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35
消化系统检查第讲(1)
消化系统是指负责摄取、吸收和排泄食物的一系列器官。
检查消化系
统可以及早发现器官的异常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消化系统的检查方法。
一、入口检查
1.口腔检查:口腔内的异常情况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问题,如口糜烂、舌苔和口臭等。
2.咽喉检查:可使用纤维内窥镜检查咽喉部位是否有异常,如咽炎、
喉炎等。
3.胃肠镜检查:通过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检查可以了解到食管、胃以
及小肠、大肠等器官的情况。
二、功能检查
1.胃酸分泌功能检查:采用静脉注射胃泌素或口服药物刺激胃酸分泌,检查酸度对于胃病的诊断和预防有很大帮助。
2.肠道蠕动功能检查:可采用无创性方法,如超声波等检查肠道蠕动
情况,了解到肠道的运动和传输情况。
3.脾胃功能检查:采用胃脾显影法检查脾脏和胃部的显影情况,了解
其功能是否正常。
三、消化物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内的菌群情况,及大便颜色、质地等
状况,帮助判断肠道疾病情况。
2.呼气试验:采用氢气或氢气甲烷检查消化系统中未被吸收的营养物
质的产生情况,检查肠道的吸收情况。
3.血液检查:检查血红蛋白和胆固醇等指标,了解消化系统整体的代
谢情况,对预防胆囊疾病、贫血等疾病有帮助。
总之,消化系统的检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尽早发现并预防疾病,久而久之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
消化系统疾病涵盖了胃肠道、肝胆胰等多个器官,其中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结肠癌、肝炎等疾病。
为了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医学界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胃肠道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方法1.内镜检查法内镜检查法是目前胃肠道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设备,医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到胃肠道内腔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组织或细胞取样。
常见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和食管镜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胃肠道病变的存在及程度,并进行病理学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通过透视、超声波、CT、MRI等技术对消化系统进行影像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有关病变的信息。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超声波检查、胃肠道钡餐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消化系统病变的形态学信息,但对于组织的细节不够清晰。
3.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通过对体液、组织、细胞等样本的化学、免疫学及生物学分析来获取相关疾病的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呼气试验、粪便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关于病情、病程及可能的病因的综合信息。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与解读1.胃炎的检测与解读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胃炎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等。
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检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胃炎的存在及程度。
2.胃溃疡的检测与解读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溃疡形成,常见症状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溃疡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和血液检查。
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溃疡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血液检查可评估炎症反应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指标。
3.胃癌的检测与解读胃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口腔、食道、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便秘、肝炎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首要步骤。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如是否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胰腺酶活性测定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消化系统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胃镜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安全无创,能够直接显示消化系统的病变情况。
4.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的镜下分析来确定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病理检查通常需要通过切片和染色技术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具体疾病的不同,可以使用抗酸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等来控制病情。
此外,还可以应用抗炎药、止痛药、抗恶心药等来缓解症状。
2. 膳食调理膳食调理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膳食方案,如低盐、低脂、高纤维等。
适当的膳食调理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对于胃溃疡、胰腺炎等疾病尤为重要。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按摩、电疗等。
这些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增加肌肉张力等,对于肠胃功能失调、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消化系统检查第讲-V1
消化系统检查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医学检查,对于保障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作用。
下文将从检查项目、注意事项和检查的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检查项目
1.消化道内窥镜检查
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是一种能够观察消化系统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通过将内窥镜插入口腔或肛门,观察到消化道的内部,从而检测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情况。
2. 食管结构造影
食管结构造影是一种以放射学为基础的检查方法,通过口服造影剂,利用X光检测消化道出现的病变或异常情况。
3.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查方式,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的信号回波来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测。
二、注意事项
在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之前,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遵医嘱禁食:有些检查需要禁食数小时甚至一天,这是为了保证检
