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激电及其数据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7.11 MB
- 文档页数:120
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回复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Focused Dual-Frequency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是一种用于矿物勘探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该方法的问题,以帮助读者了解其原理、应用和前景。
第一步:介绍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基本原理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通过向地下传输恢复时间较长的低频和恢复时间较短的高频电流信号,来利用地下矿体或岩石中的极化效应,检测和识别矿物化、断裂带、矿化度变化等地质构造。
该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电极分离波分析技术,通过在地表上放置电极和发送高频和低频电流信号来实现。
第二步:解释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相对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优势与其他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相比,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该方法对地下目标的探测深度范围广,并且能够突出显示目标的电极化特征,有效提高了勘探效果。
其次,该方法利用了低频和高频信号相结合的双频模式,可以准确地定位目标区域。
此外,该方法还能够通过分析信号的恢复时间来判断地下矿体的类型和矿化度。
第三步:探讨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应用领域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在矿物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该方法可以用于寻找各种类型的矿体,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和油气矿。
其次,该方法可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可以帮助确定地下水的类型、储量和水质。
此外,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如地下水倒灌、滑坡等。
第四步:解释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在使用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进行勘探时,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首先,选择目标区域并摆放电极。
然后,根据目标类型选择适当的高频和低频电流信号,并设置适当的测量参数。
接下来,采集地下电流信号数据,并记录每个测量点的位置和测量条件。
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信号恢复时间分析、成像和解释等。
第五步:展望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未来发展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前言双频激电法是在何继善院士发明的双频激电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激电法,该方法曾在有色、地质、石油、煤炭、冶金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普查找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双频激电法在我国地质矿产普查领域的普及,根据国家地质调查局的意见,为了实施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双频激电法的找矿效果,特编写本工作手册。
本手册的部分数据是依据2000年及2001年双频激电示范区的工作,以S-2型双频激电仪为例,结合我们以前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得来的。
1.1 双频激电法的应用范围随着双频激电法在全国有色金属系统、冶金系统、地质系统、化工系统、基建工程兵部队和水电系统等地质队、物探队的推广使用,应用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气候恶劣、气温变化很大的新疆、青海、甘肃,气候潮湿的福建、广东、广西,地形起伏剧烈的云贵高原,天气寒冷的东北三省及风沙严重的内蒙地区。
矿种涉及锡、铜、铅、锌、钨、锑、金、银、锰、铁等金属矿产和硫、磷、硼、煤等非金属矿产,并能解决工程、水文地质问题。
1.2 工作设计的编写工作设计是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作战方案和措施,没有设计和设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施工。
一般临时性零星突击工作、方法试验及矿点踏勘检查可不编写设计。
在接到任务后,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工作区的各种有关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工作设计。
新测区和新矿种的设计由于物探资料较少,依据不够充分,应酌情在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矿区外围及面积较大的普查、详查工作应编写总体设计,根据总体设计逐年编写年度工作设计。
设计一经审批,不得更改。
在施工中发现设计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更改。
工作设计书应由物探技术人员本着文字简练、图件准确美观精神编写,主要内容参照国家地质调查局有关文件。
附件3。
1.3 工作报告的编写工作报告是总结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进一步指导找矿的重要资料,必须认真严肃编写。
