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8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教学内容分析:㈠教学目标展示: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㈡教材内容精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后金的建立2、清朝的建立3、清朝初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后金的建立者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他把女真改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清朝入主中原后,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最典型的措施是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
其中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顶峰,而文字狱的实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㈢重点难点剖析: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教法教具运用1、了解学生接触到的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指导学生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2、指导学生查找、登陆故宫网站或相关资料。
3、结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四、板书设计结构:五、教学整合过程:㈠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集权,使自己的统治更加有效)2、其中,“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