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中明显新颖性的判断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224.21 KB
- 文档页数:3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韩晓春97、判断新颖性的三种标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所谓消极的条件就是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妨害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
而积极的条件包括人们常说的要具有专利性,所谓专利性就是申请专利的技术要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人们简称“三性“)。
在我国,对“三性”的要求,限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
新颖性,是积极的条件或实质性条件之一,专利法第22条对新颖性概念作了定义。
无论是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还是2009年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
对该定义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看在申请日前是否有同样的技术公开(包括公开的形式、公开的地域和公开的时间),二是看是否属于抵触申请。
由于公开的时间标准已经基于先申请原则所确定,即以申请日为准(包括优先权日)。
而抵触申请亦如前所述在历史上分为“先权利要求制”和现在的“全文内容制”。
因此,这里所述的在专利制度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三种新颖性的标准,是指公开的地域性标准(包括形式)。
三种标准如下:1、本国新颖性标准。
是看某一技术在本国是否有,或者说是否在本国公开,而无论以何种形式公开。
如果在本国没有以任何形式公开,但在外国已经公开了,仍具有本国新颖性。
但是,如果外国的技术以某种形式传入了本国,则该技术就不再具有本国新颖性了。
英国从1623年就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有300多年时间。
直到1977年要加入欧洲专利公约,为了保持和欧洲专利公约的标准一致,才改为公约规定的世界新颖性标准。
澳大利亚原来也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直到1990才改为混合新颖性标准(注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国家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了,原因是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頻繁和现代化,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交流手段为各国所采用,技术的公开很难区分国内和国外了,采用本国新颖性标准已经成为不可能。
2、混合新颖性标准,也称为相对新颖性标准。
我国从1985年专利法实施就采取了混合新颖性标准。
浅析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中明显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摘要: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我国采用初步审查制,初步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中包括是否明显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即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审查。
为了避免一些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不断加强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明显新颖性审查,提高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质量。
一、统一实用新型申请明显新颖性审查判断标准的必要性我国的实用新型审查制度采用的初步审查制度,该制度保证了实用新型“短、平、快”的特点,但正是因为这一审查制度,导致一些不具备新颖性的专利申请也被授予了专利权,从而使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法律稳定性差、社会认可度不高。
随着2009年10月1日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施行,以及随后修改并施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都对新颖性的范围和明显新颖性审查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将实用新型的明显新颖性纳入审查范围,这样可以排除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有利于提升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质量。
然而,由于法律的局限性等因素,现行的《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于实用新型明显新颖性审查仅给出了原则性规定,《专利审查指南》也仅是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情形,由此导致审查员对明显新颖性的判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样就会造成审查尺度前后不一致,难以保证审查的客观公正性,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就是在审查中对该自由裁量权进行适当限制,并统一实用新型明显新颖性的审查判断标准,努力做到审查的客观公正。
二、实用新型申请明显新颖性审查的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2款新颖性的定义;第40条实用新型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的规定;《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4条第1款第2项明确将实用新型是否明显缺乏新颖性纳入审查范围;《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第11节、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2 节对实用新型明显新颖性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及示例性说明。
专利新颖性判断标准专利新颖性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之前,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没有被公开的情况下,申请人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否具有新颖性。
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是专利审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申请专利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那么,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首先,专利新颖性的判断需要参考的是申请日前的技术水平。
所谓技术水平是指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公开的技术资料、专利文件等内容。
只有与技术水平相比,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显著差异,才能被认定为具有新颖性。
因此,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要对技术水平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比较分析。
其次,专利新颖性的判断还需要考虑技术特征的差异性。
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公开的技术中,如果存在与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相似技术特征的情况,那么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就难以被认定为具有新颖性。
因此,申请人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需要对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特征分析,以避免与已有技术重复。
另外,专利新颖性的判断还需要考虑技术效果的差异性。
即使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技术特征上与已有技术有所差异,但如果其技术效果与已有技术相似,也难以被认定为具有新颖性。
因此,在申请专利时,申请人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差异,以确保其具有新颖性。
