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瑞安市年雷电监测公报0329
- 格式:doc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3
总754期第二十期2021年7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安徽省一次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方案余瑞旺1洪杰2翟胜2(1.江西上饶市气象局,江西上饶334000;2.安徽黄山市气象局,安徽黄山242700)摘要:本文根据安徽省某公司6月27日两次雷击事故的天气背景、现场勘查,结合该公司的防雷设施建设情况开展雷击事故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司的防雷设施建构存在一定的防雷隐患,如静电地板和均压环未有可靠的接地、防雷设施未对全厂进行屏蔽、部分设备未与公共接地装置连接、高低压线路未分开铺设,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通过此次案例分析能够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
关键词:雷击;防雷设施;接地;屏蔽中图分类号:TU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0-0144-03 Analysis and Rectification Plan of A Lightning Strike Accident in AnhuiYU Ruiwang1HONG Jie2ZHAI Sheng2(1.Shangrao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Jiangxi334000;2.Huang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AnhuiProvince,Huangshan Anhui242700)Abstract:Based on the weather background and site survey of two lightning strikes by an Anhui company on June 27th,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s lightning protection facilities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f lightning accident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ertain lightning protection hidden dang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facilities of the company,such as the electrostatic floor and grading ring are not reliably grounded,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facilities are not shielded for the whole plant,some equipment are not connected with public grounding devices,and high and low voltage lines are not laid separately.Rectifica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bove situation.Through this case analysis,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can be further standardized. Keywords:lightning strike;lightning protection facility;grounding;shielding我国的防雷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诞生第一家防雷企业。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考核情况的通报
正文:
----------------------------------------------------------------------------------------------------------------------------------------------------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考核情况的通报
(温政发〔2012〕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2011年,温瑞塘河沿线各有关区(市)政府及相关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三游五要”为目标,深入落实《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和《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全力推进温瑞塘河截污纳管、沿河“两拆两绿”、河面保洁、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污水入河现象得到初步遏制,水体自净能力逐渐回升,全民治河氛围日益浓厚。
根据对各地温瑞塘河整治工作的综合测评,评定瓯海区政府、鹿城区政府为优秀,龙湾区政府、瑞安市政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为良好。
2012年,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进入全面提升阶段。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做好截污纳管、沿河“两拆两绿”、河面保洁等工作,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整治任务,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新的贡献。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结束——。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结果的通报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结果的通报(温政办〔201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10年,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等活动,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安全执法监管,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根据《温州市201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市安委办组织市有关部门对签订2010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11个县(市、区)政府和12个市有关单位进行了考核。
