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 格式:pptx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3
乙醇与乙酸乙醇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A.燃烧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C.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D.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不产生污染物,并且原料易得,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可再生资源。
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CH3CH3和CH3CH2OH,乙醇分子中有3种等效氢原子,所以B选项错误。
3.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混有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无法用分液法将乙醇中混有的水除去。
4.(2021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一期末)桧木醇是柏科树木中的一种抗菌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含有羟基、碳碳双键等官能团B.该物质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该物质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D.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3O2,A正确;碳碳双键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Mn O4-则被还原为Mn2+而使溶液褪色,B正确;该有机化合物含有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由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2O2,D错误。
5.(双选)(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乙醇的还原性并获得乙醛(夹持装置略),已知乙醛的沸点为20.8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丙两装置均采取热水浴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C.实验结束后,丙中试管收集的物质只有乙醛和水D.若用氧气代替空气时,应适当降低气体的通入速率,获得乙醇蒸气,乙处采用冰水浴,使乙醛冷却液化,A错误;实验过程中,Cu与O2反应生成CuO(黑色),后CuO被乙醇还原为Cu(红色),故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现象,B正确;实验中生成的乙醛、水及未反应的乙醇都被丙处冰水浴冷却,故丙中试管收集到的物质有乙醇、乙醛和水,C错误;空气中O2的浓度低,用O2代替空气时,要降低气体的通入速率,D正确。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乙醇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乙醇的结构与物理性质1.(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2.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Ⅰ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B.Ⅰ和Ⅱ物理性质有所不同C.Ⅰ和Ⅱ化学性质相同D.Ⅰ和Ⅱ中C的质量分数相同3.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A.羟基(—OH)B.乙基(—CH2CH3)C.氢氧根离子(OH-)D.氢离子(H+)题组二乙醇的化学性质4.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钠粒浮在乙醇液面上B.钠粒熔化成小球C.钠粒在乙醇液面上游动D.钠粒表面有气泡产生5.(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一月考)如图是一种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
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B.含有氢氧根离子,水溶液呈碱性C.能电离出氢离子,水溶液呈酸性D.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6.(2020北京八十中高一期中)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A.乙醇容易挥发B.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D.0.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05mol H27.(2020山东济南高一期中)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加成反应B.聚合反应C.取代反应D.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8.催化氧化的产物是CH3—CH2—CH2—CHO的醇是()A.B.C.D.9.(2019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末)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乙醇【学习目标】1、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3、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
【要点梳理】【乙醇ID:403458&乙醇的组成与结构】要点一、乙醇的结构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
其分子式为C2H6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羟基(-OH)氢氧根(OH-)电子式电荷数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存在形式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和离子化合物中稳定性相同点不稳定稳定组成元素相同要点二、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说,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从组成上看:烃的衍生物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氧、卤素、氮、硫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初中化学里学过的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及前面学过的一氯甲烷(CH3Cl)、硝基苯(C6H5NO2)、溴苯(C6H5Br)等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在烃的衍生物中,其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这种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卤素(-X)、羟基(-OH)、硝基(-NO2)等都是官能团,再如决定烯烃性质的“C=C”,所以“C=C”是烯烃的官能团。
要点三、乙醇的性质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反应、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与本质的联系,从而了解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及原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这首诗咱们都不陌生,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
大家知道,酒是如何酿造的吗?【生】将粮食、葡萄等食物进行发酵。
【师】回答的很好!将食物进行发酵,食物中的糖类就会转化为酒精,酒精在设问激发求知欲化学上又叫乙醇。
观察仔细的同学就会发现,家里用来处理伤口的酒精上面会标有乙醇溶液的字样。
大家对乙醇了解多少呢?2.探索新知【板书】乙醇【师】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
醇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并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在学习乙醇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两个新的知识点!烃的衍生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师】我们学过哪些物质是烃的衍生物?【生】在学甲烷取代反应时,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烃的衍生物。
【师】很好!这位同学只是迁移能力很强。
今天我们要学的乙醇也属于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乙醇课前预习情境素材人们常说: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上网搜索酒后驾车,会有许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你面前,如:牛振华、洛桑等。
2003年的统计显示,每3起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中就有1人死亡。
因此,各个地区都在加大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
各种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
为什么司机饮酒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通过什么方法检查司机饮酒是否过量?这里面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具有怎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呢?知识预览1.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基团,称为羟基。
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的衍生物、一氯甲烷可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
3.官能团烃的衍生物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称为官能团。
如: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5.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钠与乙醇的反应实质乙醇与金属钠反应,钠置换了羟基中的氢,生成了氢气和乙醇钠。
其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6.乙醇的氧化反应(1)燃烧氧化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其方程式为CH3CH2OH+3O2−−点燃2CO2+3H2O。
−→(2)催化氧化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
其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被强氧化剂氧化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xxx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本节课从古诗入手,活动课堂气氛,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李博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总结乙醇在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辩证看待化学对人类的影响,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通过对乙醇分子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探究,建立官能团等立体结构模型,能够运用结构模型解释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
(3)形成“(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有机物的认知模型,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2.评价目标(1)通过球棍模型分析乙醇分子的断键情况,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通过解释乙醇性质,发展学生“结构决定性质”观念。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教学方法】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式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生活化教学:观看资料、总结身边的事例,了解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乙醇的应用,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多媒体教学法:观看flash动画,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解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
【教学用具】实验试剂:钠、乙醇、铜丝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试管夹、注射器针头、橡皮塞、坩埚钳、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火柴、手帕、球棍模型【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物理性质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课堂小结展示资料观看、思考点拨指导创设问题情境点拨指导分组实验探究结合生产生活小结知识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学习方法组成结构写乙醇结构式组装乙醇结构实验总结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基本观念【教学过程】[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步骤:①手帕放在盛有无色液体的烧杯中浸泡②将手帕平铺开,点燃[S观察]观察实验现象:①手帕”剧烈燃烧②火焰熄灭,手帕完好无损[过渡]这种“神奇的无色液体”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乙醇。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
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
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更系统性的有机物学习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完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
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在__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验分组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