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晓康一矿矿井概况2011(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364.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X 矿井概述第一节XX汾西正华煤业XX公司煤矿位于交口县西部,水头镇,水头——后水头——卫家崖村一带,距交口县约4km左右。
第二节今天内有建议公路与外围的公路干线相通,东部与209国道相联,北至中阳、XX。
南达隰县;南部与321国道相通,东至孝义市,西达石楼县城。
321国道向东经桃红坡镇至XX曲火车站,可抵达XX市。
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第三节该地区处吕梁山中段的东麜,为中低山丘陵区,属黄土高原地貌,黄土丘陵沟谷发育,多呈“v”字型沟谷。
惊天内地形起伏不平,沟谷纵横,地势总体为西部高东部低,最高点位于惊天西南角,海拔标高为1597.5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角,海拔标高为1352.0m,其相对高差为245.50m,形成典型黄土梁、塬、峁地貌。
井田内基岩零星出露,大面积被黄土覆盖。
黄土层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多形成土梁、峁地形,多为东北向或近南北向展布,区域内沟谷平时干枯无水,无大的地表水与长流水,同时发育同冲沟,雨季有洪水流泻。
北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短暂,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6.8——10.6o C,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8——1.2o C,极端最低气温-29.3 o 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2.3——25 o C,极端最高38.4 o C。
霜冻期为9月中旬,至次年4月底,无霜期150——180天。
冻土厚度为0.9——1.0m,年降水量500——600m,多集中在7/8/9月份。
年平均蒸发量为2090.8mm,远大于降水量。
风向冬春多为西北风,夏秋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为3——4级,最大风力10级没风速达4m/s。
分局《XX省地震烈度区划图》井田所属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区。
第四节XX汾西正好华煤业XX公司有XX汾西狂野集团XX公司兼并重组XX交口天马斌鑫煤业XX(二轻建设煤矿),XX兴茂煤业XX(后水头煤矿)、XX交口恒天煤业XX(塔上煤矿)、XX交口卫家崖煤业XX(卫家崖煤矿)、永盛煤业(已关闭)及东部、西部、南部新增区域整合而成。
第一章盘区概况某矿位于山西某地,该盘区为北二盘区,盘区走向长度为2.759km,倾向长度为2.125km,以盘区西部贯穿南北的断层为边界。
井田内基本无小窑开采,现开采与基建的小井除批准范围较小的毛家沟及白村煤矿在矿井井田的北部边界内,其他都在井田浅部以外。
第二章盘区地质概况盘区范围内煤层自然地质条件1.煤层李家沟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提出,区内共含煤18层,自上而下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3、6、81、84、9及15号煤层,总厚度这9.333m,详见可采煤层特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各煤层大同小异,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太原组个别煤层直接顶为石灰岩,山西组有的煤层顶底板为砂岩。
主要标志层特征:由下至上分为15号煤以下至K1层段,岩层中多含铝质,并有1~2层铝土泥岩作为煤系终止;K2(四节石)灰岩全区稳定;K3(钱石)灰岩全区分布广泛;K4(猴石)灰岩厚度受S1砂体控制变化较大。
三层灰岩均含海百合茎、蜓、层孔虫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碎片,并以K3灰岩最多,81号煤层顶板常为深灰色或黑色海相泥岩,含戟贝、海百合、舌形贝动物化石。
K7砂岩为山西组含煤地层基底,为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分选、磨圆较差,泥质胶结,含少量植物碎片化石及泥质包体,含大量菱铁质鲕粒。
2.煤质区内各煤层均为单一的无烟煤种。
同一煤层自南向北变质程度有所增高,就埋藏深度而言由上而下变质程度也有所增高。
煤质有发热量大,洗后灰份低,硫、磷有害物质含量少等特点。
3.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李家沟区在精查地质勘探中,虽对主要可采煤层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但因取样少,所测定的瓦斯含量变化幅度大,难以利用。
根据阳泉矿区现有生产矿井历年统计资料,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为30m3/t左右,因此,设计暂确定本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m3/t。
建议请有关部门对本井田瓦斯涌出量进行测定,为今后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李家沟精查地质勘探报告中,关于煤尘爆炸性资料测定,除84煤层可能有料,15号煤层在阳泉三矿、四矿以及邻近的贵石沟矿井开采过程中出现过自燃发火,贵石沟矿井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均发过火。
