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操作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doc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数学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放作者:李婷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50-01幼儿园数学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思维,这就决定着幼儿学习数学是要将抽象的数理知识物化成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不断地与数学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
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1 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着的,虽然同时是小班幼儿,但往往处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起点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有的孩子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而有的孩子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每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应为多数中间幼儿、“两头”的幼儿、个别新入园的幼儿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从中获得发展。
例如:在排序活动中,笔者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材料;为能力一般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并配有变量特征的标记,让他们按照标记排序;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
幼儿在完成了一种材料的排序后,允许他们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
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能使每个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练习操作。
还有“图形组合”,能力弱的幼儿在画有图形的底板上寻找图形一一对应摆放进行操作,能力中等的幼儿则是看教师拼好的范图进行操作,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自己组合图形,发展想象力。
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设定稍有难度的目标,使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对能力弱的幼儿可降低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
2 提供的材料要具有趣味性、操作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及使用在幼儿园的教学范围之中,常常会对教学场所进行一定区域的划分,在教学场地之中划分生活操作区、数学操作区、表演操作区、科学操作区、美工操作区等等,这些区域的划分主旨是通过区域材料的使用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实现自我内在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生活操作区,是幼儿园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区域,是以及日常生活相关的材料为主要内容来强化幼儿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能够在生活操作区中获得生活基本能力的培养。
材料是生活操作区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关键。
生活操作区中材料投放得是否合理和使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幼儿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内在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学活动效果的优差。
作为幼儿教师,应当认真检查和审视当前生活操作区域中材料的投放是否科学、使用的是否得当,探究出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并以科学、有效、可行的策略加以改正、完善,以此保证幼儿生活教育活动的有秩、有序、有据的进行。
一、幼儿园生活操作区材料投放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过于死板在幼儿生活操作区中,投放的材料过于追求外表形式,常常是固守几样材料而无其他改变,外形、性质等常常是异曲同工、如出一辙、毫无新意,根本无法激发幼儿的使用和探求兴趣。
2.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过于繁杂在幼儿生活操作区中,投放的材料大多只追求数量,而未能关注投放内在的本质性,没有按照材料的具体使用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行区分投放,也没有按照材料的差异性和关联性进行分层次的摆放,这样的投放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毫无实际意义。
3.生活操作区材料的使用过于单一在幼儿生活操作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使用频率过低,部分材料一直被搁置,即使是使用过的材料也是仅仅几次而已,并没有形成循环利用。
这种单一的使用方式没有突出材料真正的教育功能和教学价值,没有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帮助。
二、幼儿园生活操作区材料正确投放及使用的意义1.正确投放和使用生活操作区材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幼儿的教师,也是幼儿的具体监护人。
王莉英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对策当前,个别化学习性区域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区是幼儿园运用最多的个别化学习性区域之一,既具有教学属性,又相对独立、分散、自由、自主。
在数学区域中,教师通常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将数学目标物化于有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之中,将数学核心经验渗透于操作活动中,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的方式与材料互动,获得有关数学经验,推动思维发展。
一、材料材质多元——变“单一”为“多样”,拓展幼儿数学探究的内容儿童数概念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是作业单式的材料投放,不能满足幼儿操作和探究的愿望。
万事万物都是以一定的数、量、形的方式存在,这些物体本身就充满着数学的元素。
因此,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品就是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最好来源。
教师的职责是组织一个环境,挖掘出日常生活材料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在与物体接触中体验和构建数学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是自然材料。
