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常见的护理缺陷与防范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18.07 KB
- 文档页数:2
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护理安全隐患⒈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
在工作较忙时,有时会忽略患者的权益,出现急症就忙于处理,在处理的同时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反馈,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
比如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心声发生改变,未及时向家属交代,以至于发生新生儿死亡,这样很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疑惑、不满,甚至状告到法院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⒉服务态度缺陷,缺乏良好的护患沟通。
妇产科护士紧张忙碌,护患沟通若语言简单、生硬,态度冷漠、厌烦、服务不周、不负责任,比如孕妇分娩喊叫,护理人员就大声斥责:“叫,叫,叫,叫什么,就你会生小孩,好像别人不会生似的。
这样的语言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家属听见也很容易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⒊业务水平有限。
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都会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
比如,值班护士把孕妇胎儿的足先露检查成头先露,以至于产妇破水时脐带脱垂,产生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这样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特别是当前,患者对护理服务期望值提高,同时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对护理人员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护理安全也产生了威胁。
另外,由于新药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熟悉,容易出现用药失误。
⒋制度不熟悉。
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比如,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给病人用药,以至于把甲床的药用于乙床,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让患者及家属不满,乃至投诉,引发护理纠纷。
还有,换吊瓶时,把甲床换下的吊瓶遗留在乙床上,从而引起病人怀疑,若病人出现不适,遗留的吊瓶便是祸根。
那么护理纠纷就在所难免。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失性护理行为缺陷,是引起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⒈加强法制观念,增强护理安全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保证,现在人们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和医院的正当权利。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产科病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接待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一、不安全因素1. 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产科病房的家属人数较多,家属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关心是自然的,但有些家属由于担忧或者其他原因,情绪十分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容易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引起不安全因素。
2. 患者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且产后出血量比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在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窒息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4. 医疗设备故障产科病房中涉及到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如果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5. 产科病房感染产科病房由于患者众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发生。
二、应对措施1. 处理患者家属情绪对于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沟通和倾听,了解家属的情绪原因,尽量解释和安抚家属的情绪。
如果情绪无法控制,可以引导家属到专门的咨询室进行疏导。
2. 对产后出血提前预警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分娩后进行积极观察,提前预警。
如果出现出血情况,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紧急手术。
3. 提高新生儿抢救技能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新生儿抢救技能培训,能够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抢救措施,保证新生儿的安全。
4.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产科病房中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5. 严格控制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产科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保证患者在医院内不会受到感染。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分析产科是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的高风险科室。
分娩室的护理工作节奏快、范围广、要求高、专业技术性强,关系到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这样也就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机率增高。
为了提高产科工作中护理管理水平,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当前产科护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找出产科存在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标签:产科护理;分娩;不安全因素;护理现存安全隐患分析1.产科护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妊娠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但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由于受社会因素、人为因素、产妇自身生理病理情况等影响,现代医学水平对产科的某些特殊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而产妇及家属期望值高,不了解其特殊性,出现任何问题就归结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
医护人员面对这种工作压力,容易慌乱、态度急躁、记录不及时、不完善,稍有不慎就引起差错事故及纠纷。
2. 不可预知因素的出现产科病房不可预知因素多如前置胎盘大出血,因个体差异造成的急产,新生儿由于母亲缺乏带养知识而造成的缺氧,胎盘残留造成产后大出血,胎膜早破造成脐带脱垂等,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稍不留心极易埋下护理安全隐患。
3. 助产士方面的因素3.1. 护患沟通不够产程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能否正常自然分娩难以预料。
有些产妇及家属认为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产前检查胎位正、胎心好,就一定能顺利分娩,对各种意外情况(如:羊水栓塞、妊高征、心脑血管意外、胎死宫内等危及产妇与新生儿生命的意外)可能在瞬间发生往往没有思想准备。
护士如果不加强分娩知识宣教,不及时将分娩进展情况与家属沟通,一旦出现难产或异常情况,家属不懂得,认为是护士不负责任、技巧差造成的。
产妇病情的突发性是形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3.2 专业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而出现的问题①助产士接生手法不正确,导致新生儿产伤或产妇会裂伤。
产房常见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常见护理缺陷原因,进行防范措施研究。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发生的4例产房护理缺陷作为典型,分析护理缺陷原因,研究防范措施并严格实行。
结果大大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孕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结论以孕婴健康与安全为中心,完善产房操作流程与制度,提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优化产房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能够有效避免产生护理缺陷。
【关键词】产房;护理缺陷;原因;防范措施产房是产妇分娩的场所,产房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1],极易产生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较少或避免护理缺陷的产生是产房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发生的4例产房护理缺陷作为典型,详细分析了护理缺陷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发生的4例产房护理缺陷作为典型分析。
1例为写错新生儿性别。
助产士将男婴错写成女婴,家属发现性别不对后向医院质询,医院排查了所有产科新生儿,确定婴儿没有弄错,只是胸牌记录错误,经过解释调停后才得以平息。
1例为胎盘残留。
产妇顺产后阴道出血量异常,经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有残留物体,经过清宫处理后确认为胎盘残留。
1例为产道血肿。
顺产分娩产妇在生产后一直感觉会阴部疼痛不止,且有加重趋势,护士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告知为切口疼痛,属于正常现象,直至产妇疼痛异常后进行会阴部检查,发现为会阴血肿,在切排血肿时才发现并非切口血肿,而是其它原因引起血肿。
1例为纱布遗留产妇产道内。
产妇在产后首次上厕所时在阴道内掉出一块纱布,经检查后再无任何残留物发现,产妇一切无碍,但给医院带来较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2 原因分析2.1 护理水平不高,缺乏临床经验有些护士从业时间较短,护理水平较低,临床经验也比较缺乏,但在出现问题时,并没有进行实际检查或虚心请教,而是通过主观猜测后盲目处理问题。