阳煤一矿井田面积83.6126km2,一矿现有一对井口,开采3#、12#、15#煤层,截止2011年底北丈八井3#、12#、15#煤层保有储量为676910kt,可采储量为395656kt,服务年限为38年。
一矿始建于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正式建成投产。
1.3号煤层伪顶为灰黑色高岭石泥岩、砂质泥岩,块状,具有贝壳状断口,厚度为0.1~0.7m。
据岩石物理力学试验资料: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17.346~112.014MPa,单向抗拉强度为0.49~3.332MPa。
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裂隙较发育,厚度平均4.83m。
砂质泥岩中有时含有一层煤线,易离层。
据岩样试验资料:比重为2750kg/m3,容重为2720kg/m3,含水量为1.2%,孔隙率为2.2%,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64.288~70.364MPa,平均为67.326 MPa,单向抗拉强度变异范围为0.882~4.90MPa,平均为2.45MPa。
细粒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含钙质及菱铁质。
据岩石物理力学试验资料:比重为2710kg/m3,容重为2660kg/m3,含水量为0.8%,孔隙率为2.6%,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35.868~86.534MPa,平均为66.15MPa,单向抗拉强度为2.94~4.606 MPa,平均为3.92MPa。
老顶为细—中粒砂岩,厚度平均11.04m。
据岩石物理力学试验资料: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29.4~84.868MPa。
3号煤层伪底为黑色泥岩,厚度为0.05~0.10m。
据岩石物理力学试验资料:比重为2810kg/m3,容重为2710 kg/m3,含水量为1.1%,孔隙率为4.6%,单向抗拉强度为0.686~1.568 MPa,平均为1.078 MPa。
直接底为砂质泥岩,断面呈参差状,厚度平均6.37m,据岩石物理力学样试验资料:抗压强度平均为65.415MPa。
3号煤层底板一般基本平整,很少有底鼓现象发生,对支护、采煤工艺和方法的选择影响不大。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 (2)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5)1.1 井田概况 (5)1.1.1 位置、交通 (5)1.1.2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 51.2 地质特征 (6)1.2.1 区域地质 (6)1.2.2 矿区地质 (6)1.2.3 矿体地质 (6)1.3 水文地质 (6)第二章井田开拓 (7)2.1 井田境界及储量 (7)2.1.1 井田境界 (7)2.1.2储量8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02.2.1 矿井年生产能力确定 (10)2.2.3 矿井年生产能力的验证 (10)2.3 井田开拓 (10)2.3.1 开拓方式的选择原则 (10)2.3.2 方案选择 (11)2.4 开拓系统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11)2.4.1 井筒的数目、用途及位置 . 112.5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12)2.6 开采顺序 (12)第三章采矿方法 (13)3.1采矿法的选择133.1.1 开采技术条件 (13)3.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3)3.1.3 确定采矿方法 (13)3.2 采矿方案确定 (13)3.2.1 矿块布置及结构参数 (13)3.2.2 采准切割工作 (14)3.2.3 回采工作 (14)3.2.4 同时工作的矿块数目: (15)3.2.5 矿块回采工艺对照表 (15)第四章通风 (16)4.1 概况 (16)4.1.1 通风系统的选择原则 (17)4.1.2 通风系统的几项具体规定 . 174.2 矿井通风 (17)4.2.1 矿井通风方式 (17)4.2.2 通风系统 (18)4.3 风量计算 (18)4.3.1 全矿通风总量 (18)4.3.2 回采工作面风量 (18)4.3.3 备采工作面风量 (19)4.3.4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19)4.3.5 独立通风硐室 (19)4.4风量分配204.5 通风阻力计算 (20)4.5.1 容易时期通风总阻力 (20)4.5.2 困难时期通风阻力 (22)第五章设备选择 (24)5.1 通风设备的选择 (24)5.1.1 主扇 (25)5.1.2 扇风机选择 (26)5.1.3 局扇 (26)参考文献 (28)致谢 (29)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 位置、交通下湿壕矿区位于固阳县南东60公里,行政区划隶属固阳县下湿壕乡管辖。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初步设计简介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自然地理条件孟村矿井及选煤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彬长矿区中北部,地处咸阳市彬县与长武县交界地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管辖。
井田东西长10.5km,南北宽6.5km,总体规划井田面积61.2km2。