果实、叶子、贝壳等,这些都是便于教师和幼儿收集的大自然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添加小篮子、骰子类型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主玩分类、数数、运算、排序、集合等数学游戏。
例如,在“采松果”游戏中,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松果以及骰子、篮子、棋子、游戏板等辅助材料。
游戏时,幼儿通过骰子上的数量确定行走步数,当棋子正好放在篮子贴纸上时,幼儿就可以取一个松果放入自己的小篮子里。
游戏结束时,幼儿对获得的松果数量进行比较。
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数数、比较等能力得到发展。
二是生活材料。
螺丝、螺帽、毛线、杯子、牙签、夹子、图钉、罐子等材料,可以供幼儿玩匹配、测量、排序、统计等数学游戏。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牙签与黏土”游戏,探索二维和三维图形,在熟练几何图形后,创造出更精彩的建筑造型。
三是玩具材料。
积木、毛绒玩具、小汽车、动物标本、各类模型等,都是幼儿喜欢的玩具。
小班9月区域内容与材料一、数学区域内容与材料1. 数字认知- 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数字的数目和数量关系- 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数字的组成和拆分材料:- 数字卡片- 数字拼图- 数学游戏:数字捕鱼、数字接龙- 数学故事书:《小熊学数数》、《小猫咪的数字冒险》2. 形状与空间- 平面图形的认知和辨认: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比较- 探索物体的特征和属性:边数、角数、边和角的关系材料:- 形状卡片- 形状拼图- 形状配对游戏- 形状团队建模活动3. 排序与分类- 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探索和认识生活中的不同分类标准和规则材料:- 排序卡片- 排序游戏:彩球排序、动物排序- 分类盒子- 分类物品游戏二、语言区域内容与材料1. 听说训练- 听音辨词,提高听觉辨别和辨识能力- 听故事,培养听说理解和表达能力- 单词说一说,以图画或情景为基础进行简单句式的练习材料:- 听音识图卡片- 简单生活故事书:《小兔找妈妈》、《小猪钱钱》- 图片交流卡片- 角色扮演材料2. 读写训练- 字母认知和书写- 字母与音的对应关系- 图画与文字的联系- 探索和认识生活中不同的文字和符号材料:- 字母卡片- 字母拼图- 字母板书- 字母卡片配对游戏- 图文配对练习材料3. 语言游戏- 转小动物:以动物之间的特征相似性为基础,以团队合作为目的的口头语言游戏- 要词匹配:通过联想和观察,找出与要词相关的词汇- 成语快乐学:通过故事、配对、联想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常用的成语材料:- 动物卡片- 要词卡片- 成语卡片- 游戏规则和道具说明三、科学区域内容与材料1. 身体与健康- 探索和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材料:- 人体模型- 身体各部位图卡- 卫生习惯海报- 急救手册2. 科学观察- 探索和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事件-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和仪器材料:- 放大镜- 实验工具箱- 观察记录表- 科学故事书:《小王子能飞吗?》、《小动物的生活》3. 环境保护- 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和探索简单的环保方法和意识- 参与和开展环保活动和实践材料:- 环保宣传单- 环保小报- 环境保护工具和材料- 环保小活动组织方案以上是小班9月区域内容与材料的一些建议,具体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整和安排。
幼儿园数学区中材料投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实践谈一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园数学区中材料投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材料能够体现近期目标,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数学操作材料有非常强的目标指向性和排它性,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体现近期目标,最近进行的数学内容的材料,重点突出,目的性强。
不能为了显得丰富,把一学期的都摆出来。
2、依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不同认知水平指孩子认识事物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材料在这方面要体现出层次。
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可以选择到自己可以操作的材料。
孩子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材料体现出这个层次。
比如进行一个新的数学内容,在前期需要有铺垫的(单双数)、或是刚刚建立的数学概念(数数),都要在感知阶段投放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帮助孩子建立感性认识和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抽象的图表材料(图片、表格等不是具体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过渡到完全抽象的符号,如图形、数字等。
3、材料安全、卫生。
取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选取的物品要安全、无毒,大小适宜,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其次,选取的物品形象尽量是幼儿所熟悉的,便于体现数学内容,能够与情景结合;第三,选取的物品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多种组合的可能性,做到物尽其用;第四,选取的物品尽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轻便、耐用、不易碎的东西为原料。
4、材料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更换。
5、材料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间,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趣味性:颜色鲜艳、形象新颖可爱、有动感(声光电)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注意切忌形式大于目的。
操作性:操作设计不能太复杂要简单易行,孩子要探究数学内容,还要探究操作方法,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失去耐心和兴趣。
探究的空间:可以引发他们思索,自我探究空间大的材料,而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游戏材料,即使外观再漂亮,形象再生动,幼儿也不感兴趣。
幼儿园数学区材料的有效投放
当一次孩子换个视角看材料——
1、游戏名称: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肩膀,下一个人继续报数。
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说一个地名。
第二个报错的老师就要说两个地名。
并且不能重复。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2、理论学习
3、分组参观数学区(抽签分组,四种颜色的笑脸娃娃,小小
