调查了本县的最受欢迎的餐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餐厅的食品质量都很好。
但是,有一些餐厅的厨房卫生状况不太好,例如厨房的地面、墙壁很脏,餐具也没有经过充分的消毒处理。
2. 超市
我们调查了本县最大的超市,发现大多数食品的质量都很好,且价格适中。
但是,在一些小商店里,有些食品没有明确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质量问题的疑虑。
3. 农贸市场
我们调查了本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发现有一些商贩推销明显过期或有质量问题的食品。
此外,一些商贩在销售时没有明确标注食品的生产地和生产日期信息。
四、建议
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对餐厅厨房卫生要求更加严格,要求餐厅加强对厨房卫生的管理和维护。
2. 对小商店进行监管,要求他们明确标注食品的生产地和生产日期信息,以避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疑虑。
3. 对农贸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对那些销售过期或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商贩要进行处罚。
五、结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本县食品安全情况总体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调研报告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分析樊雪莲王志红韩峰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长期以来,各县级市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等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均设置了相应的检验检测科室,由于种种原因,各部门检测资源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现状:泰兴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面调查分析了该市各监管部门的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食品检验工作运行情况,认为县一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由于各部门监管范围不同,主管单位及经费来源各异,彼此之间缺少沟通,检测设备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购置现象。
以该市为例,全市各部门重复购置的大型设备(价值10万元以上)有:气相色谱仪4台、液相色谱仪3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台、原子荧光仪2台,总价428万元。
各部门下属检验机构仅服务于本部门,样品检验数量不多,多数检验设备使用频率不高,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二、由于经费有限,各部门均存在着设备老化不能及时送外县市检测998份。
另外农业部门的“三品”认证抽查、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的样品检测均送外县市检测机构完成。
这些送检形成的路费、检测费支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由于送检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也是一种挚肘。
五、农贸市场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未正常开展。
全市共有集贸市场46家,仅有7家市场配齐了检测设备并正常开展检测,其余各集贸市场或缺乏相应的快速检测设施,或由于经费原因无力购买试剂,使得快检设施闲置。
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几点建议:食品安全检测资源要合理整合,实现综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要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形成食品安全检测监管合力,拓展检测领域,提升机构效能,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化和监管社会化。
关于洋县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研视察报告关于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研视察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推进食品监管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实现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日前,县政协组织3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食品加工作坊、餐饮摊点、农贸市场、超市和食品批发等20多家食品经营实体,就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调研采取发放问卷、随机抽样、委员实地察看,食品监管部门专题汇报等形式,就全县食品安全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现将调研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及特点委员们认为,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县食品监管工作呈现四大特点:监管机构健全。
成立了县、乡两级食品药品安全调委会及其办公室,搭建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工作平台。
监管制度日趋完善。
落实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部门职能,食品监管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范畴都制定了相关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较好基础。
监管职责明确。
依据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县政府认真按照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监管原则,划分了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了政府负总责,食品生产经营为第一责任人,农业、畜牧部门负责食品源头监管,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管。
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了目标考核范围,分别与县直各职能部门和26个乡镇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
各乡镇与本辖区行政村都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形成了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责任体系。
监管治理成效明显。
我县共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44个,遍布全县26个乡镇,县城内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16个,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7个,食品经营899户,餐饮服务752户,学校及职工食堂136户,食品从业人员达3391人。
经过近两年的专项整治,职能监管部门与流通和餐饮领域食品经营者签订责任书达100%,流通领域落实《食品安全经营自律制度》、食品安全经营台帐和“三合一台帐”达100%,查处食品安全案件101起,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较前有了较大改观。
阳城县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为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全面了解我县的食品安全现状,摸清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有针对性地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阳城分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基础调研活动。
重点了解了我县的食品生产、经营与餐饮等企业的基本状况,以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等环节中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现将基础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阳城县食品行业现状目前,阳城县食品从业人员有4022人,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664家,食品生产企业有147家,其中大型生产企业华萸、帅源桑椹系列饮品、源源醋业等3家;屠宰肉联加工厂1家;有三证(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有3家;有两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有58家;只办了卫生许可证的有11家,而三证全无的有75家。
从经营范围来看:豆腐加工企业38家;蒸馍加工企业50家;面包、蛋糕类28家;挂面、玉米面粉类2家;五类食品中小麦粉4家;酱油、醋8家;饮料、乳制品8家;粉条、粉皮类6家;速冻米面类1家;茶叶1家;山楂糕1家。
从生产人数和生产规模来看:10人以上且机械化生产的有4家,5人以上10人以下稍有规模的有5家,1人以上5人以下的加工企业有138家。
以上数据反应了我县食品加工企业作坊式居多,占到94%,且无证照者占到了51%,这些企业均属于个体、家庭经营,8%的属于集体、国营、股份制企业。
--人数多在1-5人,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96%的企业不具备检验设备,检验项目仅仅靠有关部门的检验把关,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大中专生几乎没有,产品只停留在传统式的制作上,缺少创新意识,不能够适应市场的要求,而且质量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季节性生产企业占40%。
