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一类接种疫苗程序
摘要:
1.疫苗的定义和作用
2.疫苗的分类
3.我国疫苗接种程序
4.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5.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正文: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疫苗可以根据其成分和作用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联合疫苗等。
其中,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弱病原微生物的活性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灭活疫苗则是通过杀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则是通过提取病原微生物的特定成分制成;联合疫苗则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
在我国,疫苗接种程序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按照国家的免疫规划进行接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等;二类疫苗则是需要自费接种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我国的免疫规划涵盖了多种传染病,如结核病、乙肝、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
疫苗接种对于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同时,疫苗接种也有利于保
护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在接种疫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首先,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其次,要了解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因接种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以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
总之,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对疫苗接种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巨大努力。
二类疫苗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二类疫苗是指通过注射途径进行免疫接种的疫苗,如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流感疫苗等。
在进行二类疫苗接种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种程序:2.选择合适的接种机构: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确保医疗机构有合法的接种资质,且医生有专业的疫苗接种技术。
4.疫苗接种:根据医生的指导,按照免疫计划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时,注射部位应该是干净、无感染、无皮疹等异常情况。
5.观察和记录:接种后,接种者应该在接种机构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医生会记录接种者的相关信息,如接种日期、疫苗批号等。
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疫苗:在接种之前,接种者应该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种类、用途、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了解疫苗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2.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接种者应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有无过敏史、长期使用药物情况等。
如果有相关的禁忌症,应及时告知医生。
3.选择正规接种机构:接种者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确保医疗机构有合法的接种资质,且医生有专业的疫苗接种技术。
5.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接种后,接种者应在接种医疗机构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医生会记录接种者的相关信息,如接种日期、疫苗批号等。
6.接种后的不适反应:接种者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7.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接种后,接种者不一定会立即产生免疫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疫苗的要求进行接种,包括补种和加强免疫。
总之,二类疫苗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是为了保证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者应该充分了解疫苗的相关信息,选择正规接种机构,并在接种后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有不适反应及时就医。
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注意事项
一、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
1、宣传信息讲解:护士负责人应对接种人员及其陪同家长和监护人
讲解有关免疫的宣传信息,以提高其对疫苗的认识、配合态度,加大自觉性,积极参与免疫活动,增强接种安全意识。
2、文件准备:护士负责人需准备好接种人员的免疫文件,包括《新
生儿免疫档案》、《儿童免疫档案》、《青少年免疫档案》。
3、检查接种人员的身体状况:护士负责人需检查接种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已经出现了一些病症,如有观察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
征求医生的意见。
4、认真审查接种前后指导书:护士负责人需认真审查接种前后指导书,以便于了解疫苗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顺序等,以保证
接种的安全性。
5、检查疫苗:护士负责人需先检查疫苗,包括疫苗是否损坏、保质
期是否已到期、存储温度是否适宜等,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接种疫苗:护士负责人需根据疫苗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顺序等操作规范,按规定正确进行疫苗接种,并及时注册相关信息,
以保证接种的准确性。
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一.第一类疫苗
1.乙肝疫苗:按0·1·6月龄,分三剂次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第一·二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天,第二·三剂次间隔60天。
2.卡介苗:出生时接种。
脊灰疫苗,按2·3·4月龄,4周岁,分4剂次口服,第一·二剂次,二·三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天。
3.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按3·4·5月龄,18~24月龄,分4剂次接种;白破疫苗是6周岁时接种。
4.麻风疫苗;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18~24月龄接种。
5.乙脑减毒活疫苗:按8月龄·2周岁分两剂次接种;A群流脑疫苗按6~18月龄分2剂次接种,第一·二剂次间隔3个月。
6.A+C流脑疫苗:按3周岁,6周岁分2剂次接种,2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3年,第一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12个月。
7.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
二.第二类疫苗
1.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水痘易感者。
2.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2个月~3岁的婴幼儿。
3.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对象是3岁以上的易感者。
4.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对象是2岁以上的易感者。
三.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的区别
第一类疫苗是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是国家要求必须接种的免费疫苗;第二类疫苗是经济疫苗,是知情·自愿,不强求接种的疫苗。
重新镇头堰村卫生室
2016年第三期。
一类接种疫苗程序摘要:一、一类接种疫苗的定义和重要性二、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时间安排三、一类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四、特殊情况下的疫苗接种处理五、疫苗接种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关系六、公众对一类疫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七、疫苗接种的推广与普及正文: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在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指由国家免费提供,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
从出生开始,婴儿就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接受疫苗接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这些疫苗的接种旨在保护婴幼儿免受相关传染病的侵害,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在接种一类疫苗时,家长和监护人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包括疫苗的作用、接种程序、可能的副作用等。
2.遵循疫苗接种时间表,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3.观察孩子在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孩子在接种疫苗时,如出现过敏等症状,应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在特殊情况下的疫苗接种方面,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生,制定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