现将考核结果通报如下: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洞头县、文成县、平阳县、泰顺县、苍南县政府和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消防支队、温州电力局、温州机场集团较好地实现了“三个零增长”的控制目标和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考核得分在280分以上,考核等次评定为优秀。
瑞安市政府个别指标突破控制数,考核得分271.6分,考核等次评定为良好。
希望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为“平安温州”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电涌保护器符合性评定规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电涌保护器符合性评定规则(试行)的通知(中气函〔2011〕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现将《电涌保护器符合性评定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或建议,请报告中国气象局。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电涌保护器符合性评定规则(试行)一、总则1.为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强化电涌保护器的使用监管,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制定本规则。
2.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的电涌保护器产品应当通过符合性评定。
3.适用于本规则的产品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以及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
二、术语1.结构:组成电涌保护器整体的各部分搭配和电路设计。
2.单元:依据电涌保护器的试验等级、结构和接口类型等要素来划分的一系列产品集合。
划分在同一单元的产品应包括在同一型式试验报告中,并可以在部分试验项目上进行覆盖。
3.规格:表征电涌保护器性能及特征的各类参数,一般包括电气性能参数、机械性能参数、几何尺寸参数和组合方式等。
同一种规格的电涌保护器应具有相同的参数。
4.型号:制造商用于识别电涌保护器的代码。
5.检测机构: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从事电涌保护器测试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
检测机构应通过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
6.申请人:申请电涌保护器符合性评定的组织,应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申请人是型式试验报告的持有人。
青海省闪电监测资料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王敏许文奕王正林(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西宁810001)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气象部门2010~2014年29个市县的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灾统计数据,运用ArcGIS 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青海省闪电频次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闪电以负闪电为主,负闪电占总闪电85%以上,每年的6~9月份,每天的14:00~16:00和19:00~22:00是雷电集中出现时间段,这与雷灾出现的时间段相吻合;在空间分布上,闪电频次高密度区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大通县和海南州的共和县,雷灾次数最多在黄南州的河南县和东部地区的湟中县,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在农牧区,应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工作;经济损失主要在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闪电监测资料;雷电灾害;特征;青海省作者简介:王敏(1968-),女,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防雷技术研究。
E-mail :1017638014@引言青海省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高原季风特征非常明显,冬季在蒙古冷高压控制下漫长而寒冷,夏季因极度起伏的地表和强烈加热作用,局部恶劣天气频发[1],气象灾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据黎峰等[2]统计分析青海省雷电灾害,1997~2014年共发生雷灾269起、伤亡178人、经济损失约1026.12万元,随着通讯和电力事业的发展,雷电灾害的影响日益突现,因此雷电防护技术和雷电机理研究的重要性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在初期,人们对雷电的研究和应用均局限于气象台站的人工观测雷暴日数,但由于其时空分辨率不足,难以满足精细化雷电特征分析[3-5]。
刘晓东、吴孟恒、黄涛[6-8]等众学者分析了内蒙古、河北、青藏高原东北侧等地雷电灾害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特征,探讨了雷电发生的天气背景及致灾的成因;张廷龙、程琳、杨鹏武[9-11]等分别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云南省、江苏省的雷电活动和雷灾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雷电活动与雷灾的发生有密切的规律。
2011年丽水市雷电监测公报丽水市防雷监测中心编发2011年丽水全市有地闪记录的天数为132天,初雷日为4月14日,其中4月有7天,5月有9天,6月有23天,7月有28天,8月有30天,9月有15天,10月有8天,11月有13天,全市共发生地闪57351次,其中正闪2166次,负闪55185次,分别占总数的3.78%和96.22%。