--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管理体制健全,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企业仅占5%,目前已成为我县食品龙头企业。
食品经营企业有1517家,其中食品批发零售企业有875家(县内有规模副食超市15家);饮食服务业344家(星级酒店有环城酒店等3家);食品摊点121家(生肉摊15家,蒸食、烧饼摊30家,饮食摊31家,熟肉、凉菜、凉面摊11家,其它21家);集体食堂有177家(幼儿园食堂5家,小学食堂44家,中学食堂39家,机关食堂11家,企业食堂48家,其它食堂16家);阳城县一、二、三产的比重为5.2%、69.3%、25.5%,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食品产业比重小、产值小、效益低。
武功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县检验检测资源调查情况的报告市食安办:按照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编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规划的通知》(咸食安委办发[2011]27号)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调查,现将本次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按照文件要求,武功县政府批示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立即组织县农林局、质监局、水利局、工商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于9月1日-9月20日对全县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
本次调查的单位共有7家。
总体资源状况:全县共有检验人员94人,检验检测站2个,实验室4个,疾控中心1个,仪器设备总数为58套,快速检验车1辆,价值共计为640余万元。
检测能力:农产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餐具检测,三聚氰胺快速检测,“瘦肉精”快速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监测,方便面、食用植物油、酱油、食盐、碳酸饮料、糕点、面包、饼干、食醋、含乳饮料等感官、理化、微生物的监测等。
主要仪器设备有:农产品检测器、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固相萃取仪、电子天平、多功能振荡器、电热板、食物料理机、电热鼓风干燥箱、超声波清洗机、农残速测仪、三聚氰胺快速检测卡、“瘦肉精”快速检测卡、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养箱、高压灭菌器、生物显微镜、无菌均质器、冰箱、干烤灭菌器、电热干烤想、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千分之一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微波消解器、800型离心机等。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全县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源状况,目前全县尚无通过正规认证的检测室(站)。
除了武功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和县疾控中心设备较完备,已初步具备通过认证能力,正在筹备通过认证外,其他各单位的实验室均为小型实验室没有具备认证能力。
浅谈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日益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线部门,其现状及特色发展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大致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个层级。
作为基层单位,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是由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相关部门负责管理,机构规模一般较小,人员配置较少。
在设备方面,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相对简单,一般只能进行一些基本的食品理化指标分析和微生物检测,如果蔬中残留农药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等,而对于高级的分析仪器设备,大多数县级机构是无法购买的。
在人员队伍方面,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构成多以本地人员为主,而且大多只有本科及以下学历,少数有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也制约了其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一个普遍困难是资金短缺。
由于财政经费不足,很多县级机构在人员培训、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经常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尽管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但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也在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力求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有所作为。
1. 强化监管执法职能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也不断加强监管执法职能,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加强执法监督,强化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护食品安全。
2. 加强人才培养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也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努力。
一方面加强对机构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机构整体的技术实力。
通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机构的检验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3. 合作共建化检测平台在设备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也积极与周边地区或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化检测平台。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调研报告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调研报告o f ru ra l d rin k in g w a te r so u rce s, p ro te ctio n o f d rin k in g w a te r so u rce s in ru ra l a re a s b y th e e n d o f th e d e lim ita tio n o f th e sco p e o f p ro te ctio n , co m p le te w ith w a rn in g sig n s, iso la tin g n e tw o rk p ro te ctio n fa cilitie s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分析樊雪莲王志红韩峰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长期以来,各县级市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等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均设置了相应的检验检测科室,由于种种原因,各部门检测资源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现状:泰兴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面调查分析了该市各监管部门的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食品检验工作运行情况,认为县一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由于各部门监管范围不同,主管单位及经费来源各异,彼此之间缺少沟通,检测设备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购置现象。
以该市为例,全市各部门重复购置的大型设备(价值010 万元以上)有:气相色谱仪 4 4 台、液相色谱仪 3 3 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2 台、原子荧光仪 2 2 台,总价8 428 万元。
各部门下属检验机构仅服务于本部门,样品检验数量不多,多数检验设备使用频率不高,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浅谈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近年来,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中国快速发展。
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同时提高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特色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目前,我国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众多。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中国各地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已经超过1000个。
这些机构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数据对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条件和设备、技术水平、检测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机构的检测能力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检测设备落后,或者是管理不规范等。