4、小、中、大8)
把全体教师分成四组(小小班4、小班8、中班8、大班8),分别进入各个年龄班里,要干什么呢?原来老师们变成了孩子,开始玩起了平时孩子们玩的数学区域的各种操作材料。
数学区域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是对数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知识掌握的一种复习与巩固。
在数学区域中,老师们常常根据一定的情境为主线或者以学期课程为主线进行设计与安排,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材料的延展性不强。
通过了交叉年龄段的形式进行对数学区域的整改和调整。
因此本次教研活动的宗旨在于:让教师跨所教年龄段的思维定势,通过自己的操作,检验出此数学区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该班教师的改进。
大家在操作中和同年龄段的老师们认真探讨,找出此区域中的不足。
操作后,大家聚在了会议室里开始进行思想的碰撞。
每个老师就自己对该区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也听取了本班老师当初设计区域活动的理念。
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活动方案英文版The Strategy and Activity Plan for Material Allocation in Small-Class Settings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materials in small-class setting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children's cognitive, motor, and social skill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and activity plans for material allocation in such settings.1. Strategy for Material AllocationObservational Approach: Teachers should observe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needs in order to allocate materials that are engaging an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Variety and Rot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material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Regular rotation of materials ensures that children are always engaged.Accessibility and Safety: Materials should be easily accessible to children, yet placed in a safe manner to avoid accidents.2. Activity PlanThematic Activities: Organize activities around themes such as "Seasons", "Animals", or "Holidays". This helps children connect real-life experiences with the materials provided.Open-Ended Activities: Encourage children to explore and create with open-ended materials like blocks or clay. This fosters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Group Activities: Encourage children to work together in small groups. This promotes social skills and teamwork.ConclusionBy carefully allocating materials in small-class settings, teachers can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is both stimulating and safe for children. This, in turn, fosters their cognitive, motor,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etting them o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中文版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与活动方案在幼儿教育中,小班区域中材料的有效投放对于促进儿童认知、运动和社交技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幼儿园数学区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教师应该为数学区提供适当的设施,例如桌子、地毯等,以便幼儿在进行操作时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支撑。
同时,地毯的使用可以让幼儿更加自由地移动和操作,增加他们的活动空间和自主性。
3.创造舒适的氛围教师应该为数学区创造一个舒适的氛围,例如适当调节室内的温度、光线等,让幼儿感觉舒适和愉悦。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在数学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研究和发展。
二、投放适宜的数学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数学区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和研究的物质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精心选择和投放适宜的数学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一)材料应具有适宜性数学区的材料应该具有适宜性,即能够满足幼儿的研究需求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
例如,在数形结合的活动中,可以投放各种形状的积木、拼图等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研究形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材料应具有多样性数学区的材料应该具有多样性,以满足幼儿不同的研究需求和兴趣点。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投放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材料应具有趣味性数学区的材料应该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投放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玩具,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研究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创设良好的数学区环境和投放适宜的材料,对幼儿的数学研究起到很大作用,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数学区活动,投放适宜的数学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从而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数学区,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
