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课堂预防接种基础知识问答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妈妈最关心的10个疫苗接种常见问题1、被狗/猫/兔子/仓鼠/狐狸/蛇咬了要打狂犬疫苗吗?答:所有哺乳动物对狂犬病毒均易感(没错,也包括人),而小型啮齿类动物(鼠类)及兔形动物感染的概率极低甚至没有,而一些动物如禽类、鱼类、爬虫类、两栖动物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2、孩子被同学咬伤了,同学又被狗咬过,要打疫苗吗?答:被普通人咬伤可以认为是无风险的,但被狂犬病病人咬伤还是有高风险的。
不过就算对方有风险,接种狂犬疫苗后都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3、打完百白破疫苗为什么接种部位硬结红肿了?答:百白破疫苗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氢氧化铝佐剂以促进疫苗的免疫原性,但铝元素并非人体固有元素,另外氢氧化铝吸附的抗原成分在接种后释放缓慢,不易被吸收,易发生红肿硬结。
3、新生儿黄疸能不能接种乙肝疫苗?答:首先,要大致判断黄疸的原因,是母乳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第二,查看黄疸值,如经皮测疸的黄疸值大于8mg/dl,便要引起注意。
第三,看其一般发育状况(特别是体重增长情况),这提示了孩子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体重增长良好、一般状况良好的孩子,即使黄疸值较高,也可考虑接种疫苗。
最后,筛查孩子是否存在其他疫苗的接种禁忌证。
4、超过30岁/结过婚/生过孩子可以打HPV疫苗吗?答:自2022年8月22日起,九价HPV疫苗适种人群将正式扩大至9--45岁适龄女性。
接种HPV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发生首次性行为前。
但即便已有性生活、已经结婚、甚至已有孩子的女性,依然可以接种,也都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毕竟,接种疫苗本身就是在和感染和发病“赛跑”,不是跟自己的年龄赛跑。
5、孩子同学有水痘,孩子打疫苗还有用吗?答:当学校出现水痘暴发时,有暴露史的易感人群(无感染史且无既往暴露的血清学证据),根据接种者情况提供主动免疫(水痘疫苗)或被动免疫(水痘特异性抗体)。
免疫后即可返校,但需要监测。
接受被动免疫预防者需要监测28天。
6、流感疫苗打哪种?三价还是四价?国产还是进口?答:四价比三价覆盖要更广,这是肯定的,同时价格要更贵一点,这也是肯定的。
预防接种知识—妈妈课堂xx年xx月xx日contents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的种类与接种程序•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预防接种的常见问题与解答•妈妈课堂建议目录01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指通过向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种疫苗,预防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接种是全球公认的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预防接种的定义1预防接种的重要性23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接种可以减少儿童患病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病后复发的几率。
预防接种还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从而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群的健康。
03二类疫苗是指由政府推荐但未免费提供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预防接种的分类01计划内疫苗是指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必须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
02计划外疫苗是指由家长自愿选择接种的疫苗,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
02预防接种的种类与接种程序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的接种接种对象皮内注射,一般接种在左上臂三角肌处。
接种方式预防结核病。
接种效果接种方式肌肉注射,一般接种在上臂三角肌处。
接种对象所有新生儿、儿童和成人。
接种效果预防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的接种接种对象:所有儿童和成人。
接种方式:皮下注射,一般接种在上臂三角肌处。
接种效果:预防麻疹。
麻疹疫苗的接种风疹疫苗的接种接种对象:所有儿童和成人。
接种方式:皮下注射,一般接种在上臂三角肌处。
接种效果:预防风疹。
其他疫苗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水痘疫苗:预防水痘。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0102030405060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避免宝宝生病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
接种前一周注意宝宝的饮食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知识问答题科室: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100分)1.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0,1,6”方案中,“0”是指新生儿出生后()A. 2小时内B. 12小时内C. 24小时内D. 48小时内2. 需要肌肉注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有:()A.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甲肝疫苗B.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乙肝疫苗C. 百白破乙肝疫苗D. 百白破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3. 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间隔不少于()个月。
