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膨胀管工作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6.39 KB
- 文档页数:1
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及工作原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节流机构节流是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可缺少的四个主意过程之一。
节流机构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为蒸发压力;二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的数量。
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式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以及阻流式膨胀阀(毛细管)等。
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使高压液态制冷剂受迫流过一个小过流截面,产生合适的局部阻力损失(或沿程损失),使制冷剂压力骤降,与此同时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吸收潜热,使节流后的制冷剂成为低压低温状态。
一、手动节流阀手动膨胀阀和普通的截止阀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阀芯的结构与阀杆的螺纹形式。
通常截止阀的阀芯为一平头,阀杆为普通螺纹,所以它只能控制管路的通断和粗略地调节流量,难以调整在一个适当的过流截面积上以产生恰当的节流作用。
而节流阀的阀芯为针型锥体或带缺口的锥体,阀杆为细牙螺纹,所以当转动手轮时,阀芯移动的距离不大,过流截面积可以较准确、方便地调整。
节流阀的开启度的大小是根据蒸发器负荷的变化而调节,通常开启度为手轮的1/8至1/4周,不能超过一周。
否则,开启度过大,会失去膨胀作用。
因此它不能随蒸发器热负荷的变动而灵敏地自动适应调节,几乎全凭经验结合系统中的反应进行手工操作。
目前它只装设于氨制冷装置中,在氟利昂制冷装置中,广泛使用热力膨胀阀进行自动调节。
二、浮球节流阀1、浮球节流阀的工作原理浮球节流阀是一种自动调节的节流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钢制浮球为启闭阀门的动力,*浮球随液面高低在浮球室中升降,控制一小阀门开启度的大小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液量,同时起节流作用的。
当容器内液面降低时,浮球下降,节流孔自行开大,供液量增加;反之,当容器内液面上升时,浮球上升,节流孔自行关小,供液量减少。
待液面升至规定高度时,节流孔被关闭,保证容器不会发生超液或缺液的现象。
节流、膨胀制冷原理
节流膨胀制冷原理
1:节流膨胀(简称节流):当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如遇到缩口和调节阀门等局部阻力时,其压力显著下降的现象。
如果在节流过程中气体与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称为绝热节流。
2、在节流膨胀过程中没有外功的输出,因此,气体在绝热节流时,根据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可以得出:
h1=h2,即绝热节流前后的比焓值保持不变,这是节流过程的一个主要特征。
由于节流时,气流内部存在摩擦阻力损耗,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其结果将导致熵的增加,这是节流过程的另一个主要特征。
节流制冷原理
节流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原理,主要通过液体在节流装置中的膨胀来降低温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膨胀时吸收热量的特性,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制冷。
在节流制冷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工作物质,常见的有氨、氟利昂等。
通过控制物质的温度和压力,使其处于饱和汽-液两相同时,经过节流装置进入低压区域。
节流装置通常为一个小孔或细管,将高压区的液体快速转变成低压区的雾状流体。
在流体通过节流装置时,由于液体的流速和流量减小,发生了液体的膨胀,使其内能减小,从而降低了温度。
通过将膨胀后的液体释放到目标区域,液体将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使目标区域的温度降低。
同时,膨胀后的液体将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再经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和冷凝,重新回到高压区域,开始下一次的节流膨胀过程。
节流制冷原理适用于各种场景,特别适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空调和商业制冷等领域。
它具有制冷效果好、制冷剂量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同时,由于使用的制冷剂选择得当,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制冷方式。
总之,节流制冷原理通过液体在节流装置中的膨胀来实现制冷,其简洁高效的工作方式使其成为制冷领域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题目:节流膨胀产生热效应与焦汤系数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节流膨胀产生的热效应以及焦汤系数的相关知识。
首先从节流膨胀引发的热效应入手,介绍了热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并对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随后,详细介绍了焦汤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说明。
对节流膨胀产生的热效应与焦汤系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节流膨胀、热效应、焦汤系数、工程应用1. 节流膨胀产生的热效应1.1 节流膨胀的基本原理节流膨胀是指流体在通过孔板、阀门或喷嘴等节流装置时,由于截面积的突然减小,流速增加,压力降低,从而引起的流体温度变化。