这些材料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同时,也要突出所要研究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开放式的探究。
教师应该注意从材料摆放上体现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建立一一对应、分类、排序等概念。
小班数学操作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黄坛镇中心幼儿园胡颂佩【摘要】:数学操作区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地运用各种系统、合适的材料,通过亲自摆弄、操作,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的活动。
近几年来,根据新纲要的宗旨,区域活动的地位直线上升。
尤其是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区域活动特别重要,因为小班的孩子还处在明显的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刚开始的集体生活,因此操作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自主性,同时,老师也能通过对孩子在区域操作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
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关键词】:小班数学操作区材料的投放指导小班孩子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枯燥的数学更是提不起兴趣,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区域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能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又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所以我把数学操作区的创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数学区域和集体活动的结合,进行有效的指导,来达到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一、真正发挥材料投放的作用,满足幼儿“动作”的需要、“理解”的需要在数学操作区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活动的兴趣,对材料探索与操作的结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那么,如何选择、设计适宜的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呢?我觉得要注重材料投放的趣味性和操作性、层次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趣味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小班的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专注力很差。
活动中,除了在玩数学操作区时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外,趣味性操作性强的各种区域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如在排列区中,摆放会发出声音或能滚动的小汽车、五彩球、飞机等小玩具;各种各样的仿真糖果娃娃;一个个可爱的毛绒玩具、、、、、这些色彩鲜艳、有声、有形的玩具,都能提高孩子们玩的乐趣。
“离幼儿最近的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要贴近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内容,适应幼儿的“兴趣中心”,幼儿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都可成为我们操作活动的材料。
同时受现在动画片的影响,孩子们对某动画片或图书中的主人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较常的时间内保持着持久不衰的兴奋中心,如果老师利用“时尚物”作为材料设计的题材,对幼儿参与活动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猫捉老鼠”这一区角材料就是利用了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人物形象,都可以诱发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材料。
还有进区卡以灰太狼的话“我还会回来的!”就是引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里面的主人公,让孩子懂得进区规则:玩好了放回来。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结合主题而投放的,且注重孩子学习性的操作材料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得孩子在教师初投放时兴趣浓厚,可在玩过一两次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不自主选择这样玩具了,或即使选择了,目光却关注着其他幼儿手中的游戏材料。
如:在进行颜色、形状、物体匹配与大小标记中,我们制作了“给小动物喂饼干”,在每个废旧的空瓶上贴上动物的头型,在嘴巴上设计了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形状,引导幼儿按动物的形状喂“饼干”。
孩子们玩过几次后,我们发现,虽然动物的嘴巴能吸引孩子的部分兴趣,可缺乏了一定的操作性,孩子从箩筐中取出形状很快地能将小动物喂饱。
如果结合“钓鱼”这一操作性强的过程,会使孩子更进一步在玩中学,学中玩。
于是我们自制了圆形、三角形、方形图片,并在上面钉上了订书针,用系有吸铁石的钓鱼竿先将图形吊起来,再有取舍地根据动物嘴巴送饼干,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效地避免了材料单一的学习性。
通过这次实际尝试,我们研究制作了按大小标记、形状标记、颜色标记分类的一系列吊图形和动物操作材料,颇受孩子们青睐。
(二)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设计具有不同效用、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1)同一区域材料的层次性如:为让幼儿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时,我们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不同颜色的不同颜色的纽扣,让他们学习按按颜色进行分类;第二层次: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等材料,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三层次:提供五彩魔棒,让孩子进行图形的拼搭。
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操作区活动。
(2)同一活动材料的层次性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
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
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钮扣、豆类、塑料魔棒、瓶盖等。
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
