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建设为核心推进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757.88 KB
- 文档页数:3
优化水利发展共建和谐富裕新宁夏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地貌、特有的民俗、延绵不绝的贺兰山、磅礴雄姿的六盘山、浊流滚滚的九曲黄河、浩瀚无垠的沙漠和草原、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以及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勾勒出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宁夏。
宁夏是个十年九旱的地区,严重缺水是其基本区情。
有限的水资源始终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我们只有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坚持“民生优先、保护优先、节约优先和兴利除害、保障有力、顺应规律”的科学治水理念,不断深化“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和南部开源”的分区治水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加快构建“水资源、水工程、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现代水利格局,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严格管理水资源,支撑开放宁夏建设。
坚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支撑开放宁夏建设的战略举措,实行全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控制,确定公布各市县用水总量指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建设,强化水功能区监管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实施统筹配置,促进全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建设开放宁夏,核心是解放思想,突破口是打造“两优”投资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开放理念。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用政府职能的转变换取市场活力的倍增效应。
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树立先行先试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突破。
其次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开放环境。
要拓展开放合作平台,务求开放实效。
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创新中阿博览会办会机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下大力气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公布日期】2022.06.30•【字号】宁水节供发〔2022〕16号•【施行日期】2022.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水节供发〔2022〕16号各市、县(区)水务局,厅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宁东管委会自然资源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保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水安全,根据《水利部关于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抓好贯彻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2022年6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水利部关于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的指导意见》,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深化用水权改革,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节水优先、量水而行。
突出节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各个环节的优先地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优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16年10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5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资源配置与取用水管理第三章水资源节约使用第四章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自治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水资源管理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增加水资源管理财政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产业布局。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水情、水资源节约、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
全力解决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宁夏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宁夏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难题,建设水生态文明,已成为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面临的难题1. 水资源短缺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76毫米,属于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区。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湿地退化宁夏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由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化的扩张,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生态功能逐渐丧失。
3. 河流水质下降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排和非点源污染,宁夏的河流水质普遍下降,部分河流已经变成了“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健康。
4. 水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们的水资源消费观念较为浪费,缺乏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意识不强,水资源管理缺乏长远的视野和规划。
二、解决的路径和措施1.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必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的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推进水利工程的节水和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2. 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宁夏要加强湿地保护,划定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恢复湿地的原貌和生态功能。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扶持和投入,提高湿地保护的政策力度,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工业和农村污水的治理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加大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塞上江南水之歌作者:栗方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6年第06期天下黄河富宁夏。
当九曲黄河进入宁夏平原,可以说是进入了佳境。
金水滔滔,沃土千里。
水田林网,塞上江南。
5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宁夏水利而言,却注定在水利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五载砥砺前行,五载春华秋实。
“十二五”期间,宁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以节水型灌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符合宁夏水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辉煌的5年,奋进的5年!这5年,是水利投资最高、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最快、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宁夏坚持大干水利、干大水利,着力打造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水利事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描绘了治水兴区的新华章。
治水兴水、节水护水,5年跨越峥嵘历程,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宁夏大地徐徐打开。
谋发展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宁夏,依黄河而生存,靠黄河而发展,凭黄河而振兴。
“十二五”期间,宁夏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黄河黑山峡开发等四大项目列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
水利项目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全区“十二五”水利投资达211.83亿元,是“十一五”的2.2倍;其中争取中央投资121.46亿元,是“十一五”的2.4倍。
一大批事关全区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建成覆盖全区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完成黄河宁夏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全线开工二期防洪治理,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402公里,“黄河金岸”在抗击2012年黄河大洪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黄河安澜,搭建起沿黄经济区发展重要平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2024-2025年水土保持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公布日期】2023.08.07•【字号】•【施行日期】2023.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2024-2025年水土保持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区)水务局:2024-202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的关键之年,为全面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经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财政厅,现就做好2024-2025年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科学谋划,高质量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各市、县(区)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准确把握水土流失系统性、综合性治理内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学谋划水土保持项目,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治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把我区打造成绿色生态宝地,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新宁夏贡献水土保持力量。
二、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前期工作各市、县(区)要根据自治区水利、发改等部门编制印发的《宁夏2024—2025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宁夏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结合全区小流域划分成果,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抓紧组织编制工程初步设计(实施方案)。
各类工程规模、数量、投资标准、报告编写及设计资质条件等,均依据水利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全区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宁水保发〔2021〕16号)、宁夏“十四五”淤地坝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开展。
宁夏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全文摘要:一、引言二、四水四定原则1.水资源总量控制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水资源优化配置4.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1.加强水资源管理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优化水资源配置4.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5.保障措施四、总结正文:【引言】宁夏作为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宁夏制定了四水四定实施方案,旨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水四定原则】1.水资源总量控制宁夏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强调水资源总量控制,要求各地区严格遵循水资源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确保水资源利用不超出承载能力。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技术推广等措施,降低全社会水资源消耗强度,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方案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区域间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强调,要注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此外,还要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强化水资源监督与执法,确保水资源管理政策的落地生根。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方案强调,要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技术推广等措施,降低全社会水资源消耗强度,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要加大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力度,拓展水资源供给途径。
3.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方案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区域间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强调,要注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9•【字号】宁政办发〔2021〕87号•【施行日期】2021.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宁政办发〔2021〕8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关键性五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和全区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关于“三农”发展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粮食连年丰产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中有升。
全面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0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644万亩。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1.1 功能定位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
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宁夏特色的精品城市带。
“黄河百害,独富宁夏”,宁夏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宁夏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
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1.1 宁夏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宁夏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宁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宁夏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银川”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加上内蒙古的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白银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西峰市的环县、陕西省榆林市的定边县。
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2024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4•【字号】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一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2002年11月28日银川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3年4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2014年8月27日银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改2014年11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2018年8月29日银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改2018年9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根据2024年9月10日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经2024年9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三章城市供水经营与管理第四章计划用水与节约用水第五章再生水利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维护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供水节水事业的发展,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节约用水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城市供水和使用城市供水以及节水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含再生水供水)和二次供水。
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用水的行为。
二次供水,是指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水另行加压、储存,再向水站或者用户提供用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