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 格式:doc
- 大小:36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课标要求] 1.说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描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3.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科学思维:结合模式图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及特点。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下图所示结构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两种。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写出图中各数字表示的结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图中⑤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写出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过程:①→②→③→④→⑤(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知识拓展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特点及功能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1)植物和微生物也有反射活动()(2)某人眼球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4)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5)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完成()(6)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髓()答案(1)×(2)×(3)×(4)×(5)√(6)×关键点拨完成反射所需的条件:(1)完整的反射弧;(2)适宜的刺激。
学案3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BCA学案主备人:邓宝媛审核人:常顺利使用人: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B案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预习学习内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熟记)(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
(2)反射的概念:指在_________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_____,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
(3)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兴奋:是指______或______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 状态的过程。
(5)反射的过程:______的兴奋沿着________向________传导;______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和_____;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________到达______;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______也叫________。
(2)在未收到刺激时,_________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电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称之为______电位;当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存在了______,从而形成了_________。
★思考问题:理解并区别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中枢神经、神经节、神经中枢概念。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重难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 2.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分层次问题教学】是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除此之外,还有 调节和 调节。
问题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其结构和功能如何?问题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需要通过何种结构来进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种类:① :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② :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2)结构基础:感受器: 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问题三:你知道兴奋时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递的吗?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过程:静止状态(膜电位 )活跃状态(膜电位 )②兴奋传导方向: → ③特点:具有 性;速度 。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通过 结构来实现①过程:②兴奋传递方向:只能由 → ③特点:具有 性;速度 。
之间有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刺激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 兴奋突触小泡释放 刺激 信号转变成 信号信号转变成 信号① ② ③④ ⑤ ⑥问题四:你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吗?中枢神经系统各组分之间在功能上有什么关系?① ② ③ ④ ⑤神经中枢的分布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 , 。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 受脑中相应的 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 和 。
人脑的高级功能:S 区:H 区:W 区:V 区:(2)学习和记忆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问题检测A 】1.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 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2.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 b 抻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 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 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 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3.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脊髓胸段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4.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强度B.中枢突触的数目C.感受器的兴奋性D.效应器的兴奋性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刻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6.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rray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7.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8.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9.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10.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11.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的末梢。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
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f。
感受器。
②图中a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a.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方向错误!(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2.1.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目标导读] 1. 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重难点击] 1.反射弧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________。
(2)结构基础:____________。
(3)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反射弧
(1)写出图中各数字表示的结构: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图中⑤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写出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兴奋
4.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在结构上的区别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
细胞体:主要集中在 的灰质中
突起⎩
⎪⎨
⎪⎧
: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 :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
①结构模式图
②结构示意图
(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________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________共同组成。
(3)神经:许多________________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
问题探究
1.肌肉是效应器吗?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吗?
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可引起肌肉收缩,这是反射吗?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人们谈起话梅时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
4.如何识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练一练】 1.判断正误
(1)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 )
(2)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完成反射( )
(3)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会有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 )
2.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D .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
观察教材17页图2-1,可知: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________。
(2)而在如图2所示位置给予刺激时,电表发生____次偏转,这说明刺激后会引起a、b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过程
(2)特点(方向):________传导。
(3)传导形式:局部电流(____________
或神经冲动)。
(4)电流方向:由上图可知,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
(5)传导机理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①AB段:静息时,________外流,膜电位为__________。
②BC段:受刺激时,________大量内流,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
③CD段: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________________。
④兴奋完成后,钠-钾泵活动增强,将Na+泵出,将K+泵入,以恢复细胞内________浓度高和细胞外________浓度高的状态。
总之:细胞膜电位在兴奋过程中出现由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双向性?
2.请尝试对电位变化曲线进行解读(偏转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bc=cd):
(1)①若刺激a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刺激c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
③若刺激e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刺激f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练一练】
3.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
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4.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易错点拨(1)Na+的内流和K+的外流是不消耗能量的,为协助扩散。
(2)Na+的外流和K+的内流是消耗能量的,为主动运输。
【课后巩固】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5.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_,B侧为________(填“正”或“负”)。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的。
(4)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