疫苗接种与公共卫生政策密切相关。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政府还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一类疫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总之,一类疫苗的接种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应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为维护个人和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力量。
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
一、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二、二类疫苗并非可有可无三、二类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1、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
1.1、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流感疫苗
1.1.1、大于等于9岁的儿童,接种1针流感疫苗。
1.1.2、6月~9岁(不包含9岁)的儿童:第一次注射的儿童,需要注射2针流感疫苗(至少间隔4周),就相当于基础2针;之前接种过的,接种1针即可,相当于加强针。
1.1.3、接种量:6月-3岁内的儿童,每次注射0.25ml的流感疫苗;大于等于3岁的儿童,每次注射 0.5ml的流感疫苗。
1.1.4、接种时间:最好在流感季出现前。
(流感好发于10月到3月)。
1.2、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水痘疫苗
1.2.1、所有年龄在19个月至13岁的易感儿童应在其年满13岁前进行完全接种(两剂疫苗)。
第一剂和“追加”第二剂疫苗的最小间隔时间:12岁以下儿童为3个月,13岁以上为4周。
1.2.2、所有13岁以上无免疫力证据的健康个体,推荐进行常规疫苗接种[2,6]。
两剂单抗原水痘疫苗接种时间应间隔4-8周。
1.2.3、有持续暴露风险者(如日间托儿所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与免疫抑制宿主有家庭内接触者,以及育龄期女性。
2、二类疫苗有哪些
2.1、水痘疫苗。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因此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
2.2、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1 疫苗分类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1.1 第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1.2 第二类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2 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2.1.1 疫苗种类: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以下称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以下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白破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麻疹疫苗,MV)。
2.1.2 免疫程序: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详见表2-1。
表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注:* 加强免疫;** 复种2.1.3 使用规定2.1.3.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2.1.3.2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2.1.3.3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2.1.3.4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2.1.3.5 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
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2.1.3.6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
二类疫苗责任分工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二类疫苗的定义和分类2.二类疫苗的责任分工3.二类疫苗的管理和接种情况4.二类疫苗的接种建议和注意事项正文一、二类疫苗的定义和分类二类疫苗,是指在我国疫苗分类管理中属于第二类的疫苗。
这类疫苗主要包括了针对传染病、恶性肿瘤、严重过敏反应等疾病的疫苗。
根据疫苗的性质和接种对象,二类疫苗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常规免疫疫苗,如百日咳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第二类是针对成人或特殊人群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二、二类疫苗的责任分工在我国,二类疫苗的责任分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疫苗的生产和供应:疫苗的生产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疫苗生产企业负责,疫苗的供应则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采购,然后分发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
2.疫苗的流通和配送:疫苗的流通由疫苗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疫苗批发企业负责,疫苗的配送则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3.疫苗的接种和管理:疫苗的接种由指定的接种单位负责,疫苗的管理则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三、二类疫苗的管理和接种情况我国对二类疫苗的管理非常严格,从疫苗的生产、流通、配送、接种到接种后的监测,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在接种情况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包括常规免疫规划、补充免疫、应急接种等,为人民提供了全面、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
四、二类疫苗的接种建议和注意事项对于二类疫苗的接种,专家建议,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常规疫苗外,还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接种一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接种二类疫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接种前,要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对象、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正确选择疫苗。
2.接种时,要到指定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并遵守接种单位的相关规定。
一、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与接种禁忌症疫苗预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禁忌症出生后 24 小时肌内注射,发热、急性或慢性严内接种第 1 剂,5ug/0.5ml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重疾病患者、对疫苗1、6 月龄分别接10ug/0.5ml 、成分过敏者种第 2、 3 剂20ug/1ml结核性脑出生 3 个月以内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皮内注射,病、肾炎、心脏病、卡介苗膜炎、粟粒的婴儿或 PPD试0.1ml 湿疹或其它皮肤病及性肺结核验阴性的儿童免疫缺陷者出生后 2、3、 4脊灰减毒小儿麻痹症月龄初免,口服 1 粒,发热、急性传染病患活疫苗 4 周岁加强共 4 者、免疫缺陷者剂出生后 3、 4、5发热及急性传染病百白破疫百日咳、白月龄初免, 1 岁肌内注射,(包括恢复期)患者苗喉、破伤风半至 2 岁加强共0.5ml暂缓注射;有癫痫、4 剂神经系统疾病、惊厥白喉、破伤肌内注射,白破疫苗 6 周岁 1 剂史及有过敏史者风0.5ml麻风疫苗(麻疹疫麻疹、风疹8 月龄 1 剂发热、患严重疾病、苗)皮下注射,急慢性感染、免疫缺麻腮风疫0.5ml 陷者;对新霉素过敏苗(麻腮疫麻疹、腮18-24 月龄 1者。
苗、麻疹疫腺炎、风疹剂苗)发热、急性传染病、乙脑减毒乙型脑炎8 月龄 ,2 周岁共皮下注射,心、肾、肝疾病患者、活疫苗 2 剂0.5ml 有过敏史或癫痫史及免疫缺陷者A 群流脑疫 A 群流行性6-18 月龄共 2 皮下注射,发热、急性传染病、苗脑脊髓膜炎剂(间隔三月)30ug/0.5ml 脑部疾病、肾脏病、A+C流脑疫A 群、C 群流3 周岁 ,6 周岁共皮下注射,心脏病及活动性肺结行性脑脊髓核者,有癫痫、惊厥苗 2 剂100ug/0.5ml膜炎及过敏史者甲肝减毒皮下注射,发热、急性传染病或甲型肝炎18 月龄 1 剂严重疾病患者、免疫活疫苗0.5ml 、1ml缺陷及过敏体质者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中低度发热,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接种后 2 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8-12 周后形成小溃疡,随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局部淋巴结肿大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喂热开水或母乳,发热、恶心、腹泻等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硬结;可有低热、疲倦、头痛等无需特殊处理,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一般无反应,少数可出现一过性发热或皮疹,一般 2 天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 2 天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可有短暂发热、局部压痛,可自行缓解,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 72 小时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二、接种门诊流程体检登记 ----签知情告知书 ----二类疫苗缴费 ----接种 ----观察 30 分钟三、接种门诊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周六专为学龄儿童接种)(法定节假日顺延)夏季:上午8:00-11:30下午 15:00-17:30冬季:上午8:30-11:30下午 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