最后,专利新颖性的判断还需要考虑技术解决方案的普遍适用性。
如果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只是对已有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改进或者组合,而没有对技术的本质进行重大突破,那么其新颖性就难以得到认定。
因此,在申请专利时,申请人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是否能够为技术领域带来重大的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对技术水平、技术特征、技术效果和普遍适用性的综合考量。
申请人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需要对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确保其具有新颖性,从而提高专利申请的成功率。
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标准专利新颖性是指专利申请的发明在申请日前,不论国内外是否已经存在,都不应该被公开或者被他人使用过。
因此,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专利申请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那么,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首先,专利新颖性的判断需要考虑专利申请的发明是否已经在公开的文献或者其他途径中被披露。
这些文献包括了已经公开的专利文件、学术期刊、技术报告、图书、杂志等。
如果专利申请的发明已经在这些文献中被披露,那么就不能再申请专利了。
因此,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检索,确保自己的发明是新颖的。
其次,专利新颖性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专利申请的发明是否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
也就是说,专利申请的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有明显的区别和进步。
如果专利申请的发明只是对现有技术的简单改进或者组合,而没有显著的技术特点,那么就不能被认为是新颖的发明。
另外,专利新颖性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专利申请的发明是否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也就是说,专利申请的发明是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如果专利申请的发明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而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那么也不能被认为是新颖的发明。
最后,专利新颖性的判断还需要考虑专利申请的发明是否符合专利法律的要求。
例如,是否属于专利法所规定的可申请专利的对象,是否符合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的条件等。
只有在符合了专利法律的要求之后,才能被认为是新颖的发明。
总的来说,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发明的技术特点、应用价值以及法律要求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经过严格的判断和检验之后,才能确保申请的专利具有新颖性,从而获得专利权的保护。
因此,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前,需要对自己的发明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其具有新颖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实⽤新型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下⾯这篇⽂章是由店铺⼩编为⼤家提供的⼀篇有关实⽤新型新颖性的知识,希望这样的⽂章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如需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可以登录店铺向律师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实⽤新型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该发明或者实⽤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新型在申请⽇以前向国务院专利⾏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件或者公告的专利⽂件中。
《专利法》
第⼆⼗⼆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新型在申请⽇以前向国务院专利⾏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件或者公告的专利⽂件中。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并且能够产⽣积极效果。
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建议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方法及案例分析专利新颖性的判断方法在新颖性判断中采取“单独对比”的原则。
将技术方案与每一项现有技术或申请在先公布在后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申请文件中相关的技术内容单独地进行比较,不得将其与几项现有技术或者申请在先公布在后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内容的组合或者与一份对比文件中的多项技术方案的组合进行对比。
如果在检索中发现某篇文献中的现有技术特征与专利申请方案的特征相同,或者包含了申请方案的特征,则可认定该篇文章足以破坏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这样,新颖性检索的目的就达到了,检索即可停止。
几种常见的情形如下。
1 相同内容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是指技术领域和目的相同,技术解决手段实质上相同,预期效果相同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也就是说,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完全相同,或者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变换,则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具备新颖性。
2 具体(下位)概念与一般(上位)概念在同一技术主题中,具体(下位)概念的公开使一般(上位)概念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
反之,一般(上位)概念的公开并不影响具体(下位)概念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例如:对比文件公开某产品是“用铜制成的”,就使“用金属制成的同一产品”的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
但是,该铜制品的公开并不使铜之外的其他金属制成的同一产品的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
3 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如果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的区别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则该项技术方案不具有新颖性。
例如:现有技术公开过采用螺钉固定的装置,而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仅将该装置的螺钉固定方式改换为螺栓固定方式,则该申请不具备新颖性。
4 数值和数值范围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中存在以数值或者连续变化的数值范围限定的技术特征,例如部件的尺寸、温度、压力以及组合物的组分含量,而其余技术特征与对比文件相同,则其新颖性的判断应当依照以下内容进行。
(1)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落在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范围内,将破坏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一休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时,如何判断是否具备新颖性?
在专利申请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而今天要讲到的新颖性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具备将无法成功申请。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专利是否具备新颖性呢?在哪些情况下,专利提前公开了也还具有新颖性呢?
