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议室音箱设备连接图
- 格式:doc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2
HDMI、DVI、VGA、RGB、分量、S端子)高清接口图片说明各种视频输出端口(HDMI、DVI、VGA、RGB、分量、S端子)图片说明1.S端子标准S端子标准S端子连接线音频复合视频S端子色差常规连接示意图S端子(S-Video)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之一,是一种视频信号专用输出接口。
常见的S端子是一个5芯接口,其中两路传输视频亮度信号,两路传输色度信号,一路为公共屏蔽地线,由于省去了图像信号Y与色度信号C的综合、编码、合成以及电视机机内的输入切换、矩阵解码等步骤,可有效防止亮度、色度信号复合输出的相互串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一般DVD或VCD、TV、PC都具备S端子输出功能,投影机可通过专用的S端子线与这些设备的相应端子连接进行视频输入。
显卡上配置的9针增强S端子,可转接色差S端子转接线欧洲插转色差、S端子和AV与电脑S端子连接需使用专用线,如VIVO线2.VGA接口DVI接口正在取代VGA,图为DVI转VGA的转接头VGA是Video Graphics Adapter的缩写,信号类型为模拟类型,视频输出端的接口为15针母插座,视频输入连线端的接口为15针公插头。
VGA端子含红(R)、黄(G)、篮(B)三基色信号和行(HS)、场(VS)扫描信号。
VGA端子也叫D-Sub接口。
VGA接口外形象“D”,其具备防呆性以防插反,上面共有15个针孔,分成三排,每排五个。
VGA接口是显卡上输出信号的主流接口,其可与CRT显示器或具备VGA接口的电视机相连,VGA接口本身可以传输VGA、SVGA、XGA等现在所有格式任何分辨率的模拟RGB+HV信号,其输出的信号已可和任何高清接口相貔美。
VGA转DVI线,可用在没有VGA接口的设备上目前VGA接口不仅被广泛应用在了电脑上,投影机、影碟机、TV等视频设备也有很多都标配此接口。
很多投影机上还有BGA输出接口,用于视频的转接输出。
3.分量视频接口3RCA连接线标准的3RCA线头分量视频接口也叫色差输出/输入接口,又叫3RCA。
会议室方案及图示及扩声系统的吸顶扬声器设计目前很多的会议扩声系统使用了吸顶扬声器设计,尤其是办公场所的圆桌型的会议室。
在这种应用下采用吸顶式设计显然对声场的均匀度指标贡献是最大的。
但很多工程上所设计的吸顶扬声器系统还是沿用背景音乐扩声方式的连接与控制,这样做不但没有发挥顶置扩声系统的强项,反而给人一种“廉价工程”的感觉。
在本文的稍后,我们以国务院某会议室的实际工程为例,向读者介绍一下顶置扩声系统的种种优势。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会议扩声到底怎样才算好呢?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讲功能,也就是先进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还要操作简单,这个问题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第二个就是声场的效果,对于会议扩声系统我们最关心什么?答案是首先要听的见,其次是听的清。
那么它对应技术问题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声压级和足够的清晰度,我们在这里就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一、会议室的声场声像问题国内的会议室格局大抵分为主席台式的“报告会议厅”和圆桌式会议厅两大类。
前者通常室内空间较大,分为主席台和听众两个部分。
目前很多的工程设计都是采用前置主音箱,并在侧墙处悬挂补声音箱的做法,如图一:1/25页图一大报告会议厅的主音箱+多补声音箱的设计这种扬声器设计似乎是可以“万能”的,因为它不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不考虑房间高度、不考虑纵向深度、不考虑会议室有没有圆柱等遮挡物等等,统统可以使用。
而对于纵深尺寸过大的场合,只需要在后场增加延时即可。
这样设计的最大问题就是声场的均匀度很差,也就是越大的房间均匀度越不好,靠近扬声器的听众声压过大。
而且由于不均匀的扬声器布局将大大限制传声增益,同样这样的布局对于声像的定位也不是十分准确。
这里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声音的声像定位。
开篇的时候我们已经确认会议系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声压级和清晰度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声像的问题。
这点是和演出系统完全不同的,对于演出系统来说,声像定位甚至比清晰度更加重要,所以几乎全部的大型演出系统,只要有办法通过主扩声系统能均匀覆盖全场的设计,就绝对不能使用补声扬声器,因为任何的侧补声、顶补声都会对声像的正确还原有影响。
音响系统连接分解图
图1
无线话筒连接线1条,两头均为6.35直插插头,一头插调音台1-10路任意一路非平衡输入(见图2),
图2
一头插无线话筒MIX OUT输出插口(见图3)。
图3
图4(左图卡龙公母线,右图卡龙莲花线)
卡龙公母连接线2条,两根线母头(有3个孔的)接调音台BAL插口见图5,
图5
公头(有3根针的)接DT768信号处理器的INPUT1和INPUT2输入插口。