4~11月份闪电次数依次为902次、1547次、10162次、18103次、20047次、6516次、29次、45次;1~3月和12月无地闪。
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市地闪平均密度为3.31次/km²,地闪密度分布不均,闪电主要发生在我市的松阳、景宁、丽水、龙泉、遂昌、青田,闪电次数都超过了5200次。
丽水中部,遂昌的北部以及青田东部闪电密度较高。
从时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11时到23时之间,该时间段内地闪个数占总地闪个数的96.96%。
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在0至140KA,达到了总数的99.14%。
根据各地县气象部门雷灾上报情况统计,2011年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53起,雷灾造成人身事故7起,共造成19人受伤,2人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雷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87万元,间接经济损失75.9万元。
一、地闪空间分布从地区统计来看,地闪次数地区分布不均,青田最多为10869次,云和最少为2809次,分别占全市总地闪数的18.95%和4.9%(见表1)。
从平均密度统计来看,青田密度最高为4.36次/km²,庆元最低为2.02次/km²,而全市地闪年平均密度为3.31次/km²,景宁、龙泉、庆元、云和地闪年平均密度低于全市平均值。
从地闪密度分布图、地闪密度等值图和地闪雷暴日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丽水中部,遂昌的北部以及青田东部闪电密度较高。
全年丽水地区各县市雷暴日均超过了60天。
(详见图1、图2、图3)。
图1 2011年丽水地闪密度分布图图2 2011年丽水地闪密度等值图图3 2011年丽水地闪雷暴日空间分布图二、地闪强度分布由正、负地闪强度分布图可见,正地闪主要集中在0~200kA 内(见图4),该区间内正地闪次数占总正地闪的99.07%,负地闪主要也分布在0~140kA 内(见图5),该区间内负地闪次数占总负地闪的99.21%。
2011年瑞安市雷电监测公报目录概述 (1)1. 地闪特征 (2)1.1 地闪强度 (2)1.2 地闪分布 (2)2. 2011年瑞安市雷电灾害 (7)2.1 雷灾状况 (7)2.2 雷灾损失分类统计 (7)2.3 2011年雷灾个例分析 (8)3. 温馨提醒 (10)3.1 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0)3.2 单位防雷电六大办法 (11)概述雷电分类:雷电按其放电方式分为云地闪、云际闪、云内闪。
云地闪指云层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简称地闪,有研究资料表明地闪频次占所有闪电总频次的20﹪,是造成地面雷击灾害的主要原因;地闪按其放电极性分为正地闪和负地闪,正地闪指云中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闪电,负地闪指云中负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闪电。
云际闪、云内闪分别指云际之间、云层内部的放电,通称云闪,云闪可造成雷电感应和空间雷击灾害。
人工观测:据瑞安市气象观测站人工观测资料显示,1960-2011年的52年中,瑞安市雷暴日共2197天,年平均雷暴日为42.3 天,属于多雷区。
雷暴出现的最多年份是1975年,有87天,出现最少的年份是2000年,只有20天。
2011年雷暴日为29天,属偏少年份。
今年雷暴初日是4月12日,比平均雷暴初日2月26日,偏迟了45天,雷暴终日为12月21日,比平均雷暴终日10月16日,偏迟了66天;雷暴初日、终日之间的时段称为雷暴持续期,瑞安雷暴多年平均持续期233天,最长的是340天(2002年),最短的是158天(1995年)。
今年雷暴持续期为254天,比平均雷暴持续期偏多21天。
一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但主要集中在3~9月,其中以8月最多,12月最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地闪监测:根据浙江省雷电监测网(温州终端)闪电资料,利用ADTD雷电定位图形显示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瑞安市的总地闪次数为4113次,其中正地闪115次、负地闪3998次;正地闪平均强度43.13kA、负地闪平均强度-34.72kA;最大正地闪强度为163.6KA,发生在6月7日3时20分,最大负地闪强度为228.6KA,发生在6月21日14时28分,地闪年平均强度为38.93 kA;正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比例为3%,负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比例为97%。
2011年瑞安市地闪天数为72天(见图6)。
1. 地闪特征1.1地闪强度2011年瑞安市正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区域为20~55kA,以30KA处出现峰值,正地闪强度大于55kA者,个数极少。
负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区域为15~55kA,以30KA处出现峰值,负地闪强度大于60kA者,个数极少。
图1和图2给出了正地闪强度分布图和负地闪强度分布图。
图1. 2011年瑞安市正地闪强度分布图(横坐标为地闪强度[kA];纵坐标为地闪个数[个])图2. 2011年瑞安市负地闪强度分布图(横坐标为地闪强度[kA];纵坐标为地闪个数[个])1.2地闪分布在月份时间分布上,2011年瑞安市地闪多发生在夏季。
最集中的是7月和8月,两月地闪次数合为3626次,占全年地闪总数的88%。
图3给出了2011年瑞安市地闪次数月份时间分布图。
图4和图5给出了2011年瑞安市地闪次数日分布图。
图6给出了地闪天数分布图。
图3.(横坐标为时间[月];纵坐标为地闪次数[次])图4.(横坐标为时间[日];纵坐标为地闪次数[次])图5.(横坐标为时间[日];纵坐标为地闪次数[次])图6.(横坐标为时间[月];纵坐标为地闪天数[天])从时段分布图来看,2011年地闪主要集中在15-21时,其中19-20时雷电活动最为频繁(见图7)。
这主要是由于午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而强烈加热,水汽上升,在近地面层形成不稳定层结,有利于雷暴生成。
图7.(横坐标为时间[时];纵坐标为地闪次数[次])在空间分布上,2011年瑞安市地闪密度呈现东部、西北部两处高密度区,西南部低密度区分布状况,局部密度高达5.64次/平方公里。
图8为2011年瑞安市地闪密度分布图。
图8. 2011年瑞安市地闪密度分布图图9和图10给出了2011年瑞安市正负地闪雷电流最大值的雷击点,图中红色椭圆表示地闪雷电流最大值出现的地方。
图11给出了2011年瑞安市地闪雷电流最大值日分布情况。