这种温度变化就是由节流膨胀产生的热效应。
1.2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热效应通常由焦耳-汤姆逊效应和气体膨胀效应两部分组成。
其中,焦耳-汤姆逊效应是指流体通过孔板等突然收缩的流道时,由于黏滞作用,使热量增加,从而引起温度的升高;气体膨胀效应是指气体在快速膨胀过程中对外做功而引起温度的降低。
热效应的总体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Q = hA(T_2-T_1) \]其中,Q为热效应,h为焦耳-汤姆逊系数,A为截面积,\( (T_2-T_1) \)为温度变化。
1.3 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热效应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化工生产中,通过合理设计节流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流体的温度变化,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热效应的研究可以为流体动力学提供重要参考,保证飞行器的安全运行。
2. 焦汤系数的定义和计算2.1 焦汤系数的定义焦汤系数是描述流体在节流膨胀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的定义为单位流量流体通过孔板等节流装置时的温度变化与流体温度的比值。
焦汤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热效应的大小,是流体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数据。
2.2 焦汤系数的计算方法焦汤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实验测定法和理论计算法两种。
实验测定法是通过实际实验,测量流体在节流膨胀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根据流量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出焦汤系数的值;理论计算法则是通过物理方程和模型,推导出焦汤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理论计算。
节流膨胀阀的工作原理
节流膨胀阀是一种用于控制流体压力和流量的装置,主要用于调节液体和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
其工作原理涉及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首先,节流膨胀阀通过改变流体流经管道的截面积来控制流体的流速和压力。
当流体通过节流膨胀阀时,流体会受到阀门调节后的限制,从而使流速和压力得到控制。
其次,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和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流速增大时,压力会减小;而当流速减小时,压力会增大。
因此,通过调节节流膨胀阀的开启程度,可以改变流体的流速,从而影响流体的压力。
此外,节流膨胀阀还利用了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当流体通过节流膨胀阀时,由于流速的改变,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被用来控制流体的特性,如在制冷系统中,通过控制节流膨胀阀来实现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过程。
综上所述,节流膨胀阀的工作原理涉及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基
本原理,通过改变流体流经管道的截面积,调节流体的流速和压力,从而实现对流体流动的控制和调节。
这种装置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空调、制冷系统、液压系统等方面都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节流是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可缺少的四个主意过程之一。
节流机构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为蒸发压力;二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的数量。
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式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以及阻流式膨胀阀(毛细管)等。
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使高压液态制冷剂受迫流过一个小过流截面,产生合适的局部阻力损失(或者沿程损失),使制冷剂压力骤降,与此同时一部份液态制冷剂汽化,吸收潜热,使节流后的制冷剂成为低压低温状态。
一、手动节流阀手动膨胀阀和普通的截止阀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阀芯的结构与阀杆的罗纹形式。
通常截止阀的阀芯为一平头,阀杆为普通罗纹,所以它只能控制管路的通断和粗略地调节流量,难以调整在一个适当的过流截面积上以产生恰当的节流作用。
而节流阀的阀芯为针型锥体或者带缺口的锥体,阀杆为细牙罗纹,所以当转动手轮时,阀芯挪移的距离不大,过流截面积可以较准确、方便地调整。
节流阀的开启度的大小是根据蒸发器负荷的变化而调节,通常开启度为手轮的 1/8 至1/4 周,不能超过一周。
否则,开启度过大,会失去膨胀作用。
因此它不能随蒸发器热负荷的变动而灵敏地自动适应调节,几乎全凭经验结合系统中的反应进行手工操作。
目前它只装设于氨制冷装置中,在氟利昂制冷装置中,广泛使用热力膨胀阀进行自动调节。
二、浮球节流阀1、浮球节流阀的工作原理浮球节流阀是一种自动调节的节流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钢制浮球为启闭阀门的动力, *浮球随液面高低在浮球室中升降,控制一小阀门开启度的大小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液量,同时起节流作用的。
当容器内液面降低时,浮球下降,节流孔自行开大,供液量增加;反之,当容器内液面上升时,浮球上升,节流孔自行关小,供液量减少。