二、特色1.灵活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灵活性较强,能够根据当地食品产业的特点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县级机构了解当地工业特点和相关食品安全风险,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服务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性也是它的特点之一。
县级机构接受政府委托进行食品检验检测,并提供食品安全咨询服务、指导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工作。
对于企业的小规模经营和发展,他们能够提供较为实用的检测服务和食品安全咨询,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和赞许。
3.技术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一些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设有独立的技术研究和开发部门,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
他们积极探索新型、快捷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发展方向1.提升监管效能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工作效率等多种手段,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关键是要注重食品质量来源,严防食品污染源头,加强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及检验检测工作。
2.规范管理水平应制定规范、科学、严格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并对检验能力进行定期考核。
浅谈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而在我国,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保障当地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就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和特色发展进行探讨。
一般来说,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指在县级政府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对当地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和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目前,我国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机构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甚至存在监管漏洞和管理不严的情况。
而一些发达地区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则较为完善,设备齐全,人员素质高,能够较好地履行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的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变得更加严峻。
疫情期间,对外来食品的检测工作必须加强,以防止病毒通过食品传播。
这就需要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协作,加大检测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对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建设一支有实力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队伍,就需要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以下几点可作为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特色发展的方向:1. 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检测能力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加大对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确保设备齐全、精密可靠。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这样一来,机构的检测能力将大大提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2. 强化协作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协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协作体系。
可以与相关医院、疾控中心、农业、食药监等部门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当地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
可以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方面加大投入,建立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监管效能。
3.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关注食品安全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当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
某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报告某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报告⒈摘要本文旨在对某县的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权益。
⒉引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章节将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⒊数据来源与方法本章节将介绍数据的来源以及研究选取的方法和具体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⒋食品安全现状概述本章节将对某县的食品安全现状进行整体概述,包括食品安全问题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其对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⒌食品质量监管体系分析本章节将对某县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作用,以及监管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⒍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分析本章节将对某县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检验检测措施和设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⒎食品流通环节分析本章节将对某县食品流通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食品流通企业的数量和类型,流通渠道和途径,食品质量检验与监管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⒏食品消费环节分析本章节将对某县食品消费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购买习惯和消费观念,以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市民参与的情况和效果。
⒐食品安全隐患与风险评估本章节将对某县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措施,以及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分析。
⒑改进措施与建议本章节将基于前述分析结果,提出改进食品安全状况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市民食品安全意识教育等。
1⒈结论本章节将对整个分析报告进行总结,并强调本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文件、研究数据和统计报表等。
1⒊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将在附件中提供,以确保读者对文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清晰的理解。
浅谈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愈发凸显。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层单位,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进行浅谈,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水平和能力提供参考。
1.检验检测设备日益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也日益完善。
传统的手工检测逐渐被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所取代,检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率。
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已经成为了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标配,为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技术人才队伍日趋壮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也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技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通过培训和学习,技术人员的水平不断提升,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检测设备,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检测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范围也不断扩大。