可采面积约58.77km2。
井田公路交通便利,312国道由东南向西北从中部穿过。
以冉店为中心,东南距西安178km,距咸阳153km,距彬县28km,西北距长武县12km。
井田内有县级公路与县乡相通,福银高速(G70)从井田东侧通过,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通过井田东侧,便利的交通为煤炭外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彬长矿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塬梁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泾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将全区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加川道的地貌格局。
孟村井田处于长武北塬,基本地貌有河谷平川、黄土塬梁和沟壑三种。
总的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塬面最高海拔高程+1183.1m(西坳),河谷最低海拔高程+846.4m(亭北),相对高差150~230m。
本区地处中纬带高原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3~5月份为西北季风期,最大风速12.7m/s。
据长武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9.1℃,年均最高气温14.9℃,年均最低气温4.1℃,本区极端最高气温36.9℃(1966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4.9℃(1975年12月13日)。
冰冻期一般为10月至来年3月。
年均冻土层厚度35cm,冻土层最大厚度68cm。
全区年平均降雨量587.8mm,雨热同季,年蒸发量为1552.4mm。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
据历史记载,区内无破坏性地震记录。
据2001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抗震设防裂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
1.1 晓康一矿矿井概况晓康一矿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东南角,地处调兵山市晓康镇、铁岭县大清乡和蔡牛乡境内。
海拔标高在+57 ~ +75m之间,区内表土层厚6~35m。
区内无大河流发育,仅有数条季节性河流,由北向南流入辽河。
晓康一矿井田地处辽北平原,地势平坦,属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
春冬两季多为西北风,夏秋两季多为西南风,大者高达7-8级,小者为2-3级。
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32℃,年平均气温7℃左右。
冻结期为3-4个月,冻结层的厚度为1.4m左右.本区地震列度为6度。
井田南北走向长约5.35km,东西宽4.2km,总面积为22.5km2。
井田北以FW313号断层与晓康一矿井田相邻;南以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为界,上水平局部以人为技术边界与蔡牛井田相邻;西以F3、F2、F35号断层与大兴井田相邻;东至14#煤层最低可采界线。
断层以7#煤层为准,其平面直角座标和地理座标为X = 4689548 —4697640Y = 41547992 —41554247北纬42°20′19″—42°24′42″东经123°34′57″—123°39′21″铁法煤田位于松辽盆地东南侧,晓康一矿井田位于铁法断陷盆地的东南角,其地层层序和煤层生成年代与铁法煤田一致,共有20个煤层发育,其中有14个煤层普遍发育,将含煤组分为上下两段,即上含煤段和下含煤段。
上含煤段主采层为4#和7#煤层,下含煤段主采层为14#、15-1#、16-2#煤层。
煤层厚度4#煤层3.2~4 m,7#煤层2.3~3.1 m。
晓康一矿井田开采煤层结构总的变化规律是北部、东部煤层结构较简单,西部、南部煤层结构较复杂。
煤层倾角多在5 ~ 18°之间,一般为8°左右,在断层附近由于受牵引,煤层倾角变化较大。
主可采层煤多以半光亮型为主,煤层呈条带状,玻璃光泽或沥青光泽,节理发育。
矿井概况文档第一节地理位置运裕煤矿位于昔阳县中部,距昔阳县城约8km,行政区划属昔阳县大寨镇管辖。
阳(泉)—长(治)干线公路207国道从井田东部外5km 处通过,阳(泉)—涉(县)铁路从井田西部通过,矿井主工业广场距阳涉线上的北亩集运站约2.5km,坪上集运站约10km,距昔阳铁路发煤站12km。
沿铁路北上65km可达阳泉,与石太铁路接轨,向南可至河北涉县,再转向东至邯郸与京广铁路相连,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第二节地质情况本井田总体上为一向斜构造(北亩向斜),北亩向斜轴部位于井田西南部,两翼对称,地层倾角3°~8°,井田内发现7条正断层,除F5正断层落差为15m外,其余断层落差均不大,为5~6m, 井田中西北部陷落柱较发育,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跨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
由于煤层之上没有强含水层,所以断层、陷落柱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第一节井田开拓根据井田开拓部署,全井田只布置一个采区,走向长平均1500m,倾斜宽平均2500m,面积3.32km2。
采区设计储量22366kt,设计可采储量13976kt,服务年限11a。
在主提升斜井以东以18°倾角、344°26′40″方位角布置采区,落底于15号煤层底板。