双频激电法原理及应用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344Z10课程名称:双频激电法原理及应用/Dual-frequency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电法勘探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双频道激电法》何继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电法勘探教程》傅良魁等主编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3、《频率域激电法原理》罗延钟张桂青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4、《谱激电法》刘崧编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5、《激发激化法方法技术指南》李金铭主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课,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双频激电法的理论、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双频激电法的特点,完善学生的激电法知识体系,同时接触目前该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②掌握电法、磁法、重力、地震、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球物理的发展动态,具备宽广的科技视野和创新意识。
④深入了解能源与资源探测及相关法规,熟悉地球物理专业及仪器设备的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2.能力要求①熟悉现代地球物理学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国家发展战略;了解地球物理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
具备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数据解释的基本能力,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能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基本知识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灾害勘察,工民建、水利、电力、交通等。
毕业时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和组织生产能力和深厚的科学素养。
3.素质要求②具有对个人、团队和国家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
具有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
具有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
具有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
具有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概述
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是一种矿石提取技术,利用高压电磁场作用于矿石,通过加速有用物质的离子和电荷运动,实现矿石中有用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重要方面:聚焦电场和双频激电技术。
聚焦电场的作用是使矿石中的有用物质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被加速运动。
具体来说,在聚焦电场的作用下,矿石中的有用物质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产生定向移动。
这种定向移动可以使有用物质聚集在一起,便于提取。
同时,聚焦电场还可以使矿石中的无用物质被排斥,避免对提取过程产生干扰。
双频激电技术则通过同时施加两个不同频率的交流电信号,来提高矿石中有用物质的响应信号。
在双频激电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分辨出有用物质和无用物质的信号差异,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
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矿石中的有用物质,并且对矿石的成分和结构影响较小。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频率等参数,实现对有用物质提取过程的精细控制。
总的来说,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矿石提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双频激电法主要用来寻找铜、多金属等硫化矿床以及相应的伴生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其他矿床。
也可以寻找磁铁矿、有极化效应的赤铁矿和镜铁矿、锰矿等黑色金属矿床。
此外,还可以寻找煤、石墨矿和地下水。
双频激电法除了对致密块状矿有很好反映之外,对浸染状和星散状矿体也有独特的效果,所以它是寻找斑岩型铜矿有效的物探方法,同时还可借助浅部矿化和浸染晕发现深部矿体。
正因为双频激电对矿化反映灵敏,不够工业品位的矿化也能形成异常,因此对获得的异常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甄别。
在某一地区是否投入双频激电法,主要取决于地质任务,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
地质任务的确定则必须兼顾主观和客观的条件。
一般地讲,主观是指人们所要解决的矿产地质任务或其它任务的愿望,客观则是指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仅从主观的愿望出发,往往会造成浪费或事倍功半,这样的教训很多、也是很深刻的。
因此,首先要从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中提出地质任务,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了解物性差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再经过成本、效益和地质效果的综合分析,决定是否投入双频激电工作。
在具体工区,究竟是投入双频激电法,还是时间域激电法(俗称直流激电法),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作合适的选择,扬长避短,灵活应用。
一般地说,在地形较平坦如平原、盆地上,交通条件好,以及非工业干扰区,干扰小、接地好,既可使用双频激电法,也可使用时间域激电法。