A. 1个月B. 2个月C. 3个月D. 6个月4. 下列对免疫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A. 免疫起始月龄越早越好B. 接种剂量过大,会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但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C. 如果正常免疫程序被中断,应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次数D. 流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5. 卡介苗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是()A.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0.1毫升B.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毫升C.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0.5毫升D.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5毫升6.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发现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后,进行网络报告的时限为()A. 12小时内B. 24小时内C. 48小时内D. 72小时内7. 百白破混制剂基础免疫3针的程序为()A. 3,4,5月龄B. 2,3,4月龄C. 4,5,6月龄D. 5,6,7月龄8. 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疫苗储藏一般不超过()。
A. 1个月 B. 2个月C. 3个月D. 6个月9. 疫苗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超过()应废弃,活疫苗超过()应废弃。
()A. 1小时\\0.5小时B. 0.5小时\\0.5小时C. 1.5小时\\0.5小时D. 2小时\\0.5小时10. 下列哪些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在2℃~8℃。
()A. 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B.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C. 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D. 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11. 关于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列哪一像是错误的?()A. 可以与活疫苗同时接种B. 接种活疫苗需间隔2周方可使用C. 使用后间隔1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内容概要一、为什么要接种疫苗二、宝宝出生后如何办理预防接种证三、宝宝出生后需要接种的疫苗及其预防的疾病四、预防接种流程五、接种疫苗前的准备工作六、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七、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应对方法八、常见问题答疑一、为什么要接种疫苗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无论是哪种传染病,孩子一旦感染,将对健康和生命构成很大威胁,甚至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按时、按期接种疫苗,是保护个人和群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希望家长能够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我省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在全国前列,计免系统在疫苗的供应与管理上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与措施。
二、宝宝出生后如何办理预防接种证家长可凭儿童出生时医院产科发的《浙江省宁波市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在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去居住所在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登记和接种,登记时应留下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以后按通知单或接种证约定的日期,按时接种。
三、宝宝出生后需要接种的疫苗及其预防的疾病目前给宝宝接种的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及实际需要选择接种二类疫苗疫苗接种原则许多二类苗针对的疾病发病率也很高,危害也很大,二类苗是对一类苗的重要补充。
λ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是相对的,在国家财政允许、并且疫苗可以足够供应的情况下,二类苗在将来也会变为一类疫苗。
λ一类疫苗必须接种二类疫苗接种原则:知情,自愿,自费我国一类疫苗介绍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中,将15 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些疫苗包括: 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白破、麻腮风(或麻腮,麻风)、乙脑、流脑、甲肝、出血热、炭疽、钩体疫苗它们属于一类疫苗。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基础知识问答一、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
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
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
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
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
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
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
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援兵”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
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二、什么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三、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
预防针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
新手爸妈疫苗接种13题
作为新手爸妈,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可以帮助保护宝宝免受一些严重疾病的侵害。
以下是关于新手爸妈疫苗接种的13个问题:
1. 什么是婴儿疫苗接种?
2. 为什么婴儿需要接种疫苗?
3. 哪些疫苗是新生儿必须接种的?
4. 疫苗接种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5. 疫苗接种会不会对宝宝造成副作用?
6. 如果宝宝生病了,是否还能接种疫苗?
7. 如果我们错过了预约接种时间,该怎么办?
8. 疫苗接种的费用是怎样的?
9. 有哪些地方可以接种疫苗?
10. 疫苗接种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1. 疫苗接种后宝宝会不会发烧或不适?
12. 疫苗接种的效果能持续多久?
13. 疫苗接种对宝宝的长期健康有什么影响?