布置轨道上山和回风下山,在对面布置采煤工作面。
新建回风立井落底至+722m,通过回风石门与回风巷贯通。
形成生产系统。
现井田为一个采区,采区走向长为1020m,倾斜长为1700m。
开拓大巷即为采区的准备巷,在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回采巷道。
轨道大巷、胶带大巷、回风大巷、瓦斯尾巷均沿15号煤层顶板布置;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沿15号煤层底板布置(在煤柱内沿顶板布置,距停采线10m范围内由沿顶布置过渡到沿底板布置);。
运输顺槽直接与运输大巷相接;回风顺槽直接与回风大巷相接,并与运输大巷相连,回风顺槽与运输大巷之间设有风门,形成采区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排水系统。
摘要这次毕业设计我们所做的是康城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在这次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在杨本生老师的带领下到康城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
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设计资料并结合生产中现场工作的经验,完成了对康城矿矿井的初步设计。
并且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更加深了我们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了解;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及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现场工作经验,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毕业设计是我们毕业设计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是小组成员经过共同的研讨,反复计算并比较后共同确定的,是我在四年大学学习的结晶。
康城矿矿井设计共包括以下几部分:1.矿井的水文、地质等基本情况的概述。
2.矿井井田内的可采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确定。
3.矿井井田的总体开拓的设计,包括水平的划分,井筒位置的确定,经济比较部分,矿井延深方案的确定,采区的划分,井底车场线路计算,硐室布置及井底车场的通过能力计算等部分。
4.工作面生产机械的参数,工作面生产程序的确定以及采区车场的设计计算等部分。
5.矿井生产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方式的确定及其所用设备额选型计算与相关的硐室布置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又没有长时间的生产和工作经验,所以在设计中必定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与同学多多指教,本人感激不尽。
关键词:地质、井田储量、开拓、采煤方法、生产系统。
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bout the new mine planning for Majiahe coal mine, which is a coal mine belonging to Xingtai CMA. It involves the geology, development, operation, transportation, haulage, ventilation and drainage, among other respects, in special terms;1. Summary of the mine, 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sition,geology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al seam.2. Mine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extrapolates among other areas, reserve, serving limits, working system, spot of the draft, selection of level, further drift of mine, panel division and underground station.3.Design of mining districts and retreating technology.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mining district,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of the working face, roadway layout and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mining district, the design of the mining district station, cave layout and the schedule for drainage and mining in the main mining district.4.Operational system of the mine, this chapter states transportation, haulage, ventil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 