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5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篇一:Ip地址及子网划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实验名称Ip地址及子网划分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0XX年4月11日一、实验目的:熟悉Ip地址及子网掩码,熟练掌握子网划分。
二、试验配置三、实验内容:1.按图示完成网络连接。
2.使用c类地址:202.112.x.0(x为每人的学号后两位)分配给每台计算机,现需对其进行子网划分,公司要分为5个部分子网,请给出其子网掩码及子网Ip地址范围。
3.要求每两台相互之间不能ping通。
四、问题反思1.若使用缺省子网掩码能ping通吗?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不能ping通2.若要保证每子网40台pc,最多可以划分为多少子网?最多两个,40至少26等于64台,大于32台。
3.若使用b类Ip:175.16.8.0网段划分为10个子网,其子网掩码为?10个子网至少四位二进制,剩下四位,最终结果为:255.255.255.230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3-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上机实验报告三一、实验目的(1)掌握子网掩码的算法。
(2)了解网关的作用。
(3)熟悉模拟软件packettracer5.3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1)172.16.0.220/25和172.16.2.33/25分别属于那个子网?(2)192.168.1.60/25和192.168.1.66/26能不能互相ping通?为什么?所以不能互相ping通。
(3)210.89.14.25/23,210.89.15.89/23,210.89.16.148/23之间能否互相pIng通,为什么?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能ping通。
第一个和第三个之间不能ping通。
第二个和第三个之间不能ping通。
所以三个之间不能互相ping通。
1)172.16.0.220/25和172.16.2.33/25分别属于哪个子网?172.16.0.220/25属于172.16.0.128172.16.2.33/25属于172.16.2.02)192.168.1.60/26和192.168.1.66/26能不能互相ping通?为什么?不可以,不属于同一个子网3)210.89.14.25/23、210.89.15.89/23、210.89.16.148/23之间能否互相ping通,为什么?不可以,前两个属于同一个子网,最后一个不同子网2.因为分为二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有50台计算机,可得192.168.1.0/26子网掩码:192.168.1.0最大Ip地址为192.168.1.1,最小Ip地址为:192.168.1.62192.168.1.64/26子网掩码:192.168.1.64最大Ip地址为192.168.1.65,最小Ip地址为:192.168.1.128。
实验四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一、实验目的1.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设置2.理解IP协议与MAC地址的关系3.熟悉ARP命令的使用:arp [–d], [-a]二、实验环境局域网三、预备知识1、为什么要划分子网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Internet的工程师们并未意识到计算机和通信在未来的迅猛发展。
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的发明对未来的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开发者们依据他们当时的环境,并根据那时对网络的理解建立了逻辑地址分配策略。
他们知道要有一个逻辑地址管理策略,并认为32位的地址已足够使用。
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A,B,C三类最为常用:从当时的情况来看,32位的地址空间确实足够大,能够提供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独立的地址。
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
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
对于A、B类地址,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
所以有类别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
2、子网和子网掩码使用主机地址前面的n位作为子网地址,将网络分割成2n个子网(其中2n-2个可用)。
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多少个子网来确定子网地址的位数。
例如要将一个C类网络划分为4个子网,由2n-2>=4,知n=3,即需要3位子网地址。
子网掩码长度为32位,与IP地址中网络地址(包括子网地址)位对应的子网掩码位为1,与IP地址中主机地址位对应的子网掩码位为0。
因此子网掩码是一串连续的1后面跟一串连续的0。
子网掩码作用:确定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位,哪些位是主机地址位。
实验四 IP 子网划分一、实验目的:1. 掌握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含义;2. 掌握计算机 IP 地址的分配;3. 掌握 IP 子网划分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二、实验设备硬件: PC 机四台和交换机一台软件: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拓扑结构图:三、背景知识1. IP 地址:在因特网上,所有的主机资源都通过 IP 地址来定位的,但 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字。
IP 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2. 子网掩码: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字,用来确定一个 IP 地址的网络号(如果划分子网,网络号中包含子网号的长度),子网掩码与 IP 地址相与即得该 IP 地址的网络号。
子网掩码中与 IP 地址网络号相对应的部分全为 1 ,与主机号相对应的部分全为 0 。