一、新颖性判断标准
1、时间标准
同一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可以由两个以上的人分别独立地创造出来,那么,判别谁的发明具有新颖性,就有一个时间标准问题,这是认定发明或者实新型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的第二标准。
2、公开标准
公开与否,是区别新旧发明、新旧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判断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的重要根据。
3、地区标准
主要指在法定地区内未被人们所公知公用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均可被确认为具有新颖性。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专业的代理机构可以帮您把关知识产权,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保护!如果您对商标、专利、版权有不理解的,欢迎咨询一休知识产权小编。
新颖性判断的"四要素"2003年12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第5864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涉及名称为“螺旋钻机”的96212544.X号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日为1996年6月17日。
该专利授权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如下:“1、一种螺旋钻机,包括升降系统、液压动力和操纵系统、底盘及行走机构和由动力头、螺旋钻具、导向装置组成的回转导向系统,所述动力头由电动机、变速箱组成,所述螺旋钻具包括钻杆和位于其头部的钻板,钻杆的上部与变速箱驱动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为空心杆,其上端通过刚性过渡管与供料管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下端与钻板之间设有控制空心杆内孔出料口启闭的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包括阀板和锁定装置,所述阀板的一侧与钻板铰接在一起,另一侧与空心杆管壁相接合。
”针对本专利,请求人于2002年8月5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理由是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
1.关于证据请求人提交了附件1作为本无效宣告请求的证据。
附件1是一篇由他人在本专利申请日之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而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告号为CN226082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属于公开出版物,被请求人对附件1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合议组认为该附件可以作为本案的有效证据,并且,根据专利法第22条的规定附件1可以用来评价本专利的新颖性,但不能用来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
2.关于新颖性本案的最终结论为宣告本专利独立权利要求1无效,维持其他权利要求继续有效,其中关于本专利独立权利要求1不具备新颖性的具体决定理由如下:附件1公开了一种用于泵灌混凝土灌注桩上的成桩钻机,与本专利的技术领域相同。
该成桩钻机具有钻杆驱动机构(12)、螺旋钻杆(1)、导向机构(11),其中螺旋钻杆(1)是中空的螺旋钻杆,螺旋钻杆(1)端头接有钻头,钻头包括钻杆头(14)和钻尖(2),钻杆头(14)中空杆的底端顶部被切去两块形成出料口(8),钻尖(2)焊接在未被切去的钻杆头(14)壁上,钻尖(2)的两侧装有能封闭出料口(8)的出料活门(3)。
判断新颖性的原则和基准转载2016-05-04 10:03:00标签:专利法实务笔记(1)单独对比原则:判断新颖性时,应当就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各项权利要求分别与每一项现有技术或申请在先公布或公告在后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相关内容单独地进行比较;不得将其与几项现有技术或申请在先公布或公告在后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的组合,或者与一份对比文件中的多项技术方案的组合进行对比。
(2)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下位概念的公开会使采用上位概念限定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丧失新颖性;上位概念的公开并不影响采用下位概念限定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丧失新颖性。
(3)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不具备新颖性。
(4)数值和数值范围:①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或数值范围落在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范围内,将破坏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②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与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范围部分重叠或者有一个共同的端点,将破坏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③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将破坏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为离散数值,并且具有该两端点中任一个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但不破坏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为该两端点之间任一数值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④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或数值范围落在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内,并且与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没有共同的端点,则对比文件不破坏要求保护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5)包含性能、参数、用途、制备方法等特征的产品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审查原则①包含性能、参数特征的产品权利要求:应当考虑权利要求中的性能、参数特征是否隐含了要求保护的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结构和/或组成。
若隐含了具有区别的,具有新颖性;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将要求保护的产品与对比文件产品区分开,可推定两者相同,不具备新颖性,除非申请人能证明不同。
②包含用途特征的产品权利要求:应当考虑权利要求中的用途特征是否隐含了要求保护的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结构和/或组成。
若该用途由产品本身固有的特性决定,没有隐含,不具有新颖性。
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评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专利审查成为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关键环节。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估是专利审查的两个重要标准。
本文将探讨专利审查中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定义、评估方法以及对申请人和审查员的影响。
一、新颖性的评估在专利审查中,新颖性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
即使发明的某个特征仅在微小的范围内改变了,只要它与已有技术不同,就可以被认为具备新颖性。
新颖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已有技术文献进行检索和对比来确定。
审查员会对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技术细节进行分析,并与之前公开的技术文件进行比较,以判断发明是否满足新颖性标准。
评估的第一步是进行文献检索。
审查员会根据技术领域,使用专门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来查找与专利申请文件的技术相关的所有已有文献。
这些已有文献可以包括专利文献、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等。
审查员会综合考虑这些文献的内容,与专利申请进行对比,以确定发明是否具备新颖性。
如果专利申请中的技术特征已经在先前的文献中进行了公开和描述,那么发明就被认为不满足新颖性标准。
二、创造性的评估创造性评估是专利审查中的另一个关键标准,也被称为非显而易见性。
创造性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差异是否足够大,在技术上具有重大的进步。
与新颖性评估类似,创造性评估也需要对专利申请中的技术特征与已有技术进行比较。
在创造性评估中,审查员会根据专利申请文件和相关的已有技术文献,来确定发明是否有足够的创造性。
创造性评估主要考虑发明与已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如果发明对于技术领域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或者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自然演化,那么它就被认为没有创造性。
三、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估的影响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估在专利审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两个评估标准有助于保护创新成果的独特性,防止已有技术的重复申请,并促进科技进步。
其次,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估也是专利权享有的前提条件。
只有发明满足了新颖性和创造性标准,才能被授予专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