of the mine and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used in the system mentioned above.In order to practice and reinforce the wealth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 try my best to introduce various state-of-the-arts when respecting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Majiahe coal mine. For instance, long wall mine on the inclination, long wall mining on the strike with top coal drawing, and among others, drifting and retaining gateways along goaf are preferred in the design. In addition, the design connects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a mine with a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elemen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What’s more, it has been completed with the aid of AutoCAD2004, which streamlined the design process dramatically and lessened the hardness of drawing significantly.Main words:geology、coal reserves、mine development、mining method、production system.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5)第一节矿区概述 (5)第三节煤层特征 (18)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24)第一节井田境界 (24)第二节井田工业储量 (24)第三节井田可采储量 (26)第三章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27)第一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7)第二节矿井工作制度 (28)第四章井田开拓 (28)第一节概述 (28)第二节井筒位置的确定 (33)第三节开采水平的确定 (37)第四节:采区划分 (37)第五节:井底车场 (38)第六节开拓系统的综述 (45)第五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45)第一节煤层的地质特征 (45)第二节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46)第三节采区巷道和生产系统 (60)第四节采区车场设计及硐室 (61)第五节采区采掘计划 (62)第六章矿井提升与运输 (65)第一节概述 (65)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65)第三节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66)第四节主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71)第五节副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80)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83)第一节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83)第二节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85)第三节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89)第四节扇风机选型 (90)第五节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92)第八章矿井排水系统 (95)第一节概述 (95)第二节排水设备选型 (95)第三节水泵房及水仓 (96)第四节技术经济指标 (97)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 (98)附录 (100)参考文献 (100)感谢 (1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1.1.1 矿井位置.交通及行政隶属关系:康城煤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约15km处,武安市康城镇康东村村东,中心地理座标:东经114°18′19″,北纬36°39′10″。
一、矿井概况(一)、煤矿简介本矿井田位于淮南煤田颖凤勘探区的中部,行政区划属凤台县新集镇,距凤台城西17Km处,井田走向长6.85Km,南北宽3.65Km,面积约25Km2,原始能利用储量65736.3万吨,截止2011年12月31日新集一矿累计查明资源量58482.4万吨,2011年末保有资源储量51019万吨。
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西风井与中央风井混合式通风系统,工业广场内布置混合井(直径7.2m)、副井(直径6.5m)、主井(直径5.5m)三个井筒。
混合井配有17吨双箕斗主提和双层双车单罐副提,兼做进风。