而在山区,地形很差,以及工业及人口密集区,工业干扰和人文干扰较大,接地条件相对较差时,双频激电法远远优于时间域激电法和其他形式测量的激电法,如变频法、奇次谐波法等。
大量实践证明,双频激电法能够应用于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
在1:5万或1:2.5万的小比例尺面积性普查工作中,可用来发现和寻找成矿远景区或矿化带,也可配合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
在1:1万的中比例尺详细普查工作中,可用来圈出矿化富集带范围,为进一步详查提供依据。
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回复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是一种应用于矿山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通过使用特殊的电磁探测设备,可以对地下矿体进行精确测量和可视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什么是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是一种电磁探测技术,它使用两个频率的电磁信号来进行勘探。
它主要用于识别地下矿体的位置、形状和性质等信息。
这个方法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物质中传播时受到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来推测地下矿体的存在。
第二步: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两部分。
在感应部分,通过将电流引入地下,产生的磁场会感应地下物质的电性质并引起电场的变化。
在辐射部分,激励源通过发射电磁波,由于地下物质的不同电性质和形状,电磁波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会产生多次反射和折射。
通过对这些电磁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矿体的存在并确认其位置。
第三步: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与其他勘探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与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相比,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高精度:该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地下结构图像,可以在较小的尺度上检测到地下矿体。
2.快速性:相对于其他勘探方法,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具有更快的勘探速度和数据处理速度。
3.无侵入性: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地面或井下进行具体的钻探等工作,减轻了勘探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步: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有哪些?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在矿山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1.矿床勘探:该方法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矿床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提供有关矿物分布和含量的信息。
2.矿井安全性评估:在矿井建设过程中,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地下矿体的稳定性,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3.矿山排水:在矿山排水过程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地下水流动路径和矿井附近的水源。
第五步: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矿用聚焦双频激电法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发展。
双频激电法何继善著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工程院成立十周年和在崇山峻岭中艰苦跋涉为祖国寻找宝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前言电法勘探是包括很多方法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中,人工场源的电法勘探,究其本质可以归纳为电阻率法、电化学方法和探地雷达法三大类。
而在电阻率法和电化学方法中,按测量方式又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频率域两种。
,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方法,是寻找金属矿最为有效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与电阻率类方法相比,其优越性表现为:只有电子导体才能引起明显的激电异常,非极化岩石的不均匀性或地形不会引起假异常。
时间域激电法装备笨重,野外工作成本高,限制了它的大量应用,频率域的本质优点是轻便和抗干扰能力强。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最早是以变频法开始进行频率域激电工作,它的精度低,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频率域激电的推广应用。
研究激电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称为时间域激电,研究激电效应随频率变化规律的称为频率域激电。
时间域激电法的充放电时间特性本身就说明激电现象必然存在频率依从关系,这也就是说就方法原理而言,频率域激电法与时间域激电法是等效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二者所用技术不同,又有诸多差异。
早在1934年,斯密施——罗斯(Smith-Rose)在用交流电测量岩石电性时,就已经发现岩石的等效电导率是一个复量。
然而,由于技术的原因,在1950年以前所有激电法都是采用时间域测量。
1958年苏联专家柯马罗夫(ВАКомаров)来华讲学,将时间域激电方法法带到了中国。