希望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帮助新手爸妈更好地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基础知识问答
一、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
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
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
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
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
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
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
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援兵”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
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二、什么叫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
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三、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
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
预防针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
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所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短。
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四、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
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
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五、需加强接种的疫苗
1岁内完成了几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后,在小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会逐渐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在小儿1.5-2岁期间需要进行加强接种,有些疫苗要等到小儿4岁以后才需要加强接种。
1.5-2岁
期间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接种的方法与基础免疫相同,4岁加强一剂脊灰糖丸,以后到6岁时在接种一次白破类毒素混合疫苗。
另一种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初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时接种的,间隔一年的时间,则需进行加强接种一次,最好是在每年的4-5月份接种,因乙型脑炎的发病流行季节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该疫苗在小儿6岁时还应在加强接种第二次。
六、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
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每种预防制剂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预防接种的。
在有以下情况时均不易进行预防接种: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
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
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
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种。
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时,不能进行任何预防接种。
七、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
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
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
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
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
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
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八、儿童免疫接种有什么误区
1、有些传染性疾病已经绝迹,因此,儿童无需接种有关疫苗。
由于免疫接种的实施,多数疾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这并非意味着传染那些疾病的细菌及病毒已经绝迹,获得对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
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可能还很普遍,旅游者可能会将这些病菌带过来,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种也可间接保护那些不能接种疫苗或对疫苗没有反应的人。
如
果他们周围的人群都接种了疫苗的话那么,他们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就会降低。
2、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种水痘疫苗。
每年大约有9000人因发生水痘而住院,约100人死于水痘,水痘疫苗将使多数儿童获得免疫,很多研究表明这种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长以及以后要否加强剂量还在研究中。
3、母乳喂养的儿童无需接受免疫。
母乳并不像疫苗那样可以预防传染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少患感冒,母乳并不能预防象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等这样的严重疾病。
4、即使接种了疫苗,但仍会感染上相关疾病,所以,有人认为疫苗不起作用。
疫苗有效这一点勿容臵疑,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儿童获得象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
事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疫苗对绝大多数人起作用,但对极少数人来讲,他们对疫苗没有任何反应,可以说,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85%以上,不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零。
5、百、白、破疫苗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
将注射DTP疫苗与SIDS联系起来,这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不实的说法,是因为婴儿在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时的月龄为两个月,这时正好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高发期。
两者之间并无内在联系。
6、有新闻报道,某些批号的疫苗不太安全。
政府成立了疫苗事故汇报系统(VAERS)专门接受疫苗副反应的报告,然而,VAERS至今未发现那批疫苗不安全。
所有疫苗都是在食品与医药管理
局(FDA)的监管下生产出来的,生产设备定期接受检查,每批疫苗都经过生产厂家安全测试。
7、一次接种一种以上疫苗对儿童有危险。
多年的经验与研究证明用于儿童期常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效果安全,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引起的副作用,不会比每种疫苗单独接种时大,如果放心不下的话,可与医生商量,分开接种。
九、接种多种疫苗,会否伤害人体免疫系统?
由于疫苗越来越多,家长们常会提出质疑,接种这么多疫苗会不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伤害?小儿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呢?
免疫系统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的外来抗原,比如在进食时都会将各种细菌引入体内,让免疫系统不停接受各种抗原刺激,加上现在不断有抗药性细菌出现,破坏了人体的防护网。
而据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足以安全有效地应付疫苗对免疫系统构成的挑战。
疫苗不会削弱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反而会增强婴幼儿防范严重疾病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大规模的接种确实发挥了防范效果。
家长不要以为健康投资就是给孩子买所谓的健康食品,在儿科医师眼中,给孩子最有效的健康投资就是接种可免于病痛的疫苗。
十、打了预防针就百分百保险吗?
那是不是打预防针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
疫苗是用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制成的,虽然经过杀灭和减毒等特殊处理,但仍会有一定毒性,接种后可能发生一些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疹,重者发生休克。
这种过敏反应的发生往往随着打针次数的增加而增多。
目前没有一种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绝大多数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但支气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较低,大约为70-80%。
疫苗是对抗严重感染症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种某些疫苗,像水痘疫苗只适用于没有得过水痘而年龄大于1岁的儿童及成人,如果在接种前2-3星期曾接触过水痘病人,此时再接种水痘疫苗,仍有可能长水痘,但可能长得较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