3. 子网划分: IP 地址分为 A 、 B 、 C 、 D 、 E 五种标准类,前三类地址用于因特网中主机的定位,这三类网络中小的可以有 254 台主机,大的可以有上千万台主机,如要将标准网络划分为更小的网络则需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是通过将主机位的一部分划分成子网号来进行的。
4. 子网划分计算:设从主机位借 N 位作子网号,剩余 M 位为主机位,则:子网数为: 2 N -2 ,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为: 2 M -2四、实验内容和要求1. 将给定的网络地址划分为子网地址;2. 设置子网中的 IP 地址,测试子网;五、实验步骤:将本组的 IP 地址网络 172.22.0.0 ,划分为两个子网,则子网掩码: 255.255.255.0子网一的网络地址为:172.22.16.0子网一中主机 1 的 IP 地址为: 172.22.16.42子网一中主机 2 的 IP 地址为: 172.22.16.29子网二的网络地址为: 172.22.32.0子网二中主机 1 的 IP 地址为: 172.22.32.31子网二中主机 2 的 IP 地址为: 172.22.32.45待本组所有 IP 地址设置好后,测试子网划分:( 1 ) Ping 同一子网的 PC 机:命令描述:是否 Ping 通?:( 2 ) Ping 本组非同一子网的 PC 机:命令描述:是否 Ping 通?:按上述子网重新设置本机的子网掩码和IP地址。
IP和子网划分实验报告任务:IP地址与子网划分1.任务目标(1)正确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2.项目所需设备准备(1)安装有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PC 2台。
(2)交换机1台。
(3直通线2根。
3.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用两台互连,通过修改一台的IP地址,来模拟两个子网中的不同主机。
4、项目实施步骤(1)硬件链接将两根直通双绞线的两端分别插入每台计算机网卡的RJ-45接口和交换机的RJ-45接口中,检查网卡和交换机的相应指示灯是否亮起,判断网络是否正常连通。
(2)TCP/IP协议配置步骤1:配置PC1计算机的IP地址为192.168.1.10,子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PC2计算机的IP地址为192.168.1.20,子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步骤2:在PC1和PC2之间用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测试结果填入下表中步骤3:保持PC1的IP地址不变,PC2的IP地址修改为192.168.1.40;子网络掩码不变;步骤4:在次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测试结果填入下表中。
计算机PC1 PC2PC1 ------- 连通正常PC2 连通正常--------(3)划分子网1步骤1:配置PC1计算机的IP地址为192.168.1.10,子网络掩码为255.255.255.224;PC2计算机的IP地址为192.168.1.20,子网络掩码为255.255.255.224;步骤2:在PC1和PC2之间用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测试结果填入下表中;计算机PC1 PC2PC1 -------- 连通正常PC2 连通正常--------步骤3:保持PC1的IP地址不变,PC2的IP地址修改为192.168.1.40;子网络掩码不变;步骤4:在次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测试结果填入下表中计算机PC1 PC2PC1 -------- 连通正常PC2 不能连通--------任务2、回答题通过IP地址及子网掩码可知道:在没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在有效的范围内都可以连通,而划分子网以后,连通性受到了限制。
实验五、划分子网一、把172.16.0.0/16划分4个子网,写出每个网段的子网掩码,IP地址范围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
2n>=4 n=2,借2位作为网络位。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255. 255. 192. 0每个网段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192.0网段:00 000000 00000000 172.16.0.001 000000 00000000 172.16.64.010 000000 00000000 172.16.128.011 000000 00000000 172.16.192.0 IP地址范围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172.16.0.0网段00 000000 0000000000 111111 11111111IP地址范围:172.16.0.0~172.16.63.255(全0为网络位,全1为回环位)可用IP地址范围:172.16.0.1~172.16.63.254 172.16.64.0网段01 000000 0000000001 11111111111111IP地址范围:172.16.64.0~172.16.127.255(全0为网络位,全1为回环位)可用IP地址范围:172.16.64.1~172.16.127.254 172.16.128.0网段10 000000 0000000010 111111 1111111IP地址范围:172.16.128.0~172.16.191.255(全0为网络位,全1为回环位)可用IP地址范围:172.16.128.1~172.16.191.254 172.16.192.0网段11 000000 0000000011 111111 1111111IP地址范围:172.16.192.0~172.16.255.255(全0为网络位,全1为回环位)可用IP地址范围:172.16.192.1~172.16.255.254二、实验1、搭建实验设备。
实验5-1 子网划分实践一、实验目的(1)理解子网掩码相关原理,掌握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2)可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的原理及子网划分的方法二、相关理论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在没有划分子网前,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
例如C类网络IP地址格式如下:若要将一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可以从主机号中取出n位作为子网号,此时可划分出2n个子网。