除了常规的农产品、加工食品检测外,还加大了对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力度,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4.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服务意识和水平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不仅仅提供检测服务,还会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帮助企业和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以上就是目前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一些现状,下面我们将看一下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特色发展。
1.强化技术创新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对新兴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及时跟进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提升检测手段和水平。
关于我县食品卫生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运行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进我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在寒假期间对本县各个超市、门市部、学校等地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情况调研。
一、基本情况我县农作物总播面积41.7万亩,年生产粮食9.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7万亩,年产蔬菜7.3万吨。
年屠宰猪2.5万头,产地检疫2.3万头;牛羊产地检疫0.3万头,屠宰检疫0.2万头。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93户,食品从业人员2175人。
《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十多年以来,县政府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主任,2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健全了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屯留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屯留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县里组建成立了卫生监督所,强化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为85.46%,餐具消毒合格率85.49%。
认真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2175人,共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2175个,“五病”检出人员52人,均调离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工作岗位,调离率100%。
取缔不合格家次数1家。
与此同时,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质监、经贸、工商、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切实加强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等环节的监管。
在种植业监管方面,县农业局督促农资经营部建立进销货台帐,杜绝违禁农药进入市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种植基地10610亩。
畜牧水产局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防疫,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进一步规范水产品养殖用药行为;经贸局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8起,处理非法肉品2150公斤,加强了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县质监局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建档和食品添加剂备案,备案率100%,督促业主建立进货、包装物、添加剂、销售台帐。
某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报告某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与意义1.3 研究方法2、食品安全现状概述2.1 食品安全定义2.2 食品安全重要性2.3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3.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3.1.1 食品安全法3.1.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3.2 地方层面法律法规3.2.1 某县食品安全管理条例3.2.2 某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4、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4.1 食品安全监测体系4.1.1 监测目标4.1.2 监测方法4.1.3 监测结果分析4.2 食品安全评估4.2.1 现有评估方法4.2.2 评估结果5、食品安全风险管控5.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5.1.1 风险评估方法5.1.2 风险评估结果5.2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措施5.2.1 风险防控策略5.2.2 风险管理体系6、食品安全宣传与教育6.1 宣传与教育活动内容6.1.1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6.1.2 食品安全宣传媒介选择6.2 宣传与教育效果评估7、结论7.1 食品安全现状总结7.2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7.3 食品安全改进建议附件:1、相关统计数据表格2、食品安全监测报告3、食品安全宣传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食品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3、某县食品安全管理条例:指某县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对该县食品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
4、某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指某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地方性规定,用于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浅谈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中国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承担着保障当地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从现状、问题及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从数量上看,中国各省市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但部分机构的设施设备显然不够完善,人才力量也偏少。
此外,由于经费不足、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很多县级机构的检测能力、水平和质量并不能达到要求。
二、问题为了确保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机构设置问题:部分县级机构由于历史原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导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合理,浪费资源,影响检测效率。
2.检测手段问题:一些县级机构还存在使用传统的一些检测方法,如人眼观察、嗅觉、尝味等,不能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高速、精确要求。
3.资金问题:目前很多县级机构还是由地方财政承担建设和运营费用,而且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实现机构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特色发展为了提高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以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态优势来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优化机构设置:建议各地从实际需要和地域经济发展出发,重新规划和调整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和编制,避免重复、浪费资源。
2.引进先进技术:鼓励县级机构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提高检测水平和效率,满足不同类型、种类的食品检测需求。
3.人才培养:加强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要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支专业的检测人才队伍。