待液面升至规定高度时,节流孔被关闭,保证容器不会发生超液或者缺液的现象。
节流元件节流元件节流指的是液体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如果遇到小孔或阀孔,局部就产生阻力,其压力会显著下降。
在制冷系统中,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处于高压状态,为了能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低压吸热沸腾,所以制冷剂必须通过节流元件减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液体才能进入蒸发器。
常见的节流元件有两种,即膨胀阀和节流管。
为了充分发挥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最理想的是在蒸发器的出口处,制冷剂刚好完全蒸发,这样能使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一点也不浪费。
但实际上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若不在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之间采取其他措施,就有可能有未蒸发完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而发生“液击”现象。
液击指的是含有液体的过饱和气体在压缩机中压缩升温的过程中,液体迅速蒸发膨胀,使压缩机汽缸中压力骤增,活塞阻力突然增大,从而造成压缩机异响或者压缩机损坏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在制冷系统中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牺牲一些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使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有一定的过热度(即保证进入压缩机的气态制冷剂中绝对不含液体),但这过热度又不能太大,以免过多减少换热量,这就需要膨胀阀来控制过热度。
第二种方法是保证蒸发器的最大换热能力,在冷凝器出口与蒸发器入口之间安装节流管,而在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之间设置收集干燥器,收集干燥器保证进入压缩机全为气体。
膨胀阀膨胀阀的作用膨胀阀是制冷系统的重要元件,它是系统高低压的分界点,在制冷系统中它主要起以下作用:节流降压。
使从冷凝器出来的中温、高压液体经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后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液体进入蒸发器蒸发。
调节、控制制冷剂流量。
由于制冷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制冷负荷以及压缩机转速一直在发生变化,为了保持车内温度稳定、制冷剂工作正常,膨胀阀自动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制冷剂流量满足制冷循环的要求。
膨胀阀的结构膨胀阀根据其平衡方式分为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
内平衡式膜片下的压力是从蒸发器入口处导入,而膨胀阀的作用是为了保证蒸发器出口处的过热度一定,由于蒸发器入口与出口会有压力损失,所以内平衡式膨胀阀调节精度较低,但其结构简单。
节流膨胀原理
节流膨胀原理是指在管道中流体流动过程中,当管道的截面积
发生变化,流速和压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
这一原理在
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不仅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也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节流膨胀原理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在管
道工程中,当流体通过截面积发生变化的管道时,根据连续性方程,流速和压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水力发电站中,水流通过
水轮机时,由于水轮机叶片的设计,水流的截面积会发生变化,从
而导致水流的流速和压力发生变化,最终驱动水轮机进行发电。
另外,在液压系统中,节流装置的设计也是基于节流膨胀原理,通过
合理设计管道截面积的变化,来实现对流体的控制和调节。
除了工程领域,节流膨胀原理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一定的
体现。
例如,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水流从水管中流出时,由于水龙
头出口截面积的变化,水流的流速和压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又如,在汽车刹车系统中,刹车时通过刹车片对车轮进行摩擦,使汽车减
速停车,这一过程也是基于节流膨胀原理,通过刹车片与车轮接触
面积的变化来实现对汽车速度的控制。
总的来说,节流膨胀原理是流体力学中的重要原理,它在工程
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管道截面积的变化,
实现对流体流速和压力的控制和调节。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节流
膨胀原理,来实现对流体的控制,提高工程设备的效率,同时也能
够解释和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因此,对于工程技术人
员和普通公众来说,了解和掌握节流膨胀原理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膨胀阀工作原理
膨胀阀,也称为膨胀节流阀,是一种能够控制流体压力和流量的装置。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流体的膨胀原理,通过改变流体流经的通道面积来调节流量和压力。
膨胀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流体进入膨胀阀的入口,在流体通过阀体时,通道的宽度会逐渐减小。
这种设计可以导致流体速度增加,从而使流体的动能增加。