例如若要将一个C类网划分为8个子网,则应用公式:2n≥N 即 2n≥8 => n=3说明子网位数为3位,将会从主机位中借出最高的三位作为子网位,剩余的5位仍然作为主机号使用,相应的子网掩码也有原先的255.255.255.0,变成了255.255.255.224。
则IP 地址格式如下:VLSM:当利用子网划分技术来进行IP地址规划时,经常会遇到各子网主机规模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对一家企业或公司来说,可能在公司总部会有较多的主机,而分公司或部门的主机数会相对较少。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地址利用率,必须根据不同子网的主机规模来进行不同位数的子网划分,从而会在网络内出现不同长度的子网掩码长度并存的情况。
通常将这种允许在同一网络范围内使用不同长度子网掩码的情况称为可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
三、实验内容(1)等长子网掩码划分(2)VLSM子网划分四、实验步骤情景1:现在有一个学校的计算机系,新建了三个实验室,主机数量分别是62台、48台、50台。
现给一C类网络地址192.168.1.0/24,请将其进行子网划分,并分配给这三个实验室使用,如图5-24。
图5-24 实验室结构图(1)按照子网数量进行划分,子网数量为3,则应用公式:2n ≥N 即 2n≥3 => n=2n=2,说明子网位数为2位,将会从主机位中借出最高的两位作为子网位,剩余的6位仍然作为主机号使用,相应的子网掩码也由原先的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5-25。
子网划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子网划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子网划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能够熟练运用子网划分技术进行网络设计和配置;3.掌握子网划分技术的实现方法,并能够处理实际网络中的问题。
实验环境:硬件:多个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软件:某著名网络模拟软件(具体版本自定)。
实验步骤:1.了解子网划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子网划分技术是指将一个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子网,以减少子网之间的广播流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子网划分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任何规模的网络中。
2.熟练运用子网划分技术进行网络设计和配置;以某公司网络为例,该公司使用的是B类网络,掩码为255.255.0.0,但是由于公司的人员分布比较广,需要将公司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网络划分成了四个子网,具体配置如下:子网名称子网IP地址掩码总部 172.16.0.0 255.255.255.0营业部 172.16.1.0 255.255.255.0行政部 172.16.2.0 255.255.255.0财务部 172.16.3.0 255.255.255.03.掌握子网划分技术的实现方法,处理实际网络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网络中,子网划分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广播风暴。
广播风暴是指在网络中出现了过多的广播信息,导致网络拥堵甚至瘫痪。
通过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可以有效地限制广播消息的传播范围,避免广播风暴的发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子网划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子网划分技术的实现方法,加深了对网络设计和配置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实际网络中的问题进行处理,我们对如何避免网络故障和提高网络性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一 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有类IP地址的使用及主机IP地址的设置;2、掌握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使用;二、实验设备及环境安装Windows 2000的主机、交换机及路由器。
三、实验步骤1、首先设置我的IP地址为192.168.0.19,是C类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2、使用网络嗅探器Wireshark进行报文分析,重点是对ping命令过程的分析。
打开Wireshark ,定义捕捉过滤器。
3、设置显示过滤器,用ipconfig/all 得到本机网卡的物理地址并填写过滤表达式。
4、进入命令行模式,输入:ipconfig/all ,该命令显示了网卡的设置,其中有硬件地址。
5、再输入:arp –a,该命令显示ARP高速缓存中的IP和MAC的对应表。
如果ARP高速缓存中有数据则再输入:arp –d,该命令用来清空高速缓存表。
6、用ping命令测试子网中其它主机的连通,如:ping 192.168.0.18。
7、停止捕捉,并显示。
四、问题1、记录所设置的IP地址和掩码,说明所设IP的类别IP地址为192.168.0.19,是C类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2、说明ping命令的经过(假设ARP高速缓存为空),并附上实验结果的抓图。
在同一网段内,ping命令会构建一个固定格式的ICMP请求数据包,然后由ICMP 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192.168.0.35”一起交给IP层协议(和ICMP一样,实际上是一组后台运行的进程),IP层协议将以地址“192.168.0.35”作为目的地址,本机IP地址作为源地址,加上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构建一个IP数据包,并想办法得到192.168.0.35的MAC地址(物理地址,这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构建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所必需的),以便交给数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