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如在“小鱼吹泡泡”的数学操作中,第一阶段提供大大小小的竹圈,和没有任何装饰的小鱼卡片,让孩子们自由摆放泡泡。
第二阶段提供身上有圆点的小鱼卡片,让孩子根据小鱼身上的圆点的数量,来摆放泡泡。
第三阶段则提供身上有数字的小鱼卡片,让孩子根据小鱼身上的数字来吹出相应的泡泡来。
(三)创设开放、低结构的数学活动区激发孩子操作欲望避免仅从数学认知点的学习直接切入的思路,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开放、更具游戏性的区域,以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
例如,在数学活动区投放魔棒、雪花积片、七巧板等建构材料,孩子们在这个开放、低结构的活动中,尝试建造自己的房子,如何造得高、造得美观,就成为他们的学习需要,对大小、形状、对称、空间位置等的分析和比较也自然融入其中。
虽然我们在投放这些活动材料时并没有特别创设情景,但是材料的低结构性和开放性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在开放、低结构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幼儿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也可以更多地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对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真实、充分而有效的信息。
二、数学操作区中教师有效的指导能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供各种材料创设了丰富的数学操作区后,操作活动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法,对幼儿而言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操作去寻求答案的活动,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操作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吗?以下结合实践经验谈谈我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粗浅看法:(一)明确教师在数学操作区中的引导作用研究表明,使教师进一步领会到《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宗旨是让幼儿在操作村料的过程中主动地积累、建构数学经验。
幼儿在操作学具中学数学,这种方式适合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成功的关键。
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得到很大转变,逐步形成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操作活动为主线”的观念。
同时教师对“好孩子”的概念有了新的定义,不再停留在以往听话、聪明的好孩子水平上,而是认为当个好孩子应该活泼大方、勤奋、好学且乐于探索有一定交往能力。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表现为教师如何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现阶段数学教育目标,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经验在导语上设计、学具的提供、评价的导向等方面注意指导的策略,使幼儿数的意识和数的敏感性得以初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进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时,总会不自觉地开始自己讲解、示范。
所以会出现有老师在旁边的时候喜欢探索,当老师不指导时就会失去兴趣;也有可能教师的讲解削弱了幼儿本来应有的兴趣,降低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所以作为教师要明确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
如:我在数学区域中提供材料五谷杂粮,让幼儿分组进区角自由玩,我没有在幼儿进区角活动前布置游戏任务,而是先让幼儿自己玩,结束后在区角活动评析中,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玩的?在玩的过程中有没有有趣的发现?许多幼儿说了自己的玩法并上来演示给大家看,有的把各种的豆类排成了一条妈妈的项链(有规律的排序),有的把小米粒排成了一个图案太阳,有的把五谷杂粮进行了分类。
借此我表扬了小朋友的创意玩法,同时给孩子梳理活动经验,比大小、颜色分类、高矮、配对等,最后再次请幼儿进区角活动加以稳固。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如果处在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孩子许多创意的玩法,但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进行必要的引导,把孩子从弯路处拉回来,帮助孩子人新的角度去直接面对困难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
所以在指导时不急于打断孩子的操作,先观察他们在玩什么,怎么玩,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在操作过程中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明确教师在数学操作区中的语言指导。
1、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言一定要有启发性。
应避免把活动的结果直接提示或暗示给幼儿,要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去体验、去发现。
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的结果,可以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明确概念,促使他们思维的外部物质活动的深化,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
教师在执行结果的讨论时可采取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提问、边回答问题。
2、教师的指导语采取简明、扼要,目的明确。
让幼儿直接明了活动的内容,目的性明确,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图形食品品尝会”操作中,让幼儿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再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操作前,教师说:“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让幼儿看着操作区说出图形宝宝名称。
教师说:“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说出藏在活动室周围的物品中。
教师出示水果娃娃说:“图形宝宝除了爱藏在XX地方外,还爱藏在哪里?”幼儿说出爱藏在食品中。
“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教师在操作前用简明的的语言,让幼儿明确与图形宝宝做游戏,说出他们的名称。
教师说“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让幼儿明确了本次操作的目的。
这种语言形式适合于规则简单的操作活动。
3、老师巧妙运用语言,设计悬念,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会产生极大探究的兴趣,在数学操作区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能更好的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