4.社区参与:鼓励社区、企业等相关方参与到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中来,实现共享资源,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总之,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正确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实现其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浅谈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及特色发展1. 引言1.1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单位,对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有效监测和检测食品中潜在的危害物质,提前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可以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监督,强化对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促进企业规范生产,确保食品安全。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还可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中国各地得到了充分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些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在技术设备方面,部分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老化、功能陈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
一些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着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其监督和管理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政府的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加强人才培训、更新技术设备、完善管理体制,是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关键。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检测水平,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建设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必要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分析
樊雪莲王志红韩峰
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长期以来,各县级市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等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均设置了相应的检验检测科室,由于种种原因,各部门检测资源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现状:
泰兴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面调查分析了该市各监管部门的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食品检验工作运行情况,认为县一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各部门监管范围不同,主管单位及经费来源各异,彼此之间缺少沟通,检测设备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购置现象。
以该市为例,全市各部门重复购置的大型设备(价值10万元以上)有:气相色谱仪4台、液相色谱仪3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台、原子荧光仪2台,总价428万元。
各部门下属检验机构仅服务于本部门,样品检验数量不多,多数检验设备使用频率不高,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二、由于经费有限,各部门均存在着设备老化不能及时
更新、新型设备不能添置导致部分必要指标无法检测的现象。
例如,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生活饮用水作全检测共需检验106项指标,事实上该市目前负责生活饮用水检测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检测35个项目,另有55个项目有检测能力,但出于检验经费的限制无法正常检测,还有16个项目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尚无相关的检测能力。
(见附表二)
三、各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资质偏低。
仍以泰兴市为例,全市各家检验机构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5人,其中具食品检测资质的17人。
还有部分无职称人员参与检测工作,未作统计。
人员资质的取得途径不一,如卫生部门,由该市卫生局培训后发放资质证书,质监局由省质监局统一培训,粮食局的则由省粮食局培训后发放粮食质量检验员证。
人员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检验能力仅限于本部门日常工作,难以应对突发事件,更惘论检验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检验人员年龄结构偏老化,30岁以下的仅2人。
工商部门无专门的检验人员,通过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简单培训完成食品快速检测任务。
粮食部门检验人员同时也是行政执法人员。
(见附表一)
四、部门与部门之间未能做到资源共享。
各部门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各不相同,若能及时沟通,互通有无,一些样品的检测就可以在本市范围内完成,而不必到外市送检。
2007年-2009年为例,泰兴市共抽检食品样品5197份,其中本市检验机构检测4199份(包括快速检测1586份),送
外县市检测998份。
另外农业部门的“三品”认证抽查、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的样品检测均送外县市检测机构完成。
这些送检形成的路费、检测费支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由于送检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也是一种挚肘。
五、农贸市场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未正常开展。
全市共有集贸市场46家,仅有7家市场配齐了检测设备并正常开展检测,其余各集贸市场或缺乏相应的快速检测设施,或由于经费原因无力购买试剂,使得快检设施闲置。
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检测资源要合理整合,实现综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要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形成食品安全检测监管合力,拓展检测领域,提升机构效能,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化和监管社会化。
1、整合各部门检测资源,建立全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通过对各部门检验人员、设备及能力、经验的综合分析,不难看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能力要优于其他部门。
县级市政府可以考虑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为基础,优化整合其他各部门的检验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成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检测中心仅接受职能部门委托承担食品样品采集及检验工作,出据检测报告。
职能部门以检测中心出据的检测报
告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不得干预样品采集、检测工作。
部门与检测中心之间无行政隶属关系,仅以检测费的支付作为经济纽带,检测中心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的姿态出现,确保检测结果与实际相符,从而保证以检测报告为依据的行政执法行为公平公正。
作为政府牵头建立的检验机构,检测中心要承担起对本市内其他检验机构(主要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设的品控检验室)的业务指导义务,举办学术交流,组织科研课题,编印简报通讯,传输信息动态,汇总检验检测资料,推动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促进实验室能力建设。
实现检验检测信息的共享,建立信息检索平台,通过对大量食品检验数据的分析,对全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2、政府统筹安排全市食品检测工作。
自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食品样品不再是无偿采集,也不得向生产经营企业收取任何检测经费。
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建议检验检测经费由市政府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牵头统一制订全市年度食品安全检测计划,统一布置检测任务,按任务统一下拨经费到各职能部门。
检测结果由政府指定的部门统一汇总发布。
3、全面普及农贸市场药残快速检测工作。
各集贸市场要加快蔬菜农药快速检测设施建设,采取政
府投入一点、市场自筹一点的方式,购入药残快检设备及药剂,尽快启动集贸市场蔬菜农药快速检测工作,严格把好蔬菜进场关,确保群众能吃上放心菜。
4、大力开展检验检测人力资源建设。
在加大投入,推进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人员资质到位,技术水平到位。
政府要开通绿色通道,招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泰州市泰兴食品药品监管局)
附表一:泰兴市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人力资源分析表
附表二:泰兴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