关键就在这里,IP层协议通过机器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发现它跟自己属同一网络,就直接在本网络内查找这台机器的MAC,如果以前两机有过通信,在A机的ARP缓存表应该有B机IP与其MAC的映射关系,如果没有,就发一个ARP请求广播,得到B机的MAC,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
实验三、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一.实验目的1.掌握子网掩码的算法2.掌握用子网掩码划分子网以及动手搭建子网的方法3、熟悉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5.3二、实验原理1、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2、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 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
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
所以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3、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1.将ip 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2.将二进制形式的ip 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 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 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假设有一个I 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化为二进制为:I P 地址11000.101000.0000.00001子网掩码1111.1111.1111.0000将两者做'与' 运算得:11000.101000.0000.0000将其化为十进制得:192.168.0.0 这便是上面ip 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可安上述方法等到。
实验3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的设置一、实验目的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设置。
二、实验环境与设备局域网、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三、实验的内容和要求1、IP地址的五个类别及默认掩码。
IP IP地址,并记录默认的子网掩码2、两人一组:设置两台主机的IP地址及指子网掩码:A:10.2.2.x/255.255.254.0 B:10.2.3.x/255.255.254.0两台主机均不设缺省网关,用arp -d 清除arp表,用ping命令AB互ping,记录结果,并分析原因,执行arp –a,记录结果并分析。
举例分析A ping B:10 2 00000010 x 自身IP与掩码按位相与结果10.2.2.0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0000000010 2 00000011 x 自身IP与目标掩码按位相与结果10.2.2.0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00000000结果:A ping B 能通3、将A的掩码设为255.255.255.0,其它不变,A执行arp -d,然后A ping B,记录并分析,A上执行arp –a,记录并分析,然后B上执行arp –d,执行B ping A, arp –a,记录并分析。
4、类子网掩码:255.M.0.0 255.255.M.0 255.255.255.M5、实例:已知网段地址211.134.12.0,要求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段。
(1)C类:255.255.255.M ,(2)需要划分4个子网,4-〉23 8-2=6(实际子网数)首尾不可用(3)IP块:256/8=32(4)M=256-32=224 求出类子网掩码:255.255.255.224(5)求主机段:共8个子网段0~31 32~63 64~95 96~127 128~159 160~191 192~223 224~255首尾子网段不可用:(0~31)与(224~255)两个子网段不可用主机段首尾不可用,因此可用的主机段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 211.134.12.33 ~~ 211.134.12.62211.134.12.65 ~~ 211.134.12.94211.134.12.97 ~~ 211.134.12.126211.134.12.129 ~~ 211.134.12.158211.134.12.161 ~~ 211.134.12.190211.134.12.193 ~~ 211.134.12.22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内容分析。
实验2 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2.1 实验拓扑图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拓扑图如图2-1所示。
2.2实验目的(1)掌握子网掩码的算法。
(2)了解网关的作用。
(3)熟悉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5.3的使用(见附录C)。
2.3实验内容1、假设我们有三个不同的子网,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分别为20,25和50,下面依次称为甲网、乙网和丙网,但只申请了一个网络标识符(Network ID):192.168.10.0。
请计算出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及有效IP地址范围(填入表格)。
子网掩码有效IP地址范围甲网乙网丙网2、利用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搭建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并设置甲网、乙网、丙网中任意两台主机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填入表格),分别使用ping 命令验证划分子网后甲网、乙网、丙网的主机能否相互通信(截图)。
IP地址子网掩码甲网主机0主机1乙网主机2主机3丙网主机4主机53、试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然后在实验室验证你的结论。