2. 当流体通过收缩通道时,通道的宽度突然扩大,形成一个膨胀的区域。
这种扩大的通道面积会导致流体速度的突然下降,从而使得流体的静压力增大。
3. 膨胀部分的宽度决定了流体压力的增加程度。
通过调节膨胀阀的设计和通道的尺寸,可以控制流体的压力和流量。
4. 当膨胀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流体在阀体中的通道宽度是均匀的,不会引起流体速度和压力的变化。
总而言之,膨胀阀通过改变流体通道的宽度来调节流体的速度和压力。
当通道收缩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当通道膨胀时,速度减小,压力增加。
这种原理可以用于控制液体或气体系统中的压力和流量。
节流膨胀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节流膨胀原理的基本概念。
当流体通过管道或喷嘴时,如
果管道的截面积突然变小,流体的速度将会增加,而压力将会减小。
这是由于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定律所决定的。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稳定的流动状态下,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截面的流体质量是不变的;而伯努利定律则说明了在不可压缩、无粘性的流体中,流体的总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在流动过程中是不变的。
因此,当流体通过节流口时,其速度增加,而压力减小,从而引起了膨胀现象。
节流膨胀原理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力发电站中,水流经
过水轮机叶片时,通过节流口进入叶片的过程中,水流的速度增加,从而使得水轮机叶片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又如在喷气发动机中,燃料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节流后,气体的速度增加,压力减小,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了喷气发动机向前推进。
除了工程应用外,节流膨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我
们打开水龙头时,水流经过水龙头喷嘴时,水流速度增加,压力减小,从而形成了水流膨胀的现象。
又如,当我们吹气球时,气体经过吹气口时,气体速度增加,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气球膨胀起来。
总的来说,节流膨胀原理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通过节流膨胀原理,我们可以实现能量转换、动力传递等重要的工程目标。
同时,节流膨胀原理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它解释了一些日常现象的产生原理。
因此,对于工程师和物理学家来说,深入理解和应用节流膨胀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心得报告题目:气体节流膨胀和绝热膨胀的原理在气体分离和液化设备中,气体节流膨胀和绝热膨胀是目前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
一、节流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工程热力学中认为,当气体在管道中流动,在遇到缩口和节流阀门时,由于局部阻力,使其压力显著下降,体积迅速膨胀,这种现象叫做“节流膨胀”。
气体经节流后,流速加大,气体内能和流动功将发生变化,又由于过程的时间较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一般可近似的认为节流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且不对外做功,气体的温度将发生一定变化。
大家知道焓(enthalpy)是某一状态下气体内能和流动功之和(H=U+PV),可以通过焓的这一定义,推导出气体在节流阀前的内能与流动功之和等于节流阀后的内能与流动功之和,也就是节流前后气体的焓值不变。
因为理想气体的焓值只是温度的函数,根据这一结论将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理想气流体节流前后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对理想气体的节流研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由于实际气体的焓值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那么实际气体的节流将与理想气体节流不同,实际气体节流后温度变化会有三种情况,即降温、升温、温度不变。
通常把低温液化气体节流后温度发生变化的这一现象,称之为“焦耳一汤姆逊效应” (Joule-Thomson effect )。
根据焓的定义和节流前后气体焓值不变的这一过程特性,可以得出气体节流前后内能变化等于气体流动功的变化,其关系式如下:u 1-u 2=P 2v 2-P 1v 1式中 u 1:节流前气体内能P 1:节流前气体压力v 1:节流前气体比容u 2:节流后气体内能P 2:节流后气体压力 V 2:节流后气体比容而气体的内能又由气体的内位能和内动能组成,因此气体节流功这三者的变化关系,其关系式如下:式中 T 1:节流前气体的温度u 1:节流前气体的位能T 2:节流后气体的温度u 2:节流后气体的位能C v :气体等容比热A :热功当量因为气体节流后,压力总是降低的,即比容增大,因此气体的内位能也将增大,也就是s s u u 12-为正值。
节流膨胀原理
节流膨胀原理,是指在管道中流体通过节流装置后,流速增加,压力降低,同
时流体的动能增加,静压能减小的物理现象。
此原理在流体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流体的控制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节流膨胀原理的具体表现。
当流体通过管道中的节流装置时,管道内的流速会随之增加,而压力则会随之降低。
这是因为流体在通过节流装置后,流道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了流速的增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定律,流速增加必然导致了静压能的减小,而动能的增加。