查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2. 避免摄入过多食物:过度进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该避免吃太多食物。
3.注意个人卫生:在进行口腔内窥镜检查时要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三、检查价值
1. 发现疾病早期: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确诊疾病类型:对于一些慢性、隐匿的疾病,消化系统检查可以明确疾病类型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3. 监测治疗效果:针对一些对治疗效果不明确的疾病,检查可以监测治疗结果,更加准确地把握治疗进程。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检查是保障身体健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不仅可及早发现消化系统疾病,还可以更好地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大大提升治疗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疾病,涵盖了许多常见的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
正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治疗计划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一、病史采集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收集详细的病史对医生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询问病人关于疾病起始时间、症状的出现、病情发展的情况等。
例如,对于胃溃疡患者,医生可能会询问疼痛的性质、位置和出现频率等。
通过掌握病人的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检查和诊断。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观和检查一些身体部位,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性。
例如,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胃癌患者可能会有腹部肿块等。
体格检查还包括对腹部的触诊、听诊等具体操作,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操作进一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生化指标、感染情况、肿瘤标志物等。
例如,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来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X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对消化系统内部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发现异常变化。
例如,对于胃溃疡的诊断,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或者X线钡餐检查来观察溃疡的位置和形态。
五、组织学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的病例,组织学检查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物进行。
医生会从患者的消化系统器官中取得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病变的严重程度等,为最终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六、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查方法,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检查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呼气测试、功能性检查等。
检验科消化系统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中,消化系统病是一类常见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病、胆病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科学家和医生们开发了各种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消化系统病常见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一、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病检测方法,通过使用内窥镜进入体内,可以观察和检查消化系统的内部器官。
常见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肠镜和胆道镜等。
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的管状镜头插入患者的口腔和食道,进而到达胃部。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来检测胃病的存在。
该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胃溃疡、胃癌等疾病。
2.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灵活的管状镜头插入直肠,进而到达结肠和直肠部分。
该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结肠癌等疾病,并进行病理活检。
3. 胆道镜检查:胆道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管状镜头插入胆道和胰管,可以观察和检查胆道和胰腺的情况。
该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胆管结石、胰腺炎等疾病。
二、影像检查除了内镜检查外,影像检查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病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医生可以获取患者体内器官的影像图像,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诊断疾病。
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
通过使用X射线机器,医生可以获取消化系统器官的影像图像,如胃部、肠道和胆道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发现消化系统疾病和结构异常。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
通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医生可以获取消化系统器官的横断面图像,以便诊断疾病。
CT扫描对于检测胰腺癌、胆道疾病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以生成精确的图像。
对于检测胃、肠道和肝脏等消化系统器官,MRI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化系统病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可以获得相关信息,辅助诊断和分析疾病。
临床分析中的消化系统疾病筛查方法在临床分析中,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方法非常重要。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涉及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等器官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胃溃疡、肠道感染、胆结石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筛查方法。
一、常规检查1. 问诊和病史采集: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疾病史、家族史等方面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了解,有助于确定进一步的筛查方案。
2. 体格检查:包括肌力、腹部触诊、听诊等,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3. 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胰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检测相关指标是否正常,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筛查。