①172.16.0.220/25和172.16.2.33/25的网络地址是否相同?②210.89.14.25/23,210.89.14.215/23,210.89.14.225/23之间能否互相Ping通,为什么?4、某单位分配到一个c类IP地址,其网络地址为:192.168.1.0,该单位有100台左右的计算机,并且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的计算机数大致相同,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写出每个地点计算机的最大IP地址和最小IP地址。
5、某单位分配到一个c类IP地址,其网络地址为:192.168.10.0,该单位需要划分28个子网,请计算出子网掩码和每个子网有多少个IP地址。
2.4实验报告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子网划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能够迅速而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而作为网络中的基本单元之一,子网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子网划分实验旨在通过对网络进行适当的划分,进而优化网络性能和管理效率。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子网划分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目标和背景网络的规模庞大,为了提高管理和维护效率,需要将网络划分成较小的子网。
子网划分能够使得不同子网内的主机能够更快地进行通信,减少数据包的转发次数和传输延迟。
此外,子网划分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使得对网络的非法入侵和攻击难度增加。
为了实现子网划分,通常会使用有限数量的IP地址。
IPv4地址的有限性限制了子网划分的数量,因此,子网划分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设计在进行子网划分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设计一套适当的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设计是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在物理和逻辑层面上建立网络连接的结构和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网络规模、布线和网络设备等因素,并采用了分层的拓扑结构。
2. IP地址规划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IP地址资源,我们使用了子网掩码来将IP地址进行划分。
子网掩码是一种用于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技术,通过对IP地址进行与运算,能够得到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划分。
3. 子网划分实验根据IP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的要求,我们开始进行子网划分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专门的子网划分工具来快速、准确地完成划分过程。
通过输入初始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工具能够计算出子网数量和每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
四、实验结果经过子网划分实验,我们得到了一套合理的子网划分方案。
根据实验中的规划和划分,每个子网内的主机数量相对较少,提高了网络通信的效率。
此外,子网划分还有助于网络安全的提升,对非授权用户的入侵和攻击构成一定的阻碍。
五、讨论和改进子网划分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和结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子网编址报告人:学号:成绩:【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仿真软件使用方法2.熟练交换机,路由器命令以及命令模式3.对交换机进行ospf设置4.对不同网络进行地址划分【实验原理】:IP地址共计32位,对于B类地址,前16位是固定的网络号,对于后16为可以跟据,不同网络所需要IP地址的个数进行调整,将后16位一部分化为网络号,一部分化为主机号,实现边长子网。
【实验设备】:Ciso Packet Tracer 仿真软件【实验内容】:对行政部门及个设计室进行IP地址划分。
【操作步骤】:如图:1、PC的IP设置部门网段子网掩码PC IP10 128.10.4.100 行政部门128.10.4.0/22 255.255.252.011 128.10.4.2003 128.10.8.100 设计室128.10.8.0/23 255.255.254.02 128.10.8.2000 128.10.10.100 开发一室128.10.10.0/23 255.255.254.01 128.10.10.2004 128.10.12.100 开发二室128.10.12.0/23 255.255.254.05 128.10.12.2006 128.10.14.100 测试一室128.10.14.0/23 255.255.254.07 128.10.14.2008 128.10.16.100 测试二室128.10.16.0/23 255.255.254.09 128.10.16.2002、路由IP配置路由器号端口号IP0/0 128.10.8.254 Router80/1 128.10.10.10/0 128.10.8.253 Router90/1 128.10.12.10/0 128.10.8.252 Router100/1 128.10.14.10/0 128.10.8.251 Router110/1 128.10.16.10/0 128.10.4.1 Router120/1 128.10.8.13、ospf设置对Router12进行设置R 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4.0 0.0.3.255 area 0 /*第一个网络段*/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8.0 0.0.1.255 area 0 /*第二个网络段*/对Router8进行设置R 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10.0 0.0.1.255 area 1 /*第一个网络段*/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8.0 0.0.1.255 