这种现象被称为节流膨胀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节流膨胀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安装
节流装置,可以实现对流体流速和压力的精确控制。
这对于一些需要精密控制流体的工业领域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节流膨胀原理也可以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速和压力。
通过测量流体通过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差,可以计算出流体的流速,这在流量计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节流膨胀原理还可以用于能量转换和利用。
在水力发电站中,水流
通过水轮机时会发生节流膨胀现象,流体的动能被转换成了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
而在气体涡轮机中,气体通过喷嘴时也会发生节流膨胀现象,动能被转换成了机械能,实现了动力的输出。
总的来说,节流膨胀原理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对于流体的控制、测量和能量转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节流膨胀原理,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流体的控制和利用,推动流体力学领域的发展。
膨胀阀工作原理
膨胀阀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装置,常见于空调、制冷和热泵系统中,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压力控制:膨胀阀通过调节冷媒的压力来控制系统的制冷能力。
当系统需要制冷时,膨胀阀打开,使高压冷媒进入低压区域,由于减小了系统内冷媒的流通截面积,从而增加了冷媒的流速和压力,同时也减小了温度。
2. 节流效应:膨胀阀通过其内部的节流装置来减小冷媒的流通截面积,从而实现节流效果。
节流装置通常由一个窄小的孔或狭缝组成,当冷媒通过节流装置时,其速度会增加,而压力会降低。
3. 温度控制:膨胀阀还可以控制系统中的温度。
当感应到系统中的温度下降时,膨胀阀会自动关闭,减小冷媒的流通量,从而限制制冷能力。
相反,当感应到系统中的温度升高时,膨胀阀会打开,增大冷媒的流通量,提供更多的制冷能力。
总之,膨胀阀通过调节流通截面积来控制冷媒的流速和压力,从而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控制。
其节流效应和温度感应能力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控制装置。
节流膨胀效应1. 实际气体的节流,通常把高压流体经管道中的小孔后压力显著降低的过程称为节流,如图1所示。
节流前的状态参数为p1、T1、U1,节流后的状态参数为P2、T2、U2。
图1节流过程(焦耳-汤姆逊效应)节流孔径越小,则局部阻力越大,节流前后的压力变化(P1-P2)也越大。
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调节,通常用调节阀代替固定节流孔。
从能量转换的观点看。
由于气体经过节流阀小孔时,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因此节流过程可以近似看作绝热过程。
因为节流时有摩擦力损失,所以节流过程是不可逆的。
气体在节流时,既无能量输出,也无能量输入,所以气体节流前后的能量保持不变,即节流前后的焓值相等h1=h2。
这是节流过程的基本特点。
理想气体的焓值只是温度的函数,因而理想气体节流前后的温度是不变的。
而实际气体的焓值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所以实际气体节流后的温度是发生变化的。
这种现象称做节流效应(焦耳-汤姆逊效应)。
它分为微分节流效应和积分节流效应。
微分节流效应是指气体节流时温度的变化(ΔT)与压力降(ΔP)所成比例关系,即ΔT=d hΔΔP或d h=(ΔT/ΔP)h(1-14)d h称为微分节流效应,即气流在节流时压力降为无限小时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微分节流效应一般用实验方法求得,几种常用气体的微分节流效应如表所示。
对于空气及氧气,当接近于标准状态的温度范围及压力在100个大气压以下进行试验得到如下经验公式 d h=(a-bp)(273/T)2(1-15)空气 a=2.73×10-3, b=0.0895×10-6氧气 a=3.19×10-3, b=0.884×10-6表1-1几种常用气体在0℃及98kpa时的微分节流效应气体名称dh气体名称dh(℃/at)(10-3K/Pa)(℃/at)(10-3K/Pa)空气氧氮+0.27+0.31+0.26+2.75+0.31+2.65二氧化碳氢氦+1.30–0.03-0. 0596+13.26–3.06–6.082. 转换温度从表1-1中的数值可以看出,空气、氧气、氮等气体的d h 为正值,节流后温度降低;而氢、氦等气体的d h 却是负值的,节流后温度要上升。
节流膨胀管工作原理
节流膨胀管,又称调节阀,是一种利用流体通过节流孔或节流管来控制压力和流量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通过改变流体流速来控制压力和流量大小。
在节流膨胀管中,流体通过一个或多个节流孔或节流管进入腔体,然后从出口排出。
当流体经过节流孔或节流管时,流体的速度会增加,而从速度-压力的伯努利定律可知,速度的增加
会导致静态压力降低。
因此,通过增加或减小节流孔的直径或改变节流管的长度,可以控制流体的速度,从而间接控制流体的压力。
具体而言,当节流孔的直径减小或节流管的长度增加时,流体在通过节流孔或节流管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
相反,当节流孔的直径增大或节流管的长度减小时,流体在通过节流孔或节流管时速度减小,压力增加。
通过调节节流孔或节流管的直径或长度,可以使得流体在腔体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
此外,节流膨胀管还可以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量。
当节流孔的直径减小时,流体通过节流孔的流量减小;相反,当节流孔的直径增大时,流体通过节流孔的流量增加。
综上所述,节流膨胀管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速,间接控制流体的压力和流量大小,从而实现对流体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