矿井-250水平为回风水平,-450m、-550m 水平为生产水平。
现生产采区为一、三、四、五、六采区,准备和开拓采区为二、八采区。
矿井原设计为0.9 Mt/a,93年7月1日正式投产,95年8月1日开工改扩建为3.0 Mt/a的大型矿井,2007年经省经贸委核定生产能力为3.9 Mt/a。
自投产到2009年12月底共生产原煤5718.9Mt。
矿井的开采方式为前进式开采,中央皮带石门运输。
(二)、井田概况新集一矿位于凤台县城西约17公里处。
西接规划中的连塘李井田,东邻新集二矿,北与张集煤矿相接,行政区划属凤台县新集镇及张集乡管辖。
矿井范围:西起14勘探线,东止1勘探线,南自1煤层与阜凤逆冲断层或下夹片断层交面线之垂直投影,北到勘探登记边界。
东西走向长6.85公里,南北平均宽度3.6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
本矿水陆交通方便。
淮南-阜阳铁路从本矿中部通过,矿区中心的张集火车站到蚌埠141公里,西至阜阳69公里,分别与津浦、徐阜、京九铁路相接;潘集-谢桥、凤台-张集公路在矿井中部通过,且与凤台-颖上、凤台-利辛、凤台-蒙城、颖上-利辛等公路相接,可通往周围各县市。
西淝河流经矿井东端,向东南注入淮河,常年有水,可通百吨的机帆船。
凤台是较大的河港,内运外输极为方便。
(三)、矿井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新集一矿全境为厚层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平均厚度161.28m,由井田中部向南、北两侧逐步加厚,全井田的3/4的面积覆盖有推覆体,岩性为片麻岩、灰岩及砂岩、泥岩等,厚度0~714.48m,一般150-300m。
×××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二〇××年×月×××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工程编号:工程规模:院长:副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二〇××年×月目录概况 (5)第一章矿井开拓与开采 (6)第一节煤层埋藏及开采条件 (6)第二节矿井主要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 (6)第三节矿井开拓系统 (6)第四节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6)第五节顶板管理及冲击地压 (6)第六节井下主要硐室 (7)第七节井上、下爆炸材料 (7)第八节安全出口 (7)第九节矿山压力及地质测量类仪表、设备配置 (7)第二章瓦斯灾害防治 (7)第一节瓦斯灾害因素分析 (7)第二节防爆、隔爆措施 (8)第三节矿井瓦斯及其它气体检测仪器、设备配置 (8)第三章矿井通风 (8)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8)第二节井下通风设备 (8)第三节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 (8)第四节矿井通风检测类设备配置 (9)第四章粉尘灾害防治 (9)第一节粉尘危害及防尘措施 (9)第二节井下防尘洒水系统 (9)第三节粉尘监测及个体防护设备 (9)第四节防爆、隔爆措施 (9)第五节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 (9)第六节矿井粉尘检测类仪器、设备配置 (10)第五章防灭火 (10)第一节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 (10)第二节井下外因火灾防治 (10)第三节井下防火构筑物 (10)第四节井下消防系统 (10)第六章矿井防治水 (11)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 (11)第二节矿井防治水措施 (11)第七章电气安全 (15)第一节矿井电源及送电线路 (15)第二节矿井主变电所 (15)第三节地面供电系统 (15)第四节地面建(构)筑物防雷及防雷电波侵入井下 (15)第五节应急照明设施 (16)第六节井下供电系统 (16)第七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16)第八节井下照明、信号 (16)第九节井下电气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技术措施 (16)第十节矿井通信 (16)第八章提升、运输、空气压缩设备 (17)第一节提升设备 (17)第二节胶带运输设备 (17)第三节机车运输 (17)第四节井下其他辅助运输设备 (17)第五节压缩空气设备 (17)第九章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18)第一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8)第二节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8)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 (19)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20)第五节供水施救系统 (21)第六节通讯联络系统 (21)第十章矿井救护、应急救援与保健 (22)第一节矿井安全标识设置 (22)第二节灾变逃生路径 (22)第三节矿山救护 (23)第四节矿山保健 (23)第五节个体劳动保护 (23)第十一章安全管理机构与安全定员、培训 (23)第一节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 (23)第二节安全培训 (23)第三节安全定员 (23)第十二章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3)概况一、矿区开发情况二、项目设计依据包括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提供的主要技术资料与审批文件,设计编制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