二、影像学检查1. X光检查:通过X光技术可以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X光检查包括胃肠钡餐、腹部平片等,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消化道疾病如溃疡、狭窄、肿瘤等。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内部器官的结构。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中,常用的超声检查包括腹部超声、胆囊超声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有助于医生观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中,CT扫描常用于肝脏、胰腺、胆道和肠道等器官的检查。
三、内镜检查1. 胃镜检查:胃镜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导管插入口腔,进而进入胃部,观察胃黏膜的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可以发现胃溃疡、胃炎、食管炎等疾病。
2.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导管插入肛门,进而进入结肠,观察结肠黏膜的检查方法。
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结肠息肉、结肠炎症等。
3. 胆道镜检查:胆道镜是一种通过胆道逆行引流插管,观察胆管和胰管疾病的检查方法。
胆道镜检查可以发现胆管结石、胆囊炎等。
四、生物组织检查1. 活检:通过取下消化道或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活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护理方法引言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消化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等。
正确的诊断和护理方法对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和护理方法。
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等信息,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可能的原因。
2. 体格检查:医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腹部是否有肿块、听诊肠鸣音等,以发现异常体征。
3. 化验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的化验,检测相关指标如血糖、肝功能、胃酸分泌等,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状况。
4. 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CT扫描、MRI等,可以提供消化系统器官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发现结构异常或病变。
5. 内窥镜检查:通过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消化系统的黏膜、取材进行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护理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和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抗生素、抗酸药、抗炎药等,以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
2. 饮食调理:根据疾病类型,医生会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低脂饮食、低盐饮食、高纤维饮食等,以减轻消化系统负担和促进康复。
3.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限制饮酒、规律作息等生活方式改变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预防复发。
4. 心理支持: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炎症性肠病等,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5.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梗阻、胃癌等,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切除病变组织或恢复消化系统功能。
结论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消化系统疾病管理的关键。
通过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窥镜检查等诊断方法,医生可以获得详细的病情信息。
在护理方面,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和必要的外科手术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一、引言消化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系统,它负责摄取食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排除废物和毒素。
然而,消化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例如胃溃疡、肝炎、胰腺炎等。
因此,准确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及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二、胃溃疡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分析:胃溃疡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体检来获取这些信息。
2. 胃镜检查:胃镜是最常用的确诊方法之一。
在这种检查中,医生会插入一根柔软管子(内含摄像头)经过食道进入到胃内,观察胃黏膜是否受损或有溃疡出血等情况。
3.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呼气试验或者取样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该细菌。
三、肝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分析:肝炎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皮肤和眼睛是否有明显的黄色,这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确诊肝炎的关键步骤。
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样,并对其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以及转氨酶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乙型肝炎或其他类型的肝功能异常。
3. 影像学检查:如果血液检查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或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肝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受损。
四、胰腺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分析: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呃逆、消化不良等表现。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观察其体征来获取这些信息。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胰腺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标的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炎。
3.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胰腺的形态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炎,并确定程度和位置。