图9. 2011年瑞安市最大负地闪雷击点(红色椭圆处)图10. 2011年瑞安市最大正地闪雷击点(红色椭圆处)图11.(横坐标为时间[日];纵坐标为地闪强度[KA])2.2011年瑞安市雷电灾害2.1雷灾概况今年瑞安市共收集到雷灾事例25起,其中:电子电器设备损坏24起,共计61件,建(构)筑物1起1栋。
但因统计渠道限制,加上社会对雷灾存有迷信思想,统计数据与实际灾害损失相差较大。
2.2雷灾损失分类统计按照雷电灾害类型划分,2011年主要的雷电灾害类型为家用电器雷灾,次数占全年雷灾次数的96%。
2011年瑞安市的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7月份。
2.3 2011年雷灾个例分析2011年7月15日,由于受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我市出现了强雷雨天气。
8时45分左右,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遭受雷击,造成公司机加车间机房到模具车间的网络线路损坏,造成雷电灾害。
7月18日接到事故报告后,气象局组成5人的调查组赶赴现场,对雷灾事故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2.3.1地理位置情况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塘下镇大罗山山脚下的八水村,三面临山,八水汇集,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条件良好,该处地下潮湿,土壤电阻率偏低,是易引发雷电灾害的高概率区域。
2.3.2雷电监测情况中国气象局国家雷电监测预警网的地闪资料显示,瑞安市2011年7月15日共发生闪电98次,均为负极性地闪,闪电平均强度为55.9KA,最大负闪电强度为172.1KA。
(2011年闪电平均强度为38.93 KA),8时45分有3次地闪,有1次发生在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附近,地闪强度是140.5KA。
2.3.3事故现场基本情况雷击灾害发生在厂区内东西向相邻的机加车间及工模车间,在机加车间南边约10米距离立有移动通信铁塔和移动通信机房。
机加车间为三层平房,屋面有上人楼梯间,高度约为15米,设有接闪带防直击雷,车间总配电源线路已安装一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入户金属管线已采取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机加车间网络交接柜位于二楼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小房间内,无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无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信号线通过pvc管地埋引到工模车间,工模车间建筑设有接闪带防直击雷,工模车间办公机房未设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
移动通信铁塔高约40米,铁塔通信线路利用架空金属槽引入通信机房,铁塔接地装置、通信机房接地装置、车间接地装置是否共用统一接地装置,情况未明。
通信机房内部防雷具体措施及损失不明。
(无法进入机房查勘)2.3.4损失情况1、雷击造成机加车间到工模车间的网络线路损坏,1台美国网件24口交换机和服务器intent网卡损坏,导致工模车间6台加工中心异常停机,造成加工中心6把刀具断刀,价值80000.00元。
2、工模车间停工1天,间接损失30万。
3、另有3台24口Tp-link交换机损坏,价值3000.00元。
4、有5台电脑不能开机。
(电源、硬盘、主板损坏,价值10000.00元)5、有1对光纤收发器,价值5000.00元。
6、损失数据来自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损失报告。
2.3.5雷灾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通过以上所掌握的资料,大致分析如下:2011年7月15日上午,8时45分,在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附近发生负极性强雷击,雷电流非常大,为140.5KA。
(最大可能雷电直接击中移动铁塔接闪针)。
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雷电电磁脉冲),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对建筑物内的设备产生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对雷电敏感的精密仪器,由于防雷措施没有完全到位,又或因其耐冲击过电压偏低,导致设备损坏。
还有经过多次雷电冲击的设备,它的抗雷电干扰能力会有所下降,需要对设备进行精保护。
结论: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月15日的灾害为雷电击中接闪针或建筑物或建筑物附近(接闪点不确定)所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网络设备损坏。
图12.雷电灾害雷击点(红色椭圆处)防雷减灾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一是要规范安装防雷装置,新建建(构)筑物应当依法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消除源头隐患,已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应当依法进行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消除常态隐患(不合格的防雷装置非但起不了防护作用,而且会成为引雷致灾的隐患);二是要提高防雷安全意识,关注雷电预警,雷雨天及时采取科学的防雷应急避险措施,避免和减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温馨提醒:3.1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3.2单位防雷电六大办法(1)单位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2)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规章,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
(3)建设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4)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用时,应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6)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市气象局报告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