1.1 晓康一矿矿井概况晓康一矿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东南角,地处调兵山市晓康镇、铁岭县大清乡和蔡牛乡境内。
海拔标高在+57 ~ +75m之间,区内表土层厚6~35m。
区内无大河流发育,仅有数条季节性河流,由北向南流入辽河。
晓康一矿井田地处辽北平原,地势平坦,属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
春冬两季多为西北风,夏秋两季多为西南风,大者高达7-8级,小者为2-3级。
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32℃,年平均气温7℃左右。
冻结期为3-4个月,冻结层的厚度为1.4m左右.本区地震列度为6度。
井田南北走向长约5.35km,东西宽4.2km,总面积为22.5km2。
井田北以FW313号断层与晓康一矿井田相邻;南以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为界,上水平局部以人为技术边界与蔡牛井田相邻;西以F3、F2、F35号断层与大兴井田相邻;东至14#煤层最低可采界线。
断层以7#煤层为准,其平面直角座标和地理座标为X = 4689548 —4697640Y = 41547992 —41554247北纬42°20′19″—42°24′42″东经123°34′57″—123°39′21″铁法煤田位于松辽盆地东南侧,晓康一矿井田位于铁法断陷盆地的东南角,其地层层序和煤层生成年代与铁法煤田一致,共有20个煤层发育,其中有14个煤层普遍发育,将含煤组分为上下两段,即上含煤段和下含煤段。
上含煤段主采层为4#和7#煤层,下含煤段主采层为14#、15-1#、16-2#煤层。
煤层厚度4#煤层3.2~4 m,7#煤层2.3~3.1 m。
晓康一矿井田开采煤层结构总的变化规律是北部、东部煤层结构较简单,西部、南部煤层结构较复杂。
煤层倾角多在5 ~ 18°之间,一般为8°左右,在断层附近由于受牵引,煤层倾角变化较大。
主可采层煤多以半光亮型为主,煤层呈条带状,玻璃光泽或沥青光泽,节理发育。
煤种为长烟煤,下水平有部分气煤发育。
晓康一矿井田于1971年10月开始建井,于1980年9月28日建成投产,设计年产量90万t/a。
为实现现代化矿井建设,经原煤炭部决定,于1987年开始改扩建,1990年9月25日正式投产,扩建后能力由90万t/a提高到150万t/a。
2005年核定能力为225万t/a。
截止到2007年末矿井剩余地质储量9213.3万t,可采储量5383.6万t,块段储量5123.2万t;其中一水平地质储量4178.8万t,可采储量2386.5万t,圈定块段储量1583.7万t(包括东二采区590.4万t)。
1.2 矿井开拓及生产情况矿井划分两个水平,上水平开采深度-125 m~-450 m,井底车场标高-385 m;下水平设计开采深度-450 m~-720 m,井底车场标高-522 m。
上水平设计划分为5个采区,即东一采区、东二采区、西一采区、西二采区、西三采区,见图1-1。
目前一水平现有西一和采区西二两个采区生产,东一、东二采区已经采完封闭。
一水平未设计开采采区只有一个,即西三即将设计开采的采区(根据自己设计的内容适当说明)。
二水平尚未开拓,划分两个采区,即南翼采区和北翼采区。
二水平北翼采区作为接替采区于2018年正式开采。
从长远接续看,二水平投入生产,煤层薄、块段可采储量少,矿井产量逐年降低,预计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25年(包括残采5年)。
开采程序为下行开采,推进方式为:采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开采。
采煤方法采用缓倾斜走向长壁和缓倾斜倾斜长壁两种方法,顶板管理为自然冒落,综采机械化采煤。
井底车场形式为梭式,大巷南北运输,回风大巷作为矿井及采区的专用回风道贯穿整个井田,均布置在岩石中。
运输以胶带输送机为主,矿车运输为辅。
晓康一矿现有主井、副井、东风井和中央风井四个竖井。
采用竖井石门溜煤眼开拓,主井用于提煤和回风,副井用于入风、提人、下料、提运设备,风井用于回风及矿井安全出口,中央风井用于辅助回风。
1.3 通风与安全情况晓康一矿采用中央并列与单翼对角混合抽出式通风,即中央主副井进风,由中央风井和东风井回风。
其中副井井筒断面为38 m2,主井井筒断面为23.75 m2,东风井断面为19.6 m2。
中央风井担负未来的W3采区通风,东风井担负W2采区通风。
中央风井现通风目前路程较短,东风井通风最大通风路程为7210 m。
中央风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GAF23.7-14-1(由上海鼓风机厂生产,2007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主井主要通风机技术参数如下:电机型号TD900-6功率900 kw负压2793—3576Pa额定风量95—145 m3/s效率82.47%外部漏风量 3.1 m3/s漏风率 3.5%有效风量77 m3/s图1-1 晓康一矿井田及采区划分东风井主要通风机型号GAF22.4-12.6-1,主要通风机技术参数如下:电机型号TD1250-6/1180功率1250 kw负压2500 Pa额定风量97~110 m3/s效率73.5%外部漏风量 3.33 m3/s漏风率 3.43%有效风量83.48 m3/s根据5月的实际观察,通风机在工作中,参数是波动变化的,通风机工作的记录结果见图1-2,见表1-3。
而且,风机的电子监测显示数值与实际对比存在很大的误差。
图1-2 中央风井通风机工作参数照片实际测定东风井总风量为5140 m3/min(85.67 m3/s),外部漏风2.19 m3/s;中央风井总风量为4760 m3/min(79.33 m3/s),外部漏风2.93 m3/s。
矿井完全实现了独立的分区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无串联通风。