五、结语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早进行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消化道是自口腔、咽喉、经食管、胃、小肠、大肠,以至肛门的连续性腔道,在肝、胆、胰的共同作用下,摄取、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并防御外来的侵害。
在神经内分泌的统一协调下,消化道在机体维持内、外环境的稳定,对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消化道在多种致病刺激物的作用下,常常迅速地起反应,产生种种无明显形态学变化的功能异常,构成人类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返酸、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等。
通过对肝脏功能、胰腺功能、腹腔穿刺液和粪便的实验检查,有助于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第一节肝功能试验
肝脏是人体内体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器官。
它接受双重血液供应,即除接受肝动脉外,还接受门静脉的注入。
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肝小叶,肝小叶中肝细胞围绕中心静脉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肝小叶周边是汇管区,内有肝动脉、门静脉、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隙为血窦,由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包裹形成,这些血窦接受来自位于汇管区肝动脉和门静脉细小分支的血液。
每天肝脏执行几百个功能,包括合成、代谢、分泌和排泄。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汁酸和胆红素均经肝脏摄取代谢;肝脏的另一个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糖类、脂类,其中约90%以上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并在血浆蛋白质的处理上起着重要作用。
肝细胞中富含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和大量酶类,因而能完成复杂多样的代谢功能。
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此外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分解等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及胆固醇的能力很强,对甘油三酯及脂肪酸具有分解能力,是生成酮体的器官。
肝脏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肝与许多激素的灭活和排泄有关系。
一、血清酶检查
肝脏复杂的代谢功能需要酶的参与,肝脏含酶特别丰富,其酶蛋白约占肝细胞蛋白的2/3,包括细胞内功能酶和具有血浆蛋白固有组分的酶,如凝血因子和补体,以及由肝细胞产生、分泌排泄的酶等。
根据酶的分布特点,肝细胞酶可分为质膜酶、胞质酶和线粒体酶三类。
肝胆疾病时,肝细胞的质膜酶被淤积的洗脱或酶水解及肿瘤、化学物质刺激等释放入血;胞质酶多因肝细胞膜损伤或通透性增加而释放入血;线粒体酶只有在肝细胞损伤较为严重或发生变性坏死时才会释放入血。
因此,根据血清中肝脏酶的种类及其活性升高或降低,可了解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但是,一些具有共同酶活性的血清酶并非肝细胞所特有,从而导致血清总酶活性检查的特异性偏低,通过检测肝细胞酶的同工酶则更具有临床意义。
㈠转氨酶
氨基转移是氨基酸代谢中基本的生化反应之一,在机体内存在着多达60多种的氨基转移酶(amiontransferases),简称转氨酶(transaminase)。
转氨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
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 LT),曾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曾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
转氨酶属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时,酶进入血液中,致使血清酶活性增加,成为肝细胞损伤的标志酶。
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骨骼肌和肾,还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红细胞中。
肝中AST大部分(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ALT也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含量最多的不是心脏,而是肝脏,由多到少依次为肝、肾、心脏、骨骼肌等。
与AST相比,ALT在各器官中含量都比AST少,肝中ALT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中,只有少量在线粒体中。
AST有两种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分别称为细胞质AS T(cytoplasma AST, c-AST)和线粒体AST(mitochondria, m-AST)。
虽然一般认为ALT不存在同工酶,但近来有研究者证实在人组织和血清中也存在类似AST的两种同工酶,即细胞质ALT(s-ALT)和线粒体ALT(m-ALT)。
c-AST易释放入血,m-AST与细胞亚群结构紧密结合而难以释放入血,所以在血清中以c-AST为主,约占60%~80%。
由于m-A ST在血清中半衰期较短,如有升高时恢复正常较早,所以将m-AST升高作为肝脏严重损伤和肝细胞坏死的指标。
1、适应证
⑴各种肝胆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结石、胆囊炎、肝癌、胆囊癌、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肝性脑病等。
⑵其他可致血清转氨酶升高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多发性肌炎、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胰头癌、细菌性或阿米巴肝脓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
⑶各类住院或门诊病人的常规检查、手术前检查、医疗保健等。
2、标本采集:宜用血清作标本,在4℃冰箱中储存一周,转氨酶活性一般无明显变化,最好不要冰冻,以免在冻融时破坏酶活性。
此外,红细胞中AST和ALT分别为血清含量的15倍与7倍,所以明显溶血标本不宜测此二酶。
3、检测方法:转氨酶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赖氏法)和连续监测法,以后者较为常用。
其原理为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将氨基转移过程中NADH氧化成NAD+,连续监测340nm 处吸光度的变化可反映转氨酶的活性,故又称速率法。
此法为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方法。
连续监测法与比色法相比较,前者结果准确是公认的较好的方法,但需要自动生化分析仪,且对试剂的要求也较高;比色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试剂价廉易得,但比色法有其固有的缺陷,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现多已不用。
4、参考范围:ALT 10~40U/L,AST 10~45U/L,AST/ALT=1~1.15(37℃)。
5、临床意义
ALT和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的损伤及损伤的程度。
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时,以ALT最敏感,而反映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AST大部分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m-AST),当肝细胞损伤较严重时m-AST释放入血液循环中,AST/ALT增高。
⑴急性肝炎:能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因素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及化学毒物中毒)、乙醇等。
在急性肝炎中,ALT和AST均可升高,尤以ALT升高显著,可达数百至1000U/L以上,AST/ALT<1.0;黄疸型肝炎的胆红素增高程度与转氨酶活性增高程度并无一致关系,但在同一病人的病程发展中,随黄疸逐渐消退,转氨酶亦相应降低。
血清ALT升高幅度多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也非完全一致。
急性重症肝炎(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