area 1 /*第二个网络段*/对Router9进行设置R 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12.0 0.0.1.255 area 1 /*第一个网络段*/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8.0 0.0.1.255 area 1/*第二个网络段*/对Router10进行设置R 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14.0 0.0.1.255 area 1 /*第一个网络段*/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8.0 0.0.1.255 area 1 /*第二个网络段*/对Router11进行设置R 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16.0 0.0.1.255 area 1 /*第一个网络段*/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8.10.8.0 0.0.1.255 area 1 /*第二个网络段*/【测试及分析】:由以上的测试可知,各个部门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实验报告实验六: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2) 掌握子网的划分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 画出如下网络拓扑,配置好各PC 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默认子网掩码使用255.255.255.0,默认网关留空。
(一) 将8台计算机首先划分在同一子网内(1)单击pc0主机,进入pc0界面,单击“桌面”,选择“IP 地址配置”,在出现的IP 配置中选择“手动设置”。
IP 地址设为“210.41.2.1”,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同理按上图所示分别设置pc1~pc7的IP 地址(IP地址的第3位改为学号的后两位)。
(2)单击PC0机,进入其界面,单击“桌面”,选择“命令提示符”进入命令提示符界面,输入“ping 所要测试的pc机的IP 地址”,所有的PC机之间均能互相PING 通:(二) 将8 台计算机划分成4 个子网:【从主机位借2 位作为子网位,即掩码从255.255.255.0变为255.255.255.192】•第一个子网:IP:210.41.237.(1—62)M: 255.255.255.192•第二个子网:IP:210.41.237.(65—126)M: 255.255.255.192•第三个子网:IP:210.41.237.(129—190)M: 255.255.255.192•第四个子网:IP:210.41.237.(193—254)M: 255.255.255.192将所有PC 机的子网掩码修改为255.255.255.192,并测试PC 机之间是否能PING 通,并记录结果作出分析。
三、实验结果1. PT 绘制的拓扑截图;2、将8台计算机首先划分在同一子网内,能够互相连通的验证截图;应结果截图,并做出说明。
和同一子网能连通,不同子网间不能连通。
实验四子网划分一、实验目的了解IP地址的分类。
子网掩码的运用,会划分子网。
二、实验要求用A类地址将实验室的计算机分为个6子网。
1、分组安排(1)A1-A10为1号子网;(2)B1-B10为2号子网;(3)C1-C10为3号子网;(4)D1-D10为4号子网;(5)E1-E10为5号子网;(6)F1-F10为6号子网。
2、设置要求每个IP最后8bit为计算机号。
A类地址126.x.y.z要求每个子网间的计算机可以互相探测到。
例如用A类地址划分1号子网,因为划分为6个子网,所以在高3位置为即×××00000,1号子网为00100000其掩码为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转化为十进制就是255.224.0.0。
IP地址第二字节设置为00100000-00111111均可,例如可以设置为126.34.114.76三、实验步骤采用A类地址组网1、设置地址(分成小组)第一组10.*.*.*第二组11.*.*.*第三组12.*.*.*第四组13.*.*.*第五组14.*.*.*第六组15.*.*.*2、设置地址为统一的A类地址255.0.0.03、设置掩码,划分子网按照试验要求更改子网掩码和IP地址。
其中126不要改动。
不同网络相同网络组内不同子网共同子网:四、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要求3、实验内容(1)A类地址的设置过程,包括每一步设置的IP是什么,子网掩码是什么,能否探测到其它计算机。
4、实验结果分析参考资料:网络地址我们把整个internet看成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bit的标识符。
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很方便地进行寻址,这就是:IP地址中的网络号net-id把网络找到,再按主机号host-id把主机找到。
所以IP地址并不只是一个计算机的号,而是指出了连接到某网络上的某计算机。
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子网掩码的算法。
(2)了解网关的作用。
(3)熟悉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5.3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1)172.16.0.220/25和172.16.2.33/25分别属于那个子网?
(2)192.168.1.60/25和192.168.1.66/26能不能互相Ping通?为什么?
所以不能互相ping通。
(3)210.89.14.25/23,210.89.15.89/23,210.89.16.148/23之间能否互相PING通,为什么?
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能ping通。
第一个和第三个之间不能ping通。
第二个和第三个之间不能ping通。
所以三个之间不能互相ping通。
2.因为分为二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有50台计算机,可得
192.168.1.0/26 子网掩码:192.168.1.0
最大IP地址为192.168.1.1,最小IP地址为:192.168.1.62
192.168.1.64/26 子网掩码:192.168.1.64
最大IP地址为192.168.1.65,最小IP地址为:192.168.1.128
3.最小IP为192.168.0.1,最大IP为:192.168.3.254
三、实验总结
经过这次实验,我们通过对这个模拟软件的使用掌握了子网掩码的算法,同时了解了网关的作用。
为以后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