另外两根卡龙直插线,母头(有3个孔的)接DT768信号处理器的OUTPUT1和OUTPUT2输出插口。
莲花接头接功放DVD红色和白色接口。
图6
图7
音响线2条,金色为正极, 银色为负极。
图8
另一头接功放,将功放螺丝拧松将线插入线孔再拧紧螺丝将线卡牢,注:红加黑为一组。
(见图8)。
图9
图10
DVD音频连接线一条,两头均为一个红色和一个白色的莲花插头,一头插调音台11/12插口(见图12),
图11
一头插DVD混合左和混合右,请颜色对颜色插。
工作原理,如图纸所示,主要分为三部分。
电源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超重低音电路.一、电源电路(图纸的最下面部分):220V市电经过保险管(F),和开关S后进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的次级输出双12V交流,双12V送入由VD1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电路,经过桥式整流和C14,C15(3300UF/25V)的滤波后,输出的空载电压约为正负16V左右(根号2乘于12V),即A+为正16V,A-为负16V。
正负16V为三块功放芯片TDA2030,UTC2030提供电源。
另一路经过R21、R22的降压后,由B+,B-输出约正负12V为低音前置放大和低通滤波器IC4提供电源电压。
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的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磨机爱好者在更换两个3300UF电容时,也可以考虑加入LM7812/7912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
二、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因左右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
这里我只以图纸的左声道为例,作个介绍。
如图:RIN为信号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C23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由三个引脚,与C23连接的是输入端,输出端也叫滑动端、另一引脚为接地端),调整音量后信号进入由R1/C3组成的高音提升电路,此电路可以提升一定量的高频信号,使声音更加清晰。
尔后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左声道功放,型号为UTC2030的1脚,经过功率放大后,由2030的第四脚输出,推动卫星箱发声。
图中的R7为反馈电阻,R7/R9为决定2030芯片的放大倍数。
因此,调整R7的阻值,就可以调整放大倍数。
R11/C7为扬声器补偿网络。
三、超低音电路。
由左右声道经两个10K电阻R5、R6后至C11耦合电容,尔后信号进入IC4,型号为JRC4558的3脚,图中IC4A为超低音的前置放大器。
R201T将此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设置为6倍左右。
(R17/R18),经过前置放大后,才能保证足够大的驱动电压,获得足够大的音量。
4558的1脚为前置输出,经R19后进入由IC4B、C9、C10、R20组成的低通滤波器。
⾳响功放接线图解及详细说明 ⾳箱与功放的接法说明 众所周知,功放是放⼤⾳频信号⽤以推动⾳箱喇叭单元的。
但在实际应⽤中问题却相当复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箱有⾳箱的标称功率,⽽这种功率在实际应⽤中,信号电压并⾮都是某个频率的正弦波,⽽是可以分解为诸多谐波的复合波,其平均功率并⾮就是正弦波条件下的平均功率;第⼆,功放的输出模式,前⾯我们分析过有⽴体声输出、并联输出和桥型输出三种模式,究竟应该如何选⽤呢?第三。
功放的输出阻抗与⾳箱的输⼊阻抗有不同的含义,究竟是⼀样好还是尽量选择⼩阻抗的⾳箱好?等等。
因此,了解功放与⾳箱的接法是⽤好功放所必须了解的。
功率匹配 按照我们⼀般的理解,功放的功率与⾳箱相等是最合理、最安全的,其实不然。
由于定义、测试功放的输出功率,是采⽤正弦波平均额定功率,⽽⾳箱⼤都⼯作在放⼤⾳频信号状态,也就是⾮正弦波状态,考虑到对⾳频信号我们更多地以粉红噪声来代替,⽽粉红噪声信号的峰值电平⽐正弦波信号的平均值要⼤6倍,⽽要保证峰值信号完整放⼤(不削波),也即要求功放的输出功率必须是⾳箱功率的6倍,当然这是⽐较奢侈的,⼀般⾳箱⼤都不会⼯作在额定功率状态。
我们可以选2倍,但不可以⼩于⾳箱的功率。
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就是最⼤不失真功率(失真度⼀定),当我们加⼤输⼊信号的强度,功放的输出信号也会随着增⼤,但此时,其失真度迅速加⼤。
从功放管的⼯作状态来说,处于饱和状态,从波形分析来看是产⽣了消波失真。
即输⼊为正弦波时,输出为接近⽅波的波形。
进⼀步从理论分析,这样的波形按傅⽴叶级数展开,存在⼤量的⾼频谐波。
因⽽对⾳箱的⾼⾳头是很⼤的冲击,⼤都会把⾳圈烧掉。
频率匹配 现在的功放,其频率响应⼀般可轻松地做到20~20K,但⼀般⾳箱⼤多只能做到80~16K,很少能做到20~20K,因此,我们在系统⼯作时,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把功放的频响都⼯作在20~20K,⽽是借助周边设备进⾏低切或⾼切,以适应⾳箱的频带宽度,使声⾳变得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