那是单向长脉冲(一般为2分钟)供电、供电时测总场电位差、断电后测二次电位差,因而是时间域激电法。
因为当时我国只有这样一种技术,人们笼统地称它为激电法,而没有在前面加形容词。
引入变频激电法后,为了区别,人们将变频激电法又称为交流激电法,而将前者称为直流激电法。
后来的“直流”激电用了双向短脉冲供电,明显是交流了,再叫直流激电显得很不合适。
因为它是研究二次电位的时间依从关系,将它规范为“时间域激电”是必要的。
第一章前言双频激电法是在何继善院士发明的双频激电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激电法,该方法曾在有色、地质、石油、煤炭、冶金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普查找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双频激电法在我国地质矿产普查领域的普及,根据国家地质调查局的意见,为了实施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双频激电法的找矿效果,特编写本工作手册。
本手册的部分数据是依据2000年及2001年双频激电示范区的工作,以S-2型双频激电仪为例,结合我们以前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得来的。
1.1 双频激电法的应用范围随着双频激电法在全国有色金属系统、冶金系统、地质系统、化工系统、基建工程兵部队和水电系统等地质队、物探队的推广使用,应用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气候恶劣、气温变化很大的新疆、青海、甘肃,气候潮湿的福建、广东、广西,地形起伏剧烈的云贵高原,天气寒冷的东北三省及风沙严重的内蒙地区。
矿种涉及锡、铜、铅、锌、钨、锑、金、银、锰、铁等金属矿产和硫、磷、硼、煤等非金属矿产,并能解决工程、水文地质问题。
1.2 工作设计的编写工作设计是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作战方案和措施,没有设计和设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施工。
一般临时性零星突击工作、方法试验及矿点踏勘检查可不编写设计。
在接到任务后,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工作区的各种有关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工作设计。
新测区和新矿种的设计由于物探资料较少,依据不够充分,应酌情在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矿区外围及面积较大的普查、详查工作应编写总体设计,根据总体设计逐年编写年度工作设计。
设计一经审批,不得更改。
在施工中发现设计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更改。
工作设计书应由物探技术人员本着文字简练、图件准确美观精神编写,主要内容参照国家地质调查局有关文件。
附件3。
1.3 工作报告的编写工作报告是总结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进一步指导找矿的重要资料,必须认真严肃编写。
SQ-3B双频道激电仪使用说明目录SQ-3B双频道激电仪使用说明 (1)一、仪器简介 (2)1、仪器结构 (2)2、发送机部分 (2)3、接收机部分 (3)二、测线布设 (4)三、仪器校验 (4)1、发送机校验 (4)2、接收机校验 (5)四、野外测量 (7)1、发送机供电 (7)2、接收机测量 (8)五、操作应用注意事项 (9)1、操作注意事项 (9)2、野外应用时注意事项 (10)共分5个部分进行叙述,一、仪器简介,二、测线布设,三、仪器校验,四、野外测量,五、操作应用注意事项。
现叙述如下:一、仪器简介1、仪器结构本仪器由发送机、接收机二大部分组成。
在观测时应配有(1)外接高压直流电源(建议使用电池组)、(2)供电电极A、B及供电导线、(3)测量导线及测量用电极M、N。
所有操作均在面板上完成。
2、发送机部分发送机面板结构图,面板由下列部分组成:发送机面板①仪器开机键:按此键仪器内部电源接通。
②仪器关机键:按此键仪器内部电源关闭。
③复位键:按此键CPU复位(相当于重新开机)。
④电源指示灯:开机后指示灯亮表示机内电源工作,关机后该指示灯熄灭。
⑤、⑥驱动显示灯:工作时2个指示灯按频率交替闪烁,表示控制部分工作正常。
⑦频率指示灯:外接高压接通、供电回路工作时,指示灯按工作频率节拍交替闪烁。
⑧保险丝:供电主回路保险管(2.5A/250V)⑨“+”接线柱:接至外接高压电源的正极。
⑩“-”接线柱:接至外接高压电源的负极。
“A”接线柱:接至供电电极的“A极”。
“B”接线柱:接至供电电极的“B极”。
“充电”插座:接至充电机的输出,给仪器机内电源充电。
校验调节电位器:调节该电位器可调节校验电流的大小。
RS232接口:计算机串行接口。
(备用,以备仪器功能扩展用。
)、校验信号输出接线柱:校验时接至接收机信号输入端(M、N端)。
4×4键盘:可用于各种操作和数据输入。
数字键:——键,待开发。
命令键:键,光标上移键。
总结中梯装置双频激电负异常观测的几种情况观测误差引起的激电视幅频率FS为负值的影响转移,主要表现为:在剖面观测时:1、测量电极MN接地不稳2、供电或者测量线路断路3、极化体埋藏浅,近源干扰场强4、测量电极MN位于沟坎处的松散物质层上5、当顶板为低阻物质层,底板为高阻物质层上电流作用时,穿过低阻体,电流线达到高阻界面时被屏蔽下来,最终往高阻基岩上滑过,回流经过低阻层,此时反应低阻体性质不排除干扰信息介入6、当顶板为高阻物质层,底板为低阻物质层时,电流作用时,电流线绕过高阻体,经薄弱地带迂回到低阻层,反映低阻体性质,不排除干扰信息介入7、测量电极MN位于乱石堆上,电极接地面积小,接地条件差8、采用不极化电极时,极罐埋深不够,接地不稳,围岩疏松,物质组分质量较差9、供电AB的组合电极,某一根电极有接地不好的嫌疑,或者电极间距离不够拉开10、供电电流太小,电压不稳,不足以穿透目的层11、供电电极AB跨过地层界线,介质组分层极化作用较复杂电测深观测时,观测剖面间距较大,剖面间控制的岩性复杂,大量的干扰介质,抵消了极化体有用介质的电阻率差度和极化效应。
如何减小负值的影响?1、注意MN测量线路的影响2、加大供电电流的功率,减小接地电阻3、选择合适供电电极AB极距,因为AB越大耦合越大4、在三叠系地层区尽量避开松软的地段布置激电工作5、全力做好工作区的物性测定工作,尽量选择完整的新鲜的岩性有利的地段,在已知的工区内,对拟开工作区所具有的相同勘探对象及层位和重要围岩的物性进行重点测量6、对出现负值或正负值交替出现的剖面数据,与旁测剖面数据进行比较,再对同剖面多测点,及多旁线多测点进行趋势分析,确定改正系数完成数据的线性校正7、选择在一定湿度下的气候观测8、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9、使用长导线时,围绕观测电极MN,形成一个较大尺度的矩形框观测,可减少部分电磁耦合干扰10、考虑AB供电线路(圈)的影响。
将线圈所有线放完,再回到供电点处重新布极或剪掉多余的部分再打好电极接好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