矿井反风设施完备,中央风井和东风井都是通过调整主要通风机叶片角度实现反风。
经历次反风实验,反风效果及反风率均能达到要求。
防爆井封堵完好。
井下现有通风设施(永久风门)75道,完好率100%,设置位置合理,反风门按规定设置,且主要回风大巷均安设了耐腐蚀的玻璃钢风门。
矿井主要通风巷道状态完好,断面能满足通风要求(大于设计断面的80%)。
受采后影响,西二采区回风大巷部分巷道失修,是本矿现在通风阻力较大区域。
井田瓦斯含量较高,属高瓦斯矿井,瓦斯含量预计21 m3/t。
煤尘爆炸指数41.97%(1999年测值),有强烈爆炸危险。
矿井涌水量72.06~121.61 m3/h,煤层自燃发火期1~3个月,有自燃发火危险。
矿井瓦斯绝对量涌出量57.3 m3/min。
煤层瓦斯抽放率25%,采空冒落区瓦斯抽放率45%。
此外,矿井有一整套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和消防火系统,有防尘洒水系统。
矿现在运行的监控系统为KJ2007G1系统(包括地面主机及井下分站),2001年该系统投入使用。
1.4 ???(你设计的)W3采区的基本情况西三采区边界南起以4.5勘探线为技术边界,北部以晓康一矿井田FW313大断层和技术边界为界,东以F2、F3大断层和火成岩岩墙为界、西以F23-1大断层为界,与新五采区为邻。
采区走向长度2080m,采区倾斜长度1400m。
区内有多条落差小于1.5m的走向小断层。
采区内勘探精度较高,有8个勘探钻孔参考。
西三采区工作面最大炸药消耗量为3.4 kg(综采工作面遇到夹石采用打眼放炮处理),工作面温度20℃,相对瓦斯涌出量21.8 m3/t,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7.1 m3/min。
采区各有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一般采用综掘机掘进,遇到坚硬岩石或过断层采用打眼放炮破煤,最大班工作人数13人,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8 m3/min,班炸药消耗量为6.1 kg。
其他数据:电价1.25元/度。
1.4 设计W1采区的基本情况-2设计人(?)西一采区在中央井底附近,西一采区边界北起以5勘探线为技术边界,南部以西二采区相邻,以8勘探线为技术边界为界,东以F2、F3大断层为界、西以工业广场和大巷为界。
采区尺寸走向长度2350 m,采区倾斜长度1250 m。
区内有一个走向断层F23-2。
采区内勘探精度较高,有8个勘探钻孔参考。
采区采煤工作面最大炸药消耗量为3 kg(综采工作面遇到夹石采用打眼放炮处理),工作面温度20℃,相对瓦斯涌出量24.8 m3/t,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3.3 m3/min。
采区各有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一般采用综掘机掘进,遇到坚硬岩石或过断层采用打眼放炮破煤,最大班工作人数15人,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 m3/min,班炸药消耗量为6.5 kg。
其他数据:电价1.2元/度。
1.4 设计W2采区的基本情况-3设计人(?)西二采区边界北在7勘探线附近的技术边界,与西一采区相邻,南部到井田边界,西以FW2-5大断层为界,东以F23-4、F23-4-1、F23-4系列大断层为界。
采区走向长度2350 m,采区倾斜长度1250 m。
区内有多条落差小于1.5m的走向小断层。
采区内勘探精度较高,有8个勘探钻孔参考。
西二采区4#煤层厚度大,厚度达4~7 m。
综采工作面遇到夹石采用打眼放炮处理,西二采区工作面最大炸药消耗量为4.1 kg,工作面温度20℃,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1.6 m3/min。
采区各有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一般采用综掘机掘进,遇到坚硬岩石或过断层采用打眼放炮破煤,最大班工作人数12人,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 m3/min,班炸药消耗量为7.3 kg。
其他数据:电价1.23元/度。
1.4 设计E1采区的基本情况-4设计人(?)东一采区边界北起以火成岩墙为边界,南部以东二采区相邻,以7勘探线为技术边界为界,东以F2、F3大断层为界、西以工业广场和大巷为界。
采区走向长度2350 m,采区倾斜长度1250 m。
区内有一个走向断层F23-2。
采区内勘探精度较高,有8个勘探钻孔参考。
综采工作面遇到夹石采用打眼放炮处理,东一采区工作面最大炸药消耗量为3 kg,工作面温度20℃,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9.3 m3/min。
采区各有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一般采用综掘机掘进,遇到坚硬岩石或过断层采用打眼放炮破煤,最大班工作人数15人,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 m3/min,班炸药消耗量为6.4 kg。
其他数据:电价1.32元/度。
1.4 设计E2采区的基本情况-5设计人(?)东二采区边界北与东一采区相邻,以7号勘探线为技术边界,西与西二采区相邻,以F23-4、F23-4-1、F23-4系列大断层为界,南部到蔡牛井田边界。
采区走向长度2350 m,采区倾斜长度1250 m。
区内有多个走向断层。
采区内勘探精度较高,有8个勘探钻孔参考。
综采工作面遇到夹石采用打眼放炮处理,东二采区工作面(综采工作面遇到夹石采用打眼放炮处理)最大炸药消耗量为 3.8 kg,工作